07.18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仙下水庫是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因水庫大壩坐落在安仁東南邊陲的金紫仙鎮紅巖村仙下組,故得名“仙下水庫”。它建於1958年,為當時全國第一座在紅砂岩基礎上建成的空腹重力壩(又名大頭支墩壩)水庫。施工期間,得到水電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前蘇聯專家的指導。又因水庫是安仁縣和株洲茶陵縣共建公用,所以,官方又稱其為“茶安水庫”。

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總庫容6530萬立方米,庫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不但涵蓋了原羊腦鄉、關王鄉、豪山鄉周邊一帶,還把整整一個公木鄉從地圖上永遠抹掉。公木鄉的5000多戶農戶全部移民至周圍鄉鎮。至今在該水庫上游還有個國營公木林場,這“公木”就是為了紀念淹沒在水庫底下的“公木鄉”。

其實,淹沒在這清粼粼的碧波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公木鄉,還有許許多多關於“仙”的美麗傳說……

仙下水庫大壩所在地是永樂江上游的支流——蓮花江中游。相傳貞觀年間,觀音菩薩看中了此地的青山綠水,在這裡坐蓮。不知什麼時候,一條惡龍來到蓮花江棲身,它時常興風作浪,造成當地水患不斷,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一次,惡龍又要掀起巨浪淹沒江兩岸的莊稼時,觀音菩薩顯靈了,她用手裡的柳枝朝惡龍一點,喝道:“孽障,還不住手!”一聽觀音的聲音,惡龍頓時癱倒在地,連連求饒。為懲治邪惡,濟世救民,慈悲為懷的觀世音指江邊的一座石壁山為鍾,足下的小島為鼓,罰惡龍每天嗚鍾擊鼓,提醒村民早起早睡,按時勞作;同時讓惡龍在晨鼓暮鐘聲中懺悔自己的罪過,早日修成正果。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在水庫壩口駕船溯水而上1000米處有座小島嶼,叫鼓仙島,即傳說中惡龍被罰每天擊鼓之地。與江對面的鐘山遙遙相望。鼓仙島上面平坦,公木鄉的農戶此前在此而居,如今茅草叢中還可看到一些碎磚爛瓦。不過島上並沒有什麼樹木,只有一些野花野草在風中搖曳,散發出淡淡的香味,惹得蝴蝶、蜻蜓忽上忽下,來來回回地飛舞,走進鼓仙島就彷彿走進了一個久逝的童話世界。城裡的驢友紛紛在鼓仙島上支起帳篷夜宿,享受這山抱著水、水繞著山的庫區夜晚那份詩意與恬靜,在睡眼朦朧的黎明聆聽那似有似無、似遠似近、似古似今飄緲夢幻般的鐘鼓聲……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安仁縣一座最大的人工水庫

說到仙下水庫,就不能不提到一個管水員——原仙下水庫管理局局長何貴平。在他的努力下,水庫年產魚量從不到2000公斤增加到4.25萬公斤;他把總乾渠、支幹渠到各條斗渠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制訂出按比例送水、輪流灌溉的水資源科學配置方案,保證灌區20萬畝農田旱澇保收,徹底改變了安仁、茶陵兩縣因爭水糾紛不斷的狀況;他還制訂出一系列環保措施,到水庫周邊鄉村宣講,引導形成“愛護水庫人人有責”的良好風尚……

為了讓仙下水庫更好地造福於民,2017年,仙下水庫擴容工程建設項目拉開了序幕。擴建工程主要包括:大壩加高加固、溢洪道拆除重建、下游河道岸坡防護、水源保護等。這是國家菸草總公司援建項目,總投資額為1.55億元,它對糧食增產、保證糧食安全和提高菸草產能,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仙下水庫,這塊鑲嵌在安仁版圖上的璀璨明珠,在一代又一代安仁人的打磨下一定會更加流光溢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