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前幾天帶小寶去附近的公園玩,小寶一直坐在盪鞦韆的籃子裡不想出來,另一個籃子也坐著一個小男孩,一位老人守著。寶媽見到帶孩子的總能聊上,我看兩個孩子都玩得不亦樂乎,一時也走不了,便跟那位老人家說起來話。問起孫子多大了,會走了路了嗎?沒想到老人回我說“我是他姥姥。”我頓時就尷尬了,趕緊扯開話題。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我回來之後仔細一想,發現自己身邊還有好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的呢。我表妹就是把孩子放在姥姥家裡,當時懷孕的時候她就想著回自己家裡坐月子,但是因為風俗的關係,最後還是回婆家,不過是自己媽媽伺候的月子。她婆婆什麼都不管,就生孩子的時候把住院的費用付了,出院之後寶寶也不會照顧,幾乎天天不著家,跑去搓麻將。所以對於把孩子放在姥姥家裡,她老公也沒有一點意見。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幾乎都是房奴,身上揹著房貸、車貸,有了孩子之後家庭支出又多了一筆。這樣的生活壓力下,很多媽媽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照顧。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中,大多會覺得奶奶比姥姥親,畢竟對於姥姥和姥爺來說,女兒已經是嫁出去的人了,孫子也是人家的。

但是即便是這樣的思想下,仍然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這其中最現實的原因就是婆媳關係難相處了。

育兒觀念不同,難溝通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老一輩的育兒觀念跟現在多多少少有隔閡,以前沒有紙尿褲,大人早早就給寶寶把屎把尿。現在年輕人帶娃都離不開這一神器,給寶寶穿紙尿褲省去了一大堆的麻煩事,可是老人家就是看不慣,還是不給穿。這要是自己親媽帶娃,女兒可以當面提出來,甚至可以理論,媽媽大部分還是會按照女兒的話來做。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可換成婆婆的話,就沒有這麼好說話了,首先婆婆不會那麼容易妥協,還會說兒子也是這麼帶大的,也沒有出什麼問題,說兒媳婦是瞎講究。其次呢,有的婆婆甚至會威脅說,你能耐你來帶,讓你不得不就範。

帶娃的出發點不一樣

為什麼有很多家庭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其中的原因很現實

奶奶帶娃是希望兒媳婦可以早點回去工作,幫助家裡減輕負擔,也讓她兒子輕鬆一點,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而不是真的心疼自己的兒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婆婆在孩子媽媽出去上班後,還抱怨兒媳不做家務不顧家。但是姥姥帶孩子是為了女兒的家庭著想,希望自己的女兒不用太辛苦,就算女兒沒有出去上班,姥姥也不會甩臉色。

其實,奶奶和姥姥對孩子的愛都是真的,所以不管是姥姥帶,還是奶奶帶,都是一種情分,身為子女的都需要抱有感恩之心,凡事少一點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