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最後10架蘇35即將到貨?中國發現了其軟肋,席亞洲:還不如殲10C

最後10架蘇35即將到貨?中國發現了其軟肋,席亞洲:還不如殲10C

蘇-35戰鬥機

中國航空工業近幾年迅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研發出殲-20、運-20、空警-500等一系列先進機型。在加緊自主研發的同時,我們也會選擇在基礎雄厚的俄羅斯等國購買一些性能優越的機型,比如說在國際上獲得較高評價的蘇-35戰鬥機。

蘇-35戰鬥機號稱“超級側衛”,剛一面世就在國際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資料顯示,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進的單座雙發、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是“側衛”家族的集大成者。西方國家稱之為是標準的第四代戰鬥機。

蘇-35戰鬥機長約22米,翼展約15米,外形設計簡潔,氣動佈局設計絕佳,最大起飛重量34500公斤,裝備了兩臺AL-35FM加力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25馬赫,具備一定程度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蘇-35有12個火力外掛點,最多可以搭載8噸導彈,能夠執行對地、反艦、空戰等多種任務。外界評價其是“披著四代皮的五代機”

最後10架蘇35即將到貨?中國發現了其軟肋,席亞洲:還不如殲10C

蘇-35戰鬥機

俄羅斯研發出好東西中國自然也不願意錯過,於是,在2015年,我國以每架8300萬美元的價格向俄羅斯購買了24架蘇-35戰鬥機,合同總額高達20億美元(約合136億人民幣)。這幾年,其中14架戰機已經陸續交付到我國,前幾日,俄羅斯媒體報道,最後10架蘇-35也計劃在今年年底全部交付給中國。

據瞭解,蘇-35目前已經列裝中國空軍,剛開始時,開過蘇-27戰鬥機的飛行員突然接觸蘇-35簡直“驚為天人”,認為它什麼都好,簡直完美。但是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問題來了,在空軍日常實戰化對抗訓練中,蘇-35暴露出一個重大缺陷,這讓它經常處於被欺負的狀態。

近日,國內著名軍事評論家席亞洲透露,中國列裝的蘇-35戰鬥機因一些輔助設備問題還不能參加“金頭盔”這種高規格空軍比武,蘇-35只能與友鄰部隊的殲-10C等我軍的三代半戰鬥機的研究性對練中就明顯發現,蘇-35的航電設備在實戰對抗條件下幾乎不能討到任何便宜,在電子對抗時甚至是經常被殲-10C狠狠壓制

最後10架蘇35即將到貨?中國發現了其軟肋,席亞洲:還不如殲10C

殲-10C

有媒體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蘇-35裝備的“雪豹”相控陣雷達屬於無源相控陣雷達,而我軍的殲-10C使用的已是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雪豹”幾乎是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巔峰之作,但是在有源相控陣雷達面前依然很不夠看。

據瞭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輻射器都配裝有一個發射或接收組件,每一個組件都能自己產生、接收電磁波,因此它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等方面相比無源相控陣雷達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當然,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建造難度和成本也遠遠超過無源相控陣雷達。

不過,相對於國產戰鬥機,蘇-35也有其優勢,比如說發動機。有飛行員表示,或許只有將殲-16的航電設備裝上蘇-35,才能真正提高蘇-35的戰鬥力,發揮其最大價值。(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