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換”不掉的老支書嚴殿良

嚴殿良,大東鎮南嚴村黨總支書記,28年的基層工作經驗讓這位年滿60歲的老支書在一次次換屆中,都以高票連續當選為村支書。他為何“換”不掉呢?“我一把年紀了,為什麼黨員和村民們還要選我呢?關鍵還是天天為大家服務,他們信得過我。”8月8日,這位老支書道出了心裡話。

那時的南嚴村,全村燈不明、路不通,村民常年飲用河水,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嚴殿良毅然走上了村支書的崗位,帶領全村人民共同致富。“村裡產業發展剛有大起色,在這節骨眼上我不能打退堂鼓,還得幹一屆,我要看到村裡的變化才能放心。”每到換屆時,嚴殿良雖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想到村裡正在發展,總是一咬牙又堅持了下來,就這樣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人畜同飲一池水、全村共洗一條河,一到臘月,家家戶戶到處找水吃。“村民期盼的事,再難也要辦!”他一次次到鎮裡、赴縣城,爭取項目,爭取資金,一次次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打水井、埋水管、引井水,1995年嚴殿良讓南嚴村變成了全鎮第一個吃上“自來水”的村莊,村集體經濟也從這口水井的投入使用開始有了起色。

“挖水井、買水管需要資金,那時候我們收每家三百塊錢左右,為了節省開支,我們村幹部自己動手,因為水井是籌集大家的錢才開工的,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我們白天挖井,晚上就睡在井邊。”嚴殿良說,為了守護好正在開挖的水井,他便和村幹部們一起日夜守護著,直到水井挖成。水井開挖成功了,就開始鋪設管道。為了節省有限的資金,嚴殿良帶著村裡的幹部從連雲港到鎮江,挨家市場去比價,尋找性價比最高的水管。“我們是連夜趕過去的,到了鎮江實在太晚了,飯店、旅館都關門了,那晚的鎮江也特別的冷,我們幾個人躲在橋洞下面瑟瑟發抖,險些就要在橋洞下過夜了,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戶農家,幾個人在人家的門市上湊合了一夜。”提起當初買水管的經歷,嚴殿良說,那時候雖然辛苦,但是覺得能為大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兒還是很高興的。

村裡的水就這樣通上了,嚴殿良怎麼也沒想到這口井竟然給村裡帶來了第一筆集體收入。“我們村吃上井水後,別的村很羨慕,都要求要把水管接到我們的水井上,我們對外村收的是五六百一戶,就這樣不僅把成本掙回來了,還增加了集體收入,要說這還真是一口‘福井’。”

有了集體經濟後,嚴殿良開始積極爭取鎮裡、縣裡幫扶單位的支持,這些年通村水泥路、到組砂石路陸續修通了。路興產業興,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30畝的生態玫瑰園項目、500畝的優質稻米項目、返鄉創業園項目,讓南嚴村走上了“多輪驅動”產業發展之路。“把各項收入都加起來,今年年底,南嚴村村集體收入能達到30萬元。”嚴殿良坐在辦公室,一筆一筆地給記者算著經濟帳,開心地笑了起來。

“換”不掉的老支書嚴殿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