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龍藏一家親 真情灑高原 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援建日喀則工作成果豐碩

黑龍江日報9月14日訊 9月的西藏,天高雲低,秋高氣爽。在這景色宜人的地方,強烈的高原反應卻令人望而卻步,然而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在這裡已度過了兩個年頭。辛勤的汗水撒在雪域高原,龍江援藏已延伸到多個領域、工作體現在多個角落。風雨兼程、披星戴月,他們把援藏當作人生的航標,在忠誠團結、艱苦奉獻、乾淨有為的援藏路上不斷前行。

2016年7月開始,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92名幹部人才、教師對自治區2個區直部門、日喀則市24個市直部門和仁布、謝通門、康馬3個縣,以及桑珠孜區第二中學開展新一輪的援藏工作。今年8月,新一批20名“萬人計劃”教師進藏開展援教工作。至此,我省目前在藏對口支援幹部人才、教師共計112名。兩年來,工作隊按照中央對口支援工作要求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援藏工作的安排,不斷創新援建機制,拓展援藏領域,注重援助實效,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陽光陪伴真誠奉獻把愛寫在雪域高原

在青稞田裡、在牧草場邊、在農牧民家中,處處洋溢著援藏隊員的笑臉;在福利院教室裡、在志願服務隊伍中,處處閃現著援藏隊員的身影。這組畫面就是援藏隊員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工作隊根據當地需求集中人力物力積極奉獻愛心,在日喀則市“六城共建”活動中發揮表率作用,被日喀則市文明委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這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援藏工作隊。

“全體隊員在工作上安心、生活上舒心,即使高原缺氧,也鬥志昂揚、精神飽滿,和廣大幹部群眾一道盡職盡責投入日喀則各項事業中。”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徐向國表示很欣慰。

援建期間,工作隊發起了“陽光陪伴成長”系列公益行動,援藏隊員全員參與、全方位幫扶日喀則市福利一院、二院791名藏族孤兒,相繼投資140多萬元建立了陽光學堂、陽光夜校、陽光超市、陽光球館,開展了愛心陪伴、教育輔導、體育鍛煉等一系列活動,倡導全省愛心人士捐贈學習生活用品3萬餘件,價值152.7萬元,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學雷鋒志願服務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在“藏漢親、感黨恩”活動中,工作隊共結對幫扶114戶341名困難群眾,辦實事好事262件,宣講黨的政策520多次,資助孤兒、貧困學生108名,隊員們自發自願捐款捐物摺合20.81萬元。

赫英傑是我省第五、六批兩次進藏的援藏幹部,在日喀則已經工作生活了5年多。對於援藏工作他有著深刻的理解。“援藏工作的核心是聚心,援藏工作的要求是走心,援藏工作的效果是交心,援藏工作的收穫是真心。”郝英傑真誠的話語代表了每位援藏隊員的內心感受。

巾幗不讓鬚眉。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我省援藏曆史上首位女隊員,李娟不顧他人的勸阻也毅然和愛人一起踏上了這座雪域高原。“來援藏可能意味著犧牲身體健康,這個心理準備我有,而且也不怕。雖然是女同志,但工作上我絕不會輸給男同志,這個我絕對有信心。”李娟堅定地說。

雪中送炭助脫貧抓實援藏項目建設

產業是發展的引擎。工作隊把培育產業作為對口支援的切入點,圍繞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規劃,突出發展菊花、牧草、青稞高原特色產業,發揮農業技術人才優勢,加大援藏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打造“一菊一草一青稞,魅力無限日喀則”的產業格局,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推動日喀則社會發展。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仁布縣啟動的青稞增產試驗示範項目頗具代表性。工作隊以黑龍江農業大省先進的技術力量為依託,將測土配方施肥,耕地質量提升,病蟲害統防統治、全程機械化等技術應用到青稞增產項目中,為青稞增產提供成熟可行的技術支撐,力爭用1~2年的時間為日喀則市乃至自治區打造可借鑑、可複製、易推廣的“仁布模式”。

我省援藏工作隊員、仁布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韓陽介紹說,工作隊通過開展科研試驗,深入鄉村調研,變小塊為整田,變手播為機播,採取集約化新方式逐步解放勞動生產力。仁布工作組2017年青稞試驗示範田產量比2016年平均畝增產75斤,超過了全市畝增產50斤的預期目標,2018年增產項目田又增加了550畝。看到了甜頭,農民群眾由最初的懷疑態度逐步轉變為現在的充分認可。

“這個項目不僅提高了農牧民科學種田的意識,達成了對黑龍江大農業的共識,而且增強了他們對青稞連續增產的信心,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藏漢之間的深厚友誼。”韓陽說。

謝通門工作組引進高原喜菊種植項目、康馬工作組在涅如堆鄉設立牧草高產試驗示範基地、仁布工作組在姆鄉建設人畜飲水安全工程項目……一批又一批項目的建設,有效促進了當地脫貧攻堅、民生改善、產業發展,增強了援建項目精準性和實用性。

據瞭解,工作隊進藏以來,投入援藏資金1.50735億元,實施援藏項目62個。堅持把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農牧區和農牧民傾斜,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保證了中央要求的兩個80%項目任務落實。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對口援藏扶貧項目18個,投入援藏資金8014萬元,累計幫助351戶1007名貧困人口脫貧。

推進智力援藏

促進龍藏文化相互交融

龍江距離西藏萬里之遙,遠隔千山萬水,做好援藏工作既需要資金項目支持,更需要加強兩地溝通交流、增進民族感情和團結融合。工作隊專門安排890萬元智力援藏資金,用於龍藏兩地開展交流培訓、提升幹部人才能力,通過集中辦班、插班學習、掛職鍛鍊等方式,共組織25批次385名西藏幹部、教師、技術人員、農民到我省開展學習培訓,走出了一條具有龍江特色、符合日喀則市實際的智力援藏之路。

學員普遍反映,西藏幹部人才外出機會少,是黨中央支援西藏的好政策、是黨中央派來的好乾部為大家創造了這麼好的機會,大家感黨恩,感謝龍江人民的深情厚誼。通過培訓既收穫了先進理念、知識、技術,更開闊了思維、思路、視野,對祖國大家庭更加熱愛,對民族友誼更加珍惜。

記者在採訪中記錄下了這樣一組鮮活的數字:工作隊組織黑龍江省慈善總會、省女性創業協會、大慶眼科醫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省仁芯骨健康基金會、蘇州弘化社會慈善基金會進行義診,持續開展了“龍江公益雪域邊疆行暨光明行動”活動,累計進藏醫療隊六批次115人,共免費義診5100餘人,先後為427人進行了眼病篩查,為111名白內障貧困藏族同胞免費成功實施了白內障復明手術;通過援藏渠道免費就治先心病、唇顎裂患者9名;兩次組織日喀則黨政代表團,帶領18縣區近50家企業參加了兩屆哈洽會暨中俄博覽會,日均遊客流量達3000餘人,銷售額近120餘萬元;赴內地開展招商引資13次,引進企業8家,協議資金6.902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25億元。

這組數字,不僅飽含了援藏工作隊真心幫扶、真誠相處的民族情誼,也凝聚了他們立足崗位、忠誠履職的出色表現。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組團共育高原美麗“格桑”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託著藏族同胞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祖國各地、從低海拔地區來,紮根於高原,致力於培育出美麗的“格桑花”,他們就是“組團式”援藏教師。

作為我省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伍,40名援藏教師承擔桑珠孜區二中11個學科三個學年的教學任務。他們在教學、德育、教科研上實施“全員育人學生成長導師制”,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通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講練結合等課堂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內動力,一朵朵充滿朝氣、純潔好動的美麗“格桑花”綻放在校園。

2016年桑珠孜區二中小升初生源成績比全市平均成績低4.3分,經過共同努力,2017年中考在全市24所中學中排名第四,在自治區100所中學中排名第十四,2018年中考比全市平均成績高9.7分,並榮獲日喀則市“特色教研示範學校”、桑珠孜區“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西藏自治區確定為校園文化建設重點學校。

同時,設立“教育助學獎勵金”,每年對當地優秀教師進行獎勵,對考入大學、高中和內地初中班的藏族學生一次性補助獎勵,2017年獎勵學生110名,讓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有效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發展。

“40名‘組團式’援藏教師和新到的20名‘萬人計劃’教師把日喀則當成自己的故鄉,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促進融合。大家在業餘時間為福利院孩子義務補課720多節,10名教師志願身後捐獻眼角膜,以仁愛擔當、責任奉獻為日喀則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我省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教育局副局長林立民感慨地說。

一幕幕感人場景歷歷在目,一句句知心話語縈繞耳畔,一段段民族情誼銘刻心間。援藏隊員們把對組織的每一句囑託,對援藏工作的每一天堅守,對崗位職責的每一次付出,都視為播下的青稞種子,用忠誠捍衛、用奉獻澆灌、用真情養護,在西藏大地生根發芽,演繹出“龍藏一家親”的華美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