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人物|第一書記朱當:拖了15年的一樁事,在他手上幹成了

人物|第一書記朱當:拖了15年的一樁事,在他手上幹成了

導 讀

4月中旬,浙江省義烏市規劃局辦公室主任朱當被選派到後宅街道萬界村擔任第一書記。“萬界村是出了名的後進村,內部矛盾多、幹群關係緊張。”“不要介入太深,免得惹一身麻煩。”還未到村報到,不少熟悉情況的朋友就向朱當發去了善意的提醒。

果不其然,朱當第一次參加萬界村黨員、村民代表會議時,一位村民代表就與村書記、主任翻舊賬吵了起來,會議不歡而散。這樣的“見面禮”固然讓朱當有些措手不及,但他更明白,今年市委組織部選派的“第一書記”要去的村,要麼歷史遺留問題多,要麼村情複雜,都是些難啃的“硬骨頭”,任務艱鉅,責任重大。

人物|第一书记朱当:拖了15年的一桩事,在他手上干成了

朱當(右)在村民家中走訪

按理說,萬界這樣只有230戶的小村,應該很和諧才是,幹群矛盾怎麼會如此激烈呢?朱當決定通過入戶走訪,解開這個謎,同時尋找打開幹群心結的方法。因為白天忙於村務,朱當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展走訪,他帶上一本筆記本、一支筆,在2個月時間內敲開了所有常住村民的家門。家庭基本情況、民生需求、對村“兩委”的建議……圍繞這些關鍵詞,朱當與村民展開了“掏心窩”的交談,系統整理了一套村情檔案。很多村民說,朱當是頭一個走進家門聽他們談想法的幹部。朱當也發現,村民們的交流意願很強,有一說一,那位在會上與村幹部吵架的村民和朱當交流時也很通情達理。多少個晚上,朱當訪談結束時,村民們熱情地送他出門,一戶住得較偏遠的村民還堅持把朱當送到村廣場才放心離開。

根據村民們的反饋,朱當了解到萬界村從2003年左右就開始謀劃舊村改造,但由於班子不團結,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整整拖了15年,錯過了許多發展機遇。眼看著鄰村新房林立、環境改善,萬界村則淪為幸福的“窪地”,群眾怨言很大,這也成為幹群隔閡的主要原因。

朱當抓住了癥結,利用規劃局的資源優勢,集中精力協調推動萬界村的舊村改造,從爭取政策、起草報告,到溝通匯報、討論方案,將近兩個月,朱當頻繁往返於街道辦事處、設計單位、國土局等相關單位。

很快,根據全市統一部署,萬界村著手整治危舊房。可是,大多數村民仍然不太相信真能做起來。為了表明村“兩委”整治危房的決心,書記、主任帶頭拆除了自家危房。原以為這樣做,就能順利帶動村民,誰知陸陸續續拆了幾戶以後,工作又陷入了僵局。原來,村“兩委”中有兩名幹部也不願拆。村民看黨員、黨員看幹部,“兩委”成員不肯拆,大家心裡都犯嘀咕:是不是書記、主任又在“忽悠”咱們呢?經過了解,朱當發現這兩名村幹部也和群眾一樣,有著同樣的心病,怕拆了老房子,新房子建不起來。朱當意識到,部分群眾因為信息不對稱,對涉農政策理解上存在誤區。為此,朱當總是第一時間把改造工作的進展情況向大家交底。漸漸地,幹群的疑慮打消了,紛紛同意拆除自家的危房,全村107戶危房在1個月內拆除了。“現在街道已經把村裡的危房改造計劃報到市裡了,新房子很快就會建起來。”朱當說。

人物|第一书记朱当:拖了15年的一桩事,在他手上干成了

朱當(右2)加入萬界志願服務隊

除了推進危舊房改造,朱當還督促黨員幹部開展房前屋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強化“兩委”班子的執行力和紀律意識。8月2日,村裡的養老服務中心也在朱當的協調推動下重新開張了,與以前相比,費用更低、服務更好,老人由原來的20人增加到現在的60人。這些民生實事為朱當攢足了口碑。

  • “第一書記任期很短,要做的事情很多。”朱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幾個月相處下來,我和村民們結下了很深的感情,他們都是我的老鄉,村裡的事也就是我自己的事。”他對萬界村村民這樣承諾。

通訊員 | 方寒英

記 者 | 周 妍

圖 片 | 網 絡

編 輯 | 劉 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人物|第一书记朱当:拖了15年的一桩事,在他手上干成了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