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當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核爆,他們的核技術都是怎麼得到的?

苦海無邊回頭也沒有岸


我們都知道印度和我國的關係,還發生過戰爭。所以當年我國發展出核彈以後,最緊張的除了美國就是印度了。從那開始印度就明確表示一定要搞出核彈。

印度的核彈技術來源主要是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巨頭。美國資助印度用以牽制中國。

而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跟中國鬧翻,同樣選擇了印度。所以美蘇這兩個敵對勢力同時選擇了幫助印度。

至於其他歐美國家,他們無所謂,因為他們知道印度就算髮展出了核彈,也只會往中國和巴基斯坦扔,跟他們沒半點關係。再加上美國都點頭了,所以就沒有國家出來干涉。

而印度做出核彈後,選擇爆炸試驗的地方也很有意思,那就是與巴基斯坦的邊境線上。意思很明顯,就是震懾威脅巴基斯坦。

下面說巴基斯坦。

印度都把核彈扔到邊境線上了,巴基斯坦肯定急眼了,不趕緊搞出核彈遲早會被印度吞併了。

巴基斯坦是個小國,想搞核彈就沒那麼容易了。他們最開始以建核電站的名義從法國搞到一點相關技術,但隨後遭到了美國的封鎖。美國雖然在對待阿富汗的蘇聯的態度上,跟巴基斯坦有過聯盟合作,但美國肯定不想巴基斯坦擁有核彈。

在美國的封鎖下,巴基斯坦的核彈發展的非常艱難。不過因為跟我國的關係,雖然我國沒有承認過,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肯定有我國的幫助。

最後巴基斯坦還是搞出了核彈,雖然比印度晚了24年。

以上就是兩國核彈的技術來源。


漂浮菌


隨著人類認知的進步,核裂變的技術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只要敢於實踐敢於去解決剩下的問題即使是很多局部地區國家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核武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是國家基礎認知水平再落後,總有一些睿智的科學家懂得該如何製造核彈,並且印巴這樣的國家對戰略性武器的需要要高於很多國家,所以印巴在努力探索核裂變技術並且完善這一技術後相繼核爆就不奇怪了,核彈的技術並不一定非要有核國家進行轉讓,只要敢於實踐擁有核彈只是時間和金錢的問題。

而且,現在的五大擁核國是絕對不會向印巴這樣的國家出售核技術的。歷史的眼睛總是雪亮的,像印巴這樣隨時會發動核戰爭的國家假如真的將世界推向核戰爭,這個提供核技術的國家將會是這場核戰爭的最大罪人。但是歷史是要辯證來看的,現在不會不代表以前不會,在當時世界冷戰局面下,印巴在亞洲算是比較有能力的國家了,自然會成為各大國所努力拉攏的對象,這樣一來,為其提供一些核技術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只要有人提點,遠比自己在黑暗裡摸索要省太多事了,而且核技術從60年代開始,由於核電的發展,部分已經擴展,總體研製難度比五大國當年低多了,印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開始進行的研製,當然省事

目前,各國還在核彈搭載平臺的出售上互相監督。比如射程超過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各國應該避免出現出售現象,而沙特之所以可以從各種渠道上獲得彈道導彈和出售國不會提供核彈頭以及沙特本身並不具備研製核彈頭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沙特一直都可以保存有具有戰略意義的彈道導彈。而印巴短時間內都沒有這樣的投送技術,所以當時印巴擁有核技術並沒有引起各國太大的彈壓。


利刃號


上世紀7~80年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進行了公開核武器爆炸試驗,要說他們的核技術、材料的獲取沒有政治因素的影響,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可以公開擁有核武器以及相關研發技術的,只有美、蘇、中、英、法這五個國家,而且這五個國家作為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對於與本國戰略利益緊密關切的核武器技術的控制和封鎖,其實非常的緊密。

不僅嚴格封鎖核技術,對於製造原子彈的核原料的開採、銷售,也會嚴密監視,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國家研究、製造核武器。當然瞭如果這五個國家有意識的洩露核武器技術和材料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實際上當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技術的研發,基本上都得到了核大國的技術和裝備支持,為什麼要這麼講,你去看看伊朗搞核武器搞了幾十年,連個武器級純度的鈾原料都分離不出來就知道了。

印度核技術的主要源頭,主要還是來自於英美等國。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冷戰思維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這其中也包括了亞洲地區,印度雖然在1947年宣佈獨立,但並沒有脫離西方的國家體制,至今仍然是英聯邦國家成員之一,這就使得印度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天然親近。

再加上印度緊臨印度洋,扼守亞洲與中東之間的海上航線,因此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這就使得當時的西方國家必須要不斷加強與印度的各方面合作,以穩固與印度之間的關係,這與當年蘇聯援助我們其實是一個道理。

因此從1946年開始,印度就成立了第一個原子能研究機構,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開始了自己的核技術研究。很快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約翰•考克繞復爵士的幫助下,印度修建了亞洲第一個核反應堆——阿薩帕拉實驗堆。

在這個核反應堆的建造過程中,英國人給霍米巴巴提供了圖紙、濃縮鈾等關鍵技術,還派了技術人員。隨後美國與加拿大也參與了進來,其中加拿大負責提供反應堆重水製取技術,而美國人負責對印度核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

正是在英、美、加三國的幫助下,印度的核技術從無到有,技術研究不斷地朝著武器級核原料製取的方向邁進,終於在1974年,印度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並在隨後的數年裡,相繼進行了4次核爆炸試驗。

由此可見,印度能夠成功研究製造出核武器,與西方國家的有意縱容是分不開的,西方國家有意無意的放鬆對印度核技術研究的監管,目的一是為了拉攏印度,而是為了給當時的蘇聯製造壓力,以達到抑制蘇聯勢力南下的目的,同時印度爆炸核武器對於但是的中國,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這絕對是個一石三鳥的毒計。

當然了,對於西方國家公然支持印度製造核武器,其他國家也不是沒有相應對策,就在印度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沒多久,印度的敵國巴基斯坦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核武器,並且在隨後的時間裡連續進行了5次核爆炸試驗,成為繼印度之後的又一個擁有核武器技術的國家,“巴鐵”——這個詞可不是隨便叫叫的。


落下m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蘇聯就曾經在核技術方面對印度提供幫助,以此為基礎印度曾成功建造出核反應堆,這奠定了印度日後發展核武器的基礎。

以此為基礎,印度於1974年進行了首次核武器試爆。作為應對,同一時期巴基斯坦購入設備和技術建造了核處理廠、向美國購買了一座核反應堆用以技術研究,隨後又從加拿大引進了一座重水核電站。

然而,由於在印度試爆原子彈後美國意識到了核武器擴散的風險,因此改變了對巴基斯坦和技術研究的態度,為此甚至不惜顛覆積極謀求核技術的佐•布托政權。隨後,巴基斯坦與西方的核技術合作被迫中斷。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股核擴散的風潮,而這股風潮的根源就是蘇聯解體。作為一個曾經擁有萬枚以上核武器、曾建造多座大型核電站的國家,蘇聯直至解體時其核技術仍然位居世界前列。

蘇聯解體後,很多原蘇聯核工業系統的技術人員失去工作,而一些有志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去處。蘇聯解體後,印度又獲得了一些核武器方面的技術資料,由此為基礎實現了在核武器領域的成果。相對來說,巴基斯坦雖然也成功研製了核武器,但其技術來源一直不太明確。


軍機圖


如果說自力更生可以造出原子彈,我就只能呵呵了。

美國研究原子彈,集中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優秀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加上美國世界一流的工業水平。美國依靠的不是最頂尖的核物理學家。因為最高水平的核物理原理大家都不知道,海森堡、費米、玻爾、愛因斯坦知道的都差不多,甚至還有不同意對方觀點的可能。研究原子彈需要的是實驗型物理學家和懂得核物理的技術工程師。

美國自己是獨立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英國和美國是技術共享的夥伴。蘇聯的原子彈從美國那裡獲得了很多技術數據。搞核武器,能提出問題的才是自己搞過的。中國的原子彈是從蘇聯獲得了很多資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西方留學歸國科學家。氫彈也是從蘇聯那裡接觸到部分原理。

法國的氫彈得到了英國的數據。原子彈應該是自己努力的,也應該得到過德國的部分研究成果。美英是排斥法國掌握核武器的,不會給法國幫助。


以色列的核武器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美國的默許。即使沒有給予方便,也沒有進行阻止。以色列的核技術應該部分來源於法國。

朝鮮的核技術來源於巴基斯坦,朝鮮又把技術轉給了伊朗。

巴基斯坦和印度可以獨立完成核武器的研製嗎?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巴基斯坦從法國得到過一些核設備。印度比中國有更多的有利條件。歐美蘇對印度都是開放的。50年代印度就有了核反應堆。促使印度發展核武器的是中國。在藏南慘敗於中國,中國又爆炸了原子彈,印度就感到受到了“威脅”。這種威脅完全是憑空想象的。中國從來沒把印度當做對手。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受美國的威脅。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被打回三八線時一次(也反映出麥克阿瑟的惱羞成怒,不理會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政策基礎),金門炮戰一次。

所以這世界上的恩怨是糾纏不清的。印度的核技術除了當初的美國反應堆技術,還有後來的蘇聯技術。印度洋一直是俄國的空白,能在印度洋獲得立足點是多少代沙皇做夢都流口水的事情。可以說是蘇聯成就了印度的核武器夢。

那麼問題來了,巴基斯坦的經濟科技實力和印度相差甚遠,怎麼也能研製出核武器?雖然巴基斯坦從歐洲得到過一些物質條件,但是原子彈不是憑物質條件就可以的。有米有肉,還要有巧婦才行。我寧願相信巴基斯坦人確實有天才。

中國需要一個可以牽制制衡印度的。巴基斯坦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危在旦夕,全靠空軍的表現才穩住局勢。巴基斯坦維持了一個遠遠超過自己國土面積的空軍規模。

中國站在巴基斯坦一邊。印度想搞核武器也是這次印巴戰爭以後的事。東亞中國周邊是世界上軍隊最多、核武器國家最多、宗教分佈最複雜的地方。第二個是歐洲,中東如果不是有石油,根本就沒有什麼人會注意它。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這是我教學內容,我在這裡“複製”一下。

1995年5月,印度總理拉奧和巴基斯坦總統萊加里,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第八屆首腦會議開幕式之後舉行了會談,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是軍事手段”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但是,在20世紀末,隨著兩國“核競賽”的展開,南亞局勢再度趨於緊張。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研製,均早已展開,只是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印度是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1953年“和平利用核能”計劃的推動下,通過利用核反應堆的鈈,研製核彈的。巴基斯坦是在70年代初,由一位在德國受過培訓的巴基斯坦科學家領銜,通過濃縮鈾235研製核武器。1998年5月11日至13日,印度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際,在短短48小時內進行了五次地下核試驗,一次短程導彈發射試驗,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和強烈譴責。按照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南亞核問題專家喬·奇林喬內的說法:“從根本上講,這是我們給他們的。這是一個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例子。”

為了回應印度的核計劃及核威懾,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5月28日至6月1日進行了首輪核試驗,並進行了六次核裝置試驗。隨著核競賽的展開,兩國關係趨於緊張,各種摩擦和恐怖暴力事件不斷髮生,但是,核威懾的存在,使兩邊均僅限於局部衝突,沒有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


馮瑋


很多人覺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技術都是靠其他核國家的幫助才獲得的,其實未免也太小看了兩國自己的科學家的水平。作為以前大英帝國的組成部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精英們當年可都是能夠在英國的頂級大學與研究機構求學和做研究的,而且確實也誕生了不少頂級的科學家。比如獲得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印度科學家拉曼,光散射的拉曼效應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在原子科學方面,印度自己就有不少水平很高的科學家。比如現在印度核技術研究的聖地——巴巴原子技術研究中心的命名者,霍米·J·巴巴就是一名造詣很高的核物理學家。巴巴生於1909年,1930年考入劍橋大學,師從量子力學創立者之一的保羅·狄拉克學習數學,後來在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攻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期間,巴巴還與量子力學和核物理大師尼爾斯·玻爾共同工作。1935年,巴巴還發現了量子電動力學中電子-反電子的散射過程,這一過程後來被命名為巴巴散射。此後一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巴巴一直在劍橋大學從事理論物理研究,核物理就是他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可以說,巴巴在1930年代算得上是量子力學和核物理研究的頂尖人才之一。

二戰爆發後,巴巴返回印度,就職於拉曼創立的印度科學院,併成為印度國民大會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所以,當印度人1944年開始籌劃著研製核武器的時候,巴巴就成為項目的領導者。除了巴巴,印度還有另一個頂級的原子能物理學家,被稱為印度“原子彈之父”的拉賈·拉曼納。拉曼納畢業於孟買大學,後來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習,拿到了核物理博士學位。在英國期間,他參與了英國的原子能研究,接觸到了最新的相關知識。回到印度之後,拉曼納就在巴巴的指導下,成為印度核武器計劃的實際執行負責人。

由此可見,印度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是有牛人指導的,這些牛人大概可以看作印度的王淦昌、鄧稼先、錢三強這樣的大師。而且這些牛人和歐美核物理的專家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能夠獲得各種最新技術。所以,印度人的核武器技術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研究出來的。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由於該國特殊的國際地位,或多或少得到了來自美、蘇、英等國的一些幫助。

巴基斯坦的情況則略有不同。在1970年代之前,巴基斯坦並沒有專業的核物理專家,當時只是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建設了一些小型的研究用核反應堆,距離實用的核武器還很遠。1974年印度爆炸首個核裝置以後,西方國家擔心巴基斯坦也步其後塵,逐步撤出了對巴基斯坦核技術的援助。也就是這在個時候,巴基斯坦的“原子彈之父”卡迪爾·汗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卡迪爾·汗一開始不是研究核物理的,一直到1972年之前,他的研究方向都主要是冶金工程。但1971年的印巴戰爭和1974年印度試驗核裝置刺激了他,讓他開始注意核武器的研究。正好,1972年的時候,卡迪爾·汗進入荷蘭的“物理動力學研究實驗室”工作,當時該實驗室與尤倫科公司簽有一個合同,尤倫科公司則是研製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的專業公司。卡迪爾·汗得以接觸到離心機的技術。1974年之後,卡迪爾·汗主動與巴基斯坦政府合作,把他掌握的鈾濃縮技術用於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計劃。1976年,他回到巴基斯坦,成為核武器計劃的領導者。

當然,由於卡迪爾·汗本人並不是核物理的專家,在巴基斯坦研製核武器的過程中,涉及到核武器的一些理論性的研究和技術,巴基斯坦想必是得到了來自外界的一些援助的,具體情況一直諱莫若深,咱們也就不必細究了。T


聯合防務


核技術並不難搞,原理很簡單,就看外部政治環境怎麼樣,領導人的擁核野心大不大了。印度從1947年建國後就開始著手核計劃了,最初是在“和平開發”的幌子下進行。特別搞笑的是,印度當時辯稱,自己即使研發核彈,也不是為了攻擊他人,而是為了“開鑿礦脈和堤壩、建設港口、挖掘油氣”等,因此是“和平核彈”。

在二戰中,印度塔塔財團從英國請回了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核物理學家霍米·巴巴博士,此人後來被稱為“印度核武之父”,巴巴博士確定了“三步走”的核計劃,由於印度領土上缺乏鈾,但釷儲量非常豐富。因此,需要先建核電站,用有限的鈾生產鈈,再用鈈將釷轉化為鈾-233。這是對印度核計劃的重大貢獻。巴巴博士還領導創辦了印度原子能研究所和基礎核技術研究院,使印度在核技術方面一直有著不錯的人才積累。

印度核武器之父,巴巴博士

1962年,印度在邊界挑釁中被打的慘敗;1971年,由於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屠殺大量孟加拉難民,引發了美國和英國的聯合譴責,美國一度威脅對印度使用核武器。這些“受辱經歷”促使印度加快研發核武器。印度在1974年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萊茵的黃金


核武器一把雙刃劍,智者擁有它,能有效的遏制侵略戰爭,成為支撐和平的基石,邪惡者有了它,足以毀滅人類文明,成為敲響世界末日的喪鐘。今天,聯合國五常(美、俄、中、英、法)是世界公認的合法的有核國家,他們是世界正常秩序的維護者,是《核不擴散條約》的制定者及監督者。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色列雖擁有一定量的核武器,但不為世界所承認,更不能對其他國家使用,一旦用於戰爭,要受到國際法的嚴懲。



印度、巴基斯坦一直拒絕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麼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是怎樣得到核技術,最終成功引爆核彈呢?

印度最早是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引進歐美設備技術,在國內建立十多座核反應推,用於發展所謂的核電。暗中卻加緊了核武器研製步伐,其實,核爆炸的原理與核反應堆沒有太大區別,關鍵在於一個是不可控制的,一個是可控制的。最重要的是一旦擁有核反應堆,就能得到原子彈所必須原料鈈和鈾。印度就這樣在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局中,偷偷開始了自己的核武之路。

印度的障眼法可以騙過歐美,絕對騙不過他的死對頭巴基斯坦。自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一直生活印度的陰影和打擊之下,一旦印度擁有核武器,對巴基斯坦無異是一場災難。所以,巴基斯坦人放出豪言壯語:如果印度有了原子彈,我們就是吃樹皮、草根,餓死也要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巴基斯坦不僅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它也不惜重金引進核反應推,暗暗開始了自己研製原子彈之路。

1974年,經過十年之功,印度終於引爆第一顆原子彈,儘管因此受到歐美的嚴厲制裁,但印度從未停止過核武研製步伐。巴基斯坦自然不敢落伍,緊隨之後,同樣引爆了自己的原子彈。

後來,出於地區戰略的需要,歐美對印度核武之路也就熟視無睹了,畢竟,印度擁有核武器對他們好處要遠遠大於害處,等於在中國眼皮底下放了一隻隨時吃人的老虎。他們何樂而不為!

就目前而言,印度的核技術要稍優於巴基斯坦,但在核彈小型化上,巴基斯坦要強於印度。就他們眼下核武水平來說,相當於中國60年代末期的水準,離真正的核大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洛水清風


有一個地方的核風險一直都被大家給低估了,哪怕那個地方衝突不斷,也很少有人會想到核大戰這個方面去,這個地方是哪裡呢?沒錯,就是南亞,南亞有兩個國家都是有核國家,分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可是已經實錘了有核武器的,而不是什麼所謂的匿核國家,重要的是這兩貨都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而且兩國之間還衝突不斷,再加上作為核大國的我們,可以說這風險還是相當高的。那麼,這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核武器發家史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就來詳細說一下:

▲南亞諸國

首先來看印度,在1956年,印度就有了第一個核反應堆CIRUS,而到了60年代印度明確表示不會放棄核武器了,而隨著我們國家分別在1964年和1967年成功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印度就更加坐不住了,本來就不夠我們揍的,現在差距是更大了,後來又正逢美蘇爭霸的加劇、中 蘇關係破裂以及美國的反 華,印度周旋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同時獲得了美蘇兩國一定的技術支持(暗地裡的交易,打著民用技術的幌子),這點對印度核武器的發展尤其重要。時間來到1972年,英迪拉·甘地正式要求CIRUS的核原料要用於研發核武器,並且在兩年後(即1974年,這是尼克松卸任,三哥時機把握的不錯啊)就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塔爾沙漠(印巴邊境的大沙漠,目的不言而喻)成功試爆了一顆名叫“微笑佛陀”的核武器。

▲印度核爆彈坑

有了這個開端,後面的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比如像核彈頭的轉換等,印度是第一個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過由於不合法的原因,在國際上是不被支持的,就連美國都不允許印度單獨進行核試驗。好了,印度有了核武器,接著就該說巴基斯坦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完全就是被印度逼出來的,前面也說了,印度的第一枚核彈就是在兩國邊境的大沙漠試爆的,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威懾巴基斯坦,打死我都不信,言歸正傳,來說說巴基斯坦的核武器:

▲印度核爆實驗點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使巴基斯坦一分為二,陷入了絕境,也在這一年,佐•布托成為了巴基斯坦的總統,他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堅持並實施自己的擁核計劃,二、為巴基斯坦找到了真正的朋友——中國,1975年,巴基斯坦的“原子彈之父”阿卜杜拉•卡迪爾回國主持核計劃,第二年年,巴基斯坦與法國簽訂購買一座核處理工廠的協定,並在後面幾年中通過一些手段陸續從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購買相關技術,不過後面遭到美國的打壓,就連法國也承受不住美國的壓力而不得不中斷和巴基斯坦的合作,這也讓巴基斯坦明白了靠西方國家是考靠不住的,還好,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巴基斯坦終於明白了。

▲巴基斯坦核武器

其實在中巴剛建交的時候,佐·布托就希望能得到我們在核武器相關技術上的合作,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中方明確的答覆。直到1976年,我們才終於伸出援手,畢竟,一個擁核的巴基斯坦,是可以很好的牽制印度的。1998年,巴基斯坦連續進行了6次核試驗,一舉奠定自己有核國家的地位(1997年印度在48小時內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從此之後,印巴之間的衝突方式基本上就成為了嘴皮子吵架了。

以上,就是印巴兩國的核武器發家史,如有不對的,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