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崇禎上吊自殺前,卻將為何後宮嬪妃與子女全都殺害,你怎麼看?

Gviwin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用來抒發情懷的兩句話,但在我看來,男人說這樣的話非常無恥而且無能!

明朝末年江山風雨飄搖,崇禎帝在南遷與堅守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李自成的軍隊兵臨城下,崇禎帝朱由檢在殉國之前,逼死了自己的后妃,甚至斬殺了自己的公主,卻將自己的皇子送了出去。


猶豫不決的皇帝

崇禎帝登基之後,也不能說他是個昏君,是個無能的君主,畢竟在他的管理之下明帝國也曾經出現了迴光返照,然而崇禎帝成為亡國之君,就是因為他最大的毛病——優柔寡斷。

朱由檢向來做事拖泥帶水,似乎有選擇困難症。當然,國難當頭,所做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北方是關外的滿清鐵騎,西南是闖王李自成,朱由檢本有南遷之意,朝中卻有很多“寧死不屈”之人(可笑的是這些人很多最後都投誠滿清)最終,朱由檢在猶豫中錯過了南遷的機會,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包圍京城,而各個城門的守衛也都背叛明朝。


自己死不算,還逼死了后妃女兒

朱由檢並不好女色,後宮除了周皇后,當時還活著的只有袁貴妃。眼看著亡國在即,崇禎帝命周皇后回到坤寧宮自盡,命袁貴妃回到翊坤宮自盡。明朝對女性的壓迫,可以說是古代登峰造極,遠勝於宋朝,周皇后成功自盡殉國,而袁貴妃自盡的時候繩子斷了,崇禎帝看貴妃沒死,上去補了兩劍。

雖然袁貴妃最終都沒有死去,被清朝贍養,但是從這件事裡也可以看出,崇禎帝是個怎樣的人。

除了后妃,崇禎帝將自己的兩個皇子送出宮廷,卻斬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這能看出崇禎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作為男人作為君王,崇禎帝的劍沒有在戰場上刺向敵人,而是在後宮刺向妃嬪女兒;沒有轟轟烈烈戰死,而是屈辱自縊,還被後世美名其曰“君王死社稷”,實在讓人不恥!


澹奕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崇禎帝砍殺嬪妃子女的大致過程及他們的結局。

李自成攻入北京內城後,崇禎帝感到大勢已去,明朝滅亡已是旦夕之間。於是他先是逼迫皇后周氏自殺,又把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換上百姓衣服送到宮外,以圖東山再起。隨後,他砍斷長平公主左臂,導致長平公主差點喪命。接著又把六歲的昭仁公主砍死。做完這些喪心病狂的事情後,最後帶著太監王承恩跑到煤山上吊自盡。

長平公主被砍傷後,昏死過去,被人送到國丈周奎家中,五天後竟然甦醒過來。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長平公主上書給順治帝,請求准予出家。順治帝不同意,將長平公主嫁給當初崇禎帝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並賜給田地、府邸、金錢、車馬。但長平公主經歷家破人亡的鉅變後,一時難以從悲痛中走出來,於第二年就病逝了。

太子朱慈烺逃出皇宮後,藏匿於民間,不久被李自成的軍隊搜獲。太子在面見李自成時,頗有皇家風範,毫無懼怕之意。問李自成為何不殺他,李自成答道:“汝無罪,我豈妄殺!”太子道:“既然這樣,聽我一句話: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速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殺我百姓。”太子朱慈烺就這樣被李自成一直留在營中,四月十三日,李自成東征吳三桂時,定王、永王隨軍前往,據說,太子當時也在軍中。據《明史》記載,李自成曾封太子為宋王。但據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太子朱慈烺的最終下落至今是個謎。不過據《甲申傳信錄》記載,太子最後以假太子之罪被清廷處死於獄中。事情原委是這樣的,太子於1644年十一月逃命到國丈周奎家中,不久被周奎逐出門外。太子出門後,被巡夜的清軍以“犯夜”為名逮捕後,交給刑部審理,斷為假太子。主審的刑部主事錢鳳覽找來原司禮監太監王德化、原十名侍衛太子的錦衣衛來辨認,都說是真太子。侍衛們還下跪道:“此真太子,願毋傷。”錢鳳覽將此事上報多爾袞,指責某些明朝官員以真太子為假太子。國丈周奎竟然說道:“即以真為假,亦為國家除害。”這位昔日的國丈,毫無一點人倫廉恥之心。最後,多爾袞下令將此案定為假太子案,太子最終被處死於獄中。凡上疏太子為真的官員都受到懲罰,錢鳳覽被處以絞刑。著名史學家孟森先生認為此太子為真太子。不過本人對此書的記載還是表示懷疑,因為文中涉及到的國丈周奎與史料生平不符。周奎在城破不久就被李自成抄家,所有財產被充軍。周奎因為不願主動上交,還被李自成打的皮開肉綻,不久就憤憤而死。時間是公元1644年三月底。而《甲申傳信錄》中記載的時間是公元1644年十一月,此時距周奎已死近七個月。

定王朱慈炯及永王朱慈炤逃出皇宮後,一齊去了國丈周奎家。周奎為了保命,於三月二十日清晨將定王和永王主動交給了李自成。李自成東征吳三桂時,定王和永王都隨軍出征,不過最終下落也不是很清楚,或說曾被吳三桂奪去,或說定王被殺害於城南。但目前掌握的史料都沒有對二人有清楚的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