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從幾株桃樹到桃源新城!看嘉興鳳橋水蜜桃的品牌之路

2018-08-13 06:15 | 嘉興日報

从几株桃树到桃源新城!看嘉兴凤桥水蜜桃的品牌之路

正值時令的鳳橋水蜜桃,稱得上是嘉興地產水果中的貴族。

具有悠久歷史的鳳橋水蜜桃經過20多年的耕耘,與時俱進抓資源、品種、質量、市場、效益,終於在今年上半年結出了高含金量的碩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殊榮。

從村民房前屋後星星點點的幾株桃樹,發展成為“桃源新城”,水蜜桃的供給側改革,究竟是怎樣一步步實現的?

源遠流長:果農都是“半個專家”

這背後的秘訣,從水果種植達百年曆史、享有“水蜜桃之鄉”美譽的鳳橋鎮三星村便可見微知著。

“種桃,在我們村不只是一種經濟,更是一種專屬於我們的傳統文化。”鳳橋鎮三星村黨委書記徐利軍介紹,早在新中國建立前,村民的房前屋後就零星地栽種著桃樹;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後,三星村村民陸陸續續依著傳統習慣,擴大了水蜜桃種植面積,水蜜桃種植業很快成為三星村的一大支柱產業;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國家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種桃熱”在三星村空前膨脹,僅兩年的時間,桃樹覆蓋整個三星村,“大觀”、“雪雨露”、“雨花露”及“早白鳳”等20多個品種引入家家戶戶。

“如今,三星村的老百姓,隨便找一個都已是水蜜桃種植技術上的‘半個專家’了。”徐利軍表示:“20多年的摸索過程中,我們也碰到過不少困難,走過不少彎路。”

對此,鳳橋水蜜桃合作社社長應華倫回憶道:“早年,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果農:桃子雖多,優果難求,究竟怎樣才能讓桃子長成品牌桃一般又大又甜?”2010年,農戶在去無錫“取經”的過程中,終於找到了破解難題的鑰匙:控制產量。參觀回村第二年,村民們就開始了大幅度縮果,原本一棵桃樹高達400至600顆的掛果量,村民們冒險嘗試,將其減少至250顆左右,成效果然顯著,原本僅125至200克的小桃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180至300克的優質桃,優果率高了,老百姓的收益也隨之提高了。

露天種植的水蜜桃,遭受自然災害怎麼辦?省農險辦2015年4月正式批覆南湖區的水蜜桃特色保險試點工作,在鳳橋鎮已進行到第四個年頭,為桃農撐起種植的“保護傘”。“2016年,受‘倒春寒’影響,水蜜桃普遍減產,全鎮投保的農戶獲賠300萬元左右,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水蜜桃特色保險越來越受到當地桃農的青睞,從過去挨家推廣逐步成了主動投保。”鳳橋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們鎮約1300戶桃農,5000多畝桃園已全部參保。”

探索的路徑上,鳳橋全鎮水蜜桃的採果面積為5000多畝,種植面積超過8000畝,“鳳橋”牌、“莊星”牌水蜜桃更是獲得多項榮譽:多年蟬聯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會金獎、2002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9年評定為國家級水蜜桃產地證明商標……

下一步,鳳橋將研究如何“省力栽培”,降低勞動力。應華倫指著果林中黑黑白白的網告訴記者,這是三星村村民最近琢磨出來的新招——防蟲網。“有了這網,村民們就可以免去一個一個給桃子套袋的功夫。”應華倫笑稱,這項工作還得到了南湖區農經局的大力點贊。

攻守並舉:打響“品牌保衛戰”

據悉,從鳳橋水蜜桃合作社成立開始,農戶們就一致立下了“打出品牌”的目標。

2011年左右,發生在三星村的第一場“品牌保衛戰”打響了。在南湖區政府的支持下,一臺從日本定製、價值20多萬元的測糖儀被引入合作社,水蜜桃只要擺上儀器,無需破損,大小、糖度便一覽無餘,鳳橋水蜜桃由此邁上了統一大小、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的品牌化之路,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2010年每500克價格還僅為3.5元左右的水蜜桃,一年後上漲為6至8元,零售價更是直達10元以上。

“去年,杭州一水果批發商與我們商量,定期向我們合作社收購水蜜桃,引向杭州70多家超市。”應華倫講起了一件令他深思的事,令大家沒想到的是,僅短短4天,對方便停止收購,“問其原因,是質量出了問題嗎?還是桃子的口感不夠好?都不是,對方是被知名度更高的奉化水蜜桃所吸引,這才‘轉投門戶’。”這件事讓鳳橋鎮相關負責人感嘆道,“我們用了20年的時間,讓‘鳳橋水蜜桃’幾個字在嘉興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但征程遠不止於此!接下來要做的,則是再把這幾個字,烙印到市外、省外乃至全國人民的心裡。”

近年來,鳳橋水蜜桃與時俱進,逐步開啟網上銷售,隨著以順豐生鮮等為代表的冷鏈物流技術的完善,鳳橋水蜜桃逐步從同城銷售走向全國。

打響“品牌戰”,不僅要“進攻”有力,也要“防守”得當。盛名之下必有假冒者,鳳橋水蜜桃也一樣。據悉,多年來,每年的7至8月,都是其他地區的桃子前來冒充鳳橋水蜜桃的高峰期,這一方面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另一方面則讓真正的“品牌桃”名聲大大受損。“如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讓鳳橋水蜜桃的品牌越來越聲名在外,這份成功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起來。”鳳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鳳橋鎮各主要街道的馬路邊,都增設了自產自銷點,餘雲線沿線9家企業及3家農戶為三星村桃農提供空地,規劃出29個水蜜桃攤位,同時,執法部門在餘雲線大橋路以東路段“綠城春風十里”二期項目附近為各村桃農規劃了近百個攤位,另外還在新篁集鎮哺育路規劃了12個攤位。

南湖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名在自產自銷點銷售水蜜桃的農戶都是‘持證售桃’,會有一張攤位證,上面詳細標註了果農的姓名、電話、桃園地址、品種以及成熟期等詳細情況,只要認準了這個攤位證就能保證買到正宗的鳳橋水蜜桃。”

產業升級:以花為媒,整合資源優勢

“除了水蜜桃以外,鳳橋不斷髮掘‘桃’的附加值。”鳳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7月15日上午,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第七次江浙滬桃產業技術交流暨“鳳橋杯”賽桃會在鳳橋鎮梅花洲舉行,桃王爭霸賽、專題研討會等活動,面向長三角地區桃產業發達區域,多地聯動發展“旅遊+農業”,大大提升了鳳橋鎮乃至嘉興市、浙江省水蜜桃在全國桃產業的知名度,同時,帶動地方招商引資,發展地域經濟,深化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每年桃花節期間,鳳橋鎮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欣賞“十里桃花”。今年,嘉興市生態文化旅遊節暨南湖桃花節更是創新開拓“桃文化”,首次引入阿里文娛與影視IP,以“論壇+嘉年華”的形式,通過開展桃花妝彩繪、打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關的網紅和爆款產品快閃集市、影視主題民宿則結合影視劇IP等系列創新做法,增加遊客互動與體驗,提升品牌文化影響力。

以花為媒,以果為客,近年來,鳳橋藉助桃花節、南湖之春等平臺,唱響“經濟大戲”,過去“拼低價、拼資源”的招商引資模式逐步向著“比環境、比服務”的模式發展,今年,藉助桃花節、南湖之春、主動接軌上海等經貿活動,該鎮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前兩季度,財政總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39.9%,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2億元,同比增長17.4%,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5.9億元。新簽約的梯穩謄汽車、瑞興科技、克拿得電子和在建的盛鼎機械、悅聲紙業、蘭光精密機電、群志機械等7個工業項目,均屬於上述兩大主導產業。

自2013年鳳橋鎮首次啟動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以來,該鎮依託水蜜桃、葡萄等水果產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採摘農業、餐飲農業,已基本形成了美麗鄉村與農業產業提升互促、服務產業與農民增收共進的良好局面。創建浙江省水果特色農業強鎮過程中,鳳橋還將進一步深化產業融合順應當前“三農”發展新要求,重點打造十大精品,共同提升“煙雨江南·桃源新城”的城市功能品位。

(原標題《鳳橋水蜜桃的品牌之路》,原作者李丹、張衛星、張志芳。編輯顧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