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羅源村遊」之潮格村,素有福州文化藝術村稱號,村中有驚世三寶

在羅源縣起步鎮,有處千年古村落,因唐代吏部尚書倪振隨羅源灣海潮至此定居而得名“潮格村”,系福州市“文化藝術之鄉”、羅源縣老區村。

潮格村有“三寶”:唐宋至明清古民居20多座,有尚學遺風;村內美食“尚書肉”流傳千載,以古法烹製;潮格“肩頭坪”源於清朝,為縣級“非遺”。

「羅源村遊」之潮格村,素有福州文化藝術村稱號,村中有驚世三寶

 村內最精美的“三策堂”。

古厝

“三策堂”最精美

唐朝時期,潮格村是羅源最風光的地方、最繁華的商品流通交易區,造就了眾多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宋代,潮格倪氏考中進士的就有18人之多。

村中有20餘座唐末至清代的民居,保留至今。其中,唐朝吏部尚書倪振故居歷史最悠久。

數量最多、建造最為精美的,是村中董氏一門12個兄弟所建的13棟宅院(明清建築),稱作“三策堂”。據史冊記載:西漢儒學家董仲舒應武帝之諮詢,作對賢良策,後人謂之天人三策,並以“三策”作為董氏的堂號。

漫步古厝,大門裡“望眾鄉評”“耕讀傳家”“文魁”“武魁”的匾額,無不彰顯尚學之風;屋簷下、門框上、窗欞中,皆是浮雕、鏤空雕,既有植物、動物、祥雲等圖案,也有“郭子儀拜壽”等歷史人物形象。

「羅源村遊」之潮格村,素有福州文化藝術村稱號,村中有驚世三寶

古厝內的一處木雕。

古味

“尚書肉”千載流傳

潮格村很老,既有古厝,也有古味——尚書肉。

相傳倪尚書對烹調亦有研究,尤喜採用獨特烹調方法秘製的五花肉。他每每燒肉,都會做滿一盆,宴請親朋,贈送鄉親。至今在潮格村,最讓人期待的菜餚仍是“尚書肉”。

“‘尚書肉’要用柴火灶燒,用大海碗盛裝,才能顯示我們村的淳樸之風。從選料到烹飪,用的都是古法,才能保證肥而不膩,瘦不嵌齒。”村中精於此道的董大廚介紹。

「羅源村遊」之潮格村,素有福州文化藝術村稱號,村中有驚世三寶

“尚書肉”以古法烹製而成。

古藝

“肩頭坪”再登舞臺

簫管絃曲聲中,七八歲的小演員身穿古裝戲服,扮成小生、小旦、小丑等,站在大演員肩上,邊唱邊舞。

這是記者近日在潮格村目睹的“肩頭坪”演出。它是伴隨民間迎神賽會衍生發展而成的,有上百年的歷史,是羅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城鎮化進程,潮格村的“肩頭坪”停演了6年。近日,起步鎮在潮格村舉辦了民俗文化旅遊採風活動,村裡因此重組人員、拾老藝術、再登舞臺,為遊客帶來“肩頭坪”。

“從小生到坪柱,我演了50多年。”84歲依然健朗的村民葉森官,樂呵呵地用手機拍下表演場景:“老祖宗傳下來的藝術是咱們村的寶貝,好東西值得代代相傳!”

據悉,羅源今年在全市率先推出《羅源縣關於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施辦法》,每年將投入上千萬元資金扶持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羅源村遊」之潮格村,素有福州文化藝術村稱號,村中有驚世三寶

 “肩頭坪”演出。

(文章內容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