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了中國足球發展,中超開放五外援,但是前鋒線必須保證一名中國球員,大家覺得如何?

用戶6940688680


要想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關鍵是在青訓,而不是在中超聯賽,更不是在於開放多少外援加盟球隊。前鋒線必須保證一名中國球員這樣的規定,就會陷入到于大寶在北京國安的尷尬局面。因此,我個人是不贊成這個提議的。



首先,我們要先想一下,大牌外援為何前來中超踢球,像奧斯卡、保利尼奧、塔利斯卡、卡拉斯科、哈姆西克、登貝萊等人,他們放著在歐洲五大聯賽的豪門或者是勁旅球隊不踢,偏偏來中超踢球,難道他們跟我們廣大球迷一樣希望可以提升中國足球的水平?當然不是,說白了就一個字:錢!



目前,在世界年薪排行榜收入前十的足球運動員裡面,在中超就佔據了三席,年薪達到一千萬歐元的中超大牌外援有十幾位之多,而他們若是在歐洲五大聯賽球隊效力的話,年薪肯定不會有這麼多,即便是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處於當打之年,如果不是為了豐厚的報酬,他們會降尊來中超踢球嗎?當然不會。



其次,當時,足協規定門將的位置上不能夠使用外援,近幾年來,國足其他位置上的球員水平可能參差不齊,但是,在門將的位置上,絕對是亞洲頂級的,這說明什麼呢?當然是在某些球場位置上的球員,必須保證要是本土球員,而不是一味地迷信外援。一旦放開五外援制度,可以預見的是,將會進一步壓縮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



當我們的鄰居日韓球隊,都在儘量減少使用外援的時候,我們卻還在大力提倡增加外援的數量,這不是有點兒諷刺呢?看一看在亞冠上的表現,根據亞足聯的規定,亞冠賽場每一支參賽球隊可以使用3+1的外援名額。而日韓球隊絕大部分頂多首發兩名外援,而我們參加亞冠的球隊,絕大部分都是上三外援甚至是四外援,為啥踢的成績還是不盡如人意呢?當然是因為本土球員的實力不行。



最後,要想提升本土球員的個人能力,僅僅依靠增加外援的數量引進,無異於是在飲鴆止渴我,哦們或許在俱樂部層面取德了成績,可是在國家隊層面,依然被日韓國家隊壓著打。要想提高國足的水平,必須要提高足球青訓的質量,紮紮實實地搞好青訓工作,讓更多優秀的足球年輕球員脫穎而出,這才是根本之道。


中國足球論道


5外援太少了,以中國的現狀,7外援才能解決問題。

中國足球是不缺金元的。現今的外援政策使得國內球員出現緊缺的狀況,稍微好一點點的,就成了更大俱樂部爭奪的目標。動輒上億的身價,還未必有別國業餘聯賽球員的水平高。

如果實行7外援政策,守門員、後場、中場、前場至少各上一名中國球員,有如下優點:

1、球隊更講究整體打法,不再儀仗一兩名球星,這更符合足球運動發展的方向;

2、以中國金元實力,勢必能將中超提高到法甲葡超以上水平,吸引更多優秀球員加盟,而且是以較為合理的轉會費用和薪金。

3、國內球員需求大幅降低,想要上場會面臨極大的競爭,必須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徹底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對國內球員不再依賴,能使他們的轉會費用和薪金迴歸較合理的水平。

4、現今政策就像三四名大學生帶七八名小學生,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換成七名大學生帶四名小學生,難度就小多了。換個說法,以前中國球員沒幾個在五大聯賽踢球;換成7外援政策後,幾乎所有中超球員都能在與五大聯賽差不多的聯賽裡踢球,對他們的成長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7外援似乎剝奪了很多國內球員的上場機會,實際上是斷絕了他們拿大把鈔票混日子的念頭。自身努力拼搏,和高水平球員同場競技,國內球員可以快速成長。也許五年十年之後,國內湧現出很多優秀的球員,那個時候中國足球不再過分依賴外援,中國足球才能真正崛起。


勇敢的xin7679789


問題的關鍵是 男足需不需要聘請世界級教練 聘請世界級教練能不能提高男足的成績 現實是這麼多年足協花巨資聘請世界級教練 男足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了

足協為什麼鍥而不捨不惜花巨資給男足聘請世界級教練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給他們當擋箭牌替罪羊

男足問題出在選材上

男足輸在了起跑線上


逍遙自在


為了發展中國足球20年了一年不如一年 不是發展而是倒退 80年代 我們可以晉級亞洲一流,90年代有了外援我們位居二流 00年代外援縱橫 勉強二流 10年代 依靠外援 我們三流 ……


為百姓人民服務


中國足球積重難返,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絕對不是一個調整外援數量甚至位置就能解決的,需要中國足球的管理層進行長期而細緻的工作。很可惜,中國足協管理層的任期太短,根本等不到長期目標的實現,於是只能制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政策。

中國足球甲A時代,每支球隊只允許上場3名外援,外援的水平也不如現在的中超球隊,但是當時的中國男足國家隊在亞洲屬於一流強隊,即使和日韓這樣的強隊對陣,也可以一戰。原因何在?

當時國內球員的水平比現在的球員水平高多了。

現在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外籍前鋒佔據了中前場的位置,但是沒有看到我們的球員技戰術能力的大幅下降。如果像武磊這樣的國內球員多了,難道主教練會堅持使用外援,而讓他不上場嗎?

精耕細作,練好內功,努力提高中國本土球員的水平才是改變當前中國足球落後面貌的當務之急。很可惜,大部分中超球隊的主教練都是外籍教練,他們只關心球隊的成績和自己的合同,所以能讓俱樂部出錢直接買外籍球員,根本沒有耐心培養國內球員。

真正能夠為中國足球著想,還是本土教練。所以,中國足協應該注重加強本土教練員的培養工作,能夠支撐起中國足球未來的,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

悟空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中超競賽水平低和國內球員壓力不大的確有很大關係,同時外援數量少也很難打出高水平配合,不得不適應國內低水平球員,而不是國內球員想法提高自己水平適應高水平外援。我贊成放開外援限制,或者起碼允許球隊上場外援5-6人(保證前中後場能打出高水平配合),同時也增加球隊數量為18-20支,這樣也能保證國內球員的鍛鍊機會


寶哥哥1975


就目前的狀況來說,什麼政策都是扯蛋。

高雷雷剛剛爆料關係戶問題,和過去賄賂進國家隊鍍金的情況如出一轍,中超成了賺錢的代名詞,國家隊也就成了國內球員拿高薪的底線,馬恩都說了,只要有300%的利潤,可以做任何事,何況中超這虛高的身價!

某圍棋大咖放言,如果他是足協主席,將撤掉現在所有人員!

裡皮剛入主國足也曾大權在握,隨後足協各種干涉也令裡皮徹底失望乃至卸任!

關係戶乃體制足球遺留的問題,雖然其它國家乃至足球強國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在國家利益和顏面跟前,他們還是以國家為重,人才的選拔擇優而錄!

想救中國足球,不是從青訓做起,必須從根本做起,將所有關係戶一刀切,永不錄用,殺雞才能駭猴,希望這不是幻想!語畢!


謝謝Your愛


為了中國足球發展,中超開放五外援,但是前鋒線必須保證一名中國球員,這個觀點我並不贊成。

一、既然是開放,就有競爭。

參照足協制定並強制推行的U23政策。這個比較奇怪的政策目前來看,並未起到制定此政策的初衷。不僅不能說是成功的政策,相反還可以說是一個很失敗的政策。中超各俱樂部應付此政策的手段層出不窮,就連使用U23門將上場踢前鋒這樣的事情都做出來了,你說這樣的政策還有何存在的意義。

同理,既然是開放外援政策,那就有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你沒有本事與外援競爭,那你就只能坐冷板凳。如果你真有實力,那不靠政策同樣可以上位。

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還硬性規定前鋒必須保證有一名中國球員,那麼首先你得對前鋒這個位置進行定義,到底在哪個位置才能算政策裡規定的前鋒。其次,俱樂部可以參照U23政策,在比賽快結束時,隨便派一個人上場,站在前鋒位置。又或者在開場幾分鐘後將球員換下,這些都是在政策範圍內允許的。我又沒違規,你能拿我怎麼樣?只是這樣的政策有何意義?最後,還有可能出現一個笑話,那就是俱樂部裡的中國球員誰都可能成為那名上場的前鋒。

三、現在歸化口子已開,何不乾脆直接一點,全面放開外援

反正現在歸化的口子已經打開,那中國足協還有什麼好遮遮掩掩的,不如全面放開外援,能者上,劣者下,中國球員有實力你就去與外援競爭位置,沒有實力就去管理飲水機。而且外援開放了,可供歸化的目標球員就多了,到時每支球隊都歸化幾名球員,這樣他們不僅水平高,而且還可以代表國家隊比賽,聯賽水平也提升了,國家隊成績也提高了,青訓也可以不管了,足協也省事了,也不用再出什麼奇奇怪怪的政策了,多省事省心。

市場永遠是那麼殘酷,有能者上,無能者下,中國球員靠政策上位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這樣反而損害了一批真正有實力的球員的利益,有時不得不讓位給靠政策的球員。所以,對於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我是不贊成的。


塵語者


開放外援解決不了中國足球現在的問題,中國球員缺少的是高質量高強度的比賽,中國現在唯一能參加國籍賽事的聯賽只有中超的亞冠,而中超聯賽本身對球員提升並不大,因為各支球隊都以外援位核心,本土球員為輔助,只有亞冠聯賽對球員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位,看看恆大,聯賽打的風生水起,一到亞冠本土球員的不足立馬顯現出來,所以中國要提升球員能力就是在扯淡,除了常年打亞冠的4支球隊,其餘球隊永遠停留在中國水準,中甲就更不提了。所以要改變現狀必須讓更多球隊和球員打上洲際級別的比賽,通過高強度的比賽來提升球隊個球員,最好的方法只有讓俱樂部去參加其他國家費聯賽。


橙羽暖通


從張璐鷺醉駕開始還沒明白嗎? 國足要想進步,就要高學歷踢球好,踢球好的高學歷。

從來沒經歷過高等教育的人你指望這些人有多少責任心,有多少榮譽感??有時候真不是水平問題。

閱讀比賽能力從哪兒來? 那是踢十年二十年球就能獲得的?那國足早衝出亞洲了。

亞洲人先天就和南美,非洲歐洲人有生理劣勢,取長補短。

到現在,你除了滲入這個行業,除了利益,還有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