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演義小說中,往往是那些大朝代的更替故事,能夠被民間藝人塑造成精品,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會湧現出一大批英雄名將,比如三國、隋唐、五代、兩宋還有大明,這都是“袍帶書”特別喜歡的題材,只有講述這些人故事的評書小說,才有頂級大將,第一斗神的“狠角色”出現。另外,還少不了那種能耐不大,吹牛本事不小,看著是個“大草包”,但運氣超好的人物,這種人往往是活躍全書氣氛,不合邏輯地化解難題的重要角色,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隋唐時代的程咬金了。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而在《大明演義》中,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各位名將,就分門別類地給他們貼上了不同的“標籤”——其中武功最高的應該是“懷遠黑太歲”常遇春,絕對是這個系列中的第一斗神;而朱元璋的結拜二哥胡大海,就是那個好運氣的草包,兼之有些評書版本中,也給胡大海配備了跟程咬金一樣的兵器,八卦宣花斧,因此小說中的胡大海也就成了“大明程咬金”。只要這樣功能明顯的人物湊全了,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的骨架也就出來了。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應該說常遇春的第一次揚威亮相,就跟胡大海又直接的關係,由於他們都是朱元璋的結義兄弟,一共哥七個的他們自從聚集在陸家莊之後,這名聲就越傳越遠,自然成為了當時的大元朝廷眼中的危險隱患,因此元朝皇帝很快就派出了猛將十蠻王撒門也汗率領大軍,進攻陸家莊。結果非常不巧的是,當時的陸家莊只剩下了胡大海跟老莊主郭斗南看家,其他人各自又有任務,或者有事兒忙著,而胡大海又是七兄弟中本事最差的一個,所以陸家莊的防禦水平極差,面對十蠻王的進攻,根本守不住。最終,老莊主郭斗南戰死沙場,胡大海負傷逃走,陸家莊陷入了一片刀山火海之中,這時,回家探親的常遇春終於回來了,看到眼下的一切,自然是又驚又怒,大英雄不用多想,必須要手刃仇人,為滿莊的父老鄉親們報仇,更要通過敵人之口,打聽出二哥胡大海,也就是“大明程咬金”的下落。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好個常遇春,渾身沒有盔甲裝備,胯下沒有戰馬的他,只有手中一柄隨身攜帶的防身大鐵棍,但黑太歲就用這個大鐵棍開始了揚威之戰,由於十蠻王是全軍統帥,所以他的穿戴自然跟其他軍士不一樣,常遇春一眼就認出了他的身份,便二話不說,堅持著擒賊先擒王的想法,提大棍直奔十蠻王而去。十蠻王一開始也根本沒有在乎這個愣小子,一看他輪棍向自己砸來,便舉槍招架。誰知兩件兵器一碰,火花四濺,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迴音,只震的十蠻王兩膀發麻,才知道此人厲害,立刻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跑!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常遇春當然不能放他走,便撒開雙腳,緊追策馬狂奔的十蠻王,要不怎麼說常遇春厲害呢?他的腳力都比一般的戰馬跑得快,或者說耐力比戰馬更好。在追出了幾十裡地之後,十蠻王的戰馬終於腳力不支跑不動了,被常遇春追上,結果當然是常遇春打死十蠻王,繳獲了敵人一身的盔甲兵刃,抄起丈八矛還挺順手,立刻上馬返回元軍大營。只見大英雄如入無人之境,左突右殺,終於打散了元軍,但也沒能找出胡大海的下落。不過此戰對於常遇春來說,收穫已經足夠。因為懷遠黑太歲一戰成名,腳力超過戰馬,大棍砸死十蠻王,又單人獨騎闖元營,如此神勇之將,自古少有,自然也坐穩了大明第一斗神的位置。

大明第一斗神:砸死十蠻王,單騎闖元營,只為尋找大明“程咬金”

當然,這些故事都是小說家言,歷史上真實的常遇春不可能神勇到如此誇張的程度,胡大海也沒有那麼不堪飯桶。不過小說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之處,就拿故事中的陸家莊來說,明知胡大海功夫不到家,卻怕看家護莊的重任交到這個人的頭上,這就是朱元璋這個負責人用人不當帶來的後果,可為什麼要用胡大海擔當此任務呢?就因為他是朱元璋的結拜二哥,所以說用人唯親之舉,一定要慎之再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