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浙江只有浙大一所211大學?

用戶92366370785


歷盡十年走遍千所大學,留下萬張照片數百視頻,繆老師又來說大學了。

浙江只有浙大一所211大學,是歷史原因啦,除了老浙大外,有機會成為211的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都併入了新的浙江大學,所以,自然也就沒有其他211大學啦。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前身是1897年的求是書院,1928年的時候,改名為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後,浙江輾轉多地辦學,1945年開始,在外地辦學的各個部分,逐漸遷回了杭州,到1948年,已經發展成了總佔地面積6000餘畝的大型綜合類大學。

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對浙江大學來說,是傷筋動骨的,文學院、理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先後拆分出去,調整後,浙大成了一所工科大學。而調整出去的這些部分,恰好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幾所有機會成為211的大學前身。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浙江大學)

1995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211工程大學,而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通過了211的預審,和重點建設立項論證。而1998年,四校重新合併,成為了新的浙江大學,所以,211工程高校也就此停留在了全省一所的局面。

211工程,已經是昨日黃花,從2017年起,教育部啟動了雙一流評選,今後的幾年之間,高校的評價標準,將從985、211工程,逐漸向雙一流大學和一流建設學科過渡,在這方面,浙江可就不止一所大學了。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浙江大學)

雖然雙一流大學,浙江依然只有一所,就是浙江大學,可是,中國美術學院和寧波大學卻分別有美術學和力學,入選了一流學科建設學科。這對於整個浙江省的高等教育都是有意義的,相信未來的學科建設也會越來越好。

即便目前全省只有一所211,但是看一看浙江省的不少雙非大學,收分卻超過了很多外省的211大學。這一方面說明了浙江的孩子們不喜歡出省,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浙江的富庶和開放,對全國各地的考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繆老師妙筆生花


眾所周知,浙江大學在浙江一家獨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所老牌的985大學,發展迅猛,目前已進入國內頂尖名校的行列。作為浙江省內的“巨無霸”,浙江大學是在合併了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四所院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


而被浙大合併的杭州大學在1996年211工程的評定中,已被確立為211大學,原杭州大學的實力可見一斑。原杭州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897年的杭州求是書院和育英書院,經過發展變遷,1958年定名為杭州大學。當時,杭州大學在校生的規模超萬人,設有人文、旅遊、外國語等13個學院,是一所文理商法多學科協調的綜合類大學。90年代,杭州大學在浙江率先成為一所產學研一體化的高校。可惜的是,隨著高校合併的大潮,這所211院校僅存兩年,就消失了。不過,目前杭州大學已成為浙江大學的西湖校區,實力還是挺強大的。



浙江歷史上另外一所211大學是浙江農業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在96年也被確定為211。該校歷史悠久,學科實力強大。在當時,多個學科排名全國前三。不過,併入浙大後,浙大的農學專業實力大增,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的11個A+學科中,農業佔到了三個,分別是: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另外像生態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也獲評A+,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原浙江農業大學的實力。可見浙江農業大學的併入,為浙大綜合競爭力的增強有多大的作用。




由此可見,浙江歷史上並非只有一所211大學,而是三所。不過,這些被合併的211大學,實力依舊,同時也大大增強了浙江大學的競爭力。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有人問:經濟富裕的浙江省為什麼只有一所211大學?除了浙大,浙江就真沒好大學了?甚至在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趙光育提議重建杭州大學,作為浙江高等教育資源的重要補充。其實,浙江雖然211院校少,但是其高等教育入學率卻位居全國前列。
經濟富裕的浙江省,規劃到2020年再建10所左右高水平大學和一批國內一流學科。

1.兩會中委員提議重建杭州大學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趙光育在全國兩會中建議,重建杭州大學。趙光育認為,浙江省的重點大學數量少,文科發展相對落後,導致當前教育資源已經成了浙江發展的短板,重建杭州大學是一種必要補充。

1.經濟發達位居全國第三,但211高校卻只有一所,這是為何?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8萬元,其中,浙江以3.85萬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上海、北京之後,高居全國第3。

然而,在國家重點建設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學名單中,浙江省只有浙江大學一所,數量遠遠少於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

經濟富裕的浙江省為什麼只有一所211大學?難道除了浙大,浙江就真沒好大學了?

2.“四校合併”使浙江大學“一枝獨秀”

上世紀90年代,國家提出了“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重大建設工程。

前文提到的杭州大學,1996年曾進入全國“211工程”。這所學校的前身為1897年創辦的求是學院,尤以中文、歷史、數學、化學、教育、心理等學科出名。當時杭州大學有12個博士點,與浙江大學一起成為浙江理科、文科高校的兩大“領軍”高校。

同時,進入“211工程”大學建設序列的還有原浙江大學、浙江農業大學這2所大學。

然而,1998年9月,出於戰略發展的考慮,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4校合併成立新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建制撤銷。

四校合併使浙江大學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學科覆蓋面最廣的綜合性大學,並引領了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合併”熱潮。

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大學已成為全國知名高校。在多個國內大學排行榜中,浙大僅次於清華、北大,排名全國第三。但四校合併,也造成浙江省域內“211”大學只有浙江大學1所的現狀。

2.浙江省有沒有可能增加“985工程”或“211工程”大學的數量?

據瞭解,由於缺乏淘汰機制,2011年教育部規定“985工程”名單已經確定,不再允許其他學校進入,入圍大學的身份被固化下來。

2013年,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在答覆網友提問時表示,“211工程”大學目前國家增列主要從佈局結構上考慮西部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增列我省(浙江省)其他高校基本不可能”。

3.淡化“211工程”,“雙一流”建設能否見效?

2016年6月,教育部宣佈《“985工程”建設管理辦法》、《“211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文件失效,被外界解讀為是“985工程” “211工程”停止的訊號。但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信號“微言教育”則回應稱,不存在廢除“985工程” “211工程”的情況。

不可否認,“985工程” “211工程”有效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式的針對性扶持下,中國大學的進展可謂迅速。如今,在一些世界著名大學排行榜中,已有一批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

4.985、211的弊端日益顯現

但兩大工程的弊端也日益顯現。一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時,明確寫著:只招收“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畢業的學生。一些學生在報考院校時,存在名校情結,為了報考一所好學校,被迫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此外,更令人所詬病的是,兩大工程涵蓋學校擠佔了過多的財政資金。據統計,截至2014年7月,佔本科數量14.3%的兩大工程高校拿走了全國70%的政府科研經費。巨大的分配落差,嚴重挫傷了非兩大工程院校的積極性。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如不廢除“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新的格局很難建立。

5.雙一流建設對浙江高校有何影響?

在此情況下,今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雙一流”建設最大亮點,在於以學科建設為基礎。與“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的終身制不同,“雙一流”建設以5年為一個週期,入選的學校有出也有入。

2月,浙江省省委書記夏寶龍強調,“提高辦學質量,是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當務之急,全省要奮起直追、大步快進,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跨越發展。”

這項政策對浙江省內高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徐小洲認為,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他舉例道,像中國美術學院這樣的專業型大學,可能在之前評選“985工程”“211工程”中並不佔優勢,但它的一些優勢學科和專業,完全可以在“雙一流”建設中脫穎而出。

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周躍良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說,以前“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主要是基於學校的整體實力,要求高校有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但一流學科建設,給非985、211工程高校發展自身優勢學科帶來了機會。

6.浙江雖然211院校少,但是其高等教育入學率卻位居全國前列

其實,早在1999年,浙江就已經做出了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決策。數據顯示,浙江高校已經從1998年的32所增加到2015年年底的108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不到9%提高到2015年的56%,在中國省區中位居前列。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過快的外延式擴張,帶來的是質量提升的困惑。與北京、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區相比,浙江在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016年,浙江又在高教去行政化上做出了嘗試。當年3月,浙江出臺《關於支持省重點建設高校的若干意見》,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擴大高校財務和收費自主權。在資金統籌、績效分配等方面實行“一校一策”。

如今在“雙一流”政策的指導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 不是再走一遍'985'、'211'的老路,所以拿著'985'、'211'的船票上不了'雙一流' 的船。對於地方高校來說,建不了一流大學可以建一流學科,我們支持地方高校向一流高校邁進。”

經濟富裕的浙江省,在高等教育上,能否坐上“雙一流”的船呢?能否實現如它所規劃的那樣,到2020年,再建10所左右高水平大學和一批國內一流學科?

沒有人希望它做不到。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浙江省處於改革開放最前沿,也是東部沿海城市,其經濟發展在全國排在前列;但是與經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浙江省僅有一所211工程大學浙江大學,而中部省份湖北省、西北省份陝西省則是分別有7所、8所,顯然浙江省的經歷地位與其高等教育發展很不協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合併

浙江省本來有4所211工程大學的,分別是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這四所大學在1998年的時候合併,組成了新的浙江大學。

新的浙江大學因為學科門類齊全而且實力都很不錯,這也使得浙江大學在全國排名提升了很多,在最近幾年的各種大學排行榜上浙江大學都是排在全國第三的,甚至有的時候排在了第二的位置。浙江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特別齊全的大學,其所涉及的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辦學院、本科專業127個。浙江大學不僅學科多、學院多,而且其校區數量也很多,學院目前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浙江大學這樣龐大的辦學規模在全國也是比較少見的。


高考激烈

浙江省的人口數量是5500多萬,而且浙江省也是個教育強省,但是整個浙江省僅有浙江大學這樣一所985、211工程大學,這也使得浙江省內學生參加高考時候想考985、211工程大學的激烈程度十分的大。每年一般某個省份的高校對本省生源有一定的照顧,比如其今年計劃招生3000人,這其中就有一半人數也就是大概1500人是從本省高中錄取的,所以在這樣的政策下浙江省考生考上985、211工程大學的幾率就要比湖北省、陝西省這樣的教育強省低了很多。當然這個時候肯定會有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的人跑出來說他們的高考難度了,這就另當別論了。





饕餮視聽


新浙大=老浙大(985)+杭州大學(211)+浙江醫科大學(211)+浙江農業大學(211)


HDArike


因為我們浙江人將生意頭腦用於教育上了,浙江好的大學雖然只有一所,但是我們一流高中多啊,鎮海中學,慈溪中學,杭二中,學軍中學,溫州樂城等等!哪個學校不是考上清北幾十個,浙大一兩百個!特別是流傳在鎮海中學校園裡的一句話:“再不努力學習,你只能去浙江大學讀書了”!感謝全國各地的高校培養我們浙江的高中畢業生,大部分浙江學生畢業以後還是會回到浙江工作!這樣一來無形中就減輕了浙江省高等教育的負擔了!真是高招!


i燕128884925


因為浙江人不需要上大學,溫州小學老闆遍地是


杯中有月亮


這就是浙大四校合併的惡果。

浙江本地人,本來能考上的大學,現在考不上了。

外地外來人,本來能遇到一流的老師,現在除非極個別,絕大多數遇到的全是三流的老師。

浙江既然得到了虛名,那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用戶67724358697


高等教育如果全國每個省都自己獨立發展,肯定會產生資源重複浪費,還不如把資金等資源儘可能多的用在基礎教育上,真正的教育強省應該是有份量的高中遍佈全省,而不是集中在幾所高中上,個人認為浙江的文化底蘊促使了浙江基礎教育的強大。至於高中以後的大學,促使浙江學子散落全國各地的高校,可以為浙江教育帶來更多的視野和更寬的專業資源,關鍵的關鍵浙江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吸引力,這樣高等教育後的人才才會源源不斷的迴歸。那些認為浙江只有一所985高校判斷出浙江教育不行的邏輯真應該反思一下了。


省錢及時雨


一所夠了,浙江又不是很大的省。大學是全國招生的,善用全國資源更重要。吉利總部在杭州,辦私立大學也選了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