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臨清十大傳統美食 ——餅卷肉

臨清十大傳統美食

——餅卷肉

臨清十大傳統美食 ——餅卷肉


餅卷肉在我們臨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多年以前,生活條件差,人們只有在改善生活或者生病時才會吃到久已垂涎的餅卷肉。現在時代不同了,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吃到綿軟可口、香氣襲人的餅卷肉。

在臨清經營餅卷肉的大約有三、四家,其中保良餅卷肉最有名!每到吃飯時,尤其是中午和晚上,他們的店內都是門庭若市,座無虛席。三五好友,兩三碟小菜,幾瓶冰鎮啤酒,幾張餅卷,最後再來一碗飄著香菜的雞蛋湯……這樣的快餐,每天都會在這裡樂此不疲地上演著、重複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餅卷肉,主要原料是麵粉、牛肉和食用油,製作工藝極為精良,它對於麵粉的選擇、和麵的水溫,以及醒面的時間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對於牛肉的燉制更是有著嚴格的規定。要想讓餅借肉香,肉借餅味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牛肉的選擇到牛肉的泡製時間再到燉制的火候大小,都是非常有講究的,按著他們的工藝燉出來的牛肉清香不膩、綿軟適口、營養豐富、適宜男女老少各個階層的人群。有了和好的面,有了燉好的牛肉,餅卷就近在咫尺了,每個餅卷肉店前都會放著一個碩大的鐵桶爐子,爐子上放著一個圓圓的大餅鐺。他們用來燒火的木柴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的木柴不行,必須是果木的才好。每當木柴燃起,餅鐺有了適宜的溫度,烙餅的師傅就會拿起小刷子在餅鐺上刷上一層衛生油,在刺啦一聲的油煙中,一張薄如蟬翼的大圓餅,被師傅熟練地放到餅鐺上,一股特有的面香瞬間溢出,餅鐺的溫度傳給了綿軟的大圓餅,一個圓圓的小泡泡迅速鼓起,然後,再把餅張翻轉過來,讓餅的兩面都受熱加溫,同時在餅上再刷上一層油,稍後,把提前切好的碎牛肉均勻地攤在圓餅上,頃刻時間,餅熟了,肉也熱了,師傅熟練地把餅捲成圓筒,兩頭對摺,放在一張正方形的包裝紙上,一張肉香誘人的餅卷肉就這樣出鍋了。它薄如紙張,色澤鮮明,吃起來綿軟非凡,香濃適口,任餅的醇香,肉的濃香,在味蕾上千回百轉,那種感覺,那種滋味,是令你終生難以忘懷的。

臨清餅卷肉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素來就以薄、軟、綿、香的特點而聞名。說起它來,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呢!餅卷肉又稱吹喇叭。史載:明永樂十七年,京杭大運河沿岸人來船往,商賈雲集,一派繁榮祥和景象,河岸小鎮有兩家攤鋪隔街相望,一家賣大餅,一家賣牛肉,攤鋪雖小,靠著質量上乘,經濟實惠,生意倒也興隆。

夏天的一個傍晚,一位膀闊腰圓大汗淋漓的縴夫疾步來到肉攤前,買了二斤熟牛肉,轉身來到餅攤前,將牛肉往餅案上一扔,叫道:“老闆娘!烙五張大餅,給俺捲上。”老闆娘一臉疑惑,道:“兄弟,這是啥吃法?”縴夫邊用衣衫扇著肚皮,邊瞅著俊俏精幹的老闆娘,哈哈道:“把牛肉放到餅裡,卷著吃,不中?”老闆娘滿面緋紅,邊笑著答應,邊麻利地烙好一張餅,和切碎的牛肉捲成一個圓筒狀,問:“這中不?”縴夫也不吭,一把抓過早狼吞虎嚥地吃開了。邊吃邊和老闆娘神聊:“這肉爛乎,香!哎,這餅麼——綿軟,好吃!捲到一塊兒吃,過癮!想當年,武二哥能吃上這麼好的物,還不打死它兩隻老虎!”逗得老闆娘嘿嘿直樂。餅卷肉食用時如吹喇叭!這餅卷肉的美名從此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就流傳開了。餅攤、肉攤兩家一合計,乾脆併成一攤,起名餅卷肉。從此,這世上便有了餅卷肉這道美味。

料理食物,就像料理人生,品味美食,就像品味生活。美食裡有親情,有鄉情,有友情,有享福,更有眼淚和感動。它是你一生魂牽夢繞的念想,是你終生難忘的好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