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中國每天一億包裹時代即將來臨,反而會有很多物流公司要倒閉?

吃出美味


中國每天一億包裹量的時代馬上要來臨了,很多快遞公司反而會倒閉。



首先,這個說法是成立的,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包裹越多,成本反而越高

很多人覺得快遞行業應該多多益善,其實不然,快遞行業需要的是“剛剛好”,而不是“多多益善”。一個小快遞公司,如果包裹超過了他的閾值,那麼他的人員開支會更高,因為自有車輛不足,要臨時租用,成本也會推高。其次,一旦管理跟不上,就會混亂。快遞包裹丟失,破損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賠償的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對於很多小公司來說,並不是越多越好,他們需要的是剛好符合自己能力和節奏的量。



更多巨頭搶佔

一個市場足夠大的時候,巨頭看到有利可圖,就會加大該市場的投入,對競爭對手進行碾壓併購。最快速度的做大做強,甚至行成壟斷。這個過程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市場小的時候,各個小快遞搶佔山頭,因為沒有野心也沒能力做的太大,就偏安一隅。大哥一來,就把小快遞的生存空間全擠壓了。



所以,你看互聯網企業,每個藍海開始的時候,都是一群企業進入。當年的“百團大戰”,最後只有美團。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都是如此。因為快遞涉及到重資產,所以兼併整合會慢一點。

想要了解詳細的創業融資信息,可以通過評論留言,也可以私信我。我是小魚,一個連續者,為創業小白提供更多經驗分享。


小漁的創業信條


biubiu先分享一個故事,「創京東」中寫道,當年京東擴張到深圳時,需要建京東快遞的站點。他們找了當地的韻達站點,談條件,韻達站長說,好。第二天,站長帶著韻達的全體兄弟,把衣服一換,韻達消失,京東深圳站成立。

怎麼做到的?京東說,我們給裝空調,而當時韻達站連一臺電風扇都沒有。

這是物流行業的早期,野蠻生長,你爭我搶。沒有準備好的快遞公司,不注重人才儲備,團隊的氛圍,眼光和格局比不上別人,就失去了先機。員工對工作沒熱誠,客戶的體驗能好嗎?

如今,物流行業的競爭升級,無人汽車,自動分揀機器人,流程越來越高效和智能。像京東,阿里和蘇寧這樣的電商公司,掌握用戶和訂單的大數據,做起了快遞公司。他們知道哪個地區,有多少訂單,在什麼地方設立站點最合適。

馬雲說,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數據的物流。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就連雙11購物節,訂單一年比一年多,快遞速度卻一年比一年快?

在大數據時代,物流公司能提前預測地區的購買力,提前在當地倉庫備貨,實時調度車輛,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

所以,京東快遞,菜鳥裹裹,它們成功的將了傳統快遞一軍。

另一個原因,就是對基層快遞員的關懷(工資)了。很多快遞公司,喜歡用罰錢來代替管理。順豐快遞員卻有出了名的段子:我一個月工資一萬五,會為了你這2000塊禮品丟飯碗麼!


愛問愛答


在物流行當多年,還是比較有發言權,快遞行業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很多光鮮亮麗的外衣都是貼上去的,快遞員工資上萬,最高可達2-3萬,都是鳳毛麟角,以個體蓋全面。實際上就那麼回事,4千工資很正常。

直營快遞,順豐,德邦,京東,唯品會,宅急送,價格較高,服務相對好,制度嚴,但形勢並不樂觀,順豐那麼高的價格也是步履維艱,德邦據說內部年報年年虧損,員工年終獎很多年都沒有了,逢年過節福利待遇基本為零,工資績效不清不楚,人員流失相當嚴重。京東,唯品會,已經剝離快遞業務,快遞員底薪已經取消,加入收貨考核,唯品會已經一年,京東正在實施,宅急送基本已經消失,終究問題所在,還是運輸成本高,行業惡性競爭嚴重,公司運營不堪重負。

四通一達,全是加盟,一級網點還好,能活,下面的終極網點生不如死,任務重,罰款多,我們這的承包商最害怕雙十一雙十二,任務一下提高好幾倍,罰款如同下雪,一天最多三十幾個,最少的200,最多的2000,一個冬天下來瘦了好幾公斤,還倒貼兩三萬,快遞員無社保,無福利,看似瀟灑,實際上是拿青春賭明天。。。

說白了,直營靠融資,靠補貼,加盟就是靠坑人,一旦這些出了問題,快遞公司倒一片,快遞價格立馬翻幾倍,這個行業也是赤裸裸吸血剝削的行業。


狗屁不通還愛說


確實會有很多物流公司倒閉。

這個問題不得不佩服馬雲的“高瞻遠矚”。



幾年前阿里巴巴、銀泰聯合復星、富春控股、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組建了“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CSN)項目,俗稱“菜鳥網絡”。

這是個什麼公司呢?

一切從淘寶(天貓)的包裹說起。隨著電商平臺業務量的迅猛發展,淘寶掌握了大量的物流數據。這些大數據經過研究分析,阿里巴巴發現了其中的價值:原來每個地區在每個時間段對物流的需求是有規律可循的,對商品的消費能力也有一種大致可預測的數據。合理利用這種預測的趨勢能夠大幅提高物流的效率!

打個比方:平臺經過測算今年在某省有10億個包裹,這麼多包裹在每個月的分佈規律可以結合往年數據測算出來,每個城市的包裹比例也可以,甚至精確到每週每天。同時,消費者在哪個時間段喜歡消費哪類商品也會產生數據。



這樣的話,菜鳥網絡可以根據需求建設物流中心節點。這個中心節點有幾大功能:

1 物流商品的中轉站,服務周邊地區。

2 大型倉庫,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提前備貨。

3 實時調度物流車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也就是,你在平臺上購買的商品是從離你最近的中心節點發出來的,所以馬雲有底氣喊出“全國各地24小時送達”。

京東和順豐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可以說誰先幹成,今後就會在物流行業有話語權。這也是為什麼菜鳥會被很多公司懟的原因了。



而傳統的物流公司由於沒有如此高的效率,成本無法控制,勢必在這場競爭中會敗下陣來(試想三通一達都淪為幫菜鳥打工了)。

那麼這些小物流公司是不是沒機會了?還有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最後幾公里的配送。這是菜鳥網絡暫時顧及不到的,或許在某個地區你做好了,佔據了主導地位,將來菜鳥會找你合作。


除此之外,傳統物流公司沒有出路,因為這本身就是利用互聯網對物流行業的一種改造。提高效率這種趨勢沒法被打敗!

【點擊關注】歡迎私信交流,共同成長!


愛讀Ido科技


“中國很快會面臨一天十億個包裹的挑戰,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準備好,現在聽來幾乎是不可能,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天十億隻包裹,不會超過八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

這是馬雲在今年的物流智慧峰會上提到的一個說法。

關於為什麼物流公司會倒閉,我這麼看:

1.技術升級,競爭加劇。智能機器時代來臨,物流體系經過無人汽車和大數據的滲透。包裹越多越容易流程化和智能化處理。你要是在技術上更新換代不及時,在處理效率上趕不上別人,就難以立足。

2.快遞競爭升級。技術升級背景下,快遞公司無任何門檻了。反而是電子商務公司掌握包裹終端的企業,直接做快遞公司,把沒有終端話語權的公司全部幹掉。菜鳥裹裹,蘇寧物流,京東自營都是走的這個路子。

簡單地說,在智能化時代,不僅僅是物流行業,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更新換代不及時,就要倒閉。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隨著快遞包裹的不斷增加,理論上來說物流快遞公司的日子應該是越來越好過,規模越來越大,掙錢越來越多。但是實際上,隨著每天一億包裹時代即將來臨,很多物流公司反而陸續倒閉。這看似不符合市場邏輯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呢?

其實,存在即合理,快件量越多,物流公司越不好做,有其發展的必然性。

快件單票收入不斷下降

雖然每年的快遞量在不斷增長,但是每一票快件的單價卻在不斷下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某地去年三通一達的全國快遞最低價可以到3元,今年一票快件的最低價能到2.8元。甚至一直處於中國快遞行業龍頭老大地位的順豐,也在今年年初出臺了超低價產品,衝擊市場。

可能有的人會說,為什麼快遞非要降價呢?大家聯合起來一起簽訂一個協議,穩定市場價格不就行了。問這句話的人,可能還沒有體會到商場競爭的殘酷性。“零和理論”註定了,在沒有壓榨到整個行業的極限之前,或者沒有出現寡頭壟斷的情況下,不會出現統一的定價。

快遞行業整體成本的上升

現如今,各行各業的經營成本都在不斷上升,特別是一類企業的成本上升速度超過所有的行業——那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而快遞物流行業就是最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儘管各個快遞物流公司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竭盡全力的降低成本,但是仍然不能阻擋快遞行業整體成本大幅度上升的趨勢。

單票收入的不斷下降,快件成本的不斷上升,兩相擠壓下,留給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最終很多快遞物流公司無法支付工資,整個中轉、派送環節陷入癱瘓,進而倒閉。很多快遞公司,就是不能在這天羅地網中成功突圍而紛紛死亡。甚至其中不乏原來遍佈全國的巨頭,例如國通,如風達、全峰等。

那麼這個怪圈是否是不是就沒辦法突破,只能各大快遞物流公司死拼到底,要麼耗光對手,要麼耗光自己?

中國有句古話:痛則變,變則通。只有不斷的改變,才能通達。而變得方向是什麼呢?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其實已經給出答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5G時代有可能是一次科技應用爆發的時代,科技的應用一定能夠突破那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怪圈,讓真正有能力、有責任心、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

至於如何利用科技,讓快遞物流企業活得更好,你有什麼好的意見,歡迎討論。


天空極光


中國的快遞包裹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快遞公司為了爭搶貨源,它們打起了價格戰,現在有的快遞公司都賠錢在搶貨源,快遞公司把價格戰的損失都往快遞員身上壓,派件費越降越低,一件只有六七毛錢,快遞員累死累活也掙不下錢,大部分都轉行,快遞公司如果一直這樣打價格戰,離公司倒閉就不遠了!



道德傳家


太多問題都沒有答到點子上

作為投資經理,我主要覆蓋物流行業的上市公司,直接就用數據告訴大家為什麼很多物流公司要倒閉。

1、不是所有的物流公司都受益於快遞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第一點就是,不是所有物流公司都是做快遞的。被快遞公司擠出市場很正常。


在電商發達之前,我們拿到的商品的路徑一般是這樣的

工廠→→一級批發商倉庫→→二級批發商倉庫→→小批發商倉庫→→門店

在這中間很多個環節裡,都要出現物流企業

從工廠到一級批發商倉庫,拉貨可能需要一整車,因此這些物流企業可能叫做整車物流

然後從一級批發商到二、三級批發商,拉貨可能是零碎的,每個貨主都只有一、兩件貨,這種物流叫零擔物流

最後從小批發商到門店,可能就更小了,班次更密了,這個叫城配物流

但是現在,電商發達起來以後,快遞取代了這一切物流公司,直接從工廠/賣家倉庫到了買家手上。原來這些物流公司,很多自然也就被淘汰了。


2、快遞是一個規模效應很強的行業

在鉅額的投資之下(注意這個前提),快遞企業業務量越多,每一票快遞的成本越低。

什麼意思呢,由於現在快遞業務量太大,公司分揀、運輸等等操作,勢必不可能用人工,都是投資的自動化設備。

一條投資10億元的分揀線,每年折舊費用1億元。一年分揀1億票,那麼單票成本就是1元。一年分揀5000萬票,單票成本就是2元

一臺大卡車,滿載10萬票快遞,運輸成本10萬元。一趟裝10萬票快遞跑,單票成本1元,裝5萬票快遞跑,成本2元。

所以明白了?這就是個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業務量越高,成本越低,對外銷售的價格也越低,業務量就越高,不斷進行如此循環。


3、快遞業巨頭現在已經將成本控制到了一個恐怖的地步,沒有二線物流企業的生存空間

現在快遞業的四通一達,順豐都已經是上市公司。每一票快遞的成本均可查詢。當然,各家企業核算模式、運營模式均有不同。只是粗略比較

目前韻達單票收入只有3塊多一些,圓通則是2塊多,一票快遞的成本只會更低。

其他二線快遞,成本可能比快遞巨頭的收入更高。怎麼生存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財經多知道


首先,中國早已經進入日均億件時代,2017年日均1.1億件,2018年日均1.4億件,2019目前已經1.6億件,預計全年1.7億件。我國快遞業增速仍然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增速是服務業三倍多,經濟增速近四倍。

其次,2017年起,中小快遞逐步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度2016年是轉折點,2017年觸底反彈2018年以後加速反彈,我們注意到2016年以前市場增速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市場需求增長大於供給增長,每家企業都可以生存。2017年開始,增速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市場供給增長大於需求增長,大的品牌就需要蠶食小品牌的市場份額了。所以中小快遞品牌市場份額在萎縮。

最後快遞業規模經濟效應非常明顯,規模越大,分攤成本越低,且大部分領先品牌已經上市,能夠輕鬆從資本市場融資,中小快遞企業融資難度越來越大。



快遞之聲


中國每天一億包裹時代即將來臨,為何反而會有很多物流公司要倒閉。這個道理很簡單,每個行業都一樣,從一開始的遍地開花,到血腥爭奪,最紅行業逐漸走向集中式發展,進入寡頭時代。大者越大,強者恆強。

看看想在各行各業,騰訊率先發力拿下了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一家獨大到現在,後來者做得好的能分到一些殘羹冷炙,做得不好的,分分鐘被淘汰掉。再看房地產市場,碧桂園、萬科、恆大三個巨無霸2017年全年銷售收入均登上了5000億大關,排名前十的房企銷售總收入佔全國房企銷售總收入的30%左右。

電商行業的巨頭多一些,但也數不出十家,說的出來的也就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等。打車方面,剛開始滴滴、快的和優步混戰,最後皆被滴滴收復,滴滴幾乎壟斷了市場。搜索引擎方面,百度一家獨大。

快遞行業也逃不出這個規律,四通一達的桐廬系,順豐,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驛站,宅急送以及郵政,市場上基本就這些了。快遞已經走過了瘋狂發展的階段,市場格局基本已定,基本也已經進入了諸侯割據的格局,整個快遞市場基本掌握在以上幾家快遞手中,後來者基本難成氣候,一些小的快遞公司想做大也非常難,會慢慢被淘汰掉,除非你有新的玩法。能快速吸引用戶前來,做的自己的流量,否則也沒被淘汰也只能吃別人剩下的殘羹冷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