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過目不忘的好醫案

導讀:

一個醫家的理論再高,說得再好,如果沒有醫案可供揣摩,終究是紙上談兵,難以得其真諦。


讀醫不如讀案。

學醫猶學弈,醫案猶弈譜;

學醫猶學書,醫案猶古帖;

學醫猶演兵,陣圖無一不當究。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個道理也適於讀案與行醫。

一個好的醫案勝過一篇長篇大論

一個醫家的理論再高,說得再好,如果沒有醫案可供揣摩,終究是紙上談兵,難以得其真諦,“讀醫不如讀案”就是這個意思。

張山雷說:“多讀醫案,絕勝於隨侍名師而相與晤對一堂,上下議論,何快如之。”“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循此鑽研,事半功倍。”(章太炎語)這些議論都說明了學習醫案的重要性。

古人編選醫案是有講究的

“每部醫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處,潛心研究,最能汲取眾家之所長。”(周學海語)

“變法稍有出奇者採之,諸庸常者不錄。”(《名醫類案·序》)

“凡醫案觀其變化處,最耐尋味。”(《清代名醫醫案精華·序》)意思是說,編選醫案要摘其“眾家之所長”,治法有出奇之處,有變化之處才好,這樣才能對讀者有所啟迪。

“諸庸常者不錄”,因為平庸無奇的案例,對讀者啟發不大。

應該說,大多數醫案集都是遵循上述原則選輯的。


過目不忘的好醫案


來看一個醫案。

不寐治案

姚某,女,40歲。反覆失眠20餘年,加重10余天。患者在12歲時發高熱十餘日,繼則便秘,經輸液治療,熱退後出現失眠,時作時愈。此次因上夜班三班倒,出現失眠十餘日。徹夜不得入睡,迷迷糊糊,思緒紛紜,心煩,膽小,喜人陪同。頭重,雙足較手涼冷。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日日於凌晨四時如廁。有痰不多色白黏,納可。夜寐雙足不易轉熱,臉紅,自覺發燙。口咽乾欲飲水,飲水不多。形體虛胖,腹部鬆軟,黃芪體質外觀。夏天易汗、黃汗,頭面易於出汗。舌淡胖,苔水滑,脈寸浮,關中取略弦,尺脈沉弱。

處方:炙甘草30g,乾薑25g,黑附子20g,肉桂6g,3劑。3劑後即得安睡。(《姜附劑臨證經驗談》)

按:久病失眠,兼有便溏、足涼麵赤,參以舌脈及新近“三班倒”等因素,當屬陽虛神浮,所謂“陽氣者,煩勞則張”是也。處以四逆湯加肉桂,未用一味安神之藥,竟然“3劑後即得安睡”,信是高手。

本書專門收集古今名醫那些具有深刻啟示的佳案,以方法奇特、用藥巧妙、思路新穎為特點,其共同之處是久治不愈,或尋常方藥不效之病,經用奇方妙法治療而愈,讀來不禁拍案叫絕,過目不忘,從而獲得新思路,新啟迪,進而提高醫術。

歸納一下,本書有如下特點

一、所選案例一定要方法奇特,用藥巧妙,思路新穎,能予人啟迪。

二、全書分為31個專題,每一專題起首簡要論述該專題的內涵與意義,注重引用經典與名醫論述,警句迭出,以助理解,然後羅列各案。

三、各案後大多附有“按”語一欄,分析該案要義,點示奇巧所在,以期對讀者起到啟迪作用。原案中已有按語者,以“原按”一欄保留。

四、富於人文色彩。大多數醫案呈醫話形式,有情節,可讀性強,引人入勝。另附近代名醫方箋墨寶20餘幅,十分精緻,難得一見。

本書資料大多源於書末“主要參考文獻”中所列專著,其他零散資料則在案後註明,特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限於眼界,收集可能不夠全面,難免滄海遺珠。“按”語文字可能不夠深入,誠望高明賜教。

《拍案稱奇——奇方妙法治案賞析》


過目不忘的好醫案


本書收集古今名醫的有深刻啟示

過目不忘的好案

以方法獨特、用藥奇妙

思路新穎為亮點

令人讀來不禁拍案稱奇

從中獲得新思路,新啟迪

“變法稍有出奇者採之,諸庸常者不錄。”(《名醫類案》)不要中規中矩,平淡無奇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