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故宮和兵馬俑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哪個更高一些?

懵懵噠小蝦米丶


故宮與兵馬俑,其實沒有必要做厚此薄彼的比較。

因為兩者分別在不同的維度上定義著中華文明。

兵馬俑勝在中華文明與同時代其他文明類型的領先上。

從兵馬俑,後人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早在公元前2世紀時,以秦帝國為傑出代表的中華文明,就能夠達到何等的高度!

兵馬俑的製作工藝,是當時中華文明在藝術層面的最高代表;

而從兵馬俑的製作規模上,完美展示了秦帝國龐大而強勁的社會組織能力。

而這種政治能力,則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集大成者。

而大致同時期前後的歐洲文明,無論是希臘的城邦制,羅馬的帝國制,都遠達不到秦帝國的這種高度。

故宮則勝在中華文明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的精美與豐富性上。

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工藝是比科技更能體現人類智慧的東西。

故宮所存之物,基本上達到了人類對前工業革命時代工藝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很悲哀的是,這種工藝品,從實用性上來講,它只是對技藝層面的提升,而非功能方面的提升。

譬如,一個原始人燒製的陶碗,與一個清朝景德鎮燒製的瓷碗,在實用性上基本沒有區別,都是個容器。

中華文明向前發展的方向,在被導入了這種技藝追求的誤區後,在實用功能性方面沒了追求,這也可以視為近代中國落伍世界的一個根本性原因。

所以,在我看來,兵馬俑比故宮,更值得我們驕傲。

因為前者是展示實力的肌肉,告訴後人,我們的祖先曾經如何牛逼!

而後者則多是取媚主子的諂笑,能傳達給後人的信息,大致是為了取悅主子,我們的祖先曾經如何費盡心機。


風談天下


您好,我是一名旅遊發燒友,很樂意回答您關於旅遊方面的問題。

北京故宮和西安秦始皇兵馬俑都是中國文明的兩大隗寶,均在世界享有至高的知名度,是眾多外國領導人和旅遊愛好者來中國必遊的景點。

最近,北京故宮也是自1994年來第一次開放夜場,引發了海內外的眾多關注。這兩大著名的景點我都去過,要說哪個在世界享有更高的聲譽和影響力,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對比分析,看完我相信您心中自有答案。

一、歷史影響力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它的佔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歷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於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

兵馬俑目前挖掘的有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共四個坑,總面積約為23380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佈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

雖然從故宮的規模要遠大於秦始皇兵馬俑,但畢竟兩者的功能不同,兵馬俑只是陪葬坑,而故宮則是皇家宮殿。俗話說:“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西安”,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西安的歷史要比北京更悠長,而這兩座城市最具歷史的代表就是兵馬俑和故宮。

二、文化影響力

北京故宮,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同樣是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

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兵馬俑,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三、旅遊影響力

北京故宮,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故宮淡季門票是40元,旺季是60元。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多萬人次,是繼北京故宮之後中國第二個年接待遊客超過600萬人次的博物院。兵馬俑淡季門票是65元,旺季是90元。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北京故宮的旅遊規模還是稍大於秦始皇兵馬俑的,這點也反應了故宮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四、創新影響力

北京故宮,這幾圍繞故宮元素設計的文創衍生品也是備受追捧。比如膠帶、本子、咖啡、口紅,甚至用皇帝做品牌。網友紛紛評論“這是對歷史的發揚和創新”,“只有這樣,璀璨的文化才能得到傳承”。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文創衍生品這塊就顯得有點無聲無息,之前推出的“人臉兵馬俑”也是被網友調侃“這是對文化的褻瀆,太不尊重歷史了!無奸不商”。

北京故宮可以說是在中國文創衍生品這塊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對弘揚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綜合以上幾點,我覺得北京故宮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更勝一籌(僅個人觀點),但西安秦始皇兵馬俑的世界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如果有哪一個考古能牽動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那必定非秦始皇兵馬俑莫屬。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夠給您提供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或者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我會一一回復,也期待您的關注。


旅圖隨影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並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和訪問,它的知名度遠遠超過故宮博物館。

1984年4月,美國總統里根率領一行300多人的隊伍由北京飛到西安,專程參觀兵馬俑,並特許下坑參觀。參觀時,里根說:我可以摸摸馬吧?徵得同意後,里根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馬嘴,並幽默地說,“它會踢我吧?"

1998年6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夫人、女兒參觀了兵馬俑,在參觀結束時克林頓幽默地說:真希望到這裡來當館長。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現為“故宮博物館",藏有大量的古代的繪畫、書法、瓷器、銅器、玉器、鐘錶、甲骨文、詩作,等等。但是它的規模小與臺北故宮博物館,與此同時,參觀故宮博物館的外國領導人的人數少於參觀兵馬俑的人數。




特朗普驚歎故宮古建築群的蔚為壯觀,不時興趣盎然的駐足凝望,仔細品味著朱牆黃瓦、雕樑畫棟,更對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深表讚歎。

1972年2月2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參觀故宮,雪中的紫禁城。一下雪,故宮成了真正的紫禁城,片片飛雪漫,碧瓦琉璃色,真是銀裝素裹的皇城。

1949年,由於大量的文物被搬遷到臺北,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知名度要高於北京。再則,許多國外人士對北京博物館裡的藏品有不同的看法。譬如:“清明上河圖"!清圖在北京有一幅,在臺北也有一幅,在大陸嚴嵩的子孫也稱有一幅。儘管北宋的張擇瑞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在同時期有許多人仿冒。但是,大多數人認為臺北的“清明上河圖"靠譜。


張律明


先後有200多個外國政要參觀兵馬俑。法統前總統希拉剋曾經說過:不參觀金字塔不算真正去了埃及,不參觀秦陵兵馬俑不算真正來過中國!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烈火柔魂ZL


故宮,是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目的地,故宮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的屈辱史,是國人精神被強行閹割的恥辱史。是“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遺恨史。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無恥史。是“戊戌六君子”死不瞑目史。是許多國土流落異邦的痛心史……。

想起故宮,就想起那段屈辱,那段痛心疾首的歲月。

它是中華歷史長河裡和宋朝王室被掠到“五國城”可比的精神恥辱,更是文化恥辱的一個註腳和標誌。

在故宮餘暉裡產生了“東亞病夫”的恥辱!香港和澳門流落異邦的屈辱條文就是在故宮裡被洋人捏著蛋蛋通過。

兵馬俑,一個大國崛起的,強盛的符號!沒有兵馬俑,四分五裂的國家就是現實。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一統就會是遙不可期的童話。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背叛我們中國人的良心,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更不能有“有奶便是娘”的混賬邏輯。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於世界,中華民族頑強不屈於外邦,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大一統的國度,我們廣袤的國土上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文字,我們的文化裡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東西叫做“金甌無缺”。

而今天,許多沐猴而冠者要自絕於先祖,自絕於中華強盛的歷史。視強大的祖先於無物,把屈辱的過往視為精神寄託,把虛無縹緲看成自己的未來。

中國的未來是“復興”,不是強大。

在此,警告那些骨子裡有媚外,漢奸思維的國人們: 你們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你們清明節哀思的地方是黃帝陵,你們有義務維護國家統一,有責任讓國家復興!而不是把故宮看成精神標誌,兵馬俑才是我們國家復興的精神源頭!


fisher7


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故宮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更高一些。我先說說外國人是怎樣看待這兩者的。


2016年的時候,英國迪斯尼曾製作了一檔節目《Captain Jake and the Never Land Pirates》,故事設計構思來自《加勒比海盜》系列。這檔節目最受歡迎的一集就是有關紫禁城的內容。在片中,兵馬俑成了守護紫禁城的士兵:


雖然這個理解大體上並沒有錯,但顯然對秦代和明清這個時間跨度,外國人掌握的不是很好。而且這城堡的樣子也很值得吐槽……


再者便是兵馬俑本身的歷史。雖然都知道兵馬俑源自2000年前,是由無數工匠創造出的偉大帝王的陪葬品。但是從1974年它被髮掘以來,為人所知的歷史距今不過數十年,這和故宮一直存在於北京,歷經500多年的歲月洗禮,有著很大不同。


但不難發現,因為近年中國的發展變化,更多人逐漸開始瞭解中國和她的歷史,這帶來的便是對故宮、兵馬俑等的關注。從谷歌趨勢上可以發現,雖然故宮仍然佔據了很高的搜索熱度,可兵馬俑也不遑多讓。甚至在某些時間短裡出現了反超:


藍色線條便是兵馬俑。在2018年2月時,我們都知道,這是兵馬俑手指被美國小夥偷了,於是兵馬俑(Terracotta Army)的搜索次數超越了故宮(Forbidden City)。而在地區上,能發現對中國歷史相對了解、對兵馬俑更有興趣的主要是英國和北歐國家,比如芬蘭、瑞典等地。


這些地區無不與中國有著更為密切的經貿聯繫。因此於自身需求的不同,便從上圖反映出世界各國人民,對故宮和兵馬俑的熱度是怎樣的在意(天地良心,我發的是大圖)。


紫禁城之所以會受到這樣的關注,不是因為它代表了明代如成祖朱棣這樣的北上抗擊異族之決心、清代如慈禧這樣封建痼弊沉痾難愈的滿清皇室。而是因為它於今天,是以中華民族的政治中心這樣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出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我相信,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更多人在認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瞭解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之後,必然會對兵馬俑這樣一個代表了絕對武力的戎衛部隊,產生濃濃的好奇心。甚至因為對歷史的瞭解,很可能會驚懼慶幸於當時中華民族未能征伐於他們。


……或許那時,便會有人像“關公戰秦瓊”那樣去設想,繼而拍攝出“羅馬兵團大戰兵馬俑”這樣的古裝戰爭劇。


毅而三思吳六奇


兵馬俑代表了中國大統一時的強盛,故宮代表了滿清被外國人欺凌至四分五裂。


用戶9084466296163


故宮


華林秀水


兵馬俑代表著2200年前中國的綜合國力、生產力水平,故宮代表著近500年皇宮貴族的生活水平和個人情趣。哪個影響力更高,你可以自己衡量。


FutureCamp未來營


西安人是有多閒啊,跟洛陽搶杜康牡丹,跟新鄭搶皇帝故里,跟洛陽比歷史,跟鄭州比地鐵……比來比去的,還沒完了。現在厚顏無恥到和首都比了,可以,宇宙都是你們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