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晒晒你們的藏書都有什麼?你都愛看哪類書籍?

夲無意怎奈何


家裡藏書大概幾百本,主要社科,歷史,文學,電影類。

藏書類型就是平時讀的類型,不喜歡的轉手就賣掉了。

不過通病,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同時還用kindle閱讀。正如網上一句話,今年的閱讀計劃是把去年計劃讀的前年買的書讀完……

一開始挺糾結的,覺得讀書太慢,買書慾望太強烈,試過控制不要再買書,結果做不到,只能努力多讀書吧。

以前讀書比較隨性,後來做了個表格,把讀的書名和日期寫上,這樣一個月讀幾本書就一目瞭然了,給自己一個認知和壓迫性。

不過,我的15卷本世界文明史和20卷本資治通鑑,10卷本史記……要讀完,遙遙無期啊,壓力山大。




北十先生


我的藏書都有什麼!說出來可能引起不小的騷動啊,我的藏書就是我愛看的書籍,不愛看肯定不會買,不喜歡誰買啊!

我的藏書都在地下室,在農村老家!當然了也有一些書是我現如今或者說剛買不久的,最多的書是我上學的時候課本,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課本我都留著呢,我視如珍寶,不曾想過賣掉他們,原因是他們承載著我的青蔥歲月,他們伴著我長大的,所以沒一本書我都很寶貴,把他們鎖起來,每年曬書時節拿出來曬曬書,順便回憶一些有趣的讀書時候的事情!

還有細一些的藏書,那都是我畢業或者工作後購買的商品書,中外名著,還有就是各大網站的銷售書榜單的書,國外的書,《簡愛》《魯濱遜漂流記》《老人與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變形記》《湯姆叔叔的小屋》《呼嘯山莊》《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中國的有四大名著,魯迅的《阿Q正傳》《祥林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老舍先生的《茶館》《駱駝祥子》《龍鬚溝》餘秋雨的《霜冷長河》還有一些記不住作者的書《塵埃落定》《俗世奇人》《狼圖騰》《內心柔軟卻有力量》金庸的小說集,冰心的散文集詩集,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唐詩》《宋詞》《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論語》《大學》《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等這些是我能夠記得住的,還有一些忘記名字的就沒法寫了。

這些書我都比較喜歡,也都看過,但是沒有太深入的研究,就是看書!歡迎留言交流!


相魄


家裡的藏書不多,但是已經讀不完了。也沒多餘的地方放,接下買書是個大問題。現在對於讀書已經不太迷信了,相對於其他生活方式,書式生活也不容易。大多數讀書人都是自娛自樂,我們一貫被教育讀書沒有目的,不要功利性地去讀書,所以導致了讀書就是了自嗨,並不輸出知識和價值觀。但是現在隨著知識付費風潮的浪起雲湧,很多讀書人發現原來讀書還可以轉化成生產力和資本,於是各種販賣知識的APP和公號都起來了。閱讀直接跟生產力掛鉤,導致了很多讀書人把閱讀直接變成了知識販賣機。讀書是最功利性的讀法,三下五除二就拆解成了各種知識點,恨不得把一本書大卸八塊,直接拉街上當豬肉賣。

藏書也一樣,其實我們真正閱讀的書並不多,常翻常新的書十幾本就夠了,日積月累上百本足矣。但是每個藏書人的家裡都是成千上萬冊的書擺在那裡,與其說炫耀,倒不如說是給自己壯膽——就如同我知道自己讀書能力不夠,只能靠大量的藏書來彌補不足。讀書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買的書當然是讀不完的,但是買書是為了想讀的時候可以隨時從書架上夠得著。我就經常這樣解釋這種尷尬問題。其實,藏書越多隻能證明功利性越強,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證明自己,只能用讀書來證明自己是個讀書人。讀書是好事,但是如果被書所困,成為書的囚徒,只能說明我們身為讀書人的不自知。

家裡的藏書大都是外國文學、歷史、社科之類的書。這是個人的興趣使然,很多人閱讀的興趣不同,有人喜歡古籍,有人喜歡全集,有人喜歡某位作家、哲學家、思想家等等,這些都是個人的興趣。這說明書永遠是讀不完的,更是藏不完的,我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來打發餘生。這種讀書是明智的選擇,貪多嚼不爛,是至理名言。家裡的藏書不在於多少,你讀一本書讀懂了,也能過好這一生,你讀了一屋子的書,被書所困,沉迷其中,忘了生活、朋友、愛情等等,這就是得不償失。生活永遠比讀書更重要。


說書人思鬱


藏書近萬冊。

1。史學類。史記,三國志,漢書,後漢書,漢紀,南北齊書,新舊五代史,隋書,宋書,戰國策,中國通史,道教史,佛教史,中國文學史,漢語史。

2。宗教哲學類。毛澤東選集,春秋三傳,莊子義,莊子集釋,老子指歸,伍柳仙宗,樂育堂語錄,雲笈七籤,道書十二種,三豐全書,呂祖全書,華嚴經,法華經,老子河上公章句,文始經,老子道德經廣聖義,二十二子。

3。文學類。四經五書,金庸散文,餘秋雨散文,魯迅散文,朱自清散文,四大名著,古文觀止,三百首系列唐詩宋詞元曲絕句明詩,詩經,楚辭集註,楚辭補註,十一家注孫子,素書。

4。醫學類。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本經,黃元御全書,李時珍全書,陸九芝全書,成無己全書,鄭欽安全書。

5。辭書類。漢語大字典,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藥大辭典,中醫大辭典,中華大字典,說文解字注。

6。雜誌。文史,中華文史論叢,中國典籍與文化。

7。雜書。

其中,中醫藥類約佔全部藏書的25%,宗教哲學約30%,文學史學約35%。

由於工作讀書不便,由紙質書轉向電子書。


無心比幹


我的藏書一般都是文史類的,像什麼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等,都是我必須要收藏的。另外還有歷史書籍,軍事書籍,文學書籍等等,總之與歷史有關的書籍都是我收藏的目標。



本人酷愛歷史,喜歡讀歷史書籍,也是今日頭條忠實的粉絲,同時也是今日頭條歷史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所以收集歷史書籍是我最大的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我還喜歡收集一些年代久遠的書籍,下面這本《魯迅先生的故事》,就是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儘管它只有44頁,描述的也是魯迅先生一生中的十個小故事,但是畢竟這是1957年出版的一款描寫名人的小冊子。距今已經六十多年的歷史啦!

所以不管有沒有收藏價值,但這畢竟是年代已久的出版物,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今天就把這本小冊子的真實面貌展示給大家看看,看看這本古香古色的書是否還有往日的風采。



各位有什麼值得收藏的老書歡迎拿出來一起分享一下吧!


任馳贏天下


目前家藏近4萬本。初步估計爺爺與父親輩傳下來的約1萬本,除一套中華書局豎版二十四史外,大部分為中外小說類。其他應該屬於我自己慢慢入手的吧,主要有:

一、中國文學類:包括資治通鑑,四庫全書,各類註疏,全唐詩,全宋詞,各類詩詞解析、中國古典文學一百部、現當代小說、詩歌等。

二、歷史類:包括劍橋中國史、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文明史、西方文明史、各類斷代史、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哲學史等。

三、外國文學類:外國文學一百部、人間喜劇、莎士比亞全集、凡爾納小說全集等。

四、武俠類:金庸、古龍、溫瑞安、司馬翎全集。

五、專業類:工作用的專業書一堆。

六、娛樂類:圍棋、攝影、樂器類一堆。

七、其他類:生物、醫學、建築之類個人喜歡,且只需瞭解點兒相關知識的書一堆。


歷史的蒼涼


1.藏書

在外地工作,租的房子又貴又小,書架上就只有這些書籍了。每年都是看完了書,一箱一箱的往家裡寄,這個時候就會格外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書可以隨便擺,想看的時候可以隨手拿出來。

2

關於書的種類,是很龐雜的。說起我喜歡上看書,還得多謝俞敏洪老師,在《中國合夥人》出來之前,聽過俞敏洪的演講說他大學讀過800本書,心嚮往之,隨後效仿之,慚愧的是大學四年也就讀了一兩百本。


喜歡的書籍類型的話,有很多啊,小說,歷史,心理學等等。

1)小說

小說的話,喜歡三毛、張愛玲、王小波等人。


三毛有一顆漂泊的心,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奇怪的人,通過她的筆,讓我也間接看到了那麼多有趣的事物。


張愛玲筆下都是感情,而且將民國時期的某一面刻畫的入木三分,對男子女子的心思可謂瞭解十分透徹。


王小波則是一種黑色幽默,或者說我喜歡他那種鬥爭的精神。特別喜歡他的雜文《沉默的大多數》,看過多遍,小說《黃金時代》也是非常喜歡。


2)歷史

讀史使人明智。


老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其實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事情,不過是歷史的重演。所以,《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說,讀多了史書會有點悲觀,但是從中更多的是學會堅持幽默,無論這個世界有多絕望,自己都要充滿希望。


3)心理學

心理學是更好地瞭解自己,也是更好了解別人地一門學科。


許許多多你認為可笑、可怕、可憎、稀奇古怪的人或行為,實際上都有背後的緣由的。而心理學就是讓你認識自己或他人,理性或非理性的一面。通過它,我們看待世界會更加明晰。


當然還有其他的,也會少許涉略,但主要的還是以上。


古影


我的藏書主要是

學習類:英語,高數,機械,電子,計算機各類專業書籍,雖然不多,但都非常認真的學過。

文史類:中外名著,名人傳記,二十五史,諸子百家,歐洲史,美國史,日本史之類。以中國古典著作歷史居多,其他不是很多。這類書都是大體看看,主要看事,人名和事情的年代記不記得住隨緣。

藝術類:以中國傳統書法繪畫為主,尤以書法名帖居多。西洋畫技法也有,不過只有一些簡單的介紹類的。美學理論幾本。吉他,口琴,樂理,之類不多,偶爾練習。吉他原來練的多,最近工作忙,練的少了。書法認真練了十幾年吧,顏體入門,趙體做續,二王繼之,又轉張旭懷素諸家,最近計劃練練史晨碑,章草正在找貼。

金融投資類:一部分和學習類重合,比如概統,商務統計,金融數學,博弈論。其他有技術分析一大車,大部分只有牛市才有用,判斷牛熊用道氏理論,最近打算把重複的部分扔掉,只留基本核心的。後轉基本分析,經濟學原理,貨幣銀行學,投資學,衍生品,財務管理,審計,資產評估。這些因為涉及金錢,也下過不少功夫。


邁克爾趙趕驢


收藏了此書(下圖)。此書著者為魯迅,編者為周作人,發行者為新潮社。一九二三年六月付印,一九二三年八月初版。算起來這書也快近百歲了。書的標價當時是一冊實價大洋七角。大洋七角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不大清楚。


此書當時被列為文藝叢書

新中國成立後,此書被許多人學習閱讀,中國青年出版社在1956年還出版了‘’吶喊"分析一書

一九七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此書

再版此書時,在書裡還影印了此書初版時的封面


一介須翁


連環畫小人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