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秋冬季節,孩子總是感冒,真的是因為天冷著涼嗎?

郭勝偉


秋冬季節,孩子總是感冒,真的是被凍感冒的嗎?

“下著雪呢,出門穿上你的羽絨服,戴上帽子,圍上圍巾,小心凍感冒了”。

這是冬天媽媽們最常嘮叨的囑咐。

感冒真的是凍出來的嗎?

按照目前主流的說法,答案很明確:不是。

為什麼說感冒不是凍出來的

兩個證據足以說明:

試驗證據:

科學家做過試驗,將一群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暴露於寒冷環境,另一組處在適溫環境。然後向他們的鼻腔接種感冒病毒。結果,兩組人患上感冒的機會並沒有差別。

流行病學證據: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常年生活在維度差別很大的地區的人患感冒的風險沒有差別。

比如,常年生活在接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人和加拿大人每年中患感冒的次數並沒有比居住熱帶的澳大利亞的人更多。

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感冒是凍出來的

跟人們對很多其他疾病,或者說在沒有臨床對照試驗之前醫學對很多疾病病因的認識一樣,認為感冒是凍出來的,絲毫都不奇怪,都是是把存在某種相關關係的事件當成因果關係的結果。最常說的例子就是所謂“雞司晨”。

比如,曾經,醫學就把瘧疾的病因歸於沼澤地周圍存在的有毒氣體,在我國古代稱為“瘴氣”,瘧疾屬於瘴疫。

在西醫,直到上世紀初也是這麼認為的。

比如,著名的巴拿馬運河,就是因為工人大量患瘧疾逼迫法國人不得不放棄,而轉手給美國人繼續開鑿。

也正是因為科學研究發現瘧疾的真正原因是,瘧疾是由適宜生存於沼澤地區的蚊子傳播瘧原蟲,因此開展防蚊滅蚊運動,才保證的巴拿馬運河的順利完工。

感冒也是一樣。

一方面,感冒容易發生在寒冷的冬季。

另一方面,人受凍後也可以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流清涕,打噴嚏——這是由於鼻粘膜對寒冷刺激產生的保護性反射。這種反射卻不是感冒,是神經系統介導的,受寒冷刺激後立刻發生,寒冷刺激終止後很快消失。

而感冒,是由200多種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經過鼻粘膜進入人體細胞,大量自我複製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的炎症反應症狀。從接觸病毒,到出現症狀,中間會間隔十幾個小時到1、2天,這個時間被稱為潛伏期。所有的傳染病都有這個潛伏期。

由於感冒的症狀也包括流清涕、打噴嚏,因此,當感冒後,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之前的受凍和當時的打噴嚏流鼻涕,把兩者混為一談,當成一個事件,因而產生凍出感冒的想法。

好玩的事,只有7秒鐘記憶的人們,早把更多次凍得打噴嚏、流鼻涕,卻沒有因此患上感冒的經歷拋諸九霄雲外了。

冬天,人們為什麼容易感冒

如上所述,感冒是200多種感冒病毒感染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綜合徵。

也就是說,感冒是一種傳染病,傳染病的傳播需要有傳染源,病原體,傳播途徑和易感冒人群等幾個環節。

寒冷的冬季,可以從以上各個環節來“促進”感冒的傳播。

首先,寒冷乾燥的冬季,更適合感冒病毒的生存和傳播,尤其是病毒可以脫水成為凍幹晶粒,更適合通過空氣或者表面物質直接接觸傳播。

其次,冬季,人們更多從事室內活動,人們更容易近距離密切接觸;冬天,更不容易開窗通氣,室內更容易集聚更多的病毒;這都更有利於感冒的經呼吸道傳播。

冬天,人們更懶於洗手,或者更不喜歡使用肥皂徹底洗手,也就更有利於感冒的經接觸傳播。

另外,冬季人們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已經有實驗證明,冬季人們鼻腔溫度更低,因而更適合於病毒生存。同時,鼻腔血管收縮,粘膜更乾燥,這都降低了鼻腔粘膜的防禦能力。

另一方面,寒冷作為一種應激反應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們的免疫反應性(通常說的免疫力);同時,已知,核心體溫的高低也會影響免疫反應性。雖說。人是恆溫動物,是指人的核心體溫保持在一定範圍內,並非一成不變。實際上,人體核心體溫可以隨環境溫度有一定幅度變化,從而更有利於節約能源。寒冷冬天,核心體溫輕微下降也會降低免疫反應性,因而更容易感冒。

也就是說,感冒雖然不是直接凍出來的,但是寒冷的環境也的確導致人們更容易感冒。


掙脫枷鎖的囚徒


“感冒”VS“著涼”,潛意識裡你可能會嘀咕這倆不是一個詞麼?誠然,在漢語裡,“著涼”和“感冒”似乎是對孿生兄弟。就好比小時候寫請假條原因那一欄你寫上因“著涼”…和因“感冒”…效果是一樣的。

“著涼”導致“感冒”這種從小就被灌輸的理念是事實的真相嗎?

  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這樣說:“ 目前沒有實驗證據證實暴露在寒冷中會提高感冒的幾率。”

  2. 美國國家過敏和感染疾病研究所則是這樣說的:“跟人們的常識相反,寒冷或者受涼不會引起感冒。”

人家敢這麼說自然是有拿的出手的證據的。

有研究發現熱帶地區的感冒發生率並不比寒冷的北半球低。而最冷的加拿大和俄羅斯感冒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屬於偏低水平

芝加哥大學做了一個實驗。讓253位志願者僅穿內衣坐在冷藏櫃中兩小時之久,同時在鼻腔滴上含有病毒的液體。結果發現,這253位受凍的志願者感冒的比例與另外175位坐在溫暖房間的志願者比例一樣,沒有差別。

有人會反駁說為什麼寒冷的秋冬季節感冒發生率就是高呢?

首先我們看看普通感冒的定義:普通感冒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綜合徵,包括由幾個病毒科的病毒引起的一組疾病。

秋冬時節我們在室內停留的時間明顯增多,室內空氣流動性差,給感冒病毒帶來了傳播的可乘之機。同時因為秋冬季節溼度降低,鼻腔黏膜的防禦力下降,給病毒的入侵又增加了便利性。綜合這些原因就會讓你產生一種低溫是引起感冒直接原因的假象。

換句話說,如果保持通風,增加空氣溼度,那麼即使你著涼了,感冒也不會來寵幸你。


生殖科的手札君


秋冬季節感冒,大多數是穿衣不當導致。穿厚了出汗被捂住,沒能及時擦乾,感冒隨即而來。因此,秋冬季節護理孩子特別要注意,經常查看時候出汗了。


邕江克賽號


秋冬季節感冒一般情況下是穿衣不當引起的。秋冬季節氣溫低,家長就容易給孩子穿的特別厚,衣服厚了活動後就容易出汗,感冒是出汗後沒及時擦乾又著涼了引起的。所以給孩子穿衣服不光是要摸手腳,更是要摸一下脖子後頸和鎖骨處,摸起來溫溫的,就是衣服最合適。還有就是如果孩子出汗了,一定不能脫衣服,要及時把汗擦乾。另一種情況冬季家裡供暖後乾燥,乾燥會引起鼻部咽部不適,同時也會引起感冒症狀。所以秋冬季一定要經常給孩子吃潤燥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蓮子、雪梨等。還要讓孩子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抵抗力


多米麻麻Emily


我是一個十三歲男孩的媽媽,以我的經驗來看,孩子一般體內有火,才會容易感冒,一般一上火,或者喊冷,就是孩子身體內熱,上火了。如果不妥善處置,伴隨而來的肯定是感冒!不要單純怕他凍感冒就多加衣物。平時多鍛鍊,多讓孩子適應冷空氣,不要做溫室裡的花朵。樓房裡的寶寶要比農村成天在外面跑的孩子容易感冒的多!


遇見媽媽俠


低溫環境下,人們會更多地集中在室內,通風條件也很差,讓病毒更容易傳播,尤其孩子的免疫力又比較低,很容易成為受感染的人群。

另外,冬天的溼度比夏天要低,而很多感冒病毒在低溼度的環境下生存得更久。

雖然引起感冒的病原體多種多樣,但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傳統觀念中我們總以為感冒是凍出來的,其實是不確切的。


禾喵喵


感冒不是凍出來的。人之所以感冒,是因為感染了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對抵抗力較低的孩子來說,經常感冒並不奇怪。平時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飲食健康不挑食,幫孩子養成勤洗手多漱口的習慣,穿衣服忌太多太厚,吃飯不宜吃的過飽。


柏柏育兒漫畫


孩子免疫力低


養生修禪


還真不是被凍感冒的。

最主要是孩子身體素質差,對低溫天氣適應能力也差,尤其是運動出汗後,一遇到冷空氣容易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從而引起感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