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面朝鏡子》C005——從“開門黑”到“閉門紅”

《面朝鏡子》C005——從“開門黑”到“閉門紅”

1

“我上了綿陽外國語,本以為自己的成績會很好,沒想到來了一個“開門黑”,第一次月考就出了大丑:全年級750多人拉通排名次,我居然考了一個600多名,在全班我也是“第三”,倒數的。我想哭呀,我從小學一至六年級,從沒有考過這麼差的成績。 ”

這件事被兒子記錄在2008年國慶節的日誌裡。那是他從遂寧到綿陽求學的第一次月考成績。回顧當時,爸媽心裡估計也著急,也覺得難以接受。

只不過,十年前看到兒子寫出來的文章,雖然也感覺到考差了給他帶來的壓力,但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來一次換位思考,真切體會一會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內心的惶恐與不安。

那就是考差了給孩子心理上帶來的“化學反應”,在他們心裡會怎樣的滋味。

2

在兒子十年前國慶的那篇文章,和之後寒假的另一篇篇文章裡,都提到過這件事,老爸從中梳理了幾個關鍵詞,深刻地體現了當時的窘況。

一、看到自己成績時:想哭、氣餒、大腦一片空白、差點沒暈過去......

我本來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都還是信心十足的,可就是在這第一個月考中,我吃了閉門羹,我成績太差了,差得我想哭,差得我氣餒,差得我大腦一片空白,那時我只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好好哭一場,我考得太差了:全班倒數第三。當我聽到成績時,差點沒暈過去。

二、告訴爸媽成績時:不是滋味、害怕捱打、沒睡過一次好覺.......

告訴爸爸媽媽成績時,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十分害怕,害怕回家以後會被他們大打一頓,於是從知道月考成績到開家長會那一天,我沒有睡過一次好覺,總感覺自己對不起他們。

三、開家長會時:不知所措、害怕被罵、拔腿就跑......

終於到了家長會那一天了,我感到自己離“死期”不遠了,完全不知所措,見到媽媽在站在門口笑著向我揮手時,我還是有一些害怕,怕的是媽媽會在寢室沒人時把我大罵一頓。 媽媽說自己有事,叫我先去吃飯,我可不敢久留,於是帶著東西,拔腿就跑,一路狂奔,跑到食堂裡......

3

如今想來,兒子壓力多大哈,那麼點大的年齡,還真不容易。不但要面對家長的壓力,還要面對同學帶來的壓力。

比如兒子在十年前的寒假的另一篇文章《這裡有競爭》中,就真實記錄了一同學對他的調侃和冷嘲熱諷。

兒子當時心裡的難受程度,承受的來自同學的壓力,也可以從幾個關鍵詞中看出端倪:恨、沮喪、冤家、七竅生煙、咬他一口......

“而那個人,就是A君,他這個偽君子,是我最“恨”的人了,就在那次月考下來,我對成績正感沮喪時,他不但不安慰我,還以成績為之本,對我說:“你多少分呀?來,我看看,哇,好厲害呀,全班第三喲,還是倒數的,你再看看我,才全班多名?哈哈哈……”這個傢伙,他簡直就是我的冤家,他的笑聲就是《哈利波特》裡的馬斯福,氣得我七竅生煙,簡直要撲上去咬他一口。”

當然,同學的調侃加上兒子估計爸媽會“男女混合雙打”,雙重壓力下,出現了上述關鍵詞為代表的心理反應。

好在老爸老媽的做法,並沒有像兒子現象的那樣發展,否則,當時的兒子就會像一口高壓鍋,已經被灶火把壓力升到了頂點,如果繼續“武火攻之”,後果不堪設想。

在兒子十年前國慶的那篇《令人難忘的背影》裡,也有幾個關鍵:一再承諾、不會打罵、放下心裡那塊石頭......

在回寢室的路上,媽媽一再承諾,她和爸爸不會打罵我,只要我認真學習,習慣中學的生活,就能在下一次月考時取得好成績,他們就會十分高興。媽媽這樣說,我才放下了心裡的那塊大石頭。

4

或許是方法對了,兒子願意敞開心扉。特別是他英語成績,對於一個小學壓根就沒學過多少英語的人來說,要在一個名為“外國語學校”裡排上號,那簡直難上加難。

好在當年小升初,人家雖然也考了英語,但只做參考,重點還是看語文和數學的成績。

但英語的問題還是凸顯出了。跟不上學習節奏的兒子,

採用了“自暴自棄法”:反正我也學不懂,我還聽什麼課?作什麼筆記?做什麼作業?

但,就這麼下去麼?好像又有些不心甘。

用他當時的感覺來說,就像掉進了一個深不見底、伸手不見五指的枯井裡,感覺非常絕望。

後來,物極必反,觸底反彈。似乎自己就這麼在枯井裡等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又開始望著井口照進來的亮光,努力尋找爬出枯井的辦法。

和兒子深入討論以後,回到遂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央商務區的新華文軒,買一個好記星,幫助兒子學英語。

5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開門黑最大的好處,就是激發了兒子“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激情與勇氣,也奠定了從“開門黑”到閉門紅的堅實基礎。

在給同學無情諷刺他是“第三,還是倒著數的喲”之後,他沒有選擇沉默,更沒有選擇沉淪,而是選擇的爆發。

“我的內心就像一座小火山,更加確定了超越的目標。這件事像我的跟屁蟲似的,一直掛在心上,真不只是該恨還是該謝,恨是恨他的嘲笑,謝是謝他讓我確定了目標。”

並且在《難忘的背影》那一篇文章裡,還有點賭咒發誓的味道:“從此,我決定要在班上努力追趕,否則我不是人!”

對,追趕!正兒八經的追趕,不是“走捷徑”的追趕。兒子在十年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文中寫到:

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便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懂得怎麼好好教育,受到過於溺愛的孩子就會有考了好了就有獎勵的條件反射,於是就作弊換取獎勵。而受到過於嚴格的孩子就會有考差了就捱打的條件反射,於是作弊以避免捱打。

好在,兒子開門黑卻沒有被捱打,否則也會建立一個錯誤的條件反射。於是後來,兒子奮發圖強,在中考時,開門黑時差的出奇的英語,居然差三分考了滿分,得了147分。

當然其它學科也不錯,於是順利考上本校免費高中,

改寫了初中入校開門黑的歷史,實現初中畢業的閉門紅!

這段歷史也印證了家庭教育的規律:接納孩子的不足,而不是否定孩子;傾聽孩子的困惑,而不是主觀臆斷;陪孩子一起改變,而不是隻發號施令。這樣,未來一定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