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山川地貌孕育出不同的風土人情,中國戲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最能把地域特徵體現出來。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本文分別從地方戲的語言特色、聲腔特點、民間藝術特徵以及化妝服飾等方面論述地方戲最為重要的【鄉土性】,並且以黃梅戲的“花腔”為例,敘述黃梅戲源於民間歌舞的鄉土性及地域特徵。

地方戲大多用當地的方言演唱,方言是地方戲存在的前提

無論是秦腔的陝西方言、越劇的吳越方言、河北梆子的河北地方ロ語、川劇的四川方言、粵劇的廣東方言,都傳達出一種濃郁的地方特色。聽著粗獷豪放的西北方言,我們會想到八百里秦川上轟轟烈烈的歷史悲歌;聽著吳儂軟語,我們又不禁沉醉於小橋流水的精細典雅;而熱辣辣的巴蜀鄉音,則把我們帶入了神秘富饒的天府之國……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方言,不僅是一種通行於某個地區的語言,它也是某一種地域文化的載體。區分劇種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語言失去了語言特色,地方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藝術魅力和存在的意義。可以說如果沒有地方方言,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地方戲

一種地方戲不僅僅是一種地方性的藝術形式,它也彰顯著一種地域文化,例如河北梆子所代表的燕趙文化、川劇所代表的巴蜀文化、粵劇所代表的嶺南文化等等——地方戲的魅力就是在一種多元文化的交相輝映中體現出來的。

安徽的黃梅戲,以安慶官話演唱,其唸白就是地道的安慶方言,如果用黃梅調(採茶調)發源地湖北黃梅縣地方話來唸白就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難以入耳。現在湖北江蘇等地都有專業的黃梅戲劇團,這些劇團的演員如果不是來自安慶地區,那麼黃梅戲的唸白就是這些演員不得不每日都要面對的挑戰。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地方戲的聲腔旋律也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

例如秦腔,誕生在廣闊蒼茫的黃土高原,它高亢激越、粗獷豪放,充分體現了史書中“關陝之地,風氣剛勁,俗尚武節”、“長安險絕之士,民多剛強”的記載。秦腔音樂較早地形成了比較適宜於表現各種情緒變化的板腔體音樂體制。

自古道:“燕趙之地多壯士”,而高亢入雲、慷慨悲壯正是河北梆子唱腔的風格特點,演唱時更以硬木梆子擊節,聽來能使人有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素有“燕趙悲歌”之譽。

評劇產生於河北東部的灤縣農村,它以唱功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話,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親切的民間風味。

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唱腔豐富優美,吸收了本土藝術八音、木魚等的音樂,具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著名劇作家田漢將粵劇表演藝術概括為“熱情如火,纏綿悱惻”。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由於地方戲大多是從當地的民間歌舞和民間技藝發展而來,所以在藝術上保留了很多民間藝術的成分

例如我國最受歡迎的地方戲曲【黃梅戲】,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的採茶調。黃梅縣是產茶的地方,每年穀雨後,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邊採茶邊編唱民歌,這些民歌總稱採茶調或黃梅調。黃梅採茶調在流傳到【戲曲聖地】安慶地區以後,與當地的方言結合,吸收當地民歌、說唱等民間藝術的旋律,借鑑當地徽劇等成熟劇種表演的程式,鳳凰涅槃,最終形成了黃梅戲。

黃梅戲來源於民間歌舞,“花腔”小調就是最好的證明

山野村夫的勞動之歌,婦孺皆知的里巷歌謠燈會社火之中的歡歌勁舞,是黃梅戲活潑潑的源頭

黃梅戲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詞兩大類。

花腔小戲的曲調來自於民歌(如茶歌、山歌、牛歌、漁歌等)和民間歌舞(如蓮花落、旱船、燈調等),這些曲調都稱為花腔。

黃梅戲在形成第一個階段性成果一一兩小戲、三小戲的進程中,也形成了包含百餘首小曲雜調的“花腔”腔系。花腔從民歌中來,但作用已與民歌不大一樣。它已經從田頭走上舞臺,從隨口而歌進人到規定的戲劇情境,傳達角色的心聲。

我們今天所見的花腔小調,無論它與民歌有多大程度的類似,但它確已經歷過戲劇浪頭的打磨,具備了戲劇性音樂的某些特質,是一種民歌式的曲牌體制。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像“夫妻觀燈”、“藍橋會”、“打豬草”等,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

這裡所說的“花腔”既指那些有著專有曲調的生活小戲,例如《夫妻觀燈》、《打豬草》等,又指那些有著插曲性的曲調大戲和串戲,例如《天仙配》中的五更織娟調和串戲《大辭店》中的打菜薹等。因此,花腔是對主調、彩腔之外的所有曲調的總稱。

以上分別從“花腔”曲調的來源及其發展歷程,以及在生活小戲、全本大戲中的曲調特徵等方面敘述了黃梅戲源於民間歌舞的鄉土性及地域特徵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地方戲在化妝和服飾方面也體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越劇的清新淡雅透出江南水鄉的靈秀,豫劇的濃墨重彩帶出中原大地的豪放,而粵劇的瑰麗華美,又象徵了南國的明麗多姿。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不同的地方戲曲善於表現的題材內容也不相同

秦腔以表現歷史題材見長,越劇則善於刻畫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評劇適合寫家長裡短的百姓生活,川劇更善於表現神仙鬼怪的奇幻題材,而鄉土味最為濃郁的黃梅戲既能表現神話題材如《天仙配》《牛郎織女》《龍女》,也能刻畫才子佳人如《女附馬》《羅帕記》,表現百姓生活更是拿手好戲如《王小六打豆腐》《紡線紗》《打豬草》等等,顯示了該劇種廣泛而豐富的題材內容和巨大的包容性。

即使相同的題材,讓不同的劇種來表現,得到的藝術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同樣是一出《白蛇傳》,越劇演來哀婉多情,川劇演來驚險奇絕,豫劇演來酣暢質樸,而黃梅戲演來則和美溫馨。因此,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並且演出獨特的風格,才能顯示出地方戲的特色。

論我國地方戲的【鄉土性】與黃梅戲的地域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