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朔和馮小剛是什麼關係?他們之間有什麼恩怨?

七七八八的事


王朔和馮小剛的淵源非常深。


當初,這兩個人非常要好,可以說王朔是馮小剛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絕對不過分。

《冤家父子》、《甲方乙方》等很多馮小剛的早期電影都是從王朔的本子改編的,就連和馮小剛合作多次的葛優、劉震雲也是王朔給引薦的。

一開始,馮小剛是通過鄭曉龍(導演、製片人,代表作有《北京人在紐約》、《甄嬛傳》等)認識的王朔。

鄭曉龍與王朔都是“大院子弟”,是“衚衕子弟”,也是馮小剛最羨慕的一類人——這點從馮小剛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裡就能看出他的“大院情懷”有多深。

王朔開始不是很欣賞馮小剛,但馮小剛是個極其會來事的人。

那時候,他天天跟著王朔,都能把王朔說過的話一字不落的背下來,這樣一來二去的,王朔也不好意思了,漸漸地兩人也越來越熱絡了。

本來玩的好好的兩個人後來怎麼就鬧掰了呢?

這得提到1997年的《甲方乙方》,影片上映後,馮小剛竟然把原著作者王朔的名字給抹掉了。

而且,據說王朔發現後,馮小剛不僅沒承認錯誤,還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甩出五萬塊,說是給王朔當版權費,而王朔當場就把這五萬塊錢又甩了回去。

經過這件事王朔徹底看清了馮小剛,二人最終鬧掰。

於是,幾年後,《玩得就是心跳》被改編成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還有了一個角色——馮褲子。

馮褲子本來是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中的角色,而這部劇改編自著名作家王朔的小說《玩得就是心跳》。

在劇中,馮褲子幾乎囊括了所有討人厭的特性,並且這人後來還做了導演。

有趣的是飾演馮褲子這個演員,長的還和馮小剛十分神似。




電影爛番茄


馮小剛就是靠貼上了王朔,才得以進入導演圈的,否則以他美工的出身要想搖身變成知名大導演太難了。可以說如果沒有王朔,就沒有馮小剛的今天。恩怨主要指的是馮小剛根據王朔的作品拍攝了《甲方乙方》,但並沒有給王朔署名,兩人關係因此鬧僵。

王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分有名,不僅文學才華出眾,圈內人脈也廣,可謂資源豐富。馮小剛經鄭曉龍導演介紹認識了王朔。馮小剛嘴甜、勤快,很快獲得王朔的好感。日後馮小剛能夠參與《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的編導工作,都離不開王朔的幫助。


電影《甲方乙方》是馮小剛事業的轉折點,這部作品由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而來。電影上映後,票房口碑雙豐收。事後馮小剛給王朔送了5萬元的稿費,但影片演職人員字幕裡,並沒有署上王朔的名字。王朔沒收這5萬塊錢,他對馮小剛很是失望,從此慢慢疏遠。


馮小剛沒給王朔署名的原因,據說是當時掛王朔名字的作品容易審不過,聰明的馮小剛哪能冒這麼大的險呢!


葉京曾經問過王朔:“既然你這麼討厭這個人,早幹嘛了?”王朔來一句:“如果一個人天天拍你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不過從2013年開始,兩人的關係有所緩解,王朔參與了《非誠勿擾2》和《私人訂製》的編劇創作。王朔的女兒結婚,馮小剛也去擔任證婚人。


這兩人的關係,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文/LZ)

捕魚小分隊


馮小剛原本是王塑養的一條狗,開始很乖,在王suo(這個字打不出來)的栽培幫助下慢慢小有所成,出名。後來叛變到了華裔門下,還未經許可拍了王suo(該字打不出來)的一部小說作品,最後王shuo很生氣,馮褲子和華裔兄弟假惺惺給五萬塊錢,王suo(此字打不出來)肯定是看不上這點小錢的,沒鳥他,就跟葉京導演一起拍了那部著名的作品,馮褲子為主角的。風褲子傍上了華裔兄弟,翅膀也硬了,覺得可以跟王suo(此字不會打)平起平坐了,一天到晚到處瞎牛逼。

褲子是個無恥小人無疑。


流言蜚語也有


其實人家沒什麼過節,這算是北京的一種地域文化把?

簡單點說的呢,就是擺譜了,該出名出名了,該賺錢賺錢了,老男人喜歡互相罵著對方也是一種樂趣。

在老北京就是,衚衕的孩子,你長大了在有本事,小時候的大哥罵你幾句你也不能還嘴的呢,別管是對錯。

我們看瘋褲子在外面再是演藝圈的大哥,回到北京的內個圈子裡面還是捱罵的呢。

主要這不是王朔想罵就罵的呢,也得馮小剛願意捱罵才行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呢。

在京圈裡面,王朔這波人一直把馮小剛當弟弟,在有本事也是小弟,在北京這個圈子裡面,能讓王朔,鄭曉龍,趙寶剛,姜文,葉京這些罵的也不多。

馮小剛能捱罵說明是帶著一起玩,說簡單點的話,就是給你指點指點,王朔其實跟馮小剛有很多不錯的互動的呢,只不過被媒體斷章取義罷了,把王朔罵他的話報導出來,而人家一起開心的東西不去說。

王碩的圈子朋友比馮有本事的多了,而馮出了事也得來找這些京城大佬救駕,我倒是覺得這才是朋友之間的真實吧?

即便你拿到票房冠軍國內著名導演,但是你還是弟弟,我罵你還是不敢還嘴的呢,我覺得很真實,天天你一個藝術家,我一個大才子的,從二十幾歲玩到現在的哪裡那麼多儒雅的呢?王朔就是俗,馮小剛也是俗,所以作品也是俗,我們也是俗人。


Destiny71454990


本質上而言,兩人並無實質性矛盾,之所以一度親密如兄弟後又分崩離析,完全是因為後期的馮小剛從默默無聞的小美工成長為了業內首屈一指的大導演,和王朔發生了地位對比上的改變,從原來跟在屁股後面的小弟成了實力對等的大亨,雙方的心態各自發生了微妙的改變而已。


首先說明,兩人當初的恩怨肯定不是因為錢。因為王朔才華出眾,性格灑脫,相對淡泊名利,對金錢看的不是太重。而馮小剛對王朔還是不錯的,他也始終記得王朔當初對他的提拔。毫不誇張的說一句,當初要不是因為王朔幫忙,馮小剛絕不會有今天的地位!

王朔確實對金錢看的不是太重,要是看的重他就不會提拔馮小剛了。馮小剛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出身貧寒,從小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小時候的生活苦不堪言,後來進入北京城建當了一名小小的美工。因為工作上經常要和演藝圈接觸,漸漸馮小剛結識了王朔、葉京等一幫大院子弟。


除了王朔,大院圈沒人看的起馮小剛。馮小剛聰明會來事,他很快意識到這或許就是改變他命運的機會。於是他把“拍馬屁”的目標對準了王朔,因為別人也不願打理他。為了給王朔留下好印象,馮小剛經常主動為王朔做事,馬前鞍後的為王朔奔波。最誇張的是馮小剛為了能和王朔有話題,他把王朔所有的作品都看了好幾遍,其中甚至把王朔自己最得意的一部作品背的滾瓜爛熟一字不差。

這個時候葉京他們經常開馮小剛玩笑,說馮小剛天天跟在王朔的後面形影不離就像王朔身上穿的褲子,甩都甩不掉,因此他們還給馮小剛去了個外號“馮褲子”。他們還問馮小剛王朔是什麼樣的人,馮小剛脫口而出:他是天上的北斗星。

王朔對這個小弟非常滿意,於是後來利用自己人脈把馮小剛安排進了《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等劇組,而這個小弟也很令他長臉。兩人的關係這時候非常融洽!


但是當馮小剛開始獨立操作拍攝《甲方乙方》時,事情開始有了改變。當時王朔因為和某些大佬產生糾紛就決定去美國散散心,而當時電影馬上就要上映的馮小剛為了避免電影受王朔牽連,在沒知會王朔的前提下把王朔的名字從演職員表上抹去。(《甲方乙方》根據王朔《頑主》改編)

王朔生氣了,認為馮小剛這是落井下石,認為馮小剛的行為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所以即使馮小剛後來送5萬現金給他他也沒收,雙方關係就此徹底破裂!從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兩人互不來往。這期間葉京他們替王朔打抱不平,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特意找了個神似馮小剛的演員來扮演“馮褲子”,其實就是想諷刺一下馮小剛。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與馮小剛地位的增長,漸漸的雙方關係有了緩和,數年之後馮小剛與王朔、葉京等人又重新坐在一張桌子上把酒言歡。

縱觀兩人關係發展,我們可以看出本質上而言馮小剛與王朔並無什麼大恩怨,如今兩人也已經一笑泯恩仇。所以與其關注他們的歷史恩怨,還不如期待他們繼續合作拍出好電影!


電影基本法


王朔和馮小剛的關係大概分三個階段:“鐵哥們”——“關係疏遠”——“又哥們”!他們倆都是中國影視圈發展的時代標籤!

他們兩個的關係疏遠過!原因是因為王朔連續拍了幾部劇都被禁了,在國內受到了打壓,所以王朔出走美國避風!走前還跟馮小剛說怕牽連馮小剛:你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

後來馮小剛推出了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其實是用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馮小剛為了過審,就把原著王朔的名字從電影中抹去了。

後來《甲方乙方》特別成功!有人說馮小剛派人給王朔捎去了五萬塊錢,被王朔當場扔出來了!其實發生這些事一點也不奇怪!王朔是什麼性格?能吃這套嗎?

馮小剛1958年出生在一個北京的普通家庭,高中畢業後參軍,從部隊轉業。1984年,馮小剛在劇情片《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進入影視圈,馮小剛搞美工是很有一套的!

而王朔是大院子弟,是跟馬未都混出來的,後來成了“北京文學”的代表之一,他跟鄭曉龍、葉京關係特別好!

馮小剛認識王朔是鄭曉龍介紹的,剛見面馮小剛就給王朔來了一頓猛誇,這頓誇持續了好多年!馮小剛特別能吃的準王朔的脾氣,很快就和王朔成了鐵哥們!

馮小剛從一個小美工,到《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再到跟鄭曉龍一起導演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都是王朔提攜的結果。王朔成就了馮小剛!

葉京是王朔的發小,就是在《甲方乙方》裡,演吃雞大款的那傢伙。馮小剛當時很巴結葉京,所以葉京才幫馮小剛調來了一個營的坦克。

後來有人說馮小剛開黑價黑了葉京的劇本,葉京拍了一部《與青春相關的日子》,在劇中把“馮褲子”好一頓諷刺!

後來馮小剛和王朔再度聯手打造了《非誠勿擾2》!其實這些年的浮浮沉沉,並沒有徹底打斷王朔和馮小剛的聯繫!

在中國電影史上,王朔和馮小剛註定是一對分不開的哥們!

順便說一下葉京吧,葉京雖然埋汰過馮小剛,但是後來葉京導演了一部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請馮小剛當監製、王朔當藝術指導。

馮小剛也幫葉京拉過贊助,結結實實的挺了一把葉京!

人這一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十年的兄弟情分,有點“酸甜苦辣”才夠味!


紅色雄起


這個問題,思路想去,還是決定答一下!

其實朋友之間,為何越走越遠?只因為當年,因為志趣相投,朋友們在一起笑語歡顏;後來因為各自人生軌跡的改變,大家越來越缺少共同點,再見面,相顧兩無言!

從根本上說,王朔跟馮小剛,只有分歧,沒有仇怨!

兩人的越來越缺少共同點,王朔是極力不讓自己改變,從他的言語,行為中,我們能看見;而馮小剛是努力讓自己改變,為名也好,為利也罷,馮小剛從當初的家境一般,一直蛻變成了人人敬仰的大導演,導演:馮小剛!

鵬哥我特喜歡王朔,只因為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成功?不就掙點錢,被SB們知道嗎?!

(這是他說給女兒的話!)

王朔的這段話,話糙理不糙!他總是言語犀利,揭露出事物的本質,作為中國最早一代搖筆桿子的人,他有能力,也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不像鵬哥我,為了家庭生計,總是要為了五斗米低頭!氣魄上,跟無所畏懼的王朔比起來,就差了老大一截!

王朔活得很真實,真實的讓普通人無法觸及!王朔就好像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裡,那個唯一指出真相的孩子!只有他敢這麼說,卻也讓人不知所措!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王朔是一個真實的天才!他像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一樣,“例不虛發”,每次說話,總是金句滿滿!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心有觸動!

記得在一個採訪中,王朔主動提起徐靜蕾給他買房子的事,他說,我就是吃軟飯!那種混合著驕傲,羞澀和可愛的表情,讓鵬哥我會心一笑,這樣的表情,像極了我一個玩世不恭的朋友!鵬哥我心說:軟飯硬吃的本事,還是王朔最牛!哈哈。

王朔活得很真實,並且努力不讓自己被改變!他身上既保持著孩子的爛漫天真,也有飽經世故老人的睿智!這兩種因素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讓王朔的魅力獨特,也無法複製!

再說說馮小剛,王朔跟馮小剛一開始是朋友關係,如果你看過,根據王朔小說《玩的就是心跳》改編的,葉京導演的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中的男主方言,馮褲子,汪若海等人,你可以找到王朔,馮小剛,海巖,葉京等人的影子,電視劇描述的,就是這撥人,他們曾經的青春往事!

一定程度上來說,馮小剛是王朔那波人的小跟班,小兄弟!只是後來,大家路不同,王朔依然故我,而馮小剛從王朔做編劇的影視劇中,漸漸成長,從小弟,漸漸的成了《老炮兒》!很多時候,我們都小看了馮小剛個人的努力,而更多的強調,是大哥的提攜!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一個在自我的“牢籠”裡原地踏步,一個漸漸成為燈火輝煌下的電影大佬!

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缺少共同點,再見面,驕傲,自豪,各有滋味在心頭!只不過,王朔是不屑說,馮小剛是不想說!

有一點,至少2013年,王朔沒有勇氣出現在女兒的婚禮現場的時候,是委託馮小剛擔任證婚人,並與趙寶剛、陳丹青、劉震雲等人,代表孃家人上臺講話。

王朔跟馮小剛,嚴格的說,兩人沒有恩怨,有的,也許只是心結!心結這種東西,有時候怎麼也解不開,有時候,突然就不存在!

隨著時間的改變,我相信,未來的有一天,我們會撥開面紗看到事情的原本。

PS:王朔讓我敬佩的是,他不僅敢想,敢說,還敢做!

我是大鵬哥,喜歡就關注我!


濟州府大鵬哥


在馮小剛的成名之路上,他最應當感謝的就是王朔和葉京二人,特別是王塑,在馮小剛初入影視圈時給予了巨大的幫助。可以這麼說,沒有王朔馮小剛可能也會成功,但決不會這麼快成功和被圈內認可。

王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近些年與影視圈也慚行慚遠,但他當年在影視圈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王塑是王牌編劇,而且在北京又有非常廣泛的人脈圈子,比較受圈子認可和尊敬,馮小剛那個時候是攀附於王的,是王把他帶進了《編輯部的故事》,也把他帶入了影視圈。

後來,馮小剛靠賀歲片火了,翅膀也硬了,他也從當初對王朔的言聽計從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雖然在後來談到兩人分手時王朔說是怕自己牽連馮小剛,怕掛上自己的名字不容易過審,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給雙方一個臺階而已,不傷和氣,不傷面子。

我一直認為王朔本質上是看不起馮小剛的,王朔不是一個隨和的人,也不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他看不慣馮小剛那種慢慢紅起來的膨脹。我們只看到了今天的鋼炮馮小剛,豈不知當年跟人家屁股後面跟個孫子似的。


元芳有看法


可以去看王朔的訪談。王朔和馮小剛即無恩怨,也沒有反目,王朔女兒的婚禮都是馮小剛主持的。王朔與馮小剛的疏離是有歷史原因的,當初王朔冒天下之大不韙,幾乎得罪了整個文化圈,發軔應該是他對魯迅先生的批評,結果招致打壓,也就是在馮小剛的事業上升期,凡署名王朔的電影本子必遭槍斃的命運,王朔不得已遠走美國,而馮小剛憑藉自王朔那裡學來的敏銳與各色,在電影院一時風生水起,而在拍完《非誠勿擾》后王朔終於發覺馮小剛的電影還真有點意思(王朔訪談原話),此後便捉刀了《非誠2》的劇本,其實名人也是人,在不同階段總會有不同的圈子和朋友,馮小剛,王朔,鄭曉龍,趙寶剛,馬未都,這麼一群人,年輕時聚在一起自然是好,但是大家都拖家帶口,各忙各的之後,總不能希冀他們還會膩在一起,至於說為什麼總拿這兩位說事,還是這兩位名頭太大的緣故吧!


鹽豆雞蛋


《圓桌派》曾經針對王朔和馮小剛之間的“恩怨”做過一期名為“江湖”的節目。在節目的最後,馬末都說,沒有商業利益,就不會掰。只要涉及商業利益,有一點兒過不去的,肯定掰。

馬末都雖然並未直接點出王朔和馮小剛因為什麼“掰”了,但也隱諱地道出一個事實——因利來的,最終也會因利而散。

王朔和馮小剛相識時,兩人的身份、地位就十分不對等。那時的王朔已經出版過多本文集,被譽為“新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痞子”文學的開山鼻祖,擁有大量的讀者。最重要的是,多部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都獲得了極好的反響,比如葛優的《頑主》、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參與策劃的《渴望》更是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可以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王朔”兩個字對於影視圈來說就是一個不敗的神話。而那時的馮小剛,只是一個不知名的美工。

身份、地位、才華懸殊的兩人通過鄭曉龍牽線相識,又一同進入《編輯部的故事》劇組,一同擔任編輯。許多公眾號都曾經繪聲繪色地描述過那一段時間,馮小剛是如何“跪”“捧”王朔,“甘坐末席”、“王老師”前“王老師”後地叫著。

王朔的發小葉京說過兩件事。一是拍《甲方乙方》時,馮小剛託人給王朔送去五萬塊錢的稿費,被王朔從窗口扔了出去。二是馮小剛十分在意王朔的看法。王朔批評他的電影《一聲嘆息》,“所有中國電影的缺點都被這個電影吸收了”,又說《一聲嘆息》得到的埃及電影節大獎不過是一個鄉鎮企業獎。馮小剛痛哭流涕,說王老師你不能這樣對我啊。

爆料的真偽已經不可考證,有兩點是確認無疑。第一,王朔對馮小剛而言,意義重大。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中曾說,王朔是他的“精神領袖”。第二,王朔在與馮小剛短暫交好後,對馮小剛是越來越“看不慣”了。

《一聲嘆息》之後,王朔與馮小剛幾乎再無交集。王朔長期居住在美國,馮小剛也開始與劉震雲、華誼兄弟合作,推出了《手機》、《夜宴》等一系列電影作品。

憑藉著商業片、賀歲片功成名就的馮小剛,開始向文藝片轉型。《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我是潘金蓮》等影片雖然口碑都還不錯,但是票房表現一般,商業前景堪憂。這時,馮小剛再次請出王朔操刀《非誠勿擾2》和《私人訂製》,幫助馮小剛在商業片市場又扳回一局。王朔女兒結婚,王朔沒露面,馮小剛去當了證婚人。

從兩人的“分分合合”可以看得出來,兩個人其實都在變化。馮小剛對王朔一開始肯定是“捧”著、上趕著,藉著王朔的名氣和才華,順利在影視圈站穩了腳跟。後來自己腕兒大了,摸著這一行的門道兒了,也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點頭哈腰。王朔呢,就是有才,但也得吃飯。與馮小剛合作,至少商業利益是合拍的。

所以題目中說到的“老死不相往來”,理sir是不認同的,沒準兒往後還能看到王朔與馮小剛三度合作呢。再有才(財)的人,也不會和利過不去,畢竟又沒什麼深仇大恨。

你對“馮王”二人的合作怎麼看?留下評論一起聊聊!

【娛樂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贊一個、粉一個再走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