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簡述《資本論》:資本主義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對於什麼是“資本主義”?它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馬克思有著自己的認知,早在青年時期,他就已經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註定是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的。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觀點來解讀,“凡是應運而生的東西,必然都會隨著時運的變化而消失”,但這並不足以解決現實問題。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脫胎於封建主義,舊時地主將土地租給農民,在生產期間土地完全由農民掌管,在秋收之後農民按規定給地主交租納糧。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舊地主完全掌握了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農民變成一無所有的勞動力,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獲取基本生活所需。

簡述《資本論》:資本主義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經濟體制的轉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土地和生產資料在資本家的經驗管理之下,有了更為旺盛的生命力。手工業、輕工業告別了舊時代小家小戶的生產模式,可以集中起來擴大生產規模,進而豐富人類社會的物質所需。雖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比較封建主義更容易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但是它的侷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資本主義浪潮的席捲之下,貴族、土地主、商業主以及統治者聯合起來靠吞噬土地和霸佔資源完成了社會轉型的第一步,隨機而來的是社會中出現了大量的無業遊民。相比較封建經濟自己支配勞動,工廠、農場嚴苛個管理很難令人適應。於是統治者相繼出臺法律,要把這些勞動力趕進工廠從事勞動。無業者與統治者的對抗是持久的,很多人寧願做個流浪漢,也不願意坐在機器前,在“餓肚子”和“挨鞭子”的雙重壓迫下,大約經歷了二百多年才形成了整個社會都去上班的習慣。社會轉型的第二步很明顯地體現在,從此人們告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開始沒日沒夜地圍繞機器轉。

簡述《資本論》:資本主義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非常糟糕的,工人平均每天要工作12小時。恩格斯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走訪礦山、工廠,訪問工人家庭,病區查閱工廠視察員、醫生和教師等資料。為我們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狀,資產階級所標榜的“自由”,只是少數人的自由,而是是建立在多數人不自由的前提上。縱容這種“理論上的破產”,也不足以說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窮途末路的。

正在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法天長地久的原因正在於它的自身,馬克思稱之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固有矛盾。個人理解這個矛盾就是《共產黨宣言》開頭講的“幽靈”,只要矛盾無法被徹底消除,幽靈永遠在世界上游蕩。而幽靈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原罪。

資本主義生產的具體表現為企業工廠大規模的、有組織地從事生產活動,因為企業、工廠的全部產權都是由資本家掌握的,所以他可以自行選擇從事利潤更高的行業來生產。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潤,在這個基本原理下,生產可以有機會、有組織地進行,但是整個市場上的競爭是無序的。大量的資本湧入一個行業會導致這個行業生成過剩,從而影響再生產,很多企業因此破產。

簡述《資本論》:資本主義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生產的組織性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市場競爭的無序性可以極大地摧毀生產力。這是資本主義世界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除了這一個方面,資本所追逐的利潤是沒有上限的,通俗地講錢永遠是賺不完的。資本家為了保持已有資產的保值或增值,不可能讓資本閒置下來,但凡有所剩餘全部投入到了再生產中。整個社會生產力在資本的驅動下,可以沒有限制的提高。但是市場是有限的,人類需要是有限的,最廣大的勞動者消費能力是極地的,當生產水平遠遠高於消費能力、高於市場容納能力的時候,經濟危機會再一次降臨。

生產剩餘對資本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當然這種剩餘是相對買賣關係而言的,而不是針對於整個社會人類需求的剩餘。就是這些賣不出去的商品,佔據著大量的資本,一方面使得原有規模生產不能繼續,另外一方面處理存貨還需要人力物體來完成。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海外市場來解決本國市場的剩餘危機,在地球村已經不存在這種可能性了。現代的資本家又捉摸著“用時間換空間”,既然當下生產過剩了,那就讓消費者花未來的錢來消耗現在的商品吧,沒錢消費可以借給你。但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套路,一個好的招數,可以客觀上緩解矛盾,但是不能消除矛盾。

簡述《資本論》:資本主義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從馬克思揭示的客觀規律來論,弄死資本主義的一定是他自己。大規模生產製造大量剩餘產品,大量剩餘產品反過來吞噬生產力,當大量企業難以維繼宣告破產的時候,意味著局部的剪除了過高的生產力,用“看不見的手”客觀上來調和市場供需關係。但是這種大剩餘、大破產之後的大蕭條是資本家和工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現實存在。危機對資本家來說是財產的損失,對工人來說或許就是生存問題了。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又回到根本問題是思考問題。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有序生產”和“無序競爭”的矛盾,是因為“生產資料被私人合法佔有”所導致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會告訴你,人性是自私的,私有財產是神聖的,從而維護制度的合理性。無產階級的知識分子會告訴你,制度在歷史中具有進步意義,但是同樣也具有自己無法克服的侷限性。資產階級召喚出來的“幽靈”,並沒有能力來制約它,“幽靈”在極大的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在生產大量的剩餘產品,剩餘產品所佔的資本反過來吞噬過高的生產力,大繁榮和大蕭條週而復始地在資本主義生產體制下循環,這次僥倖不倒閉的資本家很難保障扛過下一波的金融危機,這次沒被餓死的工人未必能夠永遠如此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