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讓自己養成看書的習慣,要從哪類書籍看起?

程序員的一股清流


作為一個每天都看書的小書蟲,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第一,如何養成讀書習慣?

1.遠離手機,靠近書籍。

將電子書或紙質書放在手邊,隨時翻看。這一條適合手機不離手的人。

理由:

不建議用手機看書,這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手機屏幕小,影響閱讀體驗;此外,手機會給閱讀者干擾,比如電話、信息、各種平臺或app。



2.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比如晚上休息時,翻開書看,重複這個行為,直到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

3.為自己佈置一個讀書作業或任務,確定完成期限,倒逼自己去讀書。比如,要求自己讀完書,寫一篇500字的讀後感。

4.在公共場合看書,比如公園、地鐵等,在眾目睽睽之外,拿出書看。



5.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讓興趣帶動自己,不用別人催,你自己心裡就會想去打開書。建議從文學類開始。



第二,看那些書比較好?

因人而異,通常你自己喜歡讀什麼,就去讀,適合你的最好。

有幾個建議:

1.讀書前,對書做簡單瞭解,看值不值得讀,有一些勵志、雞湯書,就不建議讀。

2.改善認知,利於個人成長的,可以優先讀,這類書一般不好讀,但很有幫助。

比如《影響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窮查理寶典》等。

3.歷史類、哲學、社科類書籍、心理學等,可閱讀一下。



4.中國哲學比如諸子百家、易經等,慎重讀,這些書不大好讀。

5.文學書看你喜好。

我大概說這些,如有疑問,歡迎交流。

希望能幫到你。


蝸牛悅讀


先介紹一下我的情況。

2016年以前,我沒有讀書的習慣,(以前只看設計方面的書,全都是圖片的書。)懷孕後,才開始看書,從一週一本書,到後來的一天一本書。


看到你的問題後,我就把自己如何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總價歸納一下,絕對是毫無保留的分享。

“想看書但是不知道怎麼下手”,說明你理性上認同,感性上拒絕。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其實就是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每天的時間有限,你需要做的就是先把那些壞習慣佔用的時間,騰出來,比如減少看手機,看劇的時間。


這些騰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養成好習慣的過程就是戰勝自己的過程。在這方面,我最佩服的就是曾國藩,一個沒錢,沒背景,沒人脈的鄉野村夫,最後成為“千古第一完人”,完全是靠自律和堅持。推薦閱讀《曾國藩》(全三冊)。


前面是準備階段,接下來開始進入選書階段。


選書階段:

1.買紙質書

分享一個真實例子,我閨蜜的老公趁著某網站打折,一下子買了1000塊錢的書。他們夫妻二人以前從來不看書,一下看到這麼多書寄到家裡,既興奮又心疼錢。他們覺得不看完,真心對不起那些錢,於是二人開始一點點看,至少現在可以一星期看完一本書。


2.看圖文並茂的書

我是做設計的,深知圖形的作用,圖形比文字傳達的信息更快,更清楚。對於之前不愛讀書的人來說,圖形可以減少枯燥感,增添閱讀興趣。

所以選書的時候,選那些含有插圖的書,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我最早在習慣養成階段,看的《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裡面也有插圖,還有馮侖的《理想豐滿》。

3.選擇設計感強的書

一本好書,不僅內容要好,裝幀設計也很關鍵。好的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裡面的版式簡潔漂亮,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閱讀起來也非常舒心,看得不累。

4.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始

試問一下,你的興趣、天賦、激情、技能是什麼,找到答案後,就選擇相關的書籍來讀。比如我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詩歌,就買了很多著名詩人的詩,但是讀下來發現,我最喜歡的詩人就是汪國真,沒有之一。


講完如何選書,下面就進入閱讀實踐階段。


閱讀階段:

1.列好閱讀清單

將自己要讀的書,列在讀書清單上,貼在自己的書桌前,隨時提醒自己。


2.規定好閱讀時間

每天規定閱讀多長時間,可以從30分鐘開始,慢慢到1小時,甚至更多。


3.分享自己的閱讀

我剛開始,每看完一本書,就會發朋友圈,照片都是自己拍的,也簡單介紹一下書的內容。後來居然有很多人都問我,你最近怎麼不分享書了,你每次分享的書我都買,都看,很不錯。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覺得讀書真的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


4.寫讀書筆記,不要寫書評

剛開始閱讀,真得不建議大家寫書評,書評真沒那麼容易寫。可以寫點讀書筆記,甚至不寫。就是單純的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不要著急輸出。當你閱讀量上來後,內心自然會有強烈的輸出慾望。


5.找到組織

建議參加當地的讀書會,不建議參加線上讀書會,效果真心不好,我有個讀書會群,剛開始大家很積極,後來死氣沉沉。但是線下組織就比較好,週末聚在一起,同頻的人互相學習,效果不錯。


總之,養成閱讀習慣需要走出舒適區,需要長期堅持,跟自己對戰。我不會告訴你,哪一種書適合初期閱讀者,因為書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主要的是清楚自己的興趣點。


我是萌薇,分享讀書 | 手帳 | 設計,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會為你一一解答!


付萌薇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每天保持著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學生時讀書完全隨性,有時間就連續讀幾個小時,晚上不睡覺打著手電躲在被窩裡看書也是有的。讀的書籍也完全從 興趣出發,有的時候為了和小夥伴有共同話題,大家來回藉著讀一本書也是有的。

這種完全從心情出發的閱讀有好也有不好,他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但是一旦你最近心情不好,狀態沒有了,連續幾個禮拜甚至更長時間不讀書也是有的。

所以,不管是我原來這種看書完全看心情的,還是在之前完全不讀書的,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嘗試(提醒一下,以下多文預警,嫌多的可以直接閱讀黑體字,也可以直接閱讀下文當中的兩張思維導圖):

一、從你最喜歡的書籍讀起。

初級階段:想讀什麼讀什麼。

前面我說讀書時,我讀的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不是說不好,這恰恰是最關鍵的一步。

為什麼有很多人讀書堅持不下來?可能在最開始他就選錯了書籍。

有的人本身並沒有閱讀的習慣,你讓他捧著書別說半小時,十分鐘就困了。但為了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不僅硬逼著自己坐在那裡一小時,更關鍵的是還非要強迫自己去閱讀看起來逼格很高,其實自己的段位根本看不懂的書。我保證不出五分鐘,就會斷定自己的不是看書那塊料,從而選擇放棄。

但如果開始的時候,閱讀的是懸疑類的書籍,即使不喜歡讀書的人,也會被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不知不覺就閱讀了很久。

當然任何你感興趣的書籍都可以成為你最初的讀物,只要能幫助你靜下心來閱讀的,都可以。

進階階段:閱讀商務類書籍。

當你已經開始習慣閱讀書籍了,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給自己選定一些閱讀內容了。我建議可以從商務類書籍開始讀起。類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零秒工作》這種。

這種書籍的受眾大多都是職場人,或者說正在拼搏的人們。這類書和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聯繫緊密,讀的時候經常有“對對對,我就是這樣”的感受,而且通常為了方便閱讀,文風也比較樸實、直白,讀起來不枯燥,更容易堅持下去。

商務類書籍,對我們個人的成長,和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成年人的讀書多多少少帶有功利性,我建議如果沒有特殊要求,都能以閱讀這類書籍為主。

高級階段:商務類書籍和自由選擇。

當然,當你通過閱讀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了,就可以繼續根據自己的需求,一方面閱讀商務類書籍,實現個人成長;另一方面針對自己工作,選擇專業性的讀物,或者是可以閱讀一些經典讀物,都是可以的。這時候你就可以完全自由選擇了。

我用一張思維導圖簡單總結一下:

二、從不設定時間、不設地點開始。

初級階段: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我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人,但讀書這件事情千萬別有儀式感。

有很多人覺得在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泡一杯咖啡或者香茗,坐在一個柔軟的沙發上,或者好看的藤椅上,抱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真的是人生最最最享受的事情,如果這時候還有一個小寵物趴在腳邊,那就更完美了。

但事實時,要想將所有的條件集齊,這樣的日子一年都不會超過五次。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各種爭分奪秒之後才擠出的一點點屬於自己的時間。等你真的做好一切的前期準備之後,不是被老闆的電話打回現實,就是被孩子的哭聲喚醒。然後你就會感慨一句,你看,我這麼忙碌,哪有時間看書。

其實哪有這麼複雜,你只需要拿起一本書,讀!你甚至不要考慮自己是否有一個舒服的位置,你在路邊等車也可以拿起手機閱讀。

你也不要去給自己設定時間,今天一定要空出幾個小時出來進行閱讀。事實上,你刻意留出來的時間可能會給生活中的意外打擾,所以只要你此刻想去閱讀,條件允許,就隨時可以去閱讀。

不要管是上午還是下午,飯前還是飯後,也不要計劃是一小時還是十分鐘,也不要考慮是在沙發邊,還是書桌旁,只要你想讀,只要條件允許,隨時讀書,隨時放下。

進階階段: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留給深度閱讀。

當你已經過了第一個培養興趣的階段,就可以系統性的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了。

我是堅決支持每天有固定的閱讀時間的,這個固定不是說規定自己晚上十點必須要讀書,而是固定每天閱讀的時長,一小時還是兩小時,如果可能的話,甚至可以更久。

我們都是成年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對的工作和生活,規定自己每天幾點讀書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讀書多久是可以根據自己今天的行程機動安排的。

我建議每天可以閱讀一小時以上,一小時以下的閱讀實際上他還是屬於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能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深度閱讀更能實現深度思考,對我們個人的成長,信息的獲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在深度閱讀的地點上也可以稍微固定。經過初級階段的隨處可讀,我們肯定找到了最適合自己閱讀的地方,通常在這樣的地方閱讀我們更容易靜下心來。頻繁的換地方會因為新鮮感而造成我們閱讀的不專注,而且對於不熟悉的地方,可能也會多有不便,想記錄的本子和筆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會很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綜上,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確定固定的閱讀地點,固定的閱讀時長,幫助我們進行深度閱讀。

高級階段:深度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相結合。

成年人的閱讀除了消遣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或許信息實現自我的成長。那深度閱讀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我不建議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當然最開始培養興趣除外),當然這裡強調的是我不建議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書籍,碎片化的書籍並不能夠幫組我們理解內容,甚至你還沒有喚醒上次閱讀的記憶,你的碎片時間就已經到了。

但是我建議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一些幫助我們深度理解書籍的文章,比如書評、拆書稿、等等。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閱讀一本書,感受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層面都是不一樣的,閱讀這些文章、書評,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的去理解一本書的意義 ,一些專業的、段位在我們之上的書評人,往往能解讀出遠遠高出我們理解的內容。多閱讀這些文章,可以提升自己的段位,同時也會對書籍產生新的認識和更多的興趣。會讓我們更愛閱讀,將閱讀真正的成為一種習慣。

綜上,我還是用一個思維導圖總結一下:



以上, 我從內容、時間、地點這三個方面具體解釋了想要培養閱讀習慣該從不設定內容、不設定時間、不設定地點入手,並逐漸可以從初級階段、進階階段、高級階段這三個段位上,對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

村上春樹說過: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都長久不了。所以想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興趣的培養最重要,開始的時候給自己降低難度,慢慢的在閱讀中發現甜頭了,感受到樂趣了,想停也停不下來了。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通過閱讀實現個人成長。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歡迎你們在評論區和我溝通和交流。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小小一座山


只需5步養成讀書習慣,改變人生

路飛讀書會

這些年養成的習慣,每次會把讀過的書寫出來分享。漸漸地,身邊的朋友都會過來問我要書單,不過問得最多的就是,真羨慕你,讀過那麼多書。我一拿起書就打瞌睡,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讀書的習慣呢?為此我經常線上給朋友解答,有時候去參加線下讀書分享活動,也有很多剛認識的書友向我請教。今天我把這十幾年來的養成的讀書習慣,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一: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小說、動漫、笑話、故事會、報紙等等。我有個朋友跟我講過,他原本也不喜歡看書,一次刷頭條新聞,看到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獲得國際雨果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作家。他問我,科幻小說可以看麼?我說,當然可以,你儘管去看。結果,他一看就放不下來,把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系列全部看完。一年後,在聚會上他又遇見我,朋友說,太感謝你了。我現在已經養成讀書的習慣了,每天下班回家不看書,就覺得哪裡不對勁。不僅我自己愛看書,就連我那調皮的兒子,也開始喜歡上閱讀,每週末都吵著要去圖書館看書。

二:要有儀式感。古人看書前,都要沐浴更衣,淨手焚香。可見古人對讀書的重視程度。儀式感來自一種發自內心的尊崇,把讀書當做生活中的一次昇華。每天工作很累,可是每當洗完澡,走進書房,捧起心愛的書。無論當天多麼疲倦,都瞬間消失。完完全全沉浸在書的世界。因為我把閱讀當做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三:定時定量閱讀。定時的意思是每天要專門騰出一段完整的時間用來閱讀,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晚上,這段時間要不受其他事情干擾。定量包含時間量和讀書量。時間量意思是一次規定二十分鐘或者是三十分鐘,剛開始可以把時間定短一些,這樣更容易做到。讀書量是指一次讀幾頁,十頁還是二十頁。不論是時間量還是讀書量,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一個最低限度。即使今天再晚再累再沒心情,也至少看兩頁。定時定量的目的在於不間斷,可以讀得少,關鍵是持續地讀。

四:排除干擾。讀書這段時間把手機調靜音,並且放在手拿不到的地方。跟家人溝通,自己正在培養讀書習慣,希望在接下去的時間段裡,儘量不要打擾我。相信你的家人會非常理解你。因為當你的家人看到你的讀書在進步,他們會對你充滿希望,必定會支持你的。

五:加入讀書社群。無論是線上的讀書社群,還是線下的讀書活動。一個人讀書會覺得很累很枯燥,一旦你認識了同頻率的書友,就會獲得更大的動力。我經常鼓勵我身邊的朋友多去線下讀書活動分享讀書感悟,把學過的好的知識和觀念分享給別人,你能從中獲得分享的快樂和成就感。這份成就感會激勵你不斷進取,不斷吸收更多的知識。

以上就是我十幾年來讀書的經驗,這些年方法已累計幫1000多位朋友養成讀書習慣,很多朋友因此改善了婚姻,發展了事業,人生有了不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能從今天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路飛讀書會


我講一下我個人的感受吧,也不一定對,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是非常希望多看書的,也知道看書的好處以及重要程度。看到書店就想進去探索一番,買幾本書來。也買了Kindle,想著一定要好好看書!

結局是書放在一邊積灰,Kindle被當作外賣的墊子,我證明用Kindle蓋泡麵非常優秀!

我也嘗試過在手機上閱讀,結果可想而之。

但有一天,我在地鐵上,因為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地鐵沒有網絡,於是我就只能開始閱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看了幾章文字,覺得挺有意思的。

於是我就發現,想要培養看書的習慣可能需要給自己斷網一些時間。我這麼做了之後效果顯著!

關於看什麼書,就看個人吧。想在專業上有所進益就可以看關於專業的書,而想擴展哪方面的知識就可以看看那方面的書。我個人比較喜歡看一些小說和散文集。最近擺在床頭的是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也算是豐富知識,也學學別人是如何去生活的。在當中也學習到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關於讀書的心得感悟和疑問可以來Sounds和我交流呀~ 也會有許多關於書籍的活動~


陽光滿溢的世界


養成看書的習慣,對我最大改變就是,視野變寬了,心變大了,世界變大了。我是從一年只能看幾本書到去年看了50本+,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1、讀書的一些誤區

1)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的讀完。並不是每本書都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一句讀完的,一本書也不可能字字珠璣。一本書裡有那麼幾句,對你有用的這本書就沒白讀。很多書都是可以跳著讀,閱讀也分精讀和略讀的。


2)從經典開始讀。很多名人推薦的經典,說什麼不看50年以內的書。什麼《史記》啊,什麼《月亮與六便士》啊,沒點功力根本就讀不下來好嘛。那是針對他們自己,他們本身有渾厚的底蘊,對於普通人來說,看那種書就是一種折磨。看不懂,還硬要看當然打擊積極性了。我的建議是,現在看不懂的書,要麼放棄,像《論語》《史記》這種要麼先去買解讀版的看。不要太難為自己,讓讀書從開始就變成一種折磨,怎麼去養成讀書的習慣。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DanielPennac)的《宛如一部小說》中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2、營造讀書的氛圍

在家裡你經常出現的地方,放上你最近在看的書(放顯眼的地方)。

上廁所玩手機換成看書。

經常去書店看看,好多書店有很多人在那裡看書。約起書友一起看,一起分享書中的心得體會。

營造讀書的儀式感,比如點一爐香啟動,訂好番茄鍾,選一個你喜歡的開啟看書的儀式感。


3、從什麼書開始讀

1)從你感興趣的,一直想要了解的領域開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從你最近要用的開始。為什麼知道了那麼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因為沒實踐。“知道”和“會用”之間隔著實踐。假如你是個銷售,那麼你可以從銷售技巧,運營技巧,溝通技巧開始。

3)從簡單的開始。不要一開始就去看大部頭經典,看不懂硬要看是很痛苦的一個體驗。有些書是,你當時看不懂而已,不用介意的。我記得早幾年我看村上的《當我談跑步我談些什麼》就看不下去,去年重新拿起來看,這本已經成為我最愛的一本書之一了。

4)從閱讀技巧的書開始讀。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自己不會閱讀的。運用了有一些閱讀技巧可以提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我去年看的一些關於閱讀技巧的書,分享下,互相學習:


《快速閱讀術》

這種關於技巧方面的書,本身就可運用書本上說的方法來讀。

《快速閱讀術》主要從改變閱讀理念,養成閱讀習慣,留住閱讀體驗,具體閱讀方法,書籍管理五個方面將快速閱讀的好處和可行性。


《高效能閱讀》


從變成愛讀書的體質(初級篇),快速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中級篇),收集素材建立數據庫為產出做的準備(高級篇)。小到各類小工具,大到個人雲端數據的建立和著書立作。任何階段的人都能根據自己需求從自己需要的地方開始讀。每章最後還有總結。側重把讀到的東西,化為己用。


《實踐性閱讀指南》


《實用性閱讀指南》分成三部分:有效的閱讀(輸入),記筆記(積累素材,整理信息),迅速的行動(實踐篇)。


《深閱讀》

齋藤孝的《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如何讀書》從各方面闡述讀書的必要性,還列舉了讀書的三大好處、五大習慣。


讀書時一件美好的事,讓美好的事成為習慣,是更加美好的事。


帽帽的小宣園


先說一下如何養成看書的習慣:

養成習慣,得自願,發自內心的真心願意去做這件事情。讀書這件事情,沒人逼,自己形成,戒都戒不掉。

1、培養興趣,找到樂趣,讀那些有趣的,自己喜歡的書

建議先從自己喜歡的書讀起來。現在有很多網絡上的大神都是當年看金庸或者瓊瑤度過青春的,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

如果你上來就一本《老子》或者《資本論》估計會直接睡著的。

所以,讀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從淺入深的過程,尤其不要急於求成。

2、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來閱讀

不管你是喜歡早起,還是晚睡,還是中午沒事睡不著覺,都找出來一個固定時間來閱讀。

3. 做記錄

這個記錄就要要寫下你所讀的書的名字和作者,記錄自己的一些讀書的感悟。

一開始可能你會覺得聽無聊的,但是幾個月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的記錄,回顧過去,絕對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4.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告訴自己今年至少要讀50本書,然後試著通過記錄來監督自己去完成這件事情。

只要確保你始終保持著閱讀這個動作,一定會在未來某一天養成習慣。

有些人喜歡加入讀書小組,這樣也很好,年輕人就應該在一起共同進步。

至於你說應該讀什麼樣的書?

世界上沒有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事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某個時期必須的書。

你要做的就是自己,獨立地去找尋那個能夠走進你心裡的作家。

據說蘇東坡少年時期第一次讀到莊子的文章,就覺得他自小就想著同樣的事情,和莊子抱著同樣的觀念。

沒有人知道你喜歡的作家,但是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家,本能就告訴你,就是他了。

很多書為什麼稱之為經典,就是因為哪怕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相距百年,思想方法和情感依舊十分相似,當人們在一本書讀到他們的文字的時候,好像看見自己的肖像。

不管怎麼說,先讀起來。

我是職場瑪格麗特,專注個人成長和發展

職場瑪格麗特


培養讀書習慣,只需要21天就好。因為21天的時間,完全可以初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比如讀書、跑步,而你只需要做到兩點的就行。

01

將這21天所要讀的書,全部都找好,就放在你面前,隨手可及

不管你是想看紙質書,還是想看電子書,你都要把這21天要讀完的書,按序號排好。
並且,根據你制定的讀書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比如前3天看什麼?前7天看什麼?或者前10天應該怎麼看,在你的計劃裡面都詳細寫好,按部就班去讀。
你可以第1天就讀50頁,第2天讀100頁,第3天把第1本書讀完,依次類推,21天可以讀完3-5本書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你再用上主題閱讀方法,21天你可以讀完10本書都沒問題。主題閱讀法就是一次讀一個主題,比如,21天就讀時間管理的書,集中閱讀、集中突破,短時間內提升你的時間管理知識。

關於這個方法,你可以參考我的《超實用讀書方法論》,在我主頁,左下角,個人提升,讀書方法裡,非常實用。

02

你需要選擇自己應該看哪些書

並不是任何書籍都值得你去讀,尤其在培養讀書習慣的過程當中,我非常不建議去讀經典書和大部頭,這會讓你感覺很痛苦。
那些經典書確實非常好,但是對於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來講,太難了。就好比你讓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去學習高等數學,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必須讀那些適合培養讀書習慣的人,即初級選手,應該看的書,所以我推薦讀一些休閒類的文學書籍,世界經典名著、茅盾文學獎這些書,讀起來非常有趣,也不難,會讓你感覺有充實感,看完這些書就可以培養你的讀書習慣。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堅持去讀,而不只是要說說而已,加油!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想看書,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建議先問問自己現在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工作上或者生活上。

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書,會更有動力和興趣,也更容易堅持下來。

同時,建議做主題閱讀,就是一個領域裡選3-5本經典的、最好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書籍來看,做主題閱讀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地掌握一個領域的核心知識點,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分享下我自己的經驗吧,之前覺得自己看書慢,看完記不住,書裡的知識也用不上,感覺看了就是白看,後來專門去看了幾本關於“如何提高閱讀效率”的幾本書,按照書裡介紹的方法,有意地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和效率,一兩個月之後,閱讀效率提高了不少。

1、《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這本書的作者叫奧野宣之,他被稱為“筆記本作家”,因為他特別擅長用筆記本整理信息,包括讀書筆記。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用筆記本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活用,從而實現知識生產。

書中提到的一元筆記法,剛開始我覺得任何內容都記在一個本子上很亂,不知道怎麼用,實踐了一週多,按照作者介紹的記錄、整理方式,已經找到感覺了,相信繼續下去,也能為自己建立素材庫。


2、《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本書只有100多頁,內容也比較簡單,但對於提高閱讀效率非常實用。

作者介紹瞭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如何記筆記、如何牢記書中內容、以及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的行動的各種方法和技巧,並通過個人多年的實例證明方法行之有效。


3、《高效能閱讀》

書中提出了89個技巧,主要是關於如何從不愛閱讀的讀書體質變為沉迷讀書,速讀,使知識立體化並進行產出的。

關於閱讀的問題基本都涉及到了,自己在閱讀上的問題可以從中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如果你想提高時間管理的能力,建議閱讀這樣幾本書:《奇特的一生》《小強升職記》《把時間當朋友》《時間投資法: 讓你的年收入增加十倍》《暗時間》。


總之,讀書要麼是消遣,要麼就是解決問題,所以,先想清楚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再去有目的閱讀相關書籍,會比較容易下手。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你好,我是刀刀,分享閱讀、手賬和育兒,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若辰讀書


你好,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要養成看書的習慣,首先是要從每天翻開一本書開始。這聽起來像是廢話,但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想看書,連書本都沒有打開過,只有空想沒有行動,就更別談養成習慣了。

其次,不要給自己樹立過大的目標,例如一年350本書之類的,免得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還沒開始幾天就放棄了。

先從小目標開始,可以是一天看五分鐘書,一週一本書之類的容易實現的目標。當你想著看書,如果腦海裡邊想著“我一年要看350本書”,你可能會覺得壓力過大,根本不可能實現,而直接偷懶去了。但如果你想著“我先看五分鐘書”,這麼容易實現的目標,你怎麼可能會放棄呢?事實往往是,當你打開書看了五分鐘後,成就感會讓你繼續看下去。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再次,可以加入讀書的打卡群,或者讀書會。通過每天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鼓勵、分享、堅持,你的成就感會越來越高,也就越容易堅持下去。

下面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要從哪類書籍看起。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總體來說,選擇自己感興趣、工作或者學習需要用到的書籍類型,從簡單易懂的開始看,好過一開始就啃高深的大部頭。比如《金字塔》是風靡全球的結構化思考的代表作,但很多人沒看幾頁就覺得過於生澀,壓根啃不下去。這時候可以找更容易懂的“代替品”,例如《結構化思維》,先從淺的開始看,積累夠了再去看高深的。

希望以上的建議對你有用,祝你愛讀書多讀書,豐富自我,成長為不一樣的自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