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俗話說:“沒有國哪有家“,可為什麼薩達姆死了,伊拉克人口卻暴增了?

用戶99099520402


俗話說沒有國哪有家,但是這個觀念放在伊拉克不成立,伊拉克是一個部落制國家,伊拉克境內宗教信仰非常多,是這種所謂的分裂式的宗教信仰和部落構成了一種家族體系,而不是所謂的國家統一制保證了家庭。從美軍入侵伊拉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薩達姆的將軍們都背叛了他,薩達姆的將軍們對薩達姆並不忠誠,他們都紛紛選擇了美元,只有薩達姆的兩個兒子和孫子為他而戰。這充分說明伊拉克是一個部落制國家和家族制國家,儘管伊拉克的經濟前期發展的很快,但是宗教文化沒有根本改變,直到現在也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西方式的國家,所以普通的家國觀念在伊拉克是一種部落制文化宗教觀念。

由於伊拉克是一個部落制國家,所以家族的傳承非常重要,這是維繫一個家族的紐帶,所以人們就開始拼命的生孩子,目的是能夠壯大家族勢力,這是伊拉克本身的一個特殊文化。如果伊拉克真的發展到現在國家的水平,那人們的生育率會很低,人口就像歐洲國家一樣出現負增長。伊拉克的人口一直在增長,就算在進行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增長率都沒有低於2%,這都是由於特殊的文化造成的。

由於伊拉克這個國家有豐富的石油,所以整體上伊拉克人民並不算貧困,薩達姆倒臺之後到2011年的時候,伊拉克的人口增長率到了3%,可以說優越的經濟條件和特殊的傳統文化讓伊拉克人口出現快速增長。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只在伊拉克,整個中東的伊斯蘭國家生育率都很高,自1980年以來一直在6%左右,就是這些伊斯蘭國家的每個婦女平均生育6個孩子,同時伊斯蘭國家婦女地位十分低下,很多家庭婦女想通過生孩子改變自身的地位,而且很多伊斯蘭國家採取的是一夫多妻制,所以說這種現象根本上和薩達姆沒有多大關係。

如果薩達姆不倒臺的話,伊拉克的人口比現在還要多,因為現在伊拉克的貧富分化比以前更嚴重了,石油控制在了極少數人手裡,大多數人的生活十分艱難,所以養育孩子的成本上升了,但是伊拉克人民的收入卻在下降,這導致伊拉克的生育率沒有非常高,如果當時薩達姆沒有倒臺,財富分配會更加平均一些,但是也可能會面臨美國的封鎖像伊朗一樣,不過如果發展到現在的話人口也不止這麼多。


江淮聖手


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伊拉克總人口約為2400萬。現如今,伊拉克總人口超過3800萬,直奔4000萬而去。為什麼薩達姆政權倒臺以後,伊拉克人口增長如此迅速呢。關鍵原因在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以後,解除了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此後,伊拉克石油資源得以大量出口,刺激伊拉克經濟發展。伊拉克經濟發展了,人口出生率也就高了,人口當然迅速增長。

在薩達姆統治前期,通過將石油資源收歸國有,伊拉克政府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當時,伊拉克成為不遜色美國的中東土豪國家。有了大量外匯的薩達姆,一方面大力改善民生,一方面大量購買軍事裝備,伊拉克成為了中東強國之一。甚至於,薩達姆自稱伊拉克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以至於在1980年,薩達姆自信滿滿的發動了伊朗戰爭。薩達姆以為憑藉伊拉克軍隊的武器優勢,能夠速戰速決的打敗伊朗。然而,當時伊朗的人口是伊拉克的3倍,再加上什葉派領袖霍梅尼的領導,兩伊戰爭整整進行了8年,雙方打了個平手。


薩達姆

可以說,兩伊戰爭是薩達姆政權的轉折點。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欠下300多億美元的鉅額債務。僅僅是科威特,薩達姆政權就欠下了170億美元。為了彌補戰爭損失,薩達姆又派兵入侵科威特,結果被美國人爆揍。海灣戰爭以後,美國一直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伊拉克坐擁1000多億桶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卻變成了一窮二白的國家。關鍵就在於,在美國的封鎖之下,伊拉克出口不了多少石油。這也就導致伊拉克經濟困難,人民貧困。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之下,伊拉克人口在薩達姆統治後期,增長知識十分緩慢。



等到了伊拉克戰爭,美國人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扶持了伊拉克什葉派政府,也就解除了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2003年正處於國際油價高位,伊拉克通過出口石油,得以迅速恢復。僅僅是美國人,就投入了500億美元到伊拉克重建,歐盟、日本與我國,也都大量投資伊拉克。在伊拉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伊拉克人口迅速增長也就不足為奇。此外,美國在伊拉克推行的是一人一票制度。為了獲取更多的政治權利,什葉派、遜尼派與庫爾德人都極力鼓勵生育!

伊拉克選舉統計選票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伊拉克在戰後變好還是變壞?


美國觀察室


這話毛病太大了。

應該是沒有家哪來的國。

這個國家的家都沒了,

這個國還能存在嗎?

家國情懷,家在前邊。國在後面。

國是為家存在的。

一個國裡的家都好了,都幸福快樂了,

都脫貧了,都居者有其屋,

這個國也差不了。

一個國裡的家都四分五裂,

都吃不上,穿不上,

這個國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為什麼蘇聯完蛋了?

就是蘇聯國裡的家太窮了。

所以,我們國家要消滅貧困家庭,

就是這個道理。

民富國強。

民才會保家衛國。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雖然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死了,但伊拉克並沒有亡國,也沒有四分五裂,人口持續增長,和薩達姆的死亡無關,而是與所信奉的宗教教義和伊拉克人民生活觀念有直接關係。

伊拉克是伊斯蘭為主體的國家,中東國家信奉的教派,都禁止節育甚至禁止墮胎行為,有的國家還提倡一夫多妻制,伊拉克也是如此,這個國家自建國以後,從沒有節制生育的觀念,即使在1990年到2003年,爆發戰爭期間,生育率依然徘徊在2.6%之間,每年有五、六十萬嬰兒降生。




(伊拉克兒童)

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時,伊拉克人口約2400萬,15年後的2018年人口達到了3800萬,15年間增加了約50%以上。人口暴增,甚至與薩達姆的死亡有“反向聯繫”,海灣戰爭後,美國政府解除了對伊拉克石油禁運,解除了對伊拉克所有制裁,伊拉克每日幾百萬桶的滾滾石油收入為國民帶來富足生活,伊拉克政府實行的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樓房也為增添人口提供有力保障,在沒有任何負擔情況下,大部分家庭都是四五個孩子。這個是主要原因之一。

人口基數越大,增長率越高,聯合國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伊拉克人口可能超過4500萬。伊拉克國土面積大約43.7萬平方公里,按目前3900萬人口計算,每公里約89個人。超過伊朗的百公里約50人,沙特的17人,相比較而言,伊拉克已經成為“人口大國”。

(戰後的伊拉克城市)

問題中所說的沒有“國哪有家”,兩者之間不是因果關係。二戰以前,日本統治著韓國半島,當時朝鮮民族的人口也呈緩慢上升趨勢,並沒有因為是殖民地減少生育。現在的伊拉克,即使仍然在美軍佔領之下,人口依然會快速增長。中東地區混亂不止,經常發生恐怖戰爭,人員無端喪命,多幾個孩子等於多幾重保障,這種特殊的地域觀念,在伊拉克人們生活意識中根深蒂固。這也是導致伊拉克人口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


夢裡青山1


薩達姆死與不死,伊拉克一直都在,與有沒有國毫無關係,薩達姆只是一個政權,而伊拉克是個國家,政權與國家不是一個概念,薩達姆上臺之前是伊拉克,薩達姆下臺之後還叫伊拉克,


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政府是由人民稅收供養,可以說是人民僱傭一個物業公司,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然而薩達姆卻偏離了這個方向,掌權之後實行獨裁統治,利用軍隊鎮壓人民,製造多個萬人坑,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現在伊拉克人民走上街頭爭取利益,表達訴求,這個現象在薩達姆時代是不存在的,

在薩達姆上臺之前和上臺初期,伊拉克因為出口石油賺了大量的美元,伊拉克人民非常富裕,是另一個沙特,


薩達姆權力穩定之後,不斷折騰,發動兩伊戰爭,戰爭打了八年,把伊拉克打成一片廢墟,負債累累,因為與科威特的債務糾紛,又悍然出兵佔領科威特,這招致多國部隊的打擊,隨後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制裁,伊拉克石油出口無法順利進行,斷了最主要的財源,伊拉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缺醫少藥,這樣在戰爭傷亡和生活條件艱苦的環境下,伊拉克人口增長受到限制,

薩達姆倒臺後,伊拉克不再有戰亂,安心發展經濟,同時因為伊拉克盛產石油,出口石油經濟數據很容易上去,gdp很快不斷翻番,這樣在穩定的環境中,伊拉克人口增長自然迅速提高,不過,人口增長對於一個國家有兩面性,既是勞動力和消費市場,不過如果經濟基礎不夠,人口又是負擔,中東地區國家普遍工農業基礎較差,卻又生育率特別高,這很容易造成人口和社會問題,對於中東地區,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萬事皆空70


俗話說:“沒有國哪有家“,可為什麼薩達姆死了,伊拉克人口卻暴增了?(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2003年,也就是伊拉克戰爭爆發那一年,伊拉克人口總數為2400萬,而如今,在薩達姆政權倒臺16年後,伊拉克的人口已接近4000萬,人口暴增快一倍,這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難道這背後有著什麼驚人的秘密?!的確,今天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薩達姆想統治整個阿拉伯

作為一個軍事獨裁者,薩達姆的目標不僅只是伊拉克,他想統治整個阿拉伯,而軍隊需要人口作為支撐,薩達姆大力鼓勵生育。薩達姆曾經說過:“伊拉克婦女每分鐘所生的男孩和女孩都是軍人”“成百萬將要出生的孩童會保衛伊拉克的國土”。“我們民族的人力資源首先在於孩子”。

對伊拉克32‰的人口增長率。薩達姆認為是必要的。他說:“我們認為,伊拉克的人口增長不僅要考慮到伊拉克的每一地方的需要,而且也要考慮到阿拉伯民族的需要……從眼前和長遠的觀點來平衡這兩個需要。伊拉克位於阿拉伯民族的東部,有豐富的經濟資源,但它與兩個國家(耳其和伊朗)交界,它們的人口多於伊拉克,因此,伊拉克應有足夠的人口以自衛,並保衛阿拉伯民族。”

字裡行間足以表明,薩達姆不滿足於以伊拉克領袖自居。他要伊拉克婦女不僅要為本國,而且要為阿拉伯世界而多生育。伊拉克的軍事人口在海灣戰爭前佔總人口6%以上,平均每4個青壯年男性就有1軍人,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伊拉克軍事人口比率曾多年排名世界第一。

薩達姆的野心可見一般,薩達姆甚至說過要“打倒中國和西班牙”,他1979年執政後發動兩伊戰爭,八年之久伊拉死傷上百萬人,而後又侵略科威特,妄想統治整個阿拉伯世界,最後被美國收拾,如此張狂也難怪沒有一個好下場。

伊拉克生娃有獎勵

無論是薩達姆時期,還是2003年以後,伊拉克都鼓勵生育。

在發展中國家,只有少數國家實行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而伊拉克卻不一樣,薩達姆時期,他們一直認為伊拉克人口不足,追求更多的居民、勞動力和兵源,所以實行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主要是激發和獎勵結婚與生育。

政時規定無償經濟援助,獎勵的數額為:結婚可得相當3000美元的伊拉克貨幣,每生一個孩子可領相當300美元的貨幣。婦女懷孕、生育,可享受一年有帶薪休假產假,電臺,電視,報刊及一些社會組織、號召年輕人退伍後立即結婚。同時他們接納國際移民,以高工資吸引外國勞動力遷入,伊拉克人採取遙孕措施的人不多,避孕率僅為14%,低於同期23%的伊朗和38%的土耳其等相鄰國家。曾經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和世界衛生組織和與伊拉克簽訂為期三年的資助其開展避孕的協議。期滿後伊拉克沒有續訂,,盲目生育繼續暢通無阻。伊拉克曾經成立家庭計劃協會,其主旨與世界各地類似的組織不同,不是指導家庭減少生育,而是誘導結婚夫婦開展婦嬰保健,促使人口增長。

伊拉克人口暴增真正的秘密

其實伊拉克的人口暴增,與薩達姆掌權不掌權關係不是很大,伊拉克9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過去在不發達經濟和宗教思想影響下,盛行多育。其人口再生產模式是高出生、高死亡和高增長。

隨著發展經濟和提高文化、衛生和人民生活水平,死亡率有較大下降,然而人口再生產的原有模式,多年來還沒有根本轉變。伊拉克全國總人口1940年是374.5萬人,1970年增至946.5萬人,1900年躍升為1880萬人,50年增長4倍多,實在驚人。1990年,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到美國製裁,經濟大不如前,伊拉克人沒有足夠的糧食,每人每月只有12公斤黑麵粉的配給,副食一律全無,大學教授一年吃不到1次羊肉,隨後西方開放了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然而伊拉克人的食品供應沒有什麼改善,只是每個月多了2公斤麵粉。更糟糕的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藥品,伊拉克是個各種物資靠進口的國家,在不能出口石油以後,伊拉克無錢購買大量藥品,醫院幾乎癱瘓,這導致伊拉克嬰兒夭折率猛增,嚴重影響人口增長率。據說當時駐伊拉克參贊的夫人曾經去多次去醫院,看望伊拉克兒童,並給他們發糖果。

這種情況下,誰敢生育呢?不過即使這樣,從1990年到2003年,伊拉克人口也增長了500多萬人,薩達姆倒臺後,伊拉克經濟恢復,獲得大量援助,之後16年,伊拉克人口又翻了一倍,所以顯得薩達姆死後伊拉克人口暴增。伊拉克人口暴增主要得感謝伊拉克的婦女,伊拉克婦女一生要生育7.3個孩子,著實讓人害怕。




葛大小姐


薩達姆統治34年,在他統治期間,石油歸為國有,政府迅速完成財富積累,之後薩達姆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同時提高人民生活保障,發展軍事,國家成為中東強國。

薩達姆在位時,伊拉克的經濟、軍事實力在中東都是數一數二的,薩達姆被捕至今的16年裡,伊拉克戰火連連,民不聊生,按理說,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安定時,一個國家的人口應該是呈增長的態勢,當國家陷入戰爭,人民流離失所時,人口應該是下降的。

但據世界銀行數據統計,2003年伊拉克人口2564萬,到2018年增長到了3843萬,短短16年間增長了接近50%,都說“有國才有家”,為什麼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倒臺,國家在內戰的情況下,人口還暴增了呢?

統計數據的問題

伊拉克的人口增長一直保持在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但1997年以後伊拉克政府並沒有大規模地進行人口統計,而2003年聯合國統計的伊拉克人口2564萬,其實也是一個預估數,實際上當時伊拉克的人口總數可能要比聯合國預估的多些。

薩達姆的殘暴

首先,伊拉克的人口主要分為遜尼派穆斯林、什葉派穆斯林和小部分庫爾德人。薩達姆代表的是遜尼派,其執政期間,對什葉派和庫爾德人進行了殘忍的打壓和屠殺。

1983年薩達姆下令殺害庫爾德民主黨領袖巴爾扎尼所在部落8000多人;1987年至1988年,薩達姆實行安法爾行動,對伊拉克的庫爾德人進行滅族行動,據說有18萬人被殘忍殺害,還有數千人下落不明;1988年薩達姆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庫爾德人聚集地殺害5000多人;薩達姆的屠殺和清晰,讓超過20多萬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死亡,另有數十萬伊拉克人逃離自己的國家。

薩達姆的種族仇視行為,導致其統治期間的伊拉克對於部分遜尼派穆斯林來說是天堂,但對大部分什葉派穆斯林和庫爾德人來說就是地獄,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別說人口生育了,能保住自身性命,都有極大的困難,所以這一期間的伊拉克,人口無法出現爆發式增長要歸咎於薩達姆冷血的種族敵視政策。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了長達數年的戰爭,讓伊拉克滿目瘡痍,大部分的伊拉克人(總人口中60%為什葉派、15%為庫爾德人)並不懷念薩達姆統治時期的伊拉克。

新政權的可取之處

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國家受到了極大的重創,基礎建設破壞殆盡,歷史遺蹟損毀嚴重,因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石油資源被掠奪,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破壞。

同時連年的內戰、暴恐襲擊、種族衝突,伊拉克人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薩達姆的倒臺而變得更好,但因什葉派穆斯林的上臺,居全國人口大頭的種族不用再受到政治威脅,加上伊拉克人民的信仰問題和國家在醫療衛生等方面有了提升,伊拉克的人口穩中有序增長:

1、 難民迴流:伊拉克戰爭後,遜尼派下臺,什葉派上臺,原來被薩達姆迫害,流亡其他國家的一部分伊拉克難民選擇回到伊拉克,每個國家的人民都需要歸屬感;

2、 穆斯林的風俗習慣:穆斯林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同時伊斯蘭教教民不節育,懷孕以後也不能墮胎,所以伊拉克的婦女幾乎都會生產多胎,這就保證了伊拉克新生兒的出生數量;

3、 伊拉克的醫療保障:伊拉克戰爭雖然破壞了國家的基礎建設,西方國家壟斷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但伊拉克國內總體的醫療體系還存在,另外美國等國家也對伊拉克新政府提供了一定的醫療援助,這就保證了新生兒的出生死亡率低位。而決定人口增長率高的關鍵就是新生兒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另外,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有一個“怪現象”,就是每一次大規模戰爭之後,都會有“嬰兒潮”的出現,反而是國家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口素質提高時,反而人民會更加追求生活品質,關注精神世界,生育慾望降低了。

所以,總體來說,伊拉克人口的暴增與薩達姆政權倒臺有一定關係,但個人認為伊拉克的人口的增長更多的是受宗教信仰、民間風俗等因素的影響更大。

《伊拉克國家概況》等


汗青正浩


薩達姆在擔任伊拉克總統期間,對西方的態度一直強硬,還跟周邊國家發生過不少戰爭。後來在跟美國的戰爭中,使得伊拉克境內戰火紛飛生靈塗炭,因此國內有維護他的群眾有也唾罵他的人民。奇怪的是自從薩達姆死後,伊拉克的人口為什麼反倒增漲了呢?

2006年12月30萬聖節前夕,薩達姆被施以絞刑,從此告別人間,他死後,伊拉克人民把其遺體安葬在故鄉奧賈村。如今推指一算,薩達姆已經離世13年,但是伊拉克的遜尼派至今還是依然懷念著這位已故總統,畢竟在薩達姆擔任伊拉克總統的三十年時間中,遜尼派一直受到他的扶植處在有利地位,這使得一部分伊拉克人繼續擁有抵抗美國精神,並且開始自強不息,努力加強自己國家的發展,因此在生育方便就更加得努力了。

其實在伊拉克戰爭打響之際,伊拉克全國人員約在2400萬左右,戰爭結束,薩達姆政府解散後,伊拉克發展到現在,全國人口約上升到3800萬,這其中的關鍵點在美國處決薩達姆,摧毀其政權後,就開始解放了對伊拉克的一系列經濟制裁,並且給予一定扶植。主要是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使得戰後伊拉克能夠快速恢復元氣,整個伊拉克依靠石油出口,換取巨大利潤,使得國內經濟實力能夠快速提升,隨即讓人民安居樂業,加之戰時失去太過人口,伊拉克政府就大力提倡計劃生育,使得該國人口快速上漲。

據說在薩達姆擔任總統時期,伊拉克境內的石油資源歸由國家持有,私營企業不得開採,那麼出口的資金實則上都是流入國庫,使得該國變成中東地區的一個土豪富國。有了錢之後,薩達姆就大力擴大軍隊,向他國購買大批武器裝備,逐漸以軍事實力成為中東強國。而薩達姆還對外宣稱伊拉克是全球第三軍事大國,於是他就在1980年發起對伊朗的入侵戰爭,並且想有精銳裝備的伊拉克軍隊,快速擊潰伊朗軍。而戰爭時,伊朗人口在伊拉克人口3倍左右,可是由於資金跟裝備處在劣勢,因此雙方戰爭一直打了8年不分勝負,淪為一個平局。

自從薩達姆被絞死後,伊拉克當下的形勢異常混亂,而人口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此時剛從戰亂平復下來的百姓,就希望快速發展自己的子孫擺脫貧窮,因此伊拉克的家庭普遍採取多生嬰兒的計劃。其實因為戰爭的影響,使得戰時部分伊拉克人開始對薩達姆政府不滿,並且希望美軍早日到來,以便平復戰爭,解除經濟制裁,出口石油。事後也有人懊悔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使得伊拉克受到美國的一系列牽制,為此伊拉克人民就唯有希望想通過生孩子,來實現強國富家夢。

後來,美國人幾乎“傀儡”了伊拉克,美方開始扶植什葉派成為伊拉克新政府,隨著各種制裁政策被解除。到了2003年,國際油價大幅上升,伊拉克從中獲利巨豐,使得國內經濟得到快速恢復。而美國則給伊拉克援助500億美金,用重建伊拉克基礎設施。另外,中國、歐盟、日本也相繼對伊拉克給予大量資助,而美國在伊拉克施行個人投票權利制度,使得人人都有發表意見以及投票的權利,這使得伊拉克的三黨派遜尼派、什葉派、庫爾德人都鼓勵大幅度生育。


貓眼觀史


伊拉克2003年人口2528萬人,2018年人口3951萬人,15年間人口增加1423萬人,伊拉克的人口確實出現了比較大的增長。但是,伊拉克人口規模的增長與薩達姆政府垮臺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伊拉克人口實現的自然增長。

我們先看一下伊拉克人口歷年的增長情況

伊拉克人口1958年達到687萬人,1968年達到910萬人,1978年達到1266萬人,1988年達到1647萬人,1998年達到2186萬人,2008年達到2879萬人,2018年達到3951萬人,伊拉克的人口一直處於增長階段,而且伊拉克過去67年,人口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3.5%之間,最近幾年還處於人口增長的高位。

薩達姆從1980年上臺,執政伊拉克長達23年,在薩達姆執政這23年期間,伊拉克的人口增長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在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以後,伊拉克的人口增長也沒有顯著的變化。所以,從伊拉克的人口數據統計來看,薩達姆的倒臺與伊拉克的人口增長快慢沒有必然的聯繫。

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居民以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為主,其中什葉派佔60%,遜尼派佔18%,庫爾德人佔15%。伊拉克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他們不實行節育政策,都是順其自然,懷起了就生,所以伊拉克一般的家庭都有多個孩子,這也是伊拉克能夠保持較高人口增長率的主要原因,最近幾年伊拉克的人口增長率保持在3%以上的高位。


銘蘇先生


伊拉克的人口一直在持續增長中,尤其是二戰以後,伊拉克的人口就一直在逐年增加。這和薩達姆在不在沒有必然關係。

目前,伊拉克的人口基本維持在每年3%左右的增長率,而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也就是薩達姆還在統治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的人口增長也是每年3%左右。

近四十年中,伊拉克的人口增長有過兩次波動,第一次是兩伊戰爭到海灣戰爭時期的長達10餘年時間,也就是從1980年到90年代初,伊拉克受兩場戰爭的影響,人口增長降低到了每年2%左右。不過,海灣戰爭結束以後,伊拉克人口的增長率很快又恢復到了戰前的3%左右水平;另一次人口增長波動是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後,即2003年以後,這場戰爭對伊拉克人口增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伊拉克人口增長率很快降低到了1%左右,直到2009年開始才逐步有所提升。目前,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幾十年了,伊拉克的人口增長率自然又逐步恢復了。



因此,可以明顯的看出,伊拉克的人口增長,和是否是薩達姆在任,並沒有什麼關係。影響伊拉克人口增長幅度的,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戰爭。一旦戰爭,伊拉克人口增長就放緩,戰爭結束後又恢復提升。

伊拉克的人口增長情況,其實是所有阿拉伯國家人口增長的共同情況,不唯伊拉克才這樣。因為伊拉克是伊斯蘭國家,而伊斯蘭鼓勵人口增長。所以,只要國家穩定,沒有軍事衝突,伊斯蘭國家都會迎來大規模的人口增長。伊拉克戰爭以後,伊拉克已經多年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了,因此,伊拉克人口迴歸快速增長,是必然的。這個薩達姆在不在伊拉克,一點關係也沒有,和美國更加沒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