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這是我第一次到寧夏吳忠市旅行,紅寺堡是我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來。紅寺堡的堡,聽當地人的發音是BU(第三音)或者PU(第三音)。我問為什麼?說是因為和當地方言發音相近。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我站在揚黃灌溉工程處

我曾到訪過寧夏的銀川、中衛、固原市。在寧夏的北面、西面和南面。吳忠市紅寺堡區位於寧夏中部的地理位置。我在一天內走訪了寧夏吳忠市的寧夏移民博物館、揚黃灌溉工程、馬渠蘿蔔基地、吳忠興民紡織公司、羅山酒莊、匯達酒莊、東方裕興酒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寧夏移民博物館

要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歷史,博物館是學習的最佳場所。寧夏移民博物館是紅寺堡區的標誌性建築,從2009年3月開始籌建的。位於全國最大的移民開發區——寧夏紅寺堡開發區。展陳面積約3200平方米,設置了序廳、寧夏移民史刻、新時期新移民3個大廳,全面記錄和真實再現了寧夏扶貧移民工作全過程。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荒漠變綠洲,沙丘起高樓。紅寺堡獨特的移民文化是因八縣移民遷聚融合而來。在紅寺堡,回族文化、黃河文化、荒漠文化,還有遷出地本民族的區域優秀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紅寺堡區獨特的移民文化。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移民博物館細細看下來,大約需要1-2小時時間。追根溯源,可以瞭解到寧夏是從什麼開始成為移民重地的。 寧夏移民博物館,是瞭解當地文化的窗口。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前身為紅寺堡開發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第二個市轄區。它是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戰場,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扶貧移民集中區。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參觀紅寺堡揚黃灌溉工程的展廳,看寧夏吳忠市的發展。看到牆上幾張老照片和現在的生活對比很感慨。我來自南方,在我的印象裡,窯洞和如此乾旱的缺水的情景,也只是出現在電視劇中。水是生活的必備,無法想象當時的人們如何艱難的取水謀生。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是一個花費了30億打造的項目。1998年開發建設,2009年設立市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轄2鎮3鄉1街道65個行政村5個城鎮社區。累計開發耕地70餘萬畝,搬遷安置移民23.3萬人,是全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揚黃扶貧集中安置區。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我在揚黃灌溉工程的現場。好的生活,有時候離不開許多人的默默努力!飲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今天物質相對富足,感覺物質過剩的年代,要更學會感恩和知足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馬渠蘿蔔基地

第一次看到成片的蘿蔔地,蘿蔔地上有很多工人削好的蘿蔔,還有很多工人正在作業。同去的小夥伴隨手拔了一根大蘿蔔。真的超級大,而且非常重。和蘿蔔地上的工人聊天,她們一邊忙碌的幹活,一邊和我聊天,很歡喜的樣子。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馬渠蘿蔔種植給當地農戶帶來了增收!馬渠蘿蔔種植基地總面積6869畝,引進東北四家企業種植韓國長美,萬得秋等蘿蔔品種,採用高效節水灌溉,畝產蘿蔔約5噸,加工蘿蔔乾約0.5噸,產品銷往韓國日本以及國內市場,年產蘿蔔乾約3500噸,產值約3000萬元,年流轉費210萬元,勞務費支出800萬元左右。馬渠建檔立卡戶貧困戶依託本基地戶均年增收約7000元。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蘿蔔地上有一個觀景臺,傍晚在這裡看風景很涼爽。也是個拍照取景的好地方。

吳忠興民紡織公司

紅寺堡也有自己的新型的高端棉紡織企業。走進工廠的第一印象是工廠很大,很規範!設備很多,在遵循著標準化生產。也看到一些工人在敬業地勞作。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這是一家總投資15億元,建設20萬錠高端紗線、1000臺織布機,集特色紗線、布匹研發和生產與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紡織企業。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紅寺堡的酒莊-匯達酒莊、羅山酒莊、東方裕興酒莊

紅寺堡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387毫米。也非常適宜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我拜訪了匯達酒莊、羅山酒莊、東方裕興酒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匯達陽光酒莊

參匯達酒莊被評為寧夏賀蘭山東麓列級酒莊五級酒莊。匯達酒莊生產的“千紅裕”系列葡萄酒多次獲得各種獎項。

公司投資2億元,建設以匯達酒莊為核心,集觀賞、旅遊、文化、娛樂為一體,打造八縣移民“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獨特的移民文化景觀--寧夏(紅寺堡)移民風情園,目前已初步完成生態移民文化園、世界紅酒博物館、無公害經果林採摘園、垂釣休閒區、工業園區工業化酒廠等項目建設。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羅山酒莊的王女士介紹了酒莊的情況。羅山酒莊是一家集有機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銷售、住宿、餐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葡萄酒莊。擁有優質釀酒葡萄基地1000畝,年產500噸優質葡萄酒,窖藏能力達280噸。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東方裕興葡萄酒莊,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9000平方米,年儲酒300噸。酒莊園區種植赤霞珠、梅鹿輒、黑比諾等釀酒葡萄680畝。目前酒莊註冊葡萄酒商標為“寧裕”和“戈蕊紅”。東方裕興酒莊葡萄酒的釀造尊重自然,採用傳統工藝自然發酵,經過法國橡木桶陳釀而成。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花費30億的揚黃灌溉工程 寧夏紅寺堡多產業發展 見證了西北鉅變


參觀完酒莊,也就結束一天行程了。雖然行程有點忙碌,但是看到吳忠紅寺堡的發展,感覺西北不再是以前貧瘠的西北了,這裡更是一塊肥沃的土壤,有著更多發展的潛力!這片土地也見證了一代代人的生活鉅變。祝福寧夏!祝福紅寺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