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俄羅斯航母有了蘇-33艦載機,為何還要使用米格-29艦載機?

裝備空間


俄軍已經裝備了30架蘇-33艦載機了,蘇-33是蘇霍伊設計局為海軍專門設計的艦載機,自蘇聯解體以後,蘇霍伊在全世界的軍火生意圈裡做得風生水起,從以前蘇-27到現在的蘇-35,蘇霍伊憑藉“側衛”系列戰鬥機賺得盆滿缽滿,這不,近日又放出消息說要讓我國來買他們的蘇-57,說是這種飛機是比F-22和殲-20更先進的5代機,更牛逼的是蘇-57改一改就能升級到6代機……下圖為神(經病)般存在的蘇-57




可見,蘇霍伊設計局不但生意做得好,吹起牛逼來也是一套一套的。然而米高揚設計局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其產品米格29是個小短腿,當年想忽悠我國購買這款“機場守護者”,被林虎中將一口回絕,從此以後米高揚設計局以及旗下的高爾基飛機廠只能靠忽悠第三世界國家來採購米格-29聊以度日。下圖為“小短腿”米格-29



手心手背都是肉,米高揚再不爭氣可畢竟也是俄羅斯為數不多的軍事工業,把它餓死了讓蘇霍伊一家坐大是不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的。這和美國始終還要少量訂購F-15讓波音活下去、我國少量訂購殲-16讓沈飛不餓死是一樣的道理。



米格-29這玩意俄空天軍無論如何是不想再裝備的,那怎麼辦呢?只能忽悠人傻錢多的三哥“共同研發”米格-29K艦載機!俄海軍當然明白米格-29K是什麼貨色,但是自己不裝備一點的話又不好忽悠別人,所以勉強採購了一批。三哥此時也面臨艦載機的更替,所以答應出錢研發米格-29K,俄毛靠薅三哥羊毛硬是把瀕臨破產的米高揚給盤活了。下圖為試飛中的米格-29K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喪失了大量軍事工業,除了用米格-29K挽救米高揚,還用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挽救其航母工業,方法同樣是忽悠三哥,號稱贈送,實則以改裝為由前後花了三哥近60億美元才完工,加上配套的30架米格-29K艦載機,三哥在該航母項目上的投入超過120億美元!下圖為印度海軍裝備的米格-29K艦載機



目前俄海軍除了少量裝備米格-29K以外,還有約30左右的蘇-33,這些蘇-33才是俄海軍的主力戰機,米格-29K只是打廣告版的存在,好讓三哥安心而已。下圖為俄海軍自用的蘇-33


兵器知識譜


下圖為2016年在“庫茲涅佐夫”號著艦時墜毀的Su-33艦載戰鬥機,其實無論是Su-33還是“庫茲涅佐夫”都面臨著嚴重老化的問題。而俄羅斯又沒有能力重新恢復Su-33生產線,更無法對這些現役的Su-33進行升級,所以藉著印度的訂單重新把Mig-29K撿起來也是俄羅斯的無奈,並不是俄羅斯心目中最佳的選擇。

其實這不是Su-33和Mig-29的第一次較量,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就在還沒有入列的“第比利斯”號(也就是現在的“庫茲涅佐夫”)進行過Su-27K(現在的Su-33)和Mig-29K的各方面測試。雖然當時蘇聯方面有過重、中型機搭配的思路(美國將F-14和F-18搭配那樣),考慮到綜合作戰能力和維護能力,蘇聯海軍最終還是選擇了綜合性能更強的重型Su-27K為唯一艦載戰鬥機(普加喬夫曾駕駛Su-27K在150米和195米兩點強行起飛成功),Mig-29K被直接淘汰。 下圖為當年正在“第比利斯”號測試的Mig-29K

這樣在蘇聯解體前共青城飛機制造公司為蘇聯生產了24架Su-33戰鬥機。但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一直是“萎靡不振”,到現在Su-33的整體機齡已經達到30年,機體老化十分嚴重。更麻煩的是這些Su-33一直沒有經過升級,無論是航電系統、武器系統、雷達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水平,而俄羅斯並沒有能力對其進行升級。就這樣,Su-33其實是處於既落後又高壽的局面。如果俄羅斯想要重啟生產線那麼勢必需要在Su-33基礎上研發更新的Su-33B,對其機載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但是即便升級了又怎麼樣?俄羅斯對Su-33的需求量只有不到30架,他並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去改進併為了這隻有不到30架的需求去重啟生產線,這對俄羅斯來說算是比較大的負擔。下圖為Su-33

但是轉機出現在了印度,因為印度的航空母艦需求使得俄羅斯開始“忽悠”印度購買俄羅斯的艦載機,俄羅斯可以借印度的手來重啟自己的新一代艦載機計劃。然而“維克拉瑪蒂亞”號只是基於“巴庫”號改造的4萬噸級中型航空母艦,這種不大不小布局根本無法攜帶Su-33這類重型艦載機,如果搭載Su-33那麼勢必會嚴重削弱“維克拉瑪蒂亞”的載機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是選擇了中型的Mig-29K。這樣俄羅斯就藉著印度的手恢復了Mig-29K的改進和生產,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也只能換裝Mig-29K,老舊的原版“海側衛”終將會被淘汰。下圖為新的Mig-29K

其實俄羅斯心裡也知道中型機和重型機的優劣,陸基版的Mig-29就有“機場保衛者”的綽號,而且作為“前線戰鬥機”的他機載雷達探測能力並不強。對艦載航空兵來說,航程短、探測能力不夠是比較大的問題,但是因為沒有Su-33可以使用也只能用Mig-29K替代。當然,這次重新登艦的Mig-29K比80年代的要好的多,他融合不少Mig-35的技術,航電、武器、雷達都經過了改進,電傳飛控也取代了以前的機械控制,實際作戰能力比當年的Mig-29K要強太多。既然作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這樣“庫茲涅佐夫”就可以攜帶更多的較小尺寸的Mig-29K中型戰鬥機,這樣在出擊次數上比以前有所提升。下圖為同時出鏡的新Mig-29K和Su-33

目前俄羅斯“庫茲涅佐夫”對Mig-29K需求量30架左右,再加上印度海軍60+的需求量,這樣Mig-29K總訂單數可能會達到100架以上,這樣也算是拯救了一個公司。


雛菊西瓜Peterpan


因為俄羅斯的海軍航空理念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財政危機,實在沒錢,所以,俄羅斯用了米格29K。

在當年的蘇聯紅海軍時代,講究大洋決戰,美國和蘇聯艦隊對艦隊。美國是航母艦隊,以戰鬥機為主,4一500公里之外進行攻擊,半徑4一500公里是一個安全圈。

所以當年蘇聯就設計了500公里的反艦導彈,不論什麼艦艇,必須進入敵人的500公里之內,才能發起攻擊,所以需要空中掩護。蘇聯的航空母艦不叫航母艦,叫重型巡洋艦,巡洋艦是護航艦,上面的飛機也是護航的,所以用了蘇33,必須重型戰鬥機,半徑大,機動性好,留空時間長,保持空中優勢,和F14差不多。蘇33不是多用途戰鬥機,不需要反艦能力,所以,在庫茲涅佐夫的前半部中了巨型反艦導彈,真正攻擊的是500公里重型反艦導彈。

現在蘇聯解體了,俄羅斯也接受了美國的航空母艦觀念,把戰鬥機改成了多用途攻擊機。而蘇33只是空優戰鬥機,已經不太適合了。航空母艦本身就是攻擊群,戰鬥機需要改進,俄羅斯拿不出錢來。正好印度來了,要了米格29K,挽救了米高揚公司,俄羅斯自己要,頂多多生產幾架,是相當合算的。

俄羅斯自己也知道米格29K腿短,當年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沒在,不過現在總比沒有強吧?雖然米格29打不過F18,更打不過F35,陣風也不行,飛鯊也是虎視眈眈,但沒關係,可以實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至於實在躲不開了,那就實行亮劍精神!現在是和平時期,主要還是威懾。



大志遠思想空間


還不是因為窮!

2016年底,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部署至東地中海,以支援俄羅斯對敘利亞進內恐怖分子的打擊,這也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首次參加實戰。

這次實戰部署,庫艦攜帶了8架蘇33和4架米格29KR系列艦載戰鬥機(上圖右邊兩架塗裝較暗、體型較小的戰機就是米格29K,左邊數架體型較大、海洋迷彩塗裝的是蘇33)。與高調的宣傳相比,庫艦的這次實戰部署簡直是個災難。在航行途中,動力系統因維護不善而濃煙滾滾,英國媒體戲稱不用雷達、衛星也能在一百英里之外發現庫艦。

與英國的調侃相比,更有才的中國網友則戲稱庫艦是燒劈柴的。

比“燒劈柴”更丟人的是,庫艦上攜帶的總共十幾架艦載戰鬥機在實戰中因阻攔索事故損失掉了2架,分別是一架蘇33和一架米格29KUBR,剩餘戰機不得不全部部署在敘利亞赫明梅空軍基地,作為陸基戰鬥機使用。在2個月的部署期間,庫艦的艦載機總動出動400餘次。這樣的實戰表現說明俄羅斯的航母作戰能力聊勝於無。

庫艦的噩運並沒有隨著敘利亞實戰部署的結束而結束,實戰歸來後,俄羅斯勒緊褲腰帶省下了數億美金對庫艦進行維修、升級,結果在維修即將結束之際,因為浮船塢發生事故,倒塌的龍門吊將庫艦的甲板砸出2個大坑,目前尚未維修完畢。

至於本題中俄羅斯在擁有蘇33的情況下還裝備米格29K,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筆者會長話短說。

實際上,米格29K有新老之分。老米格29K是米格設計局為了競標庫茲涅佐夫級滑躍起飛、阻攔著艦航母艦載機,在米格29M的擊穿上研製的艦載戰鬥機,其對手就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K。

1989年在庫茲涅佐夫號(當時叫第比利斯號)航母上進行試驗試飛的老米格29K,與原版米格相比,改進了航電系統,增加了機內燃油量,多用途能力和航程都有所提升。

當然,這次競標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蘇27K憑藉重型機天然的優勢戰勝了米格29K,成為庫艦標準艦載戰鬥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33。

老米格29K這次失利對米格設計局打擊很大,之後又趕上蘇聯解體,繼承紅色帝國衣缽的俄羅斯百廢待興、舉步維艱。蘇33師出有名、根正苗紅,俄羅斯在困難中擠出一星半點的軍費建造了20幾架蘇33,勉強形成了戰鬥力。而落敗的老米格29K則徹底被遺忘。

但是,來自印度的盧布卻讓米格29K不但起死回生,而且實現了屌絲的逆襲。上個世紀90年代末,印度與俄羅斯達成了改造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協議,也就是現在的印度超日王號航母。這項協議將原來垂直起降的戈爾什科夫號改造成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的超日王號。對於這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而言,蘇33這樣的重型艦載機顯然是削足適履,唯一可行的艦載機就是米格29K。於是,印度人掏錢讓米格設計局完成了新米格29K的研發。

與老米格29K相比,新米格29K採用了部分米格35的研製成果,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提升:

1、使用了一臺祖克-ME機載雷達,提高了探測性能和多用途能力,可以使用多種空空、空地制導武器,據說未來還可換裝相控陣雷達,成為三代半戰機;

2、使用電傳飛控系統,優化了氣動設計,使得米格29K的機動性能、尤其是對艦載機起降至關重要的低速性能有較大提升。注意看上圖中米格29K尖銳的邊條翼和用於提高低速穩定性的一小段邊條下翻,與之前的米格29完全不同,顯示其為了上艦進行了氣動優化;

3、使用了兩臺RD-33改進型發動機,增加了推力,使得米格29K的短距起飛性能更好,也克服了增重後機動性能下降的缺陷。

經過上述改進,新米格29K成為一種紙面數據相當搶眼的中型艦載機,印度方面下單採購了近50架,米格公司靠這筆訂單起死回生,在新米格29K的基礎上研發了米格29M2,又成功的拿到了埃及等國的訂單,成功續命。

反觀蘇33這邊,研製之初蘇33主要作為用作艦隊防空的純制空戰鬥機,對地攻擊能力僅限於機炮和火箭彈舔地,扔鐵炸彈命中率看人品。在2016年赴敘利亞實戰前,數架蘇33進行了臨時緊急改裝,加裝了蘇24的SVP-24空地瞄準系統,在扔鐵炸彈時相對有點準頭,但是仍然不能使用精確制導彈藥。

注意看紅圈處,蘇33在敘利亞實戰期間對地打擊武器還是鐵炸彈。

對於俄羅斯來說,正牌艦載戰鬥機蘇33航電系統已經嚴重落伍,制空作戰已經力不從心,對地/海打擊能力基本沒有,亟待升級。平心而論,蘇33這樣的重型戰機升級潛力比米格29這樣的中型機要大的多,但是,俄羅斯卻沒錢對蘇33進行改進升級了。

當然,天生愛佔便宜的俄羅斯人也想讓蘇33像米格20K那樣來一出“借雞生蛋”,這次的雞改成了中國人。俄羅斯在得知中國續建瓦良格號航母后,熱情的向中國同志推銷升級版蘇33,表示可以共同研發(具體就是中國出錢、俄羅斯出力)。中國對這個方案非常感興趣,表示願意購買2架蘇33,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蘇33的故事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其精神傳人殲15卻以其現象不到的方式橫空出世,不但繼承了其衣缽,而且枝繁葉茂、發揚光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唯一的選擇就是米格29K,畢竟有印度掏錢完成了研製,俄羅斯跟著採購就行了。這也是俄羅斯第二次摘印度人的“桃子”(第一次是蘇30MKI之於蘇30SM),有便宜不佔,那還是毛子嗎?

雖然俄羅斯用印度的盧布完成了艦載機的更新換代,但是庫艦仍在維修中不知何日能夠重新入役,而未來俄羅斯航母發展之路在一個又一個的PPT和模型中陷入更大的迷霧。

PS:本文配圖全部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哨兵小虎第542條回答。

2016年12月年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冒著濃濃的黑煙進軍敘利亞,期間一架米格-29K艦載機在降落時離艦十幾公里處,不幸墜海,萬幸飛行員無事。


此事件一出,再加上印度海軍多年來也一直對其採購的米格-29K抱怨不斷,這下,米格-29K作為艦載機,似乎受到了各方的質疑和擔憂。



那麼在此種情況下,俄羅斯海軍為何還要堅持使用米格-29K艦載機呢?

一、米高揚。

米高揚公司是俄羅斯著名的軍機制造商,但即使這樣有名的軍火商,在沒有得到足夠訂單的情況下,也幾近瀕臨破產。

這個時候作為人傻錢多的印度,在俄羅斯的頻頻示好下,終於上套了。


二、印度海軍。

2004年俄羅斯決定免費將自己的戈爾什克號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前身),免費贈與印度,這對一直雄心勃勃要稱霸南亞的印度,無異於一塊天大的餡餅了。就這樣,印度拿出了他的誠意,航母改裝升級、購買艦載機這兩樣價值近43億美金的大工程,自然萬承包給俄羅斯了。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俄羅斯喜笑顏開,拿出最大誠意,由著名的米高揚公司為印度量身打造了這款米格-29K艦載機。當然相比之前的米格-29飛機,這款米格-29K米高揚也是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幾乎相當於重新設計了一番,畢竟以後能不能發家致富就靠這一炮了。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

果不其然,印度也是大手筆,一次性採購了45架,算上配套的軍用設施,其單筆價值20億美金。而俄羅斯也夠意思,2007年1月首飛,2008年年底就全部交付。

三、蘇-33生產線關閉。

顯然米格-29K是專門為印度研製的,那麼俄羅斯海軍為什麼也要採購米格-29K呢?顯然,俄羅斯海軍並不寬裕的錢包給了最終答案。

蘇霍伊公司的蘇-33生產線已於1996年就關閉下線了,在今天俄羅斯海軍依然只剩下10架可飛的蘇–33,為航母採購艦載機自然就提上議事日程。

(俄羅斯蘇-33艦載機↑↑↑)

四、俄羅斯真的是窮啊!

但,買飛機是要花大價錢的!如果要重新採購蘇-33,不僅要重開生產線,這得一大筆錢,而且蘇-33老舊的航電設備,火控雷達設備都需要重新設計研製,再加上昂貴的單價,這是連航母都修不起的俄羅斯海軍萬萬無法承受的。

而為印度重新研製的米格-29K艦載機無疑具有良好的性價比,雖然其起落架強度、航程、載彈量都不如蘇-33,但經過升級的米格-29KR無疑對這些不足進行了一定的改正。

(俄羅斯海軍米格-29KR↑↑↑)

所以,這也就是目前俄羅斯海軍蘇-33和米格-29並存的原因。說到底,都是俄羅斯沒錢惹的禍啊!

題外話:我是哨兵小虎,謝謝你的閱讀。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關注。多謝了!


哨兵小虎



聯合防務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再也支撐不起如此龐大的軍隊,原先7艘航母拆的拆賣的賣,俄羅斯海軍就留下了庫茲涅佐夫這麼一艘獨苗。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面的蘇33艦載戰鬥機,早在蘇聯時期就已經準備完畢,俄羅斯在10年20年以內不太可能建造新的航空母艦,並無大批量採購需求,所以俄羅斯根本無法維持su33生產線。

如果不是印度因為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而向俄羅斯採購mig29k,讓米格29k戰鬥機起死回生,那麼俄羅斯就會陷入,su33掉一架少一架,掉了還沒法補充,庫茲涅佐夫現在也就能當個直升機航母了。

實際上航母是一個國家軍力最好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一旦戰略方向由擴張轉向保守,例如英國再例如法國,他們兩國的海軍軍事實力都急劇下滑,俄羅斯也是一樣,並且俄羅斯摔得比英法更狠。

瞬間窮到連戰鬥機都快買不起的地步,所以說俄羅斯為啥不買蘇33?生產線都沒了,買個屁。



至於所謂的中型艦載戰鬥機尺寸更小,那對俄羅斯來說就是無稽之談。蘇33戰鬥機摺疊後寬度僅為7.4米,mig29為7.8米所以su33反而能多放點......


嘯鷹評


米格29K戰勝蘇霍伊的蘇33成為俄羅斯新艦載機?其實俄羅斯在艦載機選擇上再次借雞下蛋,用印度人給錢研發的米格29K來裝備自己的航母,解決了一大筆蘇33重型艦載機現代化飛機的費用,俄羅斯沒錢的日子裡必須得精打細算,能省則省。蘇33的理念和技術都沒有輸,輸在了沒錢問題上。


比名氣和實力,蘇33,顯然更大一些,也更適合戰鬥民族的胃口。但是這款重型艦載機是蘇聯時期的產物,是蘇聯留下來的遺產。在整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服役期間,就從來沒有裝滿過,好像一共也就生產了10架而已!雖然普京一次又一次的宣佈雄心勃勃的航母計劃,噸位也一次比一次大,但從來都是效果圖航母,連設計都出不來。局座就對普京航母做過評價:“沒門!再給20年也沒戲”。

蘇3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艦載機,不是彈射起飛,靠的是滑躍起飛,證明發動機相當強大。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一下子經濟斷崖式的崩塌,俄羅斯就這麼沒落了,沒錢了,幸好蘇33已經研發成功,勉強還能用,在那時候還是非常先進的,裝備航母沒問題,但從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問世以來,艦載機從來都沒有滿配過,至於訓練基本就是掉鏈子。一晃25年過去了,第一批的蘇33也就10架,但沒有任何現代化升級改造以非常落後了,怎麼辦?

有個機會俄羅斯自己沒把握住,在遼寧艦還在大連改造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艦載機,最好的選擇就是像蘇霍伊公司購買現成的蘇33,自然也像印度一樣只能花錢進行現代化改造了。蘇霍伊公司錯誤的判斷了形勢,認為除了從俄羅斯引進以外中國別無選擇,於是坐地起價,像坑印度那一套來對付我們。最初我們的選擇還是直接印度蘇33,再進行國有化改造,無奈價格太高,後來老套路了一下烏克蘭,直接買了一架蘇33試驗原型機T-10,再加上殲11的經驗,自己逆向研發了飛鯊殲15,蘇霍伊一下子給看傻了,也失去了現代化改裝蘇33的最後機會,不但丟失了國際最大市場,也讓俄羅斯重型艦載機夢想一起破滅!(殲15逆向工程相當的匆忙,甚至第一次上航母都還是黃皮試驗機,後來甚至感覺有些強行上馬的意思,因此事故率比較高,才生產20架的時候已經發生了4次大事故,摔2架,從事故率來說是相當不成熟的)

俄羅斯或蘇霍伊根本無法自行承擔蘇33的現代化改裝,俄羅斯市場太小了,頂天也就購買30架(估計也就5~14架),甚至可能像蘇57一樣,分好多年購買14架,攤銷下來的研發經費不可想象。不過還好,俄羅斯撿了一下印度的便宜,解決了他有航母無艦載機的尷尬境地。俄羅斯免費送(套路了29億)了超日王號航母后,加上自家船廠還有一艘航母,急需要一批艦載機。

印度放棄了垂直起降的雅客38,蘇33又太大印度航母太小不適合,於是米格29K進入了印度的視野,格29K2002完成現代化升級,米格29KUB2007年首飛後,印度相當的滿意,俄羅斯順便撿了一個大便宜,用印度的錢改裝了戰機,自己順帶著一起用。

米格29K讓俄羅斯有了航母艦載機可用,解決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載機問題。而很多類似的項目,俄羅斯都學聰明瞭,不斷的去套路印度的錢,蘇57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印度前後花了幾十億美元,現在還退出了這個項目,印度可是被坑壞了!


狼煙火燎


不請自來

很簡單的問題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弄得這麼複雜,羅裡吧嗦一大堆拐彎抹角才說到重點。

第一、蘇-33按照現在的眼光看是一種已經落後的飛機了,它的航電水平與最早期蘇27基本型差不多,雖說蘇霍伊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升級延壽,但和現在的同類型機比完全沒有優勢。現在的米格29K跟幾十年前的米格29K已經是兩個概念的產品,畢竟有三哥這萬年冤大頭出資。

第二、俄羅斯沒錢,蘇聯解體之後蘇33的總產量不過幾十架左右,如果研製新的蘇33,那用這點產量平攤研發費用,單機造價也就三哥這樣的國家能接受吧。另外,重開生產線也是一筆巨資,俄羅斯也負擔不起。

同樣的例子比如蘇霍伊改進的那個蘇-33UB教練型,為什麼沒有投產,俄羅斯279團就那麼兩個艦載機中隊,單座機也就那麼二十來架,又能配備多少教練型?所以俄羅斯海軍艦載機幾十年來沒有更換過。包括這些年墜毀的蘇33都沒有替補的。




藍迷彩不褪色


俄羅斯海軍倒是喜歡蘇-33,無奈廉頗老矣。蘇-33服役幾十年來,由於俄羅斯整體經濟狀況不好,蘇-33沒有得到任何技術提升,航電系統老舊,無法發射R-77中距彈,功能偏重製空,對海對地攻擊能力不足,而且,因為缺乏訂單,蘇霍伊早在1996年就關閉了生產線。要重啟生產線並進行型號升級,耗費太高,俄羅斯海軍無法承受。

蘇-33生產線已經關閉,重啟代價太大,對只有700億美元軍費預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而米格-29K借印度艦載機採購項目得到現代化改造,性能大幅度提升。換裝推力更大的RD-33MK型發動機,最大推力增加到8.4噸,滑躍起飛推力可以到9.4噸,壽命延長到4500小時,大修間隔延長到1500小時,其綜合性能已經優於F404發動機;採用全數字飛控系統、玻璃化座艙和新式的“甲蟲-ME”雷達系統,可以有效對抗陣風M、EF-2000等三代半戰鬥機。由於增大機內油箱,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提升了米格-29K的載油係數,改善了其腿短的問題。

藉助印度“雞”生蛋,米格-29K是俄羅斯綜合性能最好的艦載機了,是俄羅斯最經濟的選擇

RD-33MK性能已經得到大大強化,推重比接近8.9


儘管其最大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不如蘇-33,但是由於研製時間較晚,強化了多用途能力,米格-29K綜合性能優於蘇33。由於機體小,航母可以攜帶更多的艦載機,提升了使用靈活性。

【鶇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