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英烈精神在身邊」男兒一諾重千金 代烈士行孝16載

「英烈精神在身邊」男兒一諾重千金 代烈士行孝16載

趙偉

趙偉,男, 197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工商質監局專業管理所所長。

好友因見義勇為犧牲,他發誓要替好友照顧父母,這一照顧就是16年無微不至的艱辛付出。

烈士的壯舉讓他莊嚴承諾

趙偉和陶明是同學,他們志趣相投,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彼此關照,漸漸成為好友。後來,兩人又同年入伍,趙偉在遼寧丹東某部服役,陶明在安陽服役。當兵期間,兩人書信往來,友誼更深。趙偉每次回家探親,都要在安陽陶明處停留。兩名喜愛音樂的戰士,你唱歌我彈琴,高山流水遇知音,兩個人的友誼經過歲月的洗禮更加深厚。

然而,2000年夏的一天,不幸突然降臨。那天晚上,一酗酒鬧事的歹徒正在肆意侵害周邊無辜的群眾,大家敢怒而不敢言。軍旅出身的陶明一腔正義,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制止了歹徒的不法行徑。然而歹徒卻惱羞成怒,把矛頭指向了陶明。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陶明被歹徒手中的尖刀刺中了脖子的大動脈,鮮紅的血液染紅了他身下他深深愛著的這片土地……周邊的群眾得救了,而陶明卻永遠的倒下了……陶明是父母唯一的兒子,是家中的頂樑柱,是父母的依靠,是全家人的希望。噩耗傳來,陶家像塌了天,兩位老人更是悲痛欲絕。

在聽到好友英勇犧牲的消息後,趙偉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代陶明行孝,照顧好他的父母,告慰好友的在天之靈。他來到陶明的墓前,鄭重地表明瞭自己的心跡,立下了錚錚誓言,這個誓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他與陶家建立了超越了血脈親情的深情,共同走過了了16載的風雨。

他把烈士的雙親當成自己的父母

心中有愛,四季花開。他把陶明的父母當成了自己的父母,精心服侍。平時,三天兩頭,有事無事,都要到老人家裡看望,問問老人的生活,看看老人的身體,陪老人拉拉家常。每年春節,他怕老人孤單,早早地幫老人備齊年貨,並儘量地與老人家一道過年。遇到二位老人生病,他更是跑前跑後,拿藥送飯。遇到自己工作忙,不能親自照顧老人,就讓妻子代替。遇到出差,總要給兩位老人買些禮物。這麼多年,他們養成了一個習慣,二老要是去外地總會跟趙偉電話道一聲,怕找不到他們著急,趙偉去外地了也會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次,趙偉出差到外地,離家幾天,因不放心老人,就每天晚上打電話問候。事情一辦完,他就匆匆往家趕。到家時,天已經很晚了。他放下行李,來不及洗把臉,就要出門。妻子問:"剛剛回家,到哪去呀?"他說:"去看看陶爸陶媽。"妻子心疼他,勸他說:"這麼晚了,又累了,明天去吧,我給他們二老買的衣服也沒來得及給呢。"他卻說:"不行,幾天不見他們了,我不放心。"說完,就拉上妻子,匆匆出了門。到了兩位老人那裡,他們正坐在家中說話,還沒有睡呢。見趙偉和妻子到來,他們高興得像小孩一樣。尤其是老爺子,得意地對老伴說:"怎麼樣,我說得不錯吧,今夜再晚,小偉也會來的!"風燭殘年的老人對他的依戀和牽掛,讓他更加感受到了肩上道義的擔子。

生命因真情而感人,生命因為付出而昇華。這些年,他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到陶爸爸、陶媽媽臉上有開心的笑容。有一年秋天,陶媽媽說想念她石滾河鄉的一個多年的老朋友了,趙偉立即開車帶著兩位老人一起去石滾河。陶媽媽見了她老朋友,十分開心。特別是陶爸爸,在回來的路上,竟挽起褲腿赤腳下河捉螃蟹去了。看到他老人家久違的笑容,那一刻,趙偉的眼睛溼潤了。從那以後,每逢節假日,他便會抽出一切時間帶著父母和陶爸爸、陶媽媽一起到周邊的景點轉轉。特別是每逢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他必須帶著禮物去看望二老。他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兩位老人:還有個兒子永遠會在他們身邊陪伴,晚年並不孤單。

有一次,趙偉帶陶媽去縣公安局辦事,當時公安局的人問他們是什麼關係。陶媽媽很自豪地向他們介紹說:"小偉是我的兒子呀。"是的,多年的相處,趙偉和陶爸爸、陶媽媽早已不分彼此,成了沒有血緣關係的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因真情鑄就美麗人生

轉眼16個年頭過去了,在許多鄰人眼中,陶爸陶媽就是趙偉的父母,而趙偉也就是他們的兒子。2015年春節後,陶爸不幸患了膽管癌,住進了醫院。一年多來,趙偉更是擔起了兒子的責任,一有時間就去看望,床前陪護,盡心服侍。2016年4月14日,老人走了。趙偉跟陶明的大姐二姐一樣日夜守護在老人的靈前,直至送老人最後一程。

2016年4月,天中晚報率先用《駐馬店男子代友行孝16載》報道了趙偉的事蹟,喚醒孝心無數,引發多家媒體報道,百家網站轉載,數百萬網友點贊。 面對社會各界的讚許,趙偉總是微微一笑。他說,我覺得沒什麼,只是做了一些平凡小事。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熱血男兒應有的擔當。趙偉,他用無盡的孝道撫平了戰友父母的喪子之痛,用真情鑄就了沒有血緣卻血濃於水的親情,用言行踐行了雷鋒精神,用美德傳遞著強大的社會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