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坑爹的兒子:四十餘年輔臣因子蒙垢,明朝賢相楊士奇憂慮而死

說到明朝的賢相名臣,人們都會想到“三楊”。

明人焦竑《玉堂叢語》之七《賞譽》雲:

“正統間,文貞為西楊,文敏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焦竑的這段是說: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時期,文貞(楊士奇,諡文貞)稱西楊,文敏(楊榮,諡文敏)稱東楊,這是因為這二位各居京師的東、西兩地,故而,以居所來區分二人。文定(楊溥,諡文定)的郡望,他每每自書為南郡,為了區分三人,世人遂稱楊溥為南楊。三楊之中,西楊有宰相的才幹;東楊有宰相的功業;南楊有宰相的風度。所以,人們在論說明朝的賢相時,都言必稱“三楊”。

這裡,來說一說“三楊”之中的西楊——楊士奇。

要說楊士奇,就需要先簡略介紹其人。

楊士奇(公元1365年~公元1444年),名寓;士奇是其字,以字行;號東里;泰和(今屬江西)人。幼年喪父,努力讀書,後以教授生徒為業。朱允炆建文(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初期,被薦,入翰林院,任編纂之職。不久;試用於吏部,被考核為第一。明成祖朱棣即位,授職編修,進入內閣,參與機要。明宣宗朱瞻基崩逝,擁立皇太子(後之明英宗朱祁鎮),有功。明英宗正統中,擔任少師。先後經歷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朱高熾)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其廉能為天下稱道。善於知人,喜歡舉薦寒士,所薦之人,甚或不識;于謙、周忱、況鍾等,皆其所薦。死後,贈太師,諡文貞。著有《三朝聖諭錄》、《奏對錄》、《歷代名臣奏議》、《文淵閣書目》。

說完楊士奇,再來說他那坑爹的兒子。

楊士奇生有兩子:長子楊稷;次子楊道。

楊道憑藉父親恩蔭,補官尚寶丞;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年間,進官為太常少卿,負責朝廷的農事。

關於楊道,此處不贅述。

這裡,須仔細說一下楊稷。

眾所周知,楊士奇在朝為官,身在重位,號稱廉能,為一時人望。可是,楊士奇的兒子楊稷,身居故里,依仗父親的權位,橫行暴虐。

同鄉之人,深受楊稷禍害。

因為楊稷的老爹權高位重,所以,對於楊稷平日的欺壓迫害,鄉里鄉親,沒有人敢言語、沒有人敢聲張。

坑爹的兒子:四十餘年輔臣因子蒙垢,明朝賢相楊士奇憂慮而死

當時,同朝為官的王直,是楊士奇的泰和同鄉,他與楊士奇既有同鄉之誼、又有同僚之好,二人交情深厚。

王直對家鄉的事情多有了解。耳聞楊稷在故里的種種惡劣行徑之後,王直便竭力向楊士奇了陳說自己聽到的相關情況。

這裡既然提到王直,那麼,也需簡略介紹一下其人。

王直(公元1379年~公元1462年),字行儉,號抑庵,泰和(今屬)人。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考中進士;被選入翰林,為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很快,進入內閣,授職修撰。仕明仁宗、明宣宗二朝,升遷為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編纂、記注之事,多出其手;與王英齊名,時有西王、東王之號。明英宗時,官拜吏部尚書,諫阻朱祁鎮北征,朱祁鎮不從。土木之變後,勸請郕王(明代宗朱祁鈺)即位。自以不如於謙,每事推辭,居於其下。明代宗改換太子,署名之時,面有難色,強而後可,終以此為憾事。奪門之變後,乞請休致。有《抑庵集》。

王直關於楊稷的言語,楊士奇大約也聽進去了一二。但是,因為愛子心切,楊士奇可能也就是聽聽而已。

隨後,楊士奇因祭掃墳墓,返還家鄉。

聽說父親還家,楊稷變換衣著,他脫去華服美履,穿著硬牛皮做的靴子、青布做的直身(即古代一種日常所穿的長衫),在數百里之外迎接。

楊士奇見到兒子楊稷之後,發現他如此打扮,作為父親,他當然有愛子之心,便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的兒子是敦厚朴實的善良之人。

據說,因為王直提及楊稷行為不端之事,楊士奇還覺得,王直是妒忌自己的功業聲名,才這樣胡言亂語。為此,楊士奇還心中大為不平。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楊稷的事情敗露。

緊接著,言官交相上呈章疏,劾奏楊稷的不法行為。

起初,朝議之後的處理方式是:沒有立即將楊稷繩之以法,而是密封楊稷的種種行事情狀,交於楊士奇知悉。

後來,又有人揭發楊稷橫行暴虐的事件十多起。

這樣,朝廷才將楊稷的事情交由相關衙門審理。

在此情況下,鄉民們才敢將楊稷的罪惡上報朝廷。

於是,朝廷下令,將楊士奇的兒子楊稷逮押到京師。

在京師,經過審訊之後,認定楊稷所犯,事實清楚:他的確傲慢狠戾、侵奪暴掠;他還曾殺人害命。

最後,楊稷被處以死罪。

楊稷被逮押治罪之後,楊士奇才知道兒子的敦厚朴實,原來都是作偽欺詐而已。

處理楊稷時,據說,楊士奇恰巧因年老疾病,正在休假之中。

明英宗恐怕此事傷害到楊士奇,他還曾特意下詔,對楊士奇進行安慰。

為此,楊士奇感恩哭泣,不久之後,他便因為憂慮,病臥不起。

隨後,楊士奇在憂慮疾病中去世,享年80歲。

古人重名節,兒子的罪惡,使得在朝四十餘年、身擔輔臣之重的楊士奇蒙垢。

這位明朝的賢相,也因為兒子的罪行,生前身後,被人詬病。

坑爹的兒子:四十餘年輔臣因子蒙垢,明朝賢相楊士奇憂慮而死

據說,因為以前對王直有怨憎,所以,楊士奇一直在背後遏阻王直進入內閣,結果,導致王直在吏部任職十餘年,最終都沒有進入內閣任事。

官場複雜,互相鬥爭、互相利用、互相借力、互相拆臺……這些,都是常見的事,楊士奇與王直之間的事情,也只是傳言,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據傳,楊士奇對楊稷的確是有些溺愛的,楊稷憑藉父親的權勢作惡的情況,楊士奇確實是不知道的。當時,也有人像王直一樣,將楊稷的情況向楊士奇如實告知,但是,楊士奇認為,這是對兒子楊稷的誣陷,他還因此而懷疑如實告知者的用心;當時,因為楊士奇的權位,也有人諂媚奉承,在楊士奇面前,對楊稷讚譽有加,對此,楊士奇認為自己的兒子真的很優秀,他會因為諂諛者的言辭而滿心歡喜。就是因為這樣,楊稷的惡行才日甚一日。

史書稱,楊士奇善於知人,看來:

知人或易,知子不易,自知更難啊!

史潔珵所輯《德育古鑑》中,引用姚文然的話,評論楊士奇,其文道是:

“嗟乎!

楊公(士奇),乃是聰明慎密的人物,而楊稷卻能夠使父親楊士奇對自己溺愛,能夠使父親楊士奇對自己的惡行無法知曉。這樣看來,楊稷的才智,肯定有他超出常人的地方。

凡是權貴人家的子弟,如果不幸而不才,只會徵召歌兒、採買藝伎,只知道縱酒呼盧,那麼,他們的禍害,大約也就僅僅是敗沒家財而已。

凡是權貴人家的子弟,尤其不幸的是,有才而不行正道,他們運用自己的智力,憑藉權術而交結官府,最後使得其家豪華到足以延攬並招至幕僚賓客,使得其聚斂的錢財足以增置田地產業;他們憑藉權勢貨財,收留豢養奸詐狡猾之徒,作為自己的心腹爪牙;他們攫取小民的生計之資,對民眾進行魚肉;他們的父兄還倚靠他們主持家事,把他們當作家中的頂樑柱;他們的同輩還羨慕他們,認為他們是有才幹的能人……可是,一旦大禍臨頭,他們自身往往就會被誅殺,他們的親人被株連遭禍!如果這些人的才能夠被善用,如果他們能行正道而走大路,那麼,他們肯定都是國家的賢能、家中的麟鳳了。”

發此評論的姚文然是誰?

姚文然(公元1620年~公元1678年),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若侯,號龍懷,一字弱侯。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進士。清世祖順治年間,被薦,授職國史院庶吉士,後改禮科給事中,歷官工科、戶科。與魏象樞並以敢言稱,時號姚魏。清聖祖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卒諡端恪。有《姚端恪公詩文集》。

故而,許氏家則雲:

“生子質敏才俊,可憂勿喜。便當豫加防檢,陶習謙厚,禁絕浮誇誕傲者與之遊處,庶可成遠大之器。”

關於許氏家訓,相關資料不詳。

陳龍正雲:

“累盛之家,子弟多渾厚。忽生一雕巧自喜之人,衰象萌矣!”

陳龍正(公元1585~公元1645),明浙江嘉善人,字惕龍,號龍致、發蛟、幾亭。陳於王之子;高攀龍弟子。明思宗崇禎六年(1633年)進士,授職中書舍人。其時,政事尚綜核,朝廷內外,爭著做艱奧的文章,以求躲避罪責,東廠偵緝搜捕之事,尤為冤濫;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陳龍正上呈養和、好生二疏,暗中指斥東廠之事。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應詔奏事,繼續主張“聽言省刑”;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上疏,理財以墾北方荒地。很快,他便被劾奏為偽學。起初,皇帝不問其則。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被左遷為南京國子監丞。福王立,用其為祠祭員外郎,不就。南京不能顧守,陳龍正已得疾,旋卒。私諡文潔。有《幾亭集》等。

(全文結束)

坑爹的兒子:四十餘年輔臣因子蒙垢,明朝賢相楊士奇憂慮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