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配套央地財權事權劃分,7.5萬億轉移支付口徑大調整

為了平衡各地財政收支,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每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一筆鉅額資金。根據財政部近日披露的2019年中央財政預算報告,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計7.5萬億元,比去年執行數增長了9%。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央財政預算報告中,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口徑發生了巨大變化。

往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大類。

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對有財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區),按照規範的辦法給予的補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

而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為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目標,以及對委託下級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務進行補償而設立的專項補助資金。資金使用有規定用途,地方不得擅自挪用。

此外,中央預算報告還會在轉移支付外,單列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主要是包括增值稅、消費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以及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稅收返還,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中保障地方既得利益的一項舉措。

但今年中央對稅收返還不再單列,而是納入了一般性轉移支付。另外一般性轉移支付下面新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規模高達3.2萬億元。由於此前一些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被歸為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導致去年約2.3萬億元的專項轉移支付今年預計規模只有7636億元。

為何轉移支付口徑大變?

財政部在今年中央與地方預算報告中解釋,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要求,結合我國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較多的實際情況,2019年中央財政將原轉移支付中屬於共同財政事權的項目整合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暫列入一般性轉移支付,以集中反映中央承擔的共同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進一步加強共同財政事權經費保障,更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將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與固定數額補助合併,列入一般性轉移支付。作出上述調整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項目和規模的口徑發生較大變化,並已體現在2019年預算中。

由此可見,今年轉移支付口徑大調整,最主要原因是與中央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相配套。2019年開始,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央地權責劃分改革正式啟動。

由於專項轉移支付限制了地方自主使用財力,導致“買醬油的錢不能打醋”,近些年轉移支付改革一大重點就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比如2018年專項轉移支付個數進一步下降至73個,較2013年的220個減少66.8%。

而經過2019年轉移支付口徑大調整後,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進一步大幅壓減,金額佔轉移支付比重從2018年約37%降至2019年約10%。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此次調整導致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口徑變化太大,雖然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屬於一般性轉移支付,但資金使用性質仍是專款專用。因此還是存在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化的問題。

此前審計署曾建議財政部應加快推進轉移支付改革,防止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化”。此前《國務院關於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一般性轉移支付的7大類90個子項中,有66個具有指定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