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手裡的錢你還會放在銀行嗎?如果沒有你選擇放在哪裡?

那天JZ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錢會放銀行了,這應該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現狀吧。我知道很多朋友,估計都是工資一入賬,都不在銀行卡上過夜,就自動轉到了別的理財產品裡去了。

從一些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來,居民的儲蓄率在下降,而金融資產佔比在增加,也就意味著,有越來越多人和家庭,開始做理財,而不是像老一輩一樣,有錢了存銀行。

以我自己的習慣,目前的資金可能主要分為了三部分:

1、在做一些簡單投資的錢, 分散在基金和證券賬戶裡。

2、短期用來應付日常開支的錢,基本上就在餘額寶、零錢通這些地方。

3、還有一些備用的錢,會放在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裡。


我想應該很多朋友都是類似的處理方式吧。現在能選擇的理財產品種類還是蠻豐富的,支付寶上有各種短期理財產品,京東金融和微信財付通同樣也有。包括銀行APP和證券公司,也都在提供各種各樣的理財服務。還真是會讓人眼花繚亂,那在選擇的時候也就需要謹慎。

另外,也需要能看懂各產品收益率所代表的含義。比如,有位朋友看到支付寶上理財產品和一個債券基金,收益率都是5%,他當時就覺得這兩個是一樣意思。但顯然兩個產品的收益率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康愉子


我畢業十年了,一直以來私房錢都是放在銀行,最近這幾年都已經陸陸續續出現支付寶,微信等都是最常用的理財APP了,一開始我真的不知道,真的算白痴一個,也不關注這些APP還有最基本的理財功能,我一心只認為只有銀行才有理財功能,而且也只有錢多的哪些人才能在銀行存定期理財,存了定期才會有利息。我們這種社會小白,平常就那麼一點點小錢是不敢存定期的,所以一直都是活期放在銀行,活期可以幾乎是沒有錢了,0.03%利率不知道是什麼概率。


今年3月份我在頭條上看到關於一篇理財規劃直播,我當時才忽然間覺醒起來,最近這幾年我最經常用支付寶和微信居然不關注一下它們的理財功能,而且它們的理財功能還有自由活動,比較方便,不需像銀行定期那樣,當時我把我銀行卡那點錢轉一部分到支付寶去放著,後來存了一段時間發現支付寶貨幣資金利率太低又移到定期理財,定期理財裡面的還好,定期不是很長,最長都不超過三個月,比較方便,利率也比支付寶貨幣資金高,還有就是放到支付寶的基金這一塊,我不敢,因為我一個很好的朋友聽說他的錢80%都放在基金去理財,虧的話也很虧,贏的話有時候也很可觀。其實基金這一塊我放了1000元試了一下,三個月總結一下今年的基金行情也不是很好,但怎麼說喜歡穩定的人還是不冒這個險了。


其實支付寶裡面的理財APP還是很可信的,微信我沒有存,沒有支付寶等級高,但怎麼說還是錢越多存出的利息越高,像我們這種社會小白就談不上什麼理財,沒什麼存續,工作一段時間玩幾天的人,人生真的很失敗,不過還是推薦支付寶理財比較好。


譚家霞霞的生活日記本


做古玩古董生意,我做了二十多年,已經在廣州一線城市買了4套房子,而且買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的。主要收藏田黃,因為田黃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熱門古玩收藏品,從來沒有跌過價。田黃從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現在2019年的20萬元一克,再過10年可能升值到100萬元一克。而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什麼變化,同田黃的距離越來越遠,根本追不上。


乾隆田黃


我的錢80%都是放在銀行的,有20%的錢放在餘額寶或者微信零錢裡面,以備日常支付所用。

作為一名銀行從業人員,平時接觸投資理財挺多的。反而接觸的越多,膽子越小。我所在的城市,據說有百分之八十的本地市民,都被捲入某房地產公司的非法集資中,一個家庭動輒有二三十萬血本無歸,雖然現在已立案調查,但討回本金遙遙無期。究其根本原因,該公司起初承諾的20%~30%的高額年收益率,實屬龐氏騙局,後邊資金鍊斷裂,本金尚且償付不了,何談利息。

日常有很多客戶主動進入銀行網點諮詢理財信息,一部分客戶為非法集資所騙,現在只敢存銀行定期存款。目前部分銀行1年期結構性存款能達到3.8%,大額存單3年期4.125%。雖然達不到10%、20%,但勝在本金安全。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即使銀行破產清算,儲戶有50萬的本金及利息是可以保證給付的。現在國債3年期4%,5年期4.27%,也可以作為保本資產的配置一部分。

我的觀點是,至少有一部分錢要存在銀行,以保證資產本金的安全。可以少拿一部分資金,作為升值的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在這裡建議做大額基金定投,基金定投通過在不同時點買入基金,可以分散風險。我們無法把握最低點在哪裡,通過基金定投,可以以市場的平均價格買入,在大盤上漲時謀求一個不錯的收益率。

一般熟識的人給我們推薦理財渠道,我們一般容易相信。但是大家一定要甄別資金的最終流向是哪,是否為“龐氏騙局”,通過吸收後者的錢給前者給付利息,而沒有進行實際投資。我們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要自己的資金流向哪裡都不知道。

小小意見,不甚成熟,還望見諒。


河小葵話理財


雖然我在銀行工作,但是如果問我會不會將錢放在銀行裡,還是視情況而定。

主要看資金量的多少、股市的行情、和可預見的未來自己的消費需求。


資金量的多少

如果是一兩萬塊或者是不超過5萬塊的資金,我會選擇放5000塊左右在活期銀行卡內,做日常花銷使用;

剩餘的三四萬塊錢放在餘額寶內作為半活期理財,可享受一年定期左右的存款利率的同時,增加資金使用的靈活性。

當資金超過5萬元的時候,我會有兩種選擇:

一、選擇購買非保本型理財

雖說現在打破理財剛性兌付後,理財門檻下降到一萬元。但是很多非保本型理財的購買門檻並沒有下降,5萬元也是理財的一個階段性小門檻。我會選擇一款相對高利率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

二、購買銀行類寶寶

現在很多商業銀行都推出了類似於餘額寶的活期理財產品,一般是5萬元起存。可以按日計息,依據銀行支取條件的不同,T+1、T+2日取出,收益也高於普通銀行定期存款。

對於長期不用的資金,會選擇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

當資金不超過20萬時,會選擇傳統類型的銀行定期存款,一些農商行和郵儲銀行三年定期利率接近4%;

當資金超過20萬時,會選擇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三年期利率為4.2%左右。相比於理財產品,利率水平差不多,減去了頻繁去銀行選購理財產品的麻煩。

當股市行情好的時候,比如今年的年初,我就會選擇拿出部分資金放進股市,投機一把。

雖然在股市中被當做韭菜收割了五六年,但是遇到好的行情沒有理由不進去碰碰運氣。但是不要貪心也不要滿倉,抱著娛樂的精神投資一點還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雖然作為銀行工作人員,經常接觸一些其他方面的理財,沒有精力也不覺得值得花太多時間去研究。高風險高收益,永遠是理財投資市場上的不變的定律。

沒有遊資大佬的資金、魄力和眼光,不要輕易嘗試一些不熟悉的投資方式。安安穩穩的做個普通百姓,利用手頭有限的資金賺取點蠅頭小利挺好,畢竟知足常樂嘛。


財經札記


自從2013年餘額寶問世之後,我手裡的錢逐漸都脫離銀行,轉向了互聯網理財,有很長一段時間,銀行只是資金週轉的通道,資金一般不會在卡里過夜。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餘額寶收益率大幅下降,互聯網金融備案整頓,股市和基金不太如人意,現在適合普通人投資理財的產品越來越少了,我發現除了銀行,很難找到收益率超過4%,資金可以隨時存取的金融理財產品了。

最近一年多來,理財資金逐漸從餘額寶、支付寶定期、P2P開始向銀行迴流,不過現在的銀行已經不是原來傳統的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而是一些互聯網銀行,存款也不是傳統的銀行存款,而是一些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


之所以選擇民營銀行創新存款,主要是因為他有幾個優點:第一是存款利率比較高,一些可以隨時提前支取的創新存款,年化利率也能超過4%以上;第二是,民營銀行存款可以隨存隨取,當天計息,不受工作日限制,提前支取會根據存款時間靠檔計息;第三是民營銀行創新存款受存款基金保障,50萬元以內的存款是非常安全的。

正是由於民營銀行創新存款,兼顧了高收益、資金靈活、安全可靠這些特點,和2017年之前的餘額寶非常相似,既可以當做理財工具,也可以當做資金週轉庫,因此最近兩年民營銀行創新存款得到了飛速發展。

除此之外,我現在比較看好的就是偏股基金定投。民營銀行創新存款雖然不錯,但是它們仍然屬於保守型理財產品,投資收益率偏低,要想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現在除了基金定投,很難找到風險可控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現在的餘額寶因為收益率太低,已經失去了生命力,互聯網信息中介基本被取締,信託產品和私募基金投資門檻太高,今後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普通投資者要想理財,除了通過銀行可能只剩下基金了。


互金直通車


現在手裡的錢,確實很少放在銀行了,主要原因是銀行的活期儲蓄利率太低,定期的話,一年期利率也不高,三年期和五年期期限又太長。所以,資金很少放在銀行上了,主要是放在支付寶上進行理財。

第一,放餘額寶,是留一部分在餘額寶裡面,餘額寶其實就是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2%-3%不等,以我自己的餘額寶為例,最新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573%,雖然收益不高,但是方便,網上購物、網上支付都可以從餘額寶裡面扣款。我一般放10%的資金在餘額寶。

第二,定期理財,支付寶上的定期理財一般是定開型養老保障理財產品,為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根據不同的期限,收益率也不盡相同,30天期的年化收益率約3.3%左右,180天期的年化收益率約4%,360天期的年化收益率約4.7%。我將40%的資金購買不同期限的定期產品進行組合理財。

第三,基金定投,我一直在堅持基金定投,雖然股市時漲時跌,很多人怨氣沖天,但因為我是通過定投的方式,有效的平滑了波動的成本,雖然說盈利的比例比不上很多炒股的,但能獲得盈利我覺得就是滿意的了,這部份資金40%,並且繼續從餘額寶裡轉入定投,今年盈利17.6%。

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我覺得風險適中,並且可以儘可能的獲得相對更高的收益,比放在銀行要好得多。


財經宋建文


浮雲君是 90 後,畢業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通過一年的工作,手裡有幾萬元的積蓄,但是並沒有選擇把錢存放在銀行。


雖然發工資都是直接打入我們員工的個人銀行卡賬戶,不過每次一發工資我就會立刻把錢轉入支付寶的餘額寶。支付寶平臺替代了銀行,成為了浮雲君重要的投資理財平臺。浮雲君也有詢問過身邊的同學,他們的舉動與自己如出一轍。




為什麼年輕人群體不再偏愛於銀行存款?

1、銀行的“風評”並不好

現在是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了,一個熱點新聞瞬間就能傳遍神州大陸。通過朋友圈、QQ、微博、各種自媒體平臺,大家也有了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身邊的事情也會在網絡輿論的助推下得到發酵。


而銀行,一直是頗受輿論爭議的一個行當


時常我們能看到網友在抱怨:

(1)銀行明明有五個辦事窗口,但只開了一個,等待辦理業務的大眾只能按捺著性子焦急地等待;

(2)“離櫃概不負責”,錢給少了不會補,給多了要求退還的霸王條款;

(3)辦理存款的居民時有被銀行業務員忽悠,“掉包”成了並不划算的保險。。。


銀行的口碑大家有目共睹,大家不太樂意選擇也是非常合乎情理。




2、銀行存款利率低,提取不方便

銀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不過就只有 3.2% 左右,存入一萬元,一年的利息也就只有區區 320元,完全不具備任何吸引力。即便是選擇支付寶一年期的定期理財產品,不少利率都能輕易突破 4% 的大關。


選擇一些低風險債券類的基金不少年化收益率也能達到甚至超過 5%,銀行存款利率相比而言真的是太低了。


而且,選擇了銀行存款之後,要是臨時有需要,提前支取,利息就會按照活期計算,非常不划算,還不如選擇餘額寶,活取活用來得方便呢。





3、現在投資理財的選擇面很寬

支付寶、理財通,各大理財平臺層出不窮,而且非常便利,在如此多的選擇之下,我們又有什麼必要非得選擇銀行進行理財配置呢?


就以支付寶為例,平臺上的基金、黃金、債券、定期種類非常齊全,完全就能滿足我們平時的理財需求。而且支付寶的軟件使用頻率又高,又有什麼必要安裝多餘的銀行APP呢?


選擇面寬了,就要比口碑、比服務了,顯然支付寶、理財通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地位比銀行要高的多。




總結

就浮雲君自己而言,有閒錢也不太樂意存放在銀行,相比與銀行,使用支付寶平臺進行理財更加順手、方便。


浮雲財經觀


現在我手裡的錢也會放銀行,但不是全放。最近幾年通脹漲得比較厲害,所以如果不好好理財,那麼收益連通脹都跑不贏,我的錢除了放銀行,還放到股票和基金裡,對於普通大眾資金量又不大,我建議的理財方案是,將你的資金分為三份分別投資於以下三種理財產品:

1、投資股票

如果個人空閒時間比較多的話,學學炒股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平時不炒股,然後等所謂的牛市來的時候才炒,可往往是這樣的人炒股虧得最多的。

因為股票市場是一個投機市場,你想不花點時間研究,想賺錢基本不可能。 平時多花點時間瞭解股票市場,那麼經過幾年的積累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要是運氣好,遇到一次牛市,或許炒股就可以讓你直接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要是有足夠多的時間,學習一下炒股也是可以的,期望10%以上的收益也不是那麼難。炒股的話主要是做價值投資,放長線,因為平時上班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

2、定投公募基金

定投公募基金,目前市場上公募基金已經有幾千只,要找到好的基金,是得花點心思。 可以從基金排名靠前的基金篩選。

基金主要有股票型,混合型,債卷型和貨幣基金,風險逐漸減小。 股票型基金,風險比較大,但收益相對也高些,所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人投資。如果風險承受能力低,可以考慮投資一些混合型和債卷型基金。

如果還年輕,風險承受能力強,可以重點投資股票型基金, 購買基金應該採用定投方式,這樣可以降低風險。 因為基金都會有一個漫長的回調期,如果一次性買入就會導致可能在回調的過程中虧損比較大。

定投一般兩週到一個月投一次比較合適,太頻繁或是週期太長都不好。 基金一旦定投後,就是虧損也不要急著賣,一般基金都是能跑贏指數的。

3、存銀行定期存款

除了炒股和購買基金,可以將部分資金用於購買銀行定期存款,做到年化4%左右收益就差不多了。這部分的資金主要是為了平時急於用錢,所以定存個六個月還是可以的,到期了再次定存。

通過以上理財方案實現存款年化收益10%左右,實行起來也容易,這樣才能跑贏通脹。

大家好,我是月牙亮投,如果您關注投資理財信息,歡迎點贊關注,我會定期分享這方面的信息!


月牙亮投


手裡有錢,要看多少錢,如果不多的話,放在銀行,保持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大額的話,就要考慮進行財富管理裡,不要一味的把錢放在銀行裡。其實那些有錢人基本是不把錢放在銀行裡的,因為錢放在銀行裡還跑不贏通脹,等於是財富縮水。

那麼錢應該放在那裡呢,不同風險偏好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什麼是風險偏好呢?

風險偏好指我們對風險的喜好態度,是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根據風險喜好程度分為高中低三種情況。高風險偏好的人群最求的是高收益,風險的容忍度很高;中等風險偏好的人風險收益相對保持平衡,不是很貪心,也能容忍一定的風險;而低風險的人群對風險的容忍度很低,對收益要求不高,但至少保證本金安全。

我們可以分別對照一下,我們屬於哪一種人群呢?

不同風險偏好的人該如何投資呢?

首先風險偏好高的人可以選擇股票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市場,在這些市場投資收益會很高,但同時風險也最大.80%的人註定是虧損的,如果不確定自己屬於那20%乃至10%的人,還是不要貿然進入。也就是說,股市對大多數人並不合適。如果實在想參與,可以用少量資金博弈一下,虧損了對自己的生活不會造成影響。而金融衍生市場是個專業性很高的市場,有一定的准入門檻,而且是槓桿性交易,風險非常高,一般人就不要想了。

其次中等風險偏好的人有一定的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希望收益最大化。可以用可自由支配的現金總量的30%參與股票市場。另外還可以購買一些中期企業債券、可轉債、可分離債券等,收益比較穩定而且還比一般的理財高。

對於一些風險偏好較低的人群,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收益放在第二位。儘可能兼顧風險的情況下收益最大化。那如何做到呢?

昨天收到交通銀行客服的電話,推薦了一款產品:天添息步步盈結構性存款產品,最高3.5%。有很多銀行都有自己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其特點是收益高、風險低,比較適合風險偏好低的人群購買;另外還可以購買基金,基金種類很多,選擇一些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購買。特點也是風險較低,收益相對較高。除此之外,有些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是很高的,可以配置一部分。當前降息窗口期,可以配置一些黃金來避險。

總結

當然,除了資本市場投資之外,還有其他市場,比如收藏市場,如果感興趣也可以涉獵一下。有能力的可以選擇自己創業。

總之,不管是怎麼投資,都需要對自己的風險容忍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評估和考慮。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以後,再選擇合適自己的領域或者行業進行投資、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