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全球觀察」魏亮:全球供應鏈變革的喜與憂

魏亮:全球供應鏈變革的喜與憂

作者:魏亮,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新技術的應用,使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更強、反應速度更快、指向更精準。但其帶來的風險和隱患也不容忽視。如何使新科技既利於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供應鏈變革,又保證國家和個人的安全,創造更加和諧的國際環境以及加強國家、企業間更為廣泛的協作是重要途徑。

「全球观察」魏亮:全球供应链变革的喜与忧

近一個時期以來,國際貿易增速下滑、出口商品中的外來附加值降低等跡象,似乎預示著全球供應鏈正在收縮,同時也變得更加脆弱。事實上,這種現象並非始於現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期刊發的文章指出,早在這些干擾因素出現之前,全球供應鏈已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等技術的作用下變得更短、更智能、更快捷。

自15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及其附屬的供應鏈迅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各國需求的增長、國際分工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從現實看,新技術的應用,使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更強、反應速度更快、指向更精準。這一變化是世界經濟在危機後重塑、主要市場需求轉型升級、企業經營模式轉變和新技術進步共同塑造的結果。

經濟不景氣促使企業通過精細化運作來節約成本;消費升級使商品供應的及時性與物美價廉同樣重要。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為支撐的數字貿易的興起,帶動了供應鏈嬗變,“還未下單支付,貨就已經在路上”。各種數據的深度交匯和匹配,激發和創造了新的需求,它在吞噬傳統工作崗位的同時,帶動機器人成為生產和物流的主力,同時減弱了對產地的制約。一個非常直觀的現象就是,傳統商業模式正在衰退,而電商方興未艾。

從全球科技巨頭到普通雜貨商店都在被倒逼進行供應鏈變革。IBM公司曾經因為不能追蹤和控制產品物流,大量計算機在法蘭克福機場積壓了一個月。如今,該公司已開始使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開展產品追蹤。那些難以跨國運輸和量少價高的零配件,可以通過跨境數據傳輸加3D打印的方式快速生產、銷售和配送。

新技術對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好處顯而易見,風險和隱患也不容忽視。從網絡安全的角度看,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在經濟社會領域廣泛應用,全球關鍵基礎設施的範圍與數量不斷擴張,網絡攻擊也將帶來更大規模的損失。從數據安全的角度看,由於數據的跨境流動與頻繁使用,防範數據濫用、加強隱私保護、維護國家數據安全的挑戰凸顯。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國家開始圍繞保護數據安全建章立制。一些科技巨頭濫用數據的行為得到懲罰。但是如何使這些新科技既利於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供應鏈變革,又保證國家和個人的安全,依舊是難解之題。目前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70餘個國家已就數字貿易國際規則開展探索性研究和初步談判,但這還遠遠不夠。讓全球供應鏈插上科技的翅膀騰飛,變得更清晰、便捷和安全,仍然需要更加和諧的國際環境以及國家、企業間更加廣泛的協作。

「全球观察」魏亮:全球供应链变革的喜与忧

數字經濟智庫

「全球观察」魏亮:全球供应链变革的喜与忧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