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越是決戰決勝越要強化作風保證

越是決戰決勝越要強化作風保證

吳俊 馮海寧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曝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查處的8起典型案例,其中,江西萍鄉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因在國家貧困縣脫貧摘帽驗收檢查中出現弄虛作假等問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

人為控制抽檢比例、提前規劃迎檢路線、電話查訪確保百分百滿意率、配齊舊用品避免“穿幫”……這位原書記總結提煉的4條“過關訣竅”,不僅沒有幫助其順利“通關”,反而成為她事業發展路上的一道“難關”。在政治原則問題上不清醒,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問題上不擔當,甚至使出種種伎倆、手段弄虛作假、欺騙組織,換來的註定是組織的嚴肅處理。

實際上,近年來開展的脫貧攻堅戰中,弄虛作假現象並非個例。去年,雲南省昭通市通報了一起“租牛扶貧”的案例。在去年的脫貧工作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還曾上演一場“幹部裝兒子”的戲碼:個別幹部為應付脫貧考核,到貧困戶家“裝兒子”製造業績,結果鬧了個大笑話。

現在距離全面完成脫貧目標只剩不到13個月時間。數據顯示,全國深度貧困地區還有1660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作為精準扶貧理念的“首倡地”,我省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如何如期脫貧、不落一人?如何穩定脫貧、返貧可控?如何和諧脫貧、社會認可?脫貧攻堅工作又如何與鄉村振興銜接、持續發力?工作任務越是繁重,越要強化作風保證。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越是艱辛時刻,越是吃緊時期,越容易出現情緒鬆懈、思想波動,也越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杜絕“數字脫貧”“算賬脫貧”,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工作成績,作風建設是根本保障。

此外,江西萍鄉出現的這一案例,也提醒檢查組要多殺“回馬槍”。脫貧摘帽既關係到貧困戶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每位扶貧幹部和貧困縣主要領導的政績,所以在不能如期保質完成脫貧任務的情況下,不排除某些地方還會有造假的衝動。這既需要檢查組嚴格把關,也需要在檢查過關後多殺“回馬槍”。

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各方面、全過程,堅決克服鬆勁歇腳心理,力戒扶貧領域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方能以作風建設的優良成果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