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明隆慶四年八月的一個深夜,大明王朝整個北部地區籠罩在電閃雷鳴和潑天大雨中。兩輛馬車和一隊大明邊軍騎士,急促奔行在大同通往永寧的官道上。

這一隊邊軍騎士看上去是大同總督府的標營衛隊,而那兩輛馬車的式樣,並不是明朝官車制式。看拉車的那幾匹馬,頭大頸短,體魄強健,是絕對出色的蒙古馬。隆慶朝大同府的標營衛隊,卻擁著兩輛寬大的蒙古馬車,看上去怎麼都覺得有些彆扭,卻又透著一股子威壓。

這兩輛馬車中,坐著十來個蒙古人,看穿戴應該是一家蒙古貴族。其中一位年輕的男子就是當今蒙古國,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土默特部俺答大汗的孫子,把漢那吉。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大明王朝隆慶年間這幾年北邊並不太平,蒙古軍隊時常入侵關內,每一次都大肆掠奪一番。而且自嘉靖皇帝起,大明王朝便一直視北方蒙古人為王朝的夙敵。如今,蒙古土默特部大汗的孫子,居然出現在王朝內部,到底是有什麼樣的原因?

這個就要從蒙古草原上發生的一個“桃色事件”開始講起了。

在講述這個“桃色事件”之前,我們先理順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都知道大明王朝在正統年間遇到過一個坎,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時,兵敗被俘。抓住朱祁鎮的便是瓦剌部落的也先可汗,後來也先可汗被刺身亡,瓦剌部落便向西撤退。而蒙古各個部落又回到了原來的塞北舊地。

十五世紀70年代(明成化年間),各部落擁立蒙古帝國第二十任大汗脫古思帖木兒的六世孫,七歲的巴圖蒙為達延汗。在達延汗的努力下,蒙古部落再次統一成一個帝國,勢力範圍已經可以達到當初成吉思汗對金帝國攻擊時的版圖。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巴圖蒙建立了統一的蒙古帝國後,極少向周邊擴展勢力,而是一直將工作放在內部部落間的管理中。但這個統一的蒙古帝國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巴圖蒙去世後,就即刻瓦解成四個主要的部落:

  • 察哈爾部 (勢力範圍在內蒙西遼河上游)
  • 鄂爾多斯部(勢力範圍在河套地區)
  • 土默特部(勢力範圍在內蒙烏蘭察布盟區域)
  • 喀爾喀部(勢力範圍在漠北地區,現在的蒙古國)

這四個蒙古部落對明朝傷害最大的是鄂爾多斯部的酋長吉囊,和土默特部的酋長俺答,特別是俺答尤其強悍善戰,請各位注意他也是我們本文的男主角。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俺答是巴圖蒙的後裔,標準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俺答不斷嚮明朝侵擾,經常率領部落騎軍攻入長城,一直到達太原、平涼一帶。每次入侵,如入無人之境,嘉靖皇帝南邊困於倭寇的騷擾,北邊便是困於俺答的騷擾。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陝西三邊總督曾銑向嘉靖皇帝提出了一個計劃,計劃主要針對蒙古鄂爾多斯部,準備利用三年時間將鄂爾多斯部逐出河套地區,同時也讓俺答的土默特部在側方受到威脅,有後顧之憂而不敢東進。

嘉靖皇帝同意曾銑的這個計劃,立刻撥款讓曾銑訓練精兵六萬人,並且再配加當時最新式的火槍部隊二千人作為進攻蒙古部落的力量。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可惜的是嘉靖王朝正處在內部的爭鬥中,首席宰相中極殿大學士夏言全力支持曾銑。而次席宰相建極殿大學士嚴嵩,則正好處在猛烈攻擊夏言的重要時刻。嚴嵩抓住機會,以邊軍不宜主動騷擾蒙古人,更應避免激怒蒙古人而遭到反噬為理由,不斷勸說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的態度於是開始變化。當1548年兵部把實施總攻的計劃呈請批准時,嘉靖皇帝下了一道諭旨,提出了幾個敬天愛民的問題:“驅逐河套的敵人,出兵是不是有名?糧草是不是夠用?勝利是不是有把握?萬一失敗了,曾銑一個人不可惜,但老百姓受到的荼毒,誰能負責?”

嚴嵩立即攻擊夏言,反對邊疆的主動進攻。於是主張主動進攻蒙古人的曾銑和夏言,全部被處斬。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蒙古鄂爾多斯部託嘉靖皇帝的福,慶幸避免遭受劫難。土默特部則放心的繼續侵擾搶劫明王朝。

1549年,俺答入侵到大同、永寧一帶,任意燒殺搶掠而去。1550年,俺答攻陷古北口(北京密雲東北部),破長城而入,直接包圍北京城。歷史似乎就要上演一百年前的屈辱,嘉靖皇帝驚慌氣急之下,殺了兵部尚書丁汝夔。但嘉靖皇帝有沒有後悔殺錯曾銑,我們不得而知。

好在俺答的進攻並不存在遠大的政治抱負,對大明王朝的這幾次進攻,主要目的只為搶錢,另一個目的是要明朝嘉靖皇帝下令開放邊關貿易,其實也是為了求財。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嘉靖皇帝不可能接受這種威脅帶來的屈辱,哪怕貿易可能真的能帶來財富和邊境安全。於是俺答只得在搶夠了財產後,滿載而歸。但自此明朝北部邊疆便暴露在了蒙古土默特部的馬蹄之下。

俺答看到了明朝邊防軍的無能,於是幾乎每年都要攻破長城,南下搶掠一次。嘉靖皇帝無可奈何,直到去世仍然裝作無事,嚴嵩在俺答每次南下劫掠退出後,都由著邊軍把逃難的難民殺掉,當做殺敵報功的獎賞。

嘉靖皇帝心知肚明,但絕不說破。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事情到了隆慶朝有了轉機,這轉機來自於俺答身上發生的一件“桃色事件”。

這事件的男主角便是俺答,女主角則是他的外孫女三娘子。三娘子是不是她的真名,我們無法知道,只知道三娘子是草原上最美麗的姑娘,說她是草原上的珍珠一點也不為過。

俺答早就聽說過他的這個外孫女,哪裡捨得將珍珠放在別人手中。於是作為祖父的俺答就把三娘子納到後宮成為了他的姬妾。但三娘子原本就有未婚夫,未婚夫不答應便和俺答理論。俺答也恐慌於未婚夫背後的勢力,於是便將孫子把漢那吉的未婚妻改嫁給了三娘子的未婚夫。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作為孫子的把漢那吉這下子惱火了,他向身邊人發牢騷說:“這算什麼話,外祖父娶了外孫女,祖父再把孫媳婦送給別人。”就率領家人,逃嚮明王朝。

這個事件絕非虛構,有史書為證,且為本文承上啟下,殊為重要。必須原文引用一下。

《蒙古史》:“把漢那吉者,俺達第三子鐵背臺吉之子也。幼孤,育於俺達妻一刻哈屯所,命僕阿力哥之妻乳焉。及長,那吉多智,有口辯,俺達讓其娶了胥比吉女為之婦;不相能,復聘兔扯金的之女。時俺答徵瓦剌迫使瓦剌奇喇古特把王妃綽羅斯氏所生三娘子獻與俺答為妃,三娘子者,貌甚豔麗,已受襖兒都司聘。俺答奪取之,襖兒恚甚,將攻俺答。俺答無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扯金之女償之。那吉怒,謂阿力哥曰:‘我祖欺孫,奪孫婦於人。吾不能為若孫,吾行矣。’遂與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關請降。”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把漢那吉叛逃入關,但邊關將領們因為他祖父俺答歷年來的騷擾,而“恨屋及烏”,一致要求將把漢那吉殺掉。大同總督王崇古是個明白人,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拿住把漢那吉就可以用來對付俺答。於是王崇古堅持保護把漢那吉。為了安全,他讓把漢那吉先前往永寧,並派出他的親衛護送。一面立即向隆慶朝穆宗彙報。

這就有了我們文章開篇的那個場景。

明穆宗朱載坖幸好也是個明白人,更加萬幸的是穆宗是大明王朝皇帝中為數不多的明君。他下令厚待把漢那吉,而且還委派給了他一個大同府指揮使的軍官職位。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俺答這方卻因為把漢那吉的叛離而雞飛狗跳,俺答的正牌夫人一向疼愛他的這個孫子,日夜不停的指著俺答的鼻子咒罵,哭鬧不絕。

俺答被夫人劈頭蓋臉咒罵一番後,反而冷靜下來,他對這“桃色事件”引發的後果後悔不迭。這個孫子也是他平時最喜愛的孫兒,現在卻要因為自己的魯莽而身處明朝險境。俺答擔心他的孫子被穆宗殺害,立即率領十萬人的軍隊,越過邊界,向大同進攻。

王崇古知道俺答的用心,於是派人前往和談,保證他的寶貝孫子在明朝完好無缺。俺答不敢相信,於是派人前往窺察。派出去的人看見把漢那吉穿著漢人的軍服,神采奕奕的騎著馬遊玩。俺答得知後,驚喜萬分,感慨著說:“中國竟然沒有殺害我的孫兒,我發誓從此不再攻打中國。”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大明王朝和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之間二百多年的不斷戰事,就這樣戲劇的停止。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

俺答死後,事件的女主角三娘子掌握住了大權。事實證明她絕對不是一隻花瓶,她富有才幹和見識,在控制住蒙古內部勢力後,她主張和明王朝全面和解,這也正好符合了明穆宗發展經濟,開放邊關貿易的政策。

三娘子不久就發現,臣服於中國,接受中國的封號所得到的賞賜,遠遠要高於搶劫所得來的財富。所以三娘子始終臣服於中國,並且接受大明王朝的封號。


成吉思汗的蒙古後裔,與明嘉靖、隆慶朝的“戰”與“和”

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與大明王朝終於保持了一段長期的和平。事實上也證明,只有和平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與中國人的交往,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