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千年史冊恥無名”。

大凡英雄,無不懷凌雲壯志。

“三年躋身百強縣”。

當第一,進百強,

千里尋夢,萬里江天,長垣壯懷激烈。

自有“全國百強縣”排名以來,

新鄉還沒有哪個縣進入過全國百強,

哪怕是過客匆匆。

即使是在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廣東,

也只是21個縣進入了全國百強。

長垣,要用三年時間躋身全國百強,

並非易事,註定艱辛。


為長垣的勇氣,

為長垣的擔當,

為長垣的未來!


“通過3年努力,長垣要力爭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12月9日15時,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分組討論中,長垣市委書記秦保建的發言擲地有聲:市委、市政府對長垣的發展寄予厚望,長垣有責任、有義務為實現“全市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貢獻全部力量!


無中生有、逆襲超越。改革開放40年,長垣實現了縣域發展的精彩蝶變,創造了名震中原的“長垣模式”“長垣現象”。如今,圍繞市委全會提出的“整體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長垣如何勇立時代潮頭,在新鄉各縣(市、區)中走在前、當標兵?


答案就寫在長垣這片熱土中無數個普通的日日夜夜裡。


“如何把落實市委全會精神與你負責的工作結合起來?謀劃的具體項目是什麼?……”市委全會結束後,秦保建逐個與長垣黨委、政府各口分管領導以及所有鄉鎮(街道)負責人面對面談話。


不談成績,只講謀劃。16位縣級領導、18位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逐一詢問、認真記錄、共同思索、細緻點評、提出要求……


截至12月11日21時記者截稿時,談話工作依然在逐個進行中……


天道酬勤,不進則退。幾十年來形成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意識、開放包容的大氣胸懷、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早已深深融入了長垣幹部、群眾的精神血脈。長垣幹部群眾分分秒秒都沒有絲毫地懈怠……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9月28日,長垣撤縣設市掛牌之時,市委書記張國偉的殷殷期望長垣幹部群眾沒有忘記:強化發展排頭兵的責任擔當,展現政通人和新氣象,繪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譜寫新時代長垣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長垣幹部群眾更沒有辜負期望:今年前三季度,長垣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6.4億元,居全市縣域第一位,高於第二名12.76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起重產業向特種裝備製造轉型、防腐蝕產業向新材料延伸、醫療器械產業向健康產業拓展……今年,長垣河礦智能製造產業園、衛華智能製造產業園、駝人醫療器械產業新城等15個重大專項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8家,院士工作站達到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6家。


以衛華為代表的長垣民營企業更是走出國門,業務覆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和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南美等130多個國家(地區)。


答案還寫在長垣黨員幹部立大志、觀大勢、擔大任的工作謀劃中。


2020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長垣市黨員幹部一致認為:“整體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這一目標,為縣(市、區)高質量發展指明瞭目標,點明瞭方向。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垣帶來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必須因勢而起、順勢而為、謀勢而上: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抓緊機遇,因勢而起——編制灘區黃河治理、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系統規劃,實施灘區遷建工程、貫孟堤加寬加固工程、灘區深度治理工程,通過灘區空間的重新塑造,實現縣域空間的重新組合、發展要素的再次配置。


遵循規律、順勢而為——遵循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規律,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做“美”一產,通過種植苗木、花卉、牧草、中藥材,發展美麗產業,打造美麗環境,做強美麗經濟。做“精”二產,通過校企合作、借智借腦、以科技的力量提升二產的創新創造能力。做“活”三產,通過培育文化、旅遊、教育、醫療、養老等業態,提高城市的品質和承載力,服務一產和二產,吸引更多人才在長垣集聚。

貫徹精神、謀勢而上——把抓機遇體現到抓策劃、抓謀劃、抓規劃、抓計劃上,把抓發展體現到抓項目、抓指標、抓位次上,計劃2020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16個,以堅實的項目謀劃和建設,為實現“全市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奮鬥目標做貢獻。

新鄉故事:長垣,新鄉當第一,全國進百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