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接觸區塊鏈和加密貨幣2年了,我學到了什麼?

幣圈一年,外界十年

轉眼間,我接觸區塊鏈有2年的時間了,在幣圈闖蕩的時間也有2年了!

從2017年底的瘋牛,到現如今的冰熊,我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幣圈韭菜。

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在這2年裡,我究竟得到了什麼,又有哪些感悟,反正幣價持續低迷幾近崩潰,我也樂得來個全身心放鬆,是時候好好靜坐冥想反思一下了!

“區塊鏈就是未來,加密貨幣讓你暴富”這種想法千萬不要有,勸其他人買幣更是大忌!

還記得一年前的這會,剛剛闖進幣圈的我樂此不疲,依然滿心的熱望與期盼,恨不得見了人就說區塊鏈是未來的希望,只有加密貨幣才能實現鯉魚躍龍門等等。

一年後的今天,我真的很慶幸絕大多數人把我那一番豪言壯志當成了耳旁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因為他們真的聽進去的話,我今天恐怕就要晝伏夜出了。

因為,當你做任何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事時,真的不需要過度熱情分享給周圍的人,畢竟發大財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的心酸與坎坷,而出於趨利的本性,人們在看到暴利時容易變得極為感性,結果就是被割的找不到北,然後繼續感性的將責任一股腦推到你身上:你這個魂淡可把我坑慘了,缺大德的!

記得半年多前,正當EOS風光無限逼近150的那陣子,李金馬多次在各種不同的活動和場合下高調宣稱“在推廣EOS的路上,我從不後悔”,而EOS佳能群主楷書也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六月上線價格必然會拉一波。

後來,他倆都被罵慘了,真的。

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說說笑笑事不關己的時候,笑臉相迎相敬如賓,然而一旦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則立刻張牙舞爪甚至獸性大發。

謙卑低調莫炫富,無論賺了虧了,最好夾起尾巴關上門

有句俗話叫做“悶聲發大財”,我雖然離這個境界還差的十萬八千里,但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個通用的真理:現實生活的不如意與各種壓力早已扭曲了很多人的內心,仇富不僅僅是一個普遍現象,更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在監管與暴力機構缺失的去中心化世界裡,這種心態無疑變得更為露骨與冷酷無情。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你膽敢比他們強一點,他們會恨的牙癢癢晝夜難眠。

僧多粥少,你有了他就沒了,以太坊社區,甚至幣乎的踩已經無數次反反覆覆在印證這一點了。

區塊鏈的通證體系其實是社會生產關係在互聯網的一個二維投影。其實生產關係本無對錯,關鍵是生產力是否能跟得上。縱觀歷史與社會發展進程,但凡生產關係超過實際生產力的,通常都會在折騰一段時間後被歷史的車輪碾個粉碎。

有朋友問比特幣明年多少錢?你最好把醜話說在前面

雖然自己還是萌新韭菜一枚,但至少比尚在圈外觀望的準韭菜多了一年的歷練。過年期間,我發現親朋好友還是有不少人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感興趣,但在經歷了瘋狂的2018年之後,我已經改口這樣說了:現在是熊市繼續走深階段,建議別投資,千萬別投資,誰投資誰死!

熊市一來百幣死,只做瞭解就可以。而且,我會先把各種風險和災難都擺出來,比如自己是如何從幾十萬虧到幾萬至今沒翻身,比如自己是如何從瘋狂盯盤不眨眼到後來的麻木不仁等等(在幣乎寫文賺Key的沒敢說,因為換讚的前提是要有Key,而對新人來說只能通過大量購買Key才能實現換贊躺賺

做不到“悶聲發大財”,至少要做到“悶聲虧大錢”,自己虧了就算了,不能再讓別人虧了。

最後談一談發自肺腑的感想

在如此寒冷的熊市裡,區塊鏈項目還怎麼玩?還能參與嗎?

別的不說,幣乎是一定可以玩的,哪怕你分文不投,但也一定要去幣乎看看,看看各種作者從各個角度分析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前生今世。在幣乎每天發文的人非常非常多,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對幾個人印象非常深刻,從他們的文章裡受益匪淺,比如:

金馬(一個通過區塊鏈實現了小規模財富自由的程序員,業內頗有名氣,在幣圈擁有多種產業)

老薛的(年紀輕輕的銷售總監,捨得付出,敢於嘗試)

冰棒的(很有膽識魄力的80後,行事果斷而又堅決)

兔子醬的(幣乎唯一的描繪區塊鏈的漫畫,多才多藝的美女)

TVB的(據說是一個快四十的大媽,文筆很犀利,只是每次徵文後都會爆發)等等。

只不過,看歸看,做歸做,不是說他們各自的投資方式你都可以用得上,看文章只是瞭解當前形勢,並不代表照貓畫虎。

否則豈不是人人都成了巴菲特或李嘉誠?

注:幣圈行走不易,大家各自珍重,投資請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