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華泰寶利:走出“舒適區”的保險私募

“去年看了有上百個項目,實際只投了兩個項目。”華泰寶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華泰寶利)總經理李勝稱,看得多、投得少主要因為嚴格堅持兩條原則:一是隻投硬科技,這是企業最好的護城河;二是堅持合理的企業估值。華泰寶利去年投資的兩個企業,都已在科創板上市。

近日,華泰寶利總經理李勝、副總經理姜松巖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介紹了投資理念——堅持投資硬科技,重視關鍵領域的國產替代技術。秉承這一投資理念的華泰寶利,正是新舊動能轉換下中小型保險系私募股權基金的縮影。

走出“舒適區”

華泰寶利是華泰保險集團旗下專業從事股權投資的業務主體,控股股東為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2017年獲批成立並完成備案。

李勝介紹,華泰集團內部有這樣的共識,即從長期看,股權投資在險資配置中會越來越重要,所佔比例也會越來越高。

邏輯在於,險資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二級市場股票已經有多年經驗,總體也做得很好,形成了“舒適區”。而從大環境看,國際上已出現了負利率情況,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債性資產收益率長期趨勢是下行的,保險負債端成本壓力可能倒逼資產端走出所謂“舒適區”,而更加重視另類資產、股權領域的機會。

與萬億級險企股權投資往往會有業務協同方面的考慮不同,華泰寶利管理規模較小,李勝坦陳,股權投資主要是大類資產配置需求和財務投資需求,同時為被投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或幫助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

儘管有集團的支持,華泰寶利開展業務初期還是面臨著不小壓力。險資是風險厭惡型資金,但股權投資風險程度高,單個項目投資金額較高,且流動性低,往往不具有糾錯機制。如何控制風險,是首要的挑戰。

其次,股權投資期限一般較長,往往分為“投入期+退出期”,投入期沒有回報,但保險資金在負債端有成本,從賬面看前幾年是虧損的,考核壓力也較大。

另外,保險資金投資私募股權,在各類金融業態中是比較晚的,人才的引進、儲備和培養也需要一個過程。

“華泰這邊算是比較早地想清楚這一塊,培養我們這個團隊用了兩年到三年,現在逐漸見到回報了,但是一開始那段時間是挺難過的。”李勝表示,股權投資是特別講“人和”的業務,投資好壞很大程度靠人,但中小險資限於條件,不可能對每一個行業都招募專業的團隊,華泰寶利的解決方案是——一方面苦練內功,不斷研究行業,提升自身水平;另一方面“抱大腿”,藉助有實力GP機構來遴選和判斷項目,加上激勵機制市場化,現在看效果還可以。

“公司定位小而精,最大的特點就是扁平化,高效、精簡、決策快,本身財務盡調、法務盡調都有外部機構和行業專家,可以不用養龐大的團隊。”姜松巖表示,PE投資要跟隨經濟形勢和技術進步方向,精準切換賽道,投向最有成長潛力的領域。

據介紹,華泰寶利團隊成員具備平均10年以上股權投資經驗,其中核心高管從業經驗均超過20年。

堅持投向硬科技

李勝介紹,華泰寶利去年投項目堅持兩條原則,一是硬科技,二是要估值合理。因此去年看了上百個項目,最終只投了兩個,一個高鐵配套高科技冶金企業,一個芯片製造企業,這兩家企業都已在科創板上市。

“我們確實是科創板政策的受益者,我們自己內部評估,科創板把我們資本化的時間提前了12到18個月,沒想到去年12月份投的項目,7、8月份就上市了。”李勝說,科創板7月推出後,對一級市場投資有幫助,更加引導資金投向最好、最有活力的企業裡去。

“外因還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所以我們覺得政策可能只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起一定的促進作用,最終決定企業未來估值、決定股東獲利的,還是企業本身的素質。”李勝說,科技含量轉化為收入、利潤的可能性最大,潛力也最大,我們堅持投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業,雖然我們追求投資的財務回報,但其實跟國家戰略是一致的。

據介紹,華泰寶利目前主要聚焦高端製造、集成電路等領域,特別重視國產替代的一些關鍵領域,如重大零部件、芯片的核心技術。

“今年又不太一樣,今年的打法是六個字——不鬆懈、不著急。”李勝說,今年還在不停地看項目,研究行業,找有科技含量的企業。同時,一二級市場出現了一些倒掛,一級市場可能會逐漸調整,因此投資時不要著急,要把握好合理的估值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