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全唐詩》最孤獨的冬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寫下傳世名作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全唐詩》最孤獨的冬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寫下傳世名作

在古代社會,由於科舉制度的殘酷性,很多讀書人從青春年少一直考到白髮蒼蒼,都不一定能夠中舉。因此,很多人的一生都不斷跋涉在投考的路上。即使有幸考中,步入仕途,也會長久地遠離故鄉,不能夠常回家看看。有的人少年離家,直到鬢髮斑白才返回故鄉。所謂“我小離家老大回”,真是令人心酸不已。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晚唐詩人韋莊,他就是年近60才中舉。之後入蜀致仕,成為前蜀宰相。在晚唐文壇,他與溫庭筠齊名,同為花間派的代表詞人,史稱“溫韋”。對於很多詩詞愛好者來說,韋莊主要是以描寫男歡女詞、離愁別緒的花間詞而揚名後世的。

《全唐詩》最孤獨的冬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寫下傳世名作

事實上,韋莊不僅詞寫得好,他的很多詩作也寫得很不錯,就比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冬夜》。這是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時寫下的一首傳世名作,寫出了《全唐詩》最孤獨的一個冬夜,成為最美的冬夜詩。全詩如下:

睡覺寒爐酒半消,客情鄉夢兩遙遙。無人為我磨心劍,割斷愁腸一寸苗。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時間已無法考證,但根據詩作的內容可以推測,它應該是詞人未中舉之前的作品。韋莊年少孤貧,卻才思敏捷,聰明過人。只可惜,詩人出生在晚唐亂世,一腔才華無處施展,直到59歲才中進士,令人噓唏。

《全唐詩》最孤獨的冬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寫下傳世名作

寫這首詩的時候,時值寒冬,詩人應該正客居異鄉,想到自己渺茫的未來,想到自己遙遠的故鄉,不禁興起無限思鄉之情。在異鄉的冬夜,詩人獨自懷念家鄉。由於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相比於現代社會,這份思鄉情,更令人難熬。

冬夜漫漫,詩人孤身飄零天涯,獨自一人入睡,不由地感到陣陣寒冷。屋內,那用於取暖的爐子也慢慢熄滅了,上面還留著一些喝剩的殘酒。詩作一開篇就用寥寥數語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孤獨寂寞的旅人形象。這樣的冬夜,連夢裡都無法回到遙遠的故鄉。一句“兩遙遙”多麼令人惆悵啊!

《全唐詩》最孤獨的冬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家人,寫下傳世名作

詩作後兩句想象獨特,筆力剛健。遭逢亂世,詩人不知何時才能踏上回鄉之路。想到自己鬢髮斑白卻一無是處,即使能夠回家,也無顏面對親人。回家或許永遠只能是一個夢!想到此,詩人忍不住嘆到:誰能夠為我磨一把心劍,將我心中的思鄉之愁斬斷。

讀了這首詩以後,大家可能很難把韋莊與“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樣香豔纏綿的詞語聯繫起來。事實上,韋莊後來雖然成為了前蜀宰相,盡享榮華富貴,但他的思鄉之情卻從未斷絕。他的那首名句“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就是證明。世事滄桑,人對故鄉的思念從不會因為身份的改變而消失,只會越來越深。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