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導讀

儘管世界理論研究也在推陳出新,不乏建樹,卻只能管中窺豹,觸及一角,無法廣泛覆蓋與深入剖析當前國際政經複雜大變局背後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百年一遇大變局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過往的理論越來越難以解釋當下、指導當下,更無以應對未來。

整個世界陷入到“理論迷失”中,以致各方對全球層出不窮的新變化百思不解。

雖然世界理論研究也在推陳出新,不乏建樹,卻只能管中窺豹,觸及一角,無法廣泛覆蓋與深入剖析當前國際政治經濟複雜大變局背後的真正原因,因此,有必要對經濟理論進行哲學層面再思考。

這其中,有八大世界性理論難題正在困擾世界,也是各種矛盾與分歧的深層緣由。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一,市場經濟不是單一的、原教旨的。

在經典經濟學教科書中,市場經濟就是專指自由市場經濟,以企業市場經濟為出發點,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代表,將市場經濟理論全面體系化。

然而,企業市場經濟內置著無法迴避的失靈悖論,即優化配置資源達到極致之時,就是企業市場經濟失靈之時。

當經濟進入全球化階段,市場在國家之間真正的展開,企業市場經濟自然而然地被國家解構,國家市場經濟與全球市場經濟就要登場了。

然而,市場經濟中內置的過剩,造成貧富差距,就需要平民市場經濟與社會市場經濟來解決(可參見《全世界前100大經濟體中有70個是跨國企業!自由市場經濟“物極必反”》)。

巴菲特著名的那句“市場經濟解決不了貧富差距”,其實就未看到五個市場經濟的分層,其實,“曾在20世紀輝煌一時的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正被丟進21世紀的灰燼中。”社會市場經濟和平民市場的訴求已經提上日程。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二,經濟發展逆向化,物質消費逆向化趨勢。

經典理論中,生產與消費具有辯證關係,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消費對生產有重大反作用,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生產力。

在農耕文明時期,生產供給是制約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瓶頸;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產能過剩成為經濟常態,消費成為制約生產的主要原因。換言之,當物質消費在趨勢上相對下降或減少,都將足以使現有生產關係發生調整與變化。

因此,各種以滿足個性化的小眾消費在當下大行其道,並影響和改變了商業模式。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三,去人口化的技術革命與商業模式。

與當年大工業化帶來大量就業,成就歐美中產階層成為社會的主流不同,如今,市場經濟與技術革命的發展正在把越來越多的人變成過剩人口,其原因在於市場經濟的馬太效應正不斷將勞動力邊緣化,以智能化為主的技術革命將勞動力變得更加多餘。

尤其人工智能更大規模地將人口從就業崗位淘汰。

曾經人工智能僅限於科幻小說,但如今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汽車自己會駕駛,無人機可以設定程序用於遞送包裹,計算機正在學習診斷疾病。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9億勞動力成就的國民資源稟賦將被迅速擠壓,機器人替代拉開勞動力退出的序幕。

“技術狂人”馬斯克就一直對人工智能的威脅憂心忡忡,認為人工智能會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

近日他再次就人工智能安全問題作出表態,“應該有一個專門的政府機構來監督與人工智能有關的一切事宜,以確保人工智能不會帶來公共安全風險。”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四,所有商業模式之魂——“出賣未來”還能走多遠?

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耳熟能詳,這也是闡釋、推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理念的最淺顯易懂的個人版。

而借債度日、“預支未來”則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徵,依靠不斷信用擴張、擴大信用消費,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成為借貸推動消費、消費推動增長的經濟模式的“最佳典範”,直至金融衍生品CDO、CDS穿幫引爆次貸危機,最終釀成至今仍在泥沼掙扎中的世界金融危機。

把花“過去的錢”變成花“未來的錢”,這種跨越空間的轉移和配置,是所有金融證券產品的本質所在,雖有其時代與現實合理性——吻合工業革命發展與人的享受慾望,但一味的、過度的“透支未來”或將使“美夢”變成“噩夢”。

同理,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商業行為、政府經營都將走不遠。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五,用什麼對沖市場經濟週期性的失靈?

在WTO框架下,過去近20年全球化加速進行的過程中,東西方國家經濟共同持續增長,從而給大多數人一種錯覺:市場經濟週期性失靈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過去的所有經濟週期理論也似乎全都過時了。

直至全球金融風暴發生,虛擬金融資產泡沫破滅,實體經濟衰退,人們才如夢方醒,全球性經濟衰退好像突然回來。

然而,對沖市場失靈、經濟週期的手段雖泛善可陳,卻被各國應用地爐火純青。

比如西方凱恩斯主義勝利迴歸,被奉若神明,政府積極干預經濟過程,來取代市場經濟的自發運行和經濟週期的自然恢復,以致全球央行大放水,2019年6月,中國M2更是突破190億元。

但問題的根本是,市場經濟內置著過剩原罪,過剩就要平倉,金融文明的原罪則是貨幣過剩與蒸發,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又豈能“以泡製泡”?因此,不但幾乎所有對抗危機的行為都是“堂吉訶德戰風車”,且為新的危機埋下“禍根”。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六,發展模式去終極化。

美國學者福山曾在“歷史終結論”中充分展示了對自由民主體制和開放市場經濟的高度自信,“西方自由民主制的到來預示了人類社會文化演進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

然而,隨著美式民主與自由市場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慘敗,從“佔領華爾街”行動到美國內部的撕裂,無不暴露曾經備受推崇的美國模式也有難以克服的弊端。

在21世紀頭十年裡,美國的燈塔效應開始弱化。

事實上,人類文明的組織形態更趨異質,通向現代化的道路紛繁複雜,不同國家人民的政治理念和權利觀念也大相徑庭,這使得發展模式將走向去終極化。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七,國家模式多元化趨勢(去美式霸權)。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在主導世界方面已經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連續“退群”,既反映瞭如今美國強調“美國優先”的“自私”,也反映了美國能力的相對衰落。

而隨著美國標杆示範效應因為國力的相對衰落而削弱,國家模式也將趨向多元化發展。

美國去老大化,世界去中心化已經開啟,未來的大趨勢是全球力量格局的多極化和世界體系發展的多元化,世界將在“無序和混亂”中形成多邊主義。而此不只是地緣政治意義上的多極化,也包括髮展路徑和模式上的多樣化。

為什麼如此迷亂?八大“理論迷失”

八,新自由主義內爆,新社會主義浮出。

新自由主義理論以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和全球化這“四化”為核心內容,推崇“市場原教旨主義”,倡導市場自由的競爭和個人主義,主張經濟、貿易和金融自由化與私有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

無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上世紀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還是拉美國家進行的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經濟改革,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然而,本輪金融危機表明,新自由主義所宣稱的“市場能夠解決所有經濟問題”註定只是神話,對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的信仰,已經將世界經濟推入至今難以走出的深淵。

正當世界超複雜、超離散時,新社會主義(社會、公正、協調)正在顯山露水,社會意味著全體,複雜需要公正作為準則,離散則需要通過協調解決,最終通過規則、法律走向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