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華為會不會造衛星?

地球上一名可靠的男人


華為是一家生產和銷售通訊設備的民營企業。4G和5G時代都是地面基站模式。

5G的商用進行的同時6G的佈局也開始了。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



如果華為造衛星也是通訊衛星。

如果從商業角度考慮,華為也可只發展適用於太空的6G網絡通訊設備,通過購買衛星和衛星維護和發射服務,減少運營成本。


任總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企業家,也許任老考慮的更為長遠,可能已經考慮6G以後華為的發展,也許從6G開始華為慢慢轉型,向深空探索發展。


圈叔叔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是有可能進入衛星通信領域的,不過什麼時候進入這個就要看移動通信技術怎麼演進了。

衛星通信原來也是傳統通信業的業務範圍,不過後來慢慢的就被分離出去了。

在通信業早期的時候,一些通信業的巨頭也有衛星通信的業務,比如當年的阿爾卡特就有衛星業務事業部,而且成績還算不錯,在阿爾卡特收購朗訊科技的時候,為了完成交易,出售了自己的衛星業務。

當年的摩托羅拉也曾經一度大力的發展衛星業務,不過摩托羅拉比較悲慘,“銥星計劃"把摩托羅拉移動坑的比較恨,後期摩托羅拉出售通信業務,在衛星通信上虧損過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們的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被稱為陸地公眾通信系統。

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3G,也就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在1985年被ITU(國際電聯)提出的時候,最早期的名字被稱為FPLMTS(未來公眾陸地移動通信系統),後來才改成名字叫IMT-2000的。

現在我們的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依靠基站做為無線承載,基站的建設受到地理條件的制約比較大,所以基本覆蓋也就是陸地和近海。

其實就3G裡,也有相應的衛星通信部分的要求,當初3G標準裡,就要要求滿足衛星移動環境至少滿足9.6Kbps的性能要求,不過後來在實際組網之中,就沒有什麼下文了。

移動通信經過各個制式時代的演進,現在到了5G時代,而未來6G時代,通信業有一種聲音是要大範圍的引入衛星通信的。

現在是5G時代的初期,通信業已經開始了6G的技術儲備,以期望在未來6G標準制定之中獲得先機。現在6G主要是前景性的研發,不過通信業裡也有一種聲音,就是5G已經基本可以解決了速度、時延、接入的問題了,到了6G,需要引入衛星通信,以滿足海洋、沙漠、偏遠地區等無法依靠基站來完成覆蓋的區域的信號問題,甚至水下通信也期望在6G之中得以解決。


如果到了6G,最終的討論是需要引入衛星通信,那麼華為做為通信製造業的巨頭,全球最大的通信製造業企業,也不得不進軍衛星通信領域了。

不過必須說的是,不管是什麼時代,衛星信號的阻擋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所以衛星通信是不會取代現在的基站,基站依然是陸地信號覆蓋的主要承載。

總而言之,華為是否會進軍衛星通信領域,主要還是要看移動通信技術後續如何演進了,如果有需要的話,華為就會製造衛星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應該不會造衛星。

1、任總:十幾年前,前北電CEO歐文斯曾提出和我們合作做低軌道衛星,其實就是今天Facebook和Google提出來的方案。當時我們沒有做,因為衛星可能涉及軍工,我們上不碰軍工,下不碰機密,民營企業恪守本份。

2、天地數據鏈的碼速率是很低的,如果用同步軌道,那就需要佔用寶貴的同步衛星位;如果用低軌,由於衛星每軌的可見弧長就那點,所以需要組網運行,期間可能還需要一些中繼方面的技術。

最關鍵的是,衛星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先進,而是技術可靠,縱使華為能把維修站開到每個蘭州拉麵旁邊一家,打上去的衛星壞了就壞了,根本沒法修。

漫步茶卡鹽湖


華為可能以後還會被逼著搓宇宙


淺夢裡的浮華


完全有可能,因為衛星也是通信技術的一個分支。


老牛


會,什麼都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