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風雪夜歸人,看到這句詩你想到什麼?

愛吃肉肉的老王


“風雪夜歸人”這句詩的出處是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中既表達了詩人被貶途中風雪寄宿的悲涼心境,又含有對勞動人民生活艱辛的同情。從這句話,體會到了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不易。

我們都曾經是風雪裡的夜歸人。不管我們現在過著怎樣的日子,有著怎樣的生活,那都是用無數的努力和辛苦換來的。沒有人甘願一直維持現狀,更多的人都在為了過的更好而不斷地前行。哪怕前行的路上,風雨交加,大雪阻礙,可是我們依舊會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走在路上。

我們都曾經是風雪裡的趕路人,我們都曾經走過一段泥濘不堪的路。只是,當你走過坎坷,走到了幸福,也請我們大家學著去懂每個人的生活不易,懂人生的五味雜全,更要懂得尊重,更要懂得理解,每個人都很艱辛,很不不容易。


老武小侃


風雪夜歸人,看到這首詩我滄然淚下,它使我想到了我已逝的老父親,彷彿又回到了幾十年前的一個晚上,大雪封門,寒風透過窗欞可勁的吹著,因為太窮,無錢買煤生火,我和弟弟妹妹們嬉戲地坐在被窩裡,母親安靜地坐在床沿上,在等父親的歸來。我明天就要去縣城上學了,可我的生活費還沒有著落,父親出去借錢去了。等啊等啊!弟弟妹妹們都睡著了,我和母親還在等著父親。不知過了多久,門外傳來沙沙的腳步聲,門開了,父親回來了,在門口抖了抖身上的雪,又在門沿上蹭了蹭腳底下的雪,走進屋來,顫抖著用凍僵了的老手從懷裡掏出一 匝 破舊的一角的毛票,走到我跟前,通紅的臉上帶著歉意說,"娃這是五元錢,你明天拿去上學吧!"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一下就湧了出來,"哇 "的一聲撲進父親的懷裡,父親用手輕拍著我的後背,嘴裡說著,"娃,莫哭,莫哭,要好好讀書,長大要有出息,"。…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讀書也無成,也沒有什麼出息,我的老父親也早早去逝,臨死也沒有見他最後一面,我 慚愧至今。每每看到風雪夜歸人這句詩,總是想起幾十年前的那晚,想起逝去的父親,不盡滄然淚下。


笨笨40303829


讀到這句詩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的是我自己。

我是莫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

我的工作要經常出差,狠多時候,我都是坐在車上,看著車船外的萬家燈火,心裡百種滋味。很多時候都是早出晚歸的,想到“夜歸人”便想到了自己。

在人來人往的街頭,在北風呼嘯的夜晚,在風雪交加的公交車站臺,我都曾用一步一步地用腳丈量過許多個城市。很多時候我問自己,我非得這麼苦這麼累嗎?實在不行就放棄吧,找個安穩地工作,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不是日子過得也挺滋潤嗎?可是我心裡不服氣,我不甘心,我想拼盡全力闖出自己地一片天出來。

永遠記得那次在外出差的時候,由於晚上要去測量場地,又加上是冬天,天氣非常地寒冷。在那所大學裡,路上已經沒有了學生們的蹤影,只有樹葉“沙沙"作響陪伴。心裡有一絲絲的害怕,於是我加快腳步,趕緊感到場地裡,快速結束戰鬥。

等到工作忙完,準備回去的時候,才發現公交車晚班車已經結束了,而距離我住的酒店有十幾公里,打車又不捨得。糾結半天步行到兩公里多以外的BRT做夜間車。在步行到BRT車站的時候,感覺風像刀子一樣在刮自己的臉。忽然天又下起了大雪,急忙把傘撐開,一隻手要打傘,一隻手要拿手機看導航。手凍的通紅,風拼命地向身體裡鑽,簡直是舉步維艱啊,眼淚都快要下來了,就覺得自己好可憐。荒無人煙的,心裡又特別害怕。

不折不扣的“風雪夜歸人”形象。

可是年輕時不就應該多吃一點苦嗎?我們來到這個城市裡奮鬥,沒有強大的背景,沒有勢力,沒有資源,沒有物質基礎,我們有什麼?還好我有一顆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的心。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收穫幸福的!


莫秋


“風雪夜歸人”這句詩是唐代待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一句。全詩如下;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液歸人。每當我看到這首詩,我就想到我早逝的哥哥,想到他幾十年前在雪夜領救濟糧歸來的那一幕,這首詩簡直就是我家當時的真實寫照。

那是一九六二年的冬天,正是河南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二年,由於長時間下雨,秋莊稼幾乎絕收。入冬以後,村裡三分之二的人家幾乎斷糧。野菜,雜草,樹皮,能吃的都吃了,但仍然填不飽肚子。年初母親因病去世,父親急病交加又一病不起,十四歲的哥哥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隊裡看我們家困難,分配給我家三十斤救濟糧票,我和哥哥高興的直跳,久病在床的父親也精神了許多。一天多沒吃糧食了,餓了就熬點榆樹皮湯,連樹皮帶湯都喝下,只是暫時填下肚子。好在連日大雪封門也不活動,父子仨蓋一床被子取暖,聽父親講些鬼神故事,倒也自尋其樂。

有了三十斤救濟糧,父親在計劃著如何過冬。家裡一點糧食也沒有了,領救濟糧要到二十華里外的段莊糧店,這漫天大雪咋去領糧呢?哥哥自報奮勇,準備衣物出發,父親說雪太大你一人去絕對不行。正好鄰居石頭哥來找我哥,他家也分有救濟糧需要去領,兩人結夥,父親才放心,但特別安排,除了拿裝糧的布袋,別忘了每人帶根棍子,雪封路萬一掉溝裡,兩人用棍子可以互救。

我哥和石頭上午出發,臨走父親把沒捨得吃的半塊土豆給哥裝到兜裡,一再叮嚀路上注意安全,早點回來。

眼看上午雪停了,但下午兩點左右天又紛紛楊揚地下起了大雪。父親從床上坐起來,看著滿天的飛雪嘆氣。”三兒,到村口看看你哥回來沒有。”顯然,父親著急了。

我一頭鑽進雪裡,站在村口的高崗上眺望著,但見天地一色,白茫茫一片,根本不見人影,風捲著雪花直往人脖子裡鑽,我下意思裹緊上衣,無精打彩的回家對父親說,”根本不見一個人”。

冬天天短,說黑就黑。哥哥和石頭還不見身影,雪雖然小了點,但風卻刮的比白天大了,村裡村外,風把雪旋成一個個小山丘。石頭爹終於等不及了,他到隊長家借了村裡唯一的手電筒,一個人冒雪去接石頭和我哥去了,臥床的父親只是一個勁的嘆氣,乾著急沒辦法。

十點左右,村裡人都睡了。我和父親一直在焦急的等待著。忽然,村外的狗叫了,我趕快跑出去,正撞上淋成雪人的哥哥。我趕快把哥哥扶進屋裡,哥哥把沉甸甸的糧袋放下來,從雖邊掏了一把紅著絲放到我嘴裡,”甜的很,快償償”,我償了一口就嚥了,一天沒吃東西了,就象豬八戒吃人參果,一口就吞了,哪還來得及品味呢?!

哥哥風雪夜歸的場景,幾十年來象烙印一樣刻印在腦海裡。每當我讀到詩人這首”風雪夜歸人”的詩句時,我總情不自盡的想起幾十年那難忘的風雪之夜。



笑天習文


風雪夜歸人,看到這句詩你想到什麼?

我個人看到這一句詩,第一個想到是一個踏月而歸的遊子形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如此,時常一個人獨自回家,由於口袋裡沒有錢,一直不敢白天回去,這也可能是很多內心難以言說的苦,記得有一年,我由於沒有賺到錢,從廣州坐火車回到家裡時,時間還早,於是一個人獨自在公園裡坐了一下午,直到天黑了之後,才提著行李回家,當時天氣異常的寒冷,雖然沒有下雪,但我腦子裡立馬想到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我比現在更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做夢,以為只要認真讀書,只要努力去拼搏,那麼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現實與理想卻又是如此地遙不可及,使得我活得顛沛流離,每次都害怕回家,並不是害怕別人的嘲笑,而自己骨子裡的自卑。畢竟已經成年了,可是依舊一無所有,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致命的打擊。

然而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卻是與我當時的心境暗合,詩作中所描寫那種踏著月色而歸的主人,其實也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我,無數個夜裡,我正是那樣頂著狂風,踏著月色,孤獨地回到故鄉。

每當我想起這段往事,內心總是感慨萬千,雖然現在生活更好一些了,可是我那段人生經歷,卻是帶給了無數的悔恨,至於到了今天,我依舊還是耿耿於懷。一個人男人獨自在外漂泊,可是又沒有任何的成就,骨子裡自然而然地會自卑。

“風雪夜歸人。”,僅僅是這一句詩,卻又是道盡了無數人的無奈,而我也時常感受到這句話所帶給我的震撼,那這首詩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之一。


品詩讀詞


“風雪夜歸人”,不由得讓人品讀起它的整首詩。這句詩出自: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倉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中描寫了詩人入宿的山村景象和當地樸實農民的農村生活。

從這首詩中的“風雪夜歸人”,讓我想起了,兒時與母親,早起貪黑,在市場擺攤賣水果與麵點的兒時記憶。那時的我很小7歲多樣,母親凌晨三點那樣就到市場擺好水果,當時我們村的市場,品種多樣,人流多,市場上已熱鬧不凡。小時候的我,是在清晨4點30分左右,去幫母親的忙,那時,正值市場高峰期,能夠在上學前幫到母親。

夜晚,母親都要把第二日需要的物品補充好,有時,等母親歸來,我們已進入了夢想。同樣,父親在再打工回來,也已到了夜。

這句“風雪夜歸人”,我想它是勤勞樸實的人兒的寫實,也是一直在為生活而努力的人的寫實。

“風雪夜歸人”是向上努力的,且它更是踏實溫馨的。





悠南說影


風雪濛濛夜歸人,

四十年前雪花中。

十月嬰兒剛滿月,

半夜四點強起身,

兒啼母淚無奈何,

趕車天黑早班行。

工作服裹我的兒,

往返兩地幾十程。

西門荊州沙市尾,

一二路車貫兩城

左背黑包裝尿布,

布繩捆綁兒胸前,

下雨右手拿雨傘,

拼命擠車肘拐邊。

紡織女工三班倒,

不知天黑與白天。

一進車間八小時,

餵奶規定有時間。

盼得一聲電鈴響,

抱兒又奔車站前。

頭轉星移寒冬至,

風雪殘燈夜歸人……

(紡織三班倒女工短短傷心點滴回憶)


玲鈴970


是晚上十二點了媽媽讓去看看自己在家的爸爸,那天的雪下的特別大,車刮器不停的刮,大雪又急又大,看不到路,我說讓大哥大嫂去看看吧,他們離的近只有五百米的路,我媽媽不願意,然後我和老公開車三十八公里,冒風雪回去了,爸爸已經睡覺了,敲門聲把樓上樓下的人都敲醒了[害羞]

坐了十幾分鍾又頂著風雪走三十多公里回家,回到家已是凌晨一點多,

謝謝你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很多往事。[祈禱][祈禱][祈禱]


心與自然


“風雪夜歸人。”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讀這句詩,讓我想起了三年前冬季發生的真實故事。

那天下午,先刮西北風,後又下起小雨,氣溫驟降,小雨變成雪粒。風捲著雪粒,打在門窗上,發出狼嗥般地怪叫。

放學後,附近的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被家長接走了。只有二年級劉鳳麗同學因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年事已高,還沒被人接走,小鳳麗想獨自回家,又怕摔跤,急得直掉眼淚。

我處理完有關明天教學的事準備離校回家時,看見她在教室門口站著。我沒有過多的思索,就決定送她。

鳳麗家住在村南劉家溝,離學校有二里多地。當我頂風冒雪把鳳麗送回家中時,夜幕已經降臨。返回路上,除風雪聲音外,還不時夾雜著狗的狂吠。到家門口時,俺家那隻小花狗搖著尾巴,高興地把我迎進家。我看著小花狗,拍打著身上的雪花,不由地想起了“風雪夜歸人。”的詩句。


杜留振


我記的應該是80年代初,讀初中的冬天,父親每天都要去採石場採石頭(我們老家叫起石頭),記得父親從採石場走路回來的時候,整個人都被冬雪包裹起來了,進到簡陋的屋子裡,渾身都是雪水!後來讀到了這句詩的時候,總會想起早逝的父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老爸,你在天堂安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