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別輕易勸別人大度",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這一全世界沒有真實的感同深受,可作為一個略微一些換位思考的監視者,也該在掌握清晰狀況以後,瞭解一下被別人打針的覺得有多疼。

老話起來太非常容易,卻致死於無形中。有時候你本來早已特別疼,卻還是得強忍淚水站立起來應對這些說白了“在乎你”的人。

但真實的“在乎你”、真實的“勸導”,不應該是這類表層說著超好聽,實際上本質沒有實際性協助的話。

人們的包容很寶貴,別隨便奢侈浪費在不值的人的身上。

人們的時間也很珍貴,別輕易靠近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痛的人。

或許,伴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終有一天還會挑選算了吧。

但那時候,你最該謝謝的是自身。

總算從痛楚的難熬裡給出運勢的花,已不拿他人的不正確處罰自身,善解人意又英勇,頑強又漂亮。

記牢:杜絕這些一切都勸你豁達的人。為人處事要豁達,但豁達要分人。你能挑選包容,但別啥事都包容。


暮然一笑終成夢


“別輕易勸人大度”,這句話很有道理。

不知道別人的經歷,不知道別人被痛苦經歷傷的有多深,只勸別人大度原諒,這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在裡面。

郭德綱在一次採訪中說:“特別厭惡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要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



就如前幾天媒體播報,北大博後士消失二十年,不聯繫父母家人。起初人們對博士後的行為,都無比憤慨,後來又有文章說博士後的父母家人,在一直壓榨博士後,逼得博士後夫妻離異,遠走他鄉。

不知道文章內容是否屬實,如果真實,博士後的做法,也無不可。在評論區,還是看到了許多評論,說父母即使錯誤再大,也應該原諒,勸博士後大度之類的話。

有句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誰能理解,博士後被壓榨到最後,無奈與妻子離婚時的心疼,遠走他鄉的無助,背井離鄉的孤獨。

還曾經看過一檔綜藝節目,尋親類的,有一期是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女孩,父母年邁了,想要尋找被遺棄的女兒,節目組幫助父母找到了女孩,女孩不想與親生父母相認,觀眾和主持人一直勸說女孩原諒父母,甚至逼迫女孩認父母。



當時對這檔節目很不理解,被拋棄了幾十年的孩子,沒人關心這個女孩幾十年怎麼過的,一味的強調這是你的父母,你必須相認。怎麼不給女孩過度的時間去接納父母?怎麼不給父母時間向女兒道歉、給女兒溫暖?這種勸人大度的做法,實在不敢苟同,從此對這宗節目沒了好感。

我不是小氣的人,也不愛記仇,我認為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很不值得,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底線,觸碰的底線的事情,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意見吧。

“不知別人苦,莫勸人大度”,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被世俗事紛擾,不參與道德綁架類的話題。


54時間海


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就勸人大度。在你看來很小的事,對別人來說,或許很重要。



我心永恆81952851


您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郭德綱的那句話:“我挺厭惡有一種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小時候父母和老師總是給我們灌輸一種大度。做錯了事,一定要說“對不起”,而對不起後面是“沒關係”,似乎所有的傷痛都應該在“對不起,沒關係”這兩個詞中煙消雲散。

於是,當我們長大後,我們也總是習慣了說沒關係,總是下意識逼自己大度一點。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人被傷害了,總有人會抱著好心去勸,用各種藉口來為傷害別人的人開脫:“他已經給你道歉了,受到懲罰了,他是真心悔過的,你饒了他吧”好像被傷害的人選擇不原諒就成了他的錯,成了他的不是。

受傷害的人不是你,你當然可以雲淡風輕,你可知當事人受到的傷害有多大?不是你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可以彌補的。

勸人大度者堪比作惡者。如果對善良的人大度,因為善良的人知道你是為了他好。對於惡人而言,你的大度就是在縱容他們,你是不是在為虎作倀?你是不是在助紂為虐?若是的話,你是不是比作惡者還惡?

雖然你不殺伯仁,但是伯仁因你而死。

這世上沒有毫無來由的仇恨,被傷害的人,原諒別人是他的權利,但沒有這個義務!



零度灰界


那些勸你大度,吃虧是福的人,他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就去隨意評價。誰都會說要善良啊、要大度啊,可當那個當事人是自己的時候,壓根不會想到這些。哪怕原諒都很艱難,何必非得時時刻刻做個善良大度的人。前兩天看到一個故事給大家分享一下:

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早早地就出門打工,他在餐館當過服務員,在建築工地幹過苦力,也在洗車美容中心打過工。

幾年前,他在一家洗車店當洗車員,因為汽車後座的角落裡殘留了一點髒東西沒有洗乾淨,他被顧客指著鼻子罵了將近一個小時。店裡的其他員工紛紛過來幫他說好話,可依然沒能讓顧客停止斥責。顧客不斷地諷刺他,那些話就像針一樣,一根一根往他身上扎。最後,在顧客的強烈投訴下,洗車店的老闆開除了他。

沒洗乾淨,確實是工作失職,但罵人的行為,也很過分。明明可以和氣商量解決的事情,卻選擇了侮辱別人。他每次回想起這件事情都會很悲憤,他無法理解和釋懷那位顧客對他造成的傷害。

沒洗乾淨,確實是工作失職,但罵人的行為,也很過分。明明可以和氣商量解決的事情,卻選擇了侮辱別人。他每次回想起這件事情都會很悲憤,他無法理解和釋懷那位顧客對他造成的傷害。

前段時間,他和一位同事聊天,提到了這件事。沒想到,他話還沒說完,同事就來了一句:“不就罵了你幾句,這才多大點事兒,有什麼可計較的,要學著大度一點。”聽完這句話,他心裡一寒。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他不知道你經歷過什麼,不知道你被傷得有多深,開口就勸你要寬容大度。在他們嘴裡,好像傷害你的人沒有什麼錯,反倒是被傷害的你心胸狹窄、斤斤計較。

為人處世,寬容是一個很好的準則,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輕易忘記和放下,沒有充分了解別人的痛,就不要輕易勸別人大度。


每寸時光


是的,不瞭解別人的經歷,沒有吃過別人吃過的苦,無法做到感同深受,就別勸別人要大度。郭德綱曾經說過,如果他不知道你的經歷,不瞭解你是怎麼煎熬過來的,只看到你跟別人的矛盾,上來就勸你大度,勸你不要計較太多,看開點忍一下什麼的,像這種人打雷的時候一定要離他遠一點兒,不然的話,等他遭雷霹的時候可能會連累你。可見他也是很痛恨亂勸別人大度的人,我也是如此


不堪自擾chen


別輕易勸別人大度,因為你沒有體會過別人的苦難,無法感同身受。

那些動不動就勸別人大度的,不是聖母就是假裝聖母。有因必有果,想想痛苦的來源是什麼,想辦法去克服它,而不是一味的選擇包容。很多事情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為什麼要輕易勸別人大度?為什麼要一味的原諒?為什麼要讓自己處事做人變得越來越沒原則?這反而會讓對方認為你是一個好欺負的對象。

堅強點,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奮起拼搏。


青愛薇


網上流傳有一句話"你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可在現實社會中,總是有很多人一邊不去理解別人的苦,一邊又急於勸慰他人原諒。原諒是被高估的美德,不原諒卻是被詬病的任性。人們總覺得原諒是一種寬容和成熟,其實比起原諒,有時候接受"不原諒"才是最大的寬容。走過的路越多,經歷的事情越多,就越開始理解和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每一個人都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不是每個人都順遂無憂,許多人都有言不由衷及無人可訴委屈的話……。

每個人的心結不同,也許有些你可以熬過的苦,卻是有些人過不去的坎。有一種修養叫不說,有一種善良就是不懂別人的苦就不要功人大度。如果你不能陪別人走過那個坎,

至少不要自以為是在他傷口撒鹽;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別人的苦,就別把自己的大度強加於別人。願你,被歲月溫柔以待,也願你溫柔待人!最後用辛夷塢的一句話作結束語: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


張文禪


我覺得挺對,很多人都是傷不在自己身上,卻在旁邊誇誇其談。所以別去勸別人大肚,你根本不知道別人有多痛。


野人野釣


這話有道理。沒經歷過別人的事情,本身也沒什麼資格去勸說別人大度。站在道德制高點,去當白蓮花,通常都是慷他人之慨,說話自然沒負擔。

可是當事人呢,他的經歷,他的痛苦,他受的傷害,我們都完全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能感同身受,那麼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只有當事人可以來決定。就算在別人眼中,他的行為多麼不合理,也一定是先有起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