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景區“雲”遊、酒店轉型“外賣”……看青島旅遊業“花式自救”

景區“雲”遊、旅行社線上拓展業務、星級酒店轉型“外賣”——

逐步復甦 島城旅遊業負重前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依託人員“流動”的旅遊業遭受較大沖擊,島城旅遊業也自春節開始按下“暫停鍵”。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預示著國內旅遊業發出重啟信號,但拐點何時到來,目前尚是未知。一方面,國內疫情趨緩給旅遊從業者們燃起復蘇期待,但疫情是否反覆、國外疫情惡化,又讓從業者們難言樂觀。在希望與不安的情緒交織下,島城旅遊業負重前行,旅遊從業者也在“自救”中尋找發展的另一種希望。

景區:

線下游收縮 “雲旅遊”登場

“疫情期間閉門在家刷手機,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上,隨時都可刷出來自青島的風景。”梁雪深耕島城旅遊業近20年,棧橋、八大關、奧帆中心、嶗山......今日在網絡視頻平臺隨處可見的風景,正是往年她帶團時最樂意向遊客介紹的特色青島。

線下旅遊市場萎縮,為預熱市場,疫情期間,島城不少景區和博物館開啟“雲”遊模式。海底世界、青啤博物館、嶗山風景區、前海一線、萬國建築博覽等島城旅遊精華,通過網絡直播,以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多元展示。這不僅豐富了線上文旅產品創新供給,也是青島旅遊城市營銷的又一種嘗試。

把景區宣傳出去,是為了未來更好將遊客吸引進來。而疫情的影響什麼時候結束,遊客什麼時候才能迴歸,卻都還是未知數。“儘管有政策扶持,但資金流僅能‘續血’一到兩個月,景區維持依舊困難。”一位旅遊從業者告訴記者。如何挺過艱難寒冬?如何緊抓住隔著山海的潛在客戶的手?在景區、酒店、民宿的自救方式中,“預售”被提上了議程。

如嶗山風景區尊享嶗山產品推出5折預售,嶗山書院推出門票2.5折和旅遊產品3.3折預售,海泉灣度假區推出優惠組合套票泡湯,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推出親子票5折預售,而魯商凱悅酒店、索菲亞國際大酒店、遠洋大酒店、氣象度假村等,也根據旗下客房、餐飲服務推出不同程度的超值優惠折扣、代金券預售。這些產品的使用期限多是到夏天,甚至能放寬到秋天,對於資金流危機之下的商家來說,預售“夏天”,也正是試著溫暖當下企業發展艱難的“冬天”。

旅行社:

為市場需求反彈充分蓄力

記者從各大OTA平臺瞭解到,原本是各大旅遊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的“春節檔”,卻因大量訂單的集中退訂,變為“春劫檔”。

“正值春節,又趕上巨量退訂,資源方的退款可能要1至3個月才能回款,但消費者多數要求10個工作日退還,所以我們需共同墊款。”攜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另一家OTA企業途牛也面臨著同樣的壓力,“此次疫情帶來了大量的訂單退訂,途牛的退改和諮詢呈現持續的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島城旅行社也叫苦不迭,無法復工復產,並且還需承受人員、租金、運營等各種成本的壓力。疫情在讓行業需求陷入停滯時,旅遊企業因收入和成本無法平衡也“流血不止”。

雖然旅遊業進入“速凍期”,但一場自救行動也緊急上演。“支撐旅遊經濟運行的市場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旅遊消費存在築底反彈的很大可能性。”疫情期間,就職業中國國旅(青島)的田博,參加了圈子內的多場網絡專業培訓,而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的課程,讓一度看不到希望的她,再次對旅遊業重拾信心。“最近一個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儘快外出旅遊。出遊的動機,就是行業甦醒的曙光。”田博說,今年被壓抑的需求,未來都可以重新釋放出來。

為此,她所在的旅行社開啟了“中國國旅(青島)雲旅遊”項目,每天發佈2-4條國內外旅遊線路的短視頻+簡短文字介紹,這是一種自救互助的業務方式,同時,還通過“多國旅遊目的地供應商在線培訓”,為疫情結束後海外線路銷售提供強有力的人員知識保證。此外,她還在休整期間為旅行社、景區等業務的暑期和下半年重點項目蓄力,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為疫情結束後的市場需求反彈做好充足準備。

酒店:

轉型外賣卻意外“接地氣”

疫情期間,外賣生意比過去更“熱門”一些。除了餐飲業之外,酒店也紛紛扎堆到外賣業務中來,其中不乏一些星級酒店。破除人們對酒店餐飲高端的服務、優雅的環境、出自頂級大廚考究菜品等等的想象,此次疫情之下的酒店外賣,卻意外地“接地氣”。

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近期推出了外賣或外帶服務,包括濃湯煮乾絲、天山雪蓮素什錦、牛柳炒芥藍、肉醬意大利麵、韓式泡菜炒五花肉等等,菜品非常豐富,40元、58元一份的居多,價格也相對比較親民;青島飯店與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外賣平臺合作,除了老字號酒店的知名醬貨之外,早晨甚至都能送到家;東方影都融創希爾頓逸林酒店也提供線上外賣代替堂食服務,一些體驗了過後的顧客表示,雖然沒有了酒店用餐的擺盤與環境,但總體還是保持了一貫水準,價格也並不離譜。

業內人士介紹,與社會餐飲相比,酒店外賣無論是價格、客群還是用戶模式,都沒有很大的優勢,因此,賣不過社會餐飲再正常不過。“艱難模式”下,為什麼酒店還要做外賣?

有酒店餐廳負責人坦言,對酒店來說,在疫情的巨大沖擊下,入住客人少了,自然要整合資源進行新的業務探索,從而減少損失,必須著手準備“自救”。以每單外賣100元計算,每天至少有60-80單才能達到餐廳的收支平衡,除去外賣平臺的佣金,酒店幾乎沒有什麼利潤。儘管如此,對於酒店來說,損失能減少一點是一點。

比起當下的“自救”,更重要的,還有酒店正在策劃“轉型”的心。近幾年,在社會餐飲的外賣蓬勃發展之下,酒店餐飲被不斷倒逼轉型。一星級酒店餐廳負責人表示,外賣其實是給酒店開闢了新的客群,星級酒店的設備設施以及人員實力都很強,如果越來越多的賓館飯店加入外賣,帶動外賣品質提升,相信這個市場也會越做越好。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胡相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