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初平牧羊圖》南宋 佚名 絹本,設色,縱23.5cm,橫24.6cm。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所繪晉朝人黃初平牧羊的故事。畫中描繪的山水背景十分優美,蒼巖幽谷間水雲舒捲,碧泉飛濺,松籮茂密。人物形象高古,刻畫精緻,線描細勁,設色雅麗。其間樹石畫法有南宋劉松年一派的風格。

此圖原為《宋元繪林清勝圖》冊中之一開。本幅無作者款印。鑑藏印有朱方殘印一枚。此圖畫法甚為高超,人物尤精。在描繪人物動態和神情方面,畫傢俱有高超的技藝。黃初平,亦名皇初平,傳說為晉丹溪人,15歲時家使牧羊於野,遇道士攜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後其兄尋至山中,問羊安在?初平哎叱成羊。此圖不知原載何冊,又名《初平牧羊圖》。圖繪土坡上一長者袖手而立,傾聽席地而坐的童子捧卷朗讀,身後四隻山羊,其態自在。左側山石嶙峋,蒼松紅楓掩映,白雲滃起,山泉奔流。右側水波粼粼,空曠浩渺。畫面雖小,但景物佈置得豐富多彩,井井有條。圖中山石用小斧劈皴,雲水、蒼松精勾細染,人物衣紋細勁流暢,童子認真朗讀,長者凝神聆聽的神情,羊群悠閒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說明作者有紮實的寫實功力,設色鮮麗和諧。畫面無款,鈐半印不可識,不見著錄。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猿猴摘果圖》,宋,佚名,團扇,絹本,設色畫。縱:25釐米,橫:25.6釐米。 此圖繪深山野林中,三隻猿猴攀援棲止於樹枝上。其中兩猿正品果嬉戲,另一猿右臂抓樹,左臂摘取紅果,形象生動可愛。作者運用極為工細的筆法,描繪猿猴茸茸的細毛、靈巧的動態以及老樹的虯枝和枯葉,顯示出深厚功力。圖中坡石用小斧劈皴,枝葉用雙鉤填色,筆法精工巧麗。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雪山行騎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29X23.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以張僧繇、楊升沒骨法寫冬山絢麗景象,備見妖嬈多嬌。樵子健步,士人畏寒,情態具有分別。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繡羽鳴春》 宋 佚名 絹本,設色,縱:25.7cm,橫:24.1cm。 圖中畫一隻美麗的山鳥,單足立於太湖石上,神情悽楚,啼鳴不止,右爪不安地刨動。細觀乃知其被一細繩繫於石上,失去自由。作者用心至為深婉。宋歐陽修有句雲:“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亦即此意。太湖石的皴染較為粗疏,與小鳥翎毛之精細形成對比,主次分明。周圍不設襯景,更顯鳥之孤獨。禽類本無表情,畫家借鑑人類眼睛的畫法表現其心理,堪稱妙筆。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夏卉駢芳圖》,宋,紈扇,絹本,設色,縱:23.7cm,橫:2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識。鈐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裱邊鈐清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璽印2方。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溪蘆野鴨圖》宋代 佚名 花鳥畫,描繪了溪邊兩隻野鴨戲水的場景,畫面生動傳神,筆法精妙。絹本,設色,縱:26.4cm,橫:27cm 。本幅無款識,故宮博物院蕆。鑑藏印鈐“真賞”、“龐萊臣珍藏宋元真跡”、“珍秘”、“長宜子孫”、“公”、“信公珍賞”、“會侯珍藏”、“丹誠”、“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裱邊鈐“信公鑑定珍藏”。

圖繪溪邊蘆葦、茨菰叢生,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雄鴨在岸邊單足站立小憩;雌鴨於水中回首梳羽,姿態閒適,氣度雍容。此圖意在表現一種祥和安定的氣氛,應是南宋畫院點綴昇平之作。構圖成熟簡練,畫面左中部為蘆葦所廕庇,給人安全之感;右上方則留出一片水面,啟人遐思,以免閉塞。敷色精細寫實,雄鴨毛羽的表現尤見功力。今色彩雖已暗舊,尚可想見當年斑斕生輝之狀。對幅有耿昭忠題記:“黃要叔鳩竹圖餘素珍之,此頁氣韻精神悉與合一。繪事至此,深入三昧矣。昭忠識。”存《名筆集勝》冊中。《虛齋名畫錄》著錄。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代, 佚名 ,扇面畫。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3.9cm,橫:24.7cm。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籤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豔濃重。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清溪風帆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4.6、橫25.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原載《宋元集粹冊》,畫寥廓江天之景。遠山近樹,汀渚叢草。江面一舟揚帆破浪前進。近處叢林掩映,江面空曠浩渺。圖中遠山用淡墨輕勾淡染,近山叢林用濃墨寫之。風帆、樹石、佈局用筆隨意疏放,不刻意追求精雕細刻之功,但卻渾然天成,生動有致。構圖平遠,虛實、濃淡、疏密處理匠心獨具。無款。畫中鈐有「黔寧王子子孫永保之」等印二方,曾經黔寧王沐璘收藏,不見著錄。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鶺鴒荷葉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6cm,橫26.5cm。 本幅無款。鈐鑑藏印“宋犖審定”,又半印一方,印文不辨。裱邊題簽:“宋人畫鶺鴒荷葉”。

圖中荷塘裡枯枝斷莖,一片殘敗的荷葉向上斜出,翻卷的葉面,滿布蟲蝕的痕跡,一隻鶺鴒停駐其上,雙爪緊握荷莖,扭頸俯視,神情專注,為蕭瑟的深秋平添了幾許生氣。鳥羽刻畫細膩,先用色渲染,然後以極細之筆勾出,筆法生動秀逸。構圖疏密有致,動靜結合。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寒塘鳧侶圖》頁,南宋,絹本,設色,縱16.6cm,橫20.8cm。

此圖無款,舊籤題為“趙昌寒鳧侶”,但究其畫,近似馬遠畫法,帶有南宋畫風的痕跡,與北宋趙昌無涉,故改為佚名之作。

圖左側塘岸土坡,白梅一枝斜出,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開。一對野鴨嬉戲於水中,顧盼生姿,逗人喜愛。對岸土坡敗葦稀疏,兩隻藍色的小鳥前後相隨飛向遠方,隨之視去畫有盡而意無窮。對開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一首:“平湖已動鯉魚風,湖岸秋花色尚紅。波上雙鳧多樂意,依稀識者有吳融。”

佚名者,創造出宋畫的輝煌

需要高清圖的可以聯繫我。O(∩_∩)O哈哈~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