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朗有沒有能力擊毀美國航母?

嘯鷹評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用常規武器能很有把握的擊沉美國的航母。在真正的戰爭來臨的時候,一個普通國家就是想找到航母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擊沉它了。簡直天方夜譚!


智雲仁者


伊朗沒有能力擊沉美國的航母,事實上,世界上各大軍事大國也都不追求把航母擊沉,而是炸燬航母的飛行甲板,使其失去起降戰機的能力。


擊沉航母到底有多難?

美國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曾專門拿退役的小鷹號航母做實驗,小鷹號航母長323米,寬93米,吃水深度10米,標準排水量6萬噸,滿載排水量8萬噸。

美國對滿載的小鷹號進行了狂轟濫炸,其中包括導彈,炸彈,魚雷等,但是在強大的火力之下,小鷹號仍然硬撐了25天,最後美軍無可奈何,只好引爆預留在航母內部的炸藥,最終把小鷹號送入海底。


目前美國的主力航母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10萬噸,比小鷹號更能抗,輕易不會被炸沉。

伊朗想要炸沉美國航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航母本身沒有多少戰鬥力,進攻靠的是艦載機,防禦靠的是護航編隊,目前採用的是宙斯盾反導系統,也是最先進的,所以伊朗戰機導彈很難突破層層防禦直接打擊航母。而且航母根本就不會進入伊朗的射程內,放飛艦載機之後就會立刻撤退到安全海域。


伊朗空軍擁有300多架戰機,最先進的是美國生產的四代機F-14,而美國艦載機是五代機F35,從戰鬥力來看,F35與四代機的對抗演習當中曾經創造過35:0的戰績,被擊落的戰機甚至沒有發現F35的蹤跡,F35可以輕易獲取制空權,伊朗戰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就算伊朗能夠對航母發動直接攻擊,也不可能擊沉,畢竟美國航母不可能一動不動的等著伊朗轟炸25天,而且25天之後,小鷹號仍然沒有沉沒,何況尼米茲級航母。


美國除了在二戰期間被日本擊沉過航母,此後的戰爭當中,美國的航母基本上沒有遭受過重大打擊。

近期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海軍軍演,也就是說伊朗的防禦仍然要圍繞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如果開戰就切斷霍爾木茲海峽,斷絕世界各國的石油供應,讓美國迫於各國壓力而停止軍事行動。


視野新觀


伊朗目前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反艦導彈庫存,據說總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枚,除了傳統的反艦巡航導彈之外,還製造了世界上罕有的反艦彈道導彈,看似伊朗的反艦能力似乎不錯,但是這樣就足以將航母擊毀了嗎?實際上要想擊沉航母,光有打擊手段還是不行的,首先你得能夠看到航母在哪裡,並進一步掌握航母的實時精確動態,而這些能力正是伊朗所欠缺的,因此美國航母只要不是作死到伊朗陸基雷達可以直接偵查的距離,基本上不用擔心被伊朗擊毀。
▲伊朗反艦導彈倉庫

伊朗在兩伊戰爭中曾經被美國的“祈禱螳螂”攻擊行動一次性幹掉了半數的主力艦艇,連海上石油平臺都被一把火給燒了。因此伊朗對於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實力可以說是相當瞭解也非常恐懼,也是在這種動力的促使下,伊朗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大力打造自身的國防軍工體系,其中的重心便是各類反艦導彈。伊朗通過對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標準1防空導彈,俄羅斯的薩姆系列導彈以及中國的C802和紅旗系列導彈等進行了仿製升級,目前已經誕生了一個型號眾多的反艦導彈家族,射程涵蓋近中遠,最新的加德爾反艦導彈據稱射程已經超過了300千米。


▲加德爾反艦導彈

300千米看起來遠,實則然並卵,美國航母的F18和F35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都在1000千米以上,因此可以在遠離伊朗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進行打擊。而航母編隊附屬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所配屬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其射程更是高達2000千米以上。伊朗300千米射程的反艦導彈可以覆蓋波斯灣幾乎全部水域,但是這頂多讓美國航母在戰爭中不越過霍爾木茲海峽,卻不能有效阻止其在伊朗附近的阿拉伯外海行動,區域拒止的作用十分有限。


伊朗如果要徹底抵消美國航母的壓倒性優勢,只能採用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發展射程更遠的反艦彈道導彈。伊朗目前已經發展出了第一款Khalij-Fars III型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採用了末端電視制導,其精度可以對速度較慢的大型艦艇構成一定威脅。不過該導彈實際上是Fateh-110短程彈道導彈的衍生型號,其射程不過250千米,相比於普通的反艦巡航導彈而言,除了具備一定的速度優勢,可以更有效的突破航母外圍的防空攔截體系之外,Khalij-Fars III型反艦彈道導彈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伊朗Khalij-Fars III反艦彈道導彈及其末端電視制導攻擊畫面

第二種方法則是利用自身水面和水下艦艇前出外海,伺機通過魚雷和反艦導彈尋殲美國航母戰鬥群,而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伊朗目前最先進的潛艇只有3艘基洛級柴電潛艇,基洛級雖然靜音效果不錯,但是續航能力太差,並且只能攜帶射程不過幾十千米的65型熱動力魚雷,在嚴密的防空體系下,這種潛艇無論是主動出擊還是採用伏擊戰術都很難成功。
▲伊朗基洛級大黑魚


而伊朗最先進的水面艦艇莫過於其國產的賈馬蘭級護衛艦,排水量1500噸,兩座仿製的C802反艦導彈,射程不過100千米,戰鬥力甚至不如國產056型護衛艦。更關鍵的是,賈馬蘭級防空反潛能力薄弱,在美國壓倒性的空中優勢之下,根本沒有存活的機會,想要依靠它來執行反艦任務,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伊朗國產護衛艦

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不排除伊朗未來會發展出射程達到上千千米的反艦導彈以及排水量在4000噸級的大型驅護艦,但是擁有這些仍然不足以擊毀航母。航母雖然排水量高達數萬噸,但是和廣闊的海洋相比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因此要攻擊航母,還必須要準確知曉航母的移動軌跡和實時座標!當航母在離海岸線超過300千米之外,依靠岸基雷達已經不足以對其進行有效探測,所以構建完整的天基衛星和海基聲吶偵查陣列是打擊航母不可缺少的一環!以伊朗的實力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也無法佈局這一體系,因此擊毀航母終究只能是南柯一夢!



軍武吐槽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從二戰以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把美國航母擊沉過,更別說伊朗。

伊朗海軍早在80年代,曾經同美軍有過一個上午的激戰。

結果是伊朗海軍慘敗,多艘大型軍艦被擊沉擊傷,損失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實力。

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伊朗雖然自產一些軍艦,但實力相比80年代並沒有什麼增強。

伊朗自產的軍艦中,很多是現有軍艦的山寨,這都是七十年代的老舊設計。

相反,美國海軍則進步很快,現在已經是新一代福特級航母了。

比如伊朗海軍最先進的“薩汗德”號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300噸,滿載排水量1500噸,排水量僅與中國海軍056型輕型護衛艦相當。

今天我軍萬噸的055大驅,多艘聯手也未必對付得了美國航母戰鬥群,何談這種軍艦。

就空軍來說,伊朗空軍實力虛弱,仍然依靠40年前的F14為主力。

今天美軍已經淘汰了F14,新一代戰機成為主力。

伊朗如果用40年前的飛機對抗美軍的F35B,結果可想而知。

另外,伊朗雖然有一批米格29,但這是最爛的三代機。

它從沒有在空戰中擊落一架敵機,反而被擊落了不少。米格29也絕非F35B的對手。

伊朗有多艘潛艇,其中最近自產的自稱可以發射反艦導彈。

然而,伊朗潛艇技術也非常老舊,這些柴電潛艇技術是比較落後的,大體相當中國羅密歐級水平。

而中國的羅密歐級很多已經進入博物館了。

伊朗最厲害的是三艘基洛級潛艇。

在1992年交付伊朗海軍,至今服役了二十多年。由於伊朗人維護很差,潛艇損耗已經不像樣,早在2016年有媒體曝光了一組伊朗基洛級的維修照片,照片中該型潛艇已經是鏽跡斑斑,就連推動螺旋槳都已近乎於鏽蝕狀態,其作戰能力可見一斑了。

伊朗空軍無法有效對抗航母,海軍也不行,只能依靠岸基的反艦導彈或者彈道導彈了。

畢竟如果部署在霍爾木茲海峽,可以等美軍航母進入射程上鉤。

然而,這也未必有用。

之前也門胡塞武裝曾經對準美軍軍艦,連續發射伊朗仿造中國的C802反艦導彈。然而,在美軍干擾下,2枚導彈都沒有擊中。

可見,美軍已經掌握了對抗伊朗導彈的方法。

至於反艦彈道導彈的效果,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其實,伊朗還不如學朝鮮,在海峽附近部署個幾百門火箭炮。

等到航母經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齊射。

說不定個把火箭彈會擊中航母,多少造成損壞。


薩沙


沒有任何的機會。

實際上如果我們稍微對美國最近15年的裝備有一些關注,你就會發現,美國憋著打伊朗恐怕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早有準備。

伊朗海軍有3艘驅逐艦,194幾年造的,到現在已經80歲了。有兩艘護衛艦,年輕一些,到現在是60歲。這5條伊朗大艦能打仗嗎?當靶船都不科學。如果開戰,肯定第一波就得被美國飛機打掉。他們還有20艘導彈艇。其中十艘是197幾年的產品,還能打出來導彈嗎?打出來的導彈還能找到目標嗎?另外還有10艘是中國1994年的產品,說實話,這恐怕是伊朗海軍唯一有威脅的武器了。

伊朗海軍目前最依仗的武器是:快艇。有幾十艘快艇,搭載著魚雷。這是伊朗所謂的殺手鐧。想依靠小艇的集群突擊,蜂群戰術,以摧毀敵艦。

但是伊朗這個魚雷只能是視距內攻擊。不能是像其他大國那樣,魚雷發射,走個10公里,然後擊中目標。伊朗這個魚雷是在小艇衝到非常近,幾百米甚至更近的情況下,才能發起攻擊。

而美國老早的就為它準備了:瀕海戰鬥艦以及57毫米口徑的機關炮。

瀕海戰鬥艦拿到中國家門口是扯淡,但拿到伊朗門口那就是神器。因為濱海戰鬥艦招標的第一條要求就是:在敵國的近海打擊小型水面艦船。說穿了,瀕海戰鬥艦就是為了伊朗的魚雷艇、導彈艇量身定做的。

伊朗的魚雷艇非常小,目測不會超過50噸。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其實也不大,排水量3000噸左右,就是一艘護衛艦的水平。但它的造價已經超過了5億美元。而且它的武器並不全面,核心就是一門57毫米口徑的機關炮。這麼貴的艦,這麼貴的炮,還是炮中的貴族,瑞典博福斯的產品,相信我,打的一定是很準,射速一定很快。

以57毫米口徑機關炮打50噸級的魚雷艇,那就是一個點射打成碎片。

以中口徑機關炮的高射速,破魚雷艇的蜂群戰術,這是美國為了安排伊朗準備了十多年的套路。

瀕海戰鬥艦最高航速可以達到45節、50節。這個速度超過一些魚雷。普通的小艇根本追不上它。它追你,你還跑不了,然後它拿快炮不斷的突突你。就算有機會向它發射魚雷,它開足馬力,也能把魚雷甩掉。

瀕海戰鬥艦吃水淺,完全可以在霍爾木茲海峽裡撒歡的跑。它衝進去獵殺伊朗的快艇,那就是狗抓兔子。然後它還有一定的隱身能力,有近程防空系統,再加上體積小,跑的快,被伊朗導彈鎖定並擊中的可能很小。

所以說美國如果真跟伊朗開打,海上的作戰模式會跟以往不同。

由瀕海戰鬥艦在霍爾木茲海峽裡打前鋒,航母艦載機對它進行支援。瀕海戰鬥艦的後方是護航的伯克級驅逐艦,攔截空中目標,監視水下潛艇,把海峽的出口堵死,再往後才是航母。在這種模式下,你連航母的影都摸不著。

美國肯定是在初期作戰,用瀕海戰鬥艦把前方的危險都清除掉,然後航母才能進一步向伊朗沿海靠近。不可能開始就冒冒失失的把航母開伊朗海邊去。

魚雷、炸彈,這些武器是不可能扔到航母頭上的。能對航母產生威脅的武器也就是導彈。而導彈的精髓也就在一個“導”字上面。你得先定位,知道敵人的位置,知道敵方航母的位置在哪,這是前提,然後才能把彈“引導”過去。

而以伊朗目前的實力,偵查衛星、偵察機、遠程雷達......這些眼睛一類的裝備都接近於沒有。根本就不具備給美軍航母定位的實力。十萬噸的航母看照片很嚇人,但在茫茫大海上,就是一個小黑點,它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麼打?打不了。

這就回到咱們開始說的,伊朗有10艘中國造的導彈艇。沒有衛星、雷達、偵察機的支撐,這些導彈只能當魚雷用。艇員肉眼看見敵人軍艦了,才能開火,人肉制導。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

就像東風21和東風26反艦導彈,它的難點並不是導彈本身,而是“衛星”。只有在衛星能夠準確的將航母定位的前提下,這導彈才有價值。

伊朗要是跟美國打,衛星他沒有,美軍的電子戰機沿海飛行,干擾機一開,反輻射導彈一發......他的雷達根本開不了機。拿什麼給導彈制導?不制導的導彈不就是火箭炮嘛。

就算導彈打出去,得面臨戰鬥機,伯克艦,航母近防系統的三層攔截......

伊朗的魚雷艇、導彈艇躲過瀕海戰鬥艦的獵殺,衝破伯克艦的攔截,向美國航母發射魚雷、導彈的可能:零!

它的空軍在美軍的轟炸、電子壓制下,起飛,突破伯克艦的攔截,向航母發射導彈的可能:零。

它的岸基導彈部隊,將航母在海上定位,併發射導彈準確擊中的可能:零。

如果真打起來,在美軍的轟炸和電磁壓制下,伊朗連美國航母在哪都不會知道。再談怎樣突擊怎樣攔截,都已經是多餘。

不論是艦艇、飛機還是路基導彈,你想打航母,就必須能事先發現它。得把航母定位在10米級的精度,你的導彈才有可能擊中它。而伊朗明顯不具備這個能力。

發現大海中的航母,並精準定位,這是前提。然後才能談發射多少導彈,被攔截多少,能有多少枚突防成功,最後有幾枚能擊中,擊中多少枚,航母能沉。然而這個前提在伊朗就不成立,後面的也就沒必要談了。

當然,我們國家有不少人認為伊朗會用正義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擊沉美國邪惡的航母。這個境界是我這種唯武器論的人無法攀登的高峰,請原諒。


銳度何老師


這是一個很正經的問題!

圖為美國航母被導彈擊中的畫面

伊朗有沒有實力擊沉美國航母要看美國航母所在的區域:

如果在伊朗近海400-600千米範圍內,在伊朗的反艦導彈、岸基導彈等飽和狀態攻擊下可以把美國航母艦隊轟的渣渣都不剩,因為伊朗大部分反艦導彈的射程都在600千米及以內。

如果超出600千米之外的範圍別說伊朗,整個中東+東歐西歐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擊沉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縱觀當下,世界上能擊沉航母的國家只有三個,那就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圖為伊朗現役的房間導彈之一

目前,中東局勢錯綜複雜,多股勢力同時滲透相互制衡,美國和伊朗的對峙也不是首次了,雙方對彼此的套路都“心知肚明”。當下誰也不敢大規模的直接開戰,因為那樣對美國和伊朗都沒有任何好處和利益可尋。在這種背景之下就容易被人們猜想,伊朗到底具不具備擊沉美國航母的能力?

圖為美國小鷹號被轟炸的航拍動圖

十年前,美國的小鷹號航母曾有被擊沉的先例,美軍用是那種方式對小鷹號航母進行轟炸,用時20余天終於擊沉,於是國際社會就有了美國航母不沉的神話言論。甚至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美國航母有多麼的堅不可摧,事實真的如此嗎?

圖為中國史詩級反艦導彈東風-21D

圖為俄羅斯岸基反艦導彈系統

筆者就想回懟一下:“那是美國沒有中國和俄羅斯史詩級的反艦導彈,不信把美國福特級航母開到太平洋,發射10枚中俄的反艦導彈就知道美國航母堅不可摧是多麼的可笑了!”


墨墨觀察


很顯然,擊沉、擊毀航母已經不再是軍事強國的終極目標了,畢竟10萬噸級的航母本身防護很強,在常規戰爭中美國航母幾乎不可能被擊沉或擊毀。



擊沉航母到底有多難?

為了驗證自建航母的抗打擊能力,美軍曾專門拿退役的小鷹號航母做實驗,小鷹號航母長323米,寬93米,吃水深度10米,標準排水量6萬噸,滿載排水量8萬噸。

美國海軍對滿載彈藥物資的小鷹號進行了狂轟濫炸,使用了包括導彈,炸彈,魚雷等先進武器,即便如此,小鷹號航母仍然硬撐了25天,最後美軍無可奈何,只好引爆預留在航母內部的炸藥,最終把小鷹號送入海底。


這只是已經退役的美國常規動力航母,其戰鬥力與現役核動力航母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美國擁有11艘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其中福特級排水量更是超過了11萬噸,堪稱水上巨無霸,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因此,塊頭更大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比小鷹號更能抗,更不會輕易被擊沉。

回到題中,憑藉目前的軍事力量,伊朗要擊沉美國航母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航母自身的抗打擊能力上面已經大致講了,這裡不再贅述,我們不妨從美國航母編隊的防空反潛,瞭解一下美軍航母編隊強大的打擊和防禦能力。

事實上,航母本身沒有多少戰鬥力,進攻依靠的是艦載機,防禦靠的是護航編隊。美軍航母編隊中的驅逐艦採用的是最先進的宙斯盾反導系統,所以伊朗戰機導彈很難突破美軍航母外圍的層層防禦直接打擊航母。

最重要的是,伊朗海軍弱小,若對美軍航母實施打擊,只能依靠相對強大的岸基導彈和不太強大的空軍。

很顯然,美伊一旦爆發衝突,美軍航母根本就不會進入伊朗的射程內,而是在伊朗火力範圍外依靠艦載對伊朗實施打擊。

伊朗空軍擁有300多架戰機,最先進的是美國生產的四代機F-14,而美國艦載機是五代機F35,從戰鬥力來看,F35與四代機的對抗演習當中曾經創造過35:0的戰績,被擊落的戰機甚至沒有發現F35的蹤跡,F35可以輕易獲取制空權,伊朗戰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就算伊朗不宣而戰偷襲美國海軍,就算能夠對航母發動直接攻擊,伊朗也不可能擊沉,畢竟美國航母不可能一動不動的等著伊朗轟炸25天,況且伊朗國內有沒有儲存25天的彈藥,持續25天的導彈、魚雷和炸彈,說不定會耗光伊朗的庫存,而且25天之後,小鷹號仍然沒有沉沒,何況尼米茲級航母。

美國除了在二戰期間被日本擊沉過航母,此後的戰爭當中,美國的航母基本上沒有遭受過重大打擊。

近期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海軍軍演,也就是說伊朗的防禦仍然要圍繞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如果開戰就切斷霍爾木茲海峽,斷絕世界各國的石油供應,讓美國迫於各國壓力而停止軍事行動。


獨舌視界


對於去年9月14日伊朗導彈和無人機襲擊沙特石油設施的指控,特朗普政府猶豫不決的反應背後,有一點是清楚的。美國通過航母打擊集團向波斯灣地區投射力量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幾十年來的選擇,與過去截然相反。

不久前,現代版的炮艦外交派遣航母或導彈巡洋艦到該地區危險的海上游蕩,可能會對事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1981年,艦載機擊落了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在西德拉灣奪取的領土,擊落了他的兩名戰鬥機。在黎巴嫩附近停泊一艘航母,迫使以色列和黎巴嫩各派停火,停火時間之長足以影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撤離行動,至少消除了該國混亂的一個根源。

然而,今天,這樣的部署將不再在潛在的對手身上引起同樣的反應。在某種程度上,這一變化反映了美國海軍數十年來相對於任何現實競爭對手所享有的巨大技術優勢的終結。新型安靜的柴油潛艇以及水雷和魚雷技術的新發展,使得如今靠近緊張海岸線的行動比過去危險得多。因此,美國航空母艦進入敵軍射程內的水域時,不再能免受風險。

伊朗國產的諾爾反艦導彈在超過100英里的航程上是危險的。2016年,一艘驅逐艦“梅森”號被伊朗在也門的胡塞叛軍盟友發射的數枚Noor導彈瞄準時,發現了同樣多的東西。由於今年夏天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這些導彈和伊朗快速廉價的巡邏艇艦隊的結合,已經足以讓林肯號驅逐出波斯灣。

對於軍事戰略家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時刻。即使與美國軍方所認為的伊朗這樣的二級大國背道而馳,華盛頓的選擇也非常有限。因此,在特朗普政府考慮在伊朗做什麼的時候,總統特朗普的選擇將是有限的,可能只限於能夠發射遠程巡航導彈的水面軍艦和潛艇、駐紮在政治敏感和不可靠的中東國家的戰機,或者B-52和B-2等戰略轟炸機建立在半個世界之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海軍航空力量一直是美國軍械庫在這種情況下的主要武器,現在卻突然變得幾乎無關緊要。


走進伊拉克


伊朗海空軍已經用自身的“實戰”能力,向外界證實了伊朗有能力擊沉“美國的航母”,且伊朗已經向外界公佈了擊沉“美海軍航母”的照片和視頻,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度娘或搜狗之。

但作為軍迷國平軍史要提出來的是,伊朗擊沉的“美海軍航母”是一艘伊朗國產的用鋼筋水泥製作的沒有動力系統的仿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就擺放在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作為本國海空軍的打擊目標,在艦炮、魚雷、航彈、火箭彈、反艦導彈的輪番狂轟濫炸下,“美海軍的航母”豈有不沉之理。

儘管打的是國產用鋼筋混凝土高仿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但卻向外界反映了伊朗和美國死磕到地的雄心壯志,不被美海軍所屈服的勇氣,以及大無畏精神。

別看美海軍第5艦隊的航母作戰群平常會途徑霍爾木茲海峽,但戰時美海軍航母作戰群絕對不會進入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儘管護航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里·伯克級驅逐艦都裝備有強大的宙斯盾系統,能夠攔截來襲的各類反艦導彈甚至彈道導彈,但美國絕對不會拿航母上數千官兵的性命開玩笑,來考驗宙斯盾系統攔截反艦導彈的水平。

屆時美海軍的航母作戰群一定會在阿拉伯海巡弋,用艦載機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對伊朗的地面目標實施打擊,而伊朗由於缺乏偵察衛星,缺乏空中預警機,因此,對遠離伊朗本土的美航母作戰群,伊朗都難以鎖定,用什麼來打美國的航母。

由於缺乏偵察衛星和預警機,僅靠有人駕駛的偵察機和無人駕駛的無人機來探測美航母作戰群的位置,卻存在航程遠遠不夠的問題,也即戰時伊朗軍方無法獲知美航母作戰群在海上的具體位置,難以鎖定流動的美航母作戰群。

當然,伊朗可能會通過某種渠道比如間諜等獲取美航母作戰群的位置,但也只能用彈道導彈打擊,但彈道導彈用來打擊流動的航母作戰群,顯然伊朗軍方沒有更好的預警、制導和控制系統,加上伊朗的彈道導彈是否真的具備反航母能力,這些都是個未知數。

只要美海軍航母作戰群戰時不進入霍爾木茲海峽,那麼伊朗大量的反艦導彈,就只能乾瞪眼,畢竟射程有限,對美海軍航母作戰群可謂鞭長莫及。

且伊朗空軍、海軍的實力都非常有限,夠不成對美航母作戰群的威脅,美航母艦載機聯隊的實力卻能對伊朗海空軍形成碾壓的態勢,只要伊朗海空軍出海,一旦被美海軍鎖定,就脫不了被打沉的命運。

因此,伊朗具備了擊沉美航母的能力,但前提是美海軍航母作戰群指揮官腦袋進水,將航母作戰群開進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等候伊朗海空軍包括岸基部隊發射鋪天蓋地的反艦導彈,甚至彈道導彈的進攻。

即便美護航艦隊的宙斯盾系統能引導標準系列防空導彈、海麻雀防空導彈、海拉姆滾體防空導彈、密集陣近防炮等進行攔擊,但伊朗反艦導彈的發射密度足夠大時,必將堵塞宙斯盾系統的火力通道,打沉美航母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假設,美海軍艦隊指揮官,還不至於膽大到將航母作戰群開進霍爾木茲海峽,承受伊朗成百上千枚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儘管理論上護航艦艇巡洋艦和驅逐艦有能力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但實戰中沒有哪位美軍指揮官敢如此操作,置整個航母作戰群的安危於不顧。

只要美海軍不犯錯誤,艦隊指揮官腦子不進水,缺乏偵察衛星、空中預警機的伊朗軍方,尚無力擊沉美海軍的航母。


國平軍史


蘭德公司曾經做過一個模擬實驗,提到要想擊沉一艘航母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其一是必須有對付航母的專用導彈;其二是潛艇發射的魚雷必須是高爆彈;其三是有大型遠程戰略轟戰機可以對航母構成威脅。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就有擊沉航母的可能,反觀伊朗,既沒有像樣的反艦導彈,又沒有強力水雷,更沒有遠程轟炸機,這三個條件都不符合,如何擊沉美國航母呢?

你不要跟說伊朗的幾千枚彈道導彈可以對美航母進行“飽和攻擊”,須知對於“飽和攻擊”,蘇聯曾經有非常明確的概念,飽和攻擊”必須建立在多平臺、多軍種共同發力的基礎上,據瞭解,蘇聯倡導的飽和攻擊幾乎將海軍航空兵、艦艇、潛艇以及岸防部隊全部囊括其中,對航母打擊群的偵察工作則主要由“神話”海洋太空偵察導航系統來負責。一旦上述系統發現航母位置,當時的蘇聯軍方計劃通過大批量“逆火”轟炸機採用低空突襲的方式,以AS-6型反艦導彈對相關航母進行首輪打擊,同時,蘇軍的各型巡洋艦、核潛艇必須及時補位,以SS-N-19重型反艦導彈猛轟美軍航母。

由此可見,飽和攻擊是一個計劃縝密的過程,以伊朗的現狀來看,該國既沒有成熟的監測系統,其現有反艦導彈的射程也大致在300公里以內,這根本無法突破美軍航母打擊群動輒五百公里的防禦圈,而伊朗海空軍的老舊武器裝備也根本不具備高速衝擊美軍航母打擊群的能力,從紙面實力來看,伊朗對美軍航母的確無可奈何。

在1988年,伊朗和美國曾經有一次現代化的海戰,美國出動了一個航母戰鬥群外加一個兩棲作戰群,結果基本上將當時伊朗海軍的主力導彈護衛艦、導彈艇等一掃而空,還擊傷了兩架來襲的陸基F-4“鬼怪”戰鬥機。而在這次海戰中,伊朗引以為傲的那些攻擊快艇,被美國艦載戰鬥機的集束炸彈炸得七零八落,別說攻擊航母了,連美國軍艦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被幹掉了!


所以說,伊朗並沒有擊沉美國航母的實力,用所謂的秘密武器攻擊也只是天方夜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