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村民稱他是“拼命三郎”、“救命恩人”!正陽第一書記張長安:疫情不退我不回

正陽第一書記張長安:疫情不退我不回

村民稱他是“拼命三郎”、“救命恩人”!正陽第一書記張長安:疫情不退我不回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黃華 通訊員張華


“面對疫情,我沒有理由退縮,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與幹部群眾一起戰鬥!”3月4日,連續擔任兩任市派正陽縣永興鎮萬安村第一書記的人保財險駐馬店市分公司張長安說。

今年57歲的張長安,2015年9月被駐馬店市委組織部選派駐到正陽縣永興鎮萬安村擔任第一書記。

2019年12月27日,圓滿完成了全年扶貧任務的張長安懷著喜悅的心情回到家裡,準備和家人團聚,好好過個年,彌補一下因長期堅守扶貧一線給家人帶來的種種虧欠。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張長安毅然決定再次放棄回城機會,“我作為第一書記,還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請戰,疫情不退我不回,疫情防控我主動擔當。”張長安說。

萬安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全村2660人、16個自然村、36名黨員,返鄉人員較多,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一大早,張長安提議召開了村委緊急會議。“我是第一書記,有抗擊過非典的經驗,疫情防控我做表率。”張長安堅定的態度讓大家有了主心骨。隨後,全村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成立起來了,設立了5個專項小組,疫情作戰圖繪製出來了,萬安村緊急吹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集結號!

兵貴神速!第二天上午,全村30餘黨員幹部全員上崗,2個主要路口卡點建立起來,8個防控小分隊身著紅馬甲開始行動,2個臨時支部成立,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疫線上。

為了儘快、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張長安和村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按照分工,逐莊逐戶逐人摸底排查,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全村排查出32位湖北地區返鄉務工人員、12位途徑湖北地區人員,並全部建檔立卡、及時上報。

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張長安和村委對湖北地區返鄉人員和途徑湖北地區人員全部進行隔離,實行了“四包一”疫情防控責任制;全村11個組設立了卡點,24小時值守;16個自然莊落實了“10戶聯防”和網格化管理,形成大家參與、齊心協力的聯防聯控局面。同時,還通過標語口號、宣傳車、大小喇叭等多種形式開展立體化宣傳,全方位覆蓋,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防護物資越來越緊張。為此,張長安積極向公司爭取醫用口罩500只、84消毒液100斤、酒精200斤,有效解決了村疫情防控人員的自我防護和村民組的消殺問題。

“情況緊急,我必須去!”2月5日上午9時,張長安在督查時發現該村萬安店武漢返鄉隔離人員張某發燒38.7度,他一邊向鎮裡緊急彙報,一邊與衛生院聯繫車輛及時把他送到縣醫院治療,並組織人員對其居住地及家人進行緊急排查,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擴散和傳播。

為了滿足隔離群眾的生活、生產需求,張長安還發動黨員幹部組成6人的“紅色代辦”小組,通過手機下單、統一彙總、統一代購、代辦,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到優質服務。目前,“紅色代辦”已幫助168戶群眾,代購生活、生產物資價值6萬多元。

連日來,張長安一直奮戰在疫情一線,掌握動態、調度安排、傳達指令、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餓了,就到辦公室吃盒泡麵。每天,他都忙得像陀螺一樣直到深夜。

“張書記不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一直奔走在村頭院落,為萬安村的群眾健康保駕護航,真是個‘拼命三郎’啊!”該村柏楊村民組長楊秀中感嘆地說。

“張長安在疫情防控的同時,總是不忘把貧困戶的冷暖放在心上。”該村支書代飛虎說。

大楊組貧困戶楊某,去年張長安幫他建立一個家庭養豬場,幾十頭生豬長勢喜人。但由於缺乏資金,加上疫情期間不能外出,飼料出現短缺,眼看生豬要斷槽,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張長安在走訪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及時協調了飼料20噸,幫他渡過了難關。“多虧了張書記呀!俺的豬這下有救了,俺家脫貧有望了。”他說。

該村後西組建檔立卡戶謝新華患有腎病綜合徵,由於疫情防控期間不能外出,2月6日下午,謝新華的服用藥物用完,造成病情突然加重,如果不及時到市醫院救治,恐怕有生命危險。

“貧困戶生命攸關,我得親自護送救治。”張長安得知後,急忙請示鎮裡出具有關出行手續,並與永興派出所聯繫,出動警車護送,他親自陪同,謝新華一路“暢通無阻”,及時將其送到駐馬店中醫院搶救,最終轉危為安。謝新華感激地說:“張書記,您真是俺的救命恩人呀!”

疫情期間,張長安還向公司爭取米、面、油等一批生活物資,為全村的貧困戶以及隔離人員送去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