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廊坊——「專家指導」趙建新:學生“宅”在家,家長做些啥


廊坊——「專家指導」趙建新:學生“宅”在家,家長做些啥

學生“宅”在家,家長做些啥

趙建新 廊坊市教育局督導室主任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今年中小學寒假比往年長了很多。原希望3月初能夠開學,但目前防疫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全國大中小學、幼兒園等開學時間原則上繼續推遲。”這樣看來,全面復學尚待時日。雖然教育行政部門千方百計彌補停課帶來的缺憾,中小學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居家學習,但面對如此漫長的“寒假”,如此陌生的“網課”,學生自然有諸多不適應,而家長們更是心急如焚、憂慮重重。不少人直接給政府、給教育局發信息、打電話,要求及早復學。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中小學屬於未成年人高度聚集的場所,疫情形勢沒有明顯好轉之前貿然開學,難題很多,風險極大。何況從常理來講,社會上還沒有全面復工,學校自然難以復課。因此,教育部2月28日《關於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三個“不”,即“疫情沒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開學,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不開學。”

疫情期間,學校嚴肅認真地履行著自己的責任,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時刻與學生保持著溝通,“停課”並未停“教”。學校教育同樣需要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家長也是兒女的老師,而且是更重要的老師。那麼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應該注意什麼給孩子什麼呢?這裡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好情緒,正能量。由於居家防控不能隨意外出,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加之天天聽到的都是疫情,看到的都是口罩防護服,家庭難免會籠罩上恐慌、焦慮、壓抑的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在家庭小空間更容易相互傳染揮發。家長是成年人,是兒女的榜樣,有責任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造一個清爽的心靈空間。既要引導孩子關心時事,瞭解疫情,做好防護,又應該適時、恰當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的教育。如果家長參與了疫情防控及相關服務工作,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況跟孩子說明,讓孩子理解父母,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家長切不可整天渾渾噩噩無所用心,吃、喝、玩、睡,上網、追劇、打遊戲,浪費大好時間,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第二、好飲食,保健康。由於家長工作繁忙,平日裡家裡飲食可能不太講究;由於一些學生平時在校寄宿,也難得跟父母一起吃飯。疫情給“閤家聚餐”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家長可以變換花樣、調配果蔬、提高營養,做些大家愛吃的飯菜和小吃。在此期間,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下棋、做操、跳舞、遊戲等,既可以調整孩子的學習節奏,又可以密切親子感情。

第三、好習慣,學有方。良好的習慣是學習成績的保證。平時孩子天天上學,家長對其學習習慣瞭解的不多,指導得不夠。“宅家學習”給家長觀察引導提供了可能。家長要關注孩子的作息時間,既不能隨意放縱,又要注意勞逸結合。另外,還要引導孩子從良好衛生習慣做起,主動參加家務勞動,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分工做,不要養成養尊處優的壞習慣。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幫助其克服拖沓、馬虎、分心等毛病。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長,在思路方法上提示點撥,也可以與孩子“同學”、交流,或者“監考”“閱卷”,力所能及幫助孩子。在學校安排的學習活動以外,還可以選擇親子共讀,一起觀看文化類、科普類的電視、網絡節目,交流讀後感觀後感。

第四、好規劃,樹理想。對於中學生來說,家長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品德,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制訂人生規劃。成功固然離不開天分、努力和機遇,但更重要的還是理想、目標的激勵和人生規劃的設計。有些學生學習打不起精神,成績不理想,很多並不是“笨”,而是沒有積極的動機和明確的目標。亞里士多德說:“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目前的高中生正面臨高考改革,選組合選專業自然離不開對未來職業目標的謀劃,這比考個好分數重要得多。而初中生也需要有一個“職業夢”,這樣到了高中就會走的更穩更遠。家長要當好兒女的“職業指導師”,利用這一段時間跟孩子多聊天多討論,引導孩子談方向、定目標。特別是高二、高三的家長,更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興趣、愛好,談談志願、專業、學校,避免“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給孩子介紹一些個人瞭解的專業、職業特點,在朋友那裡、在網絡上面瞭解一些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建議,給出些有益的指導和提示。

疫情不是好事,但父母有更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則是好事,有很多有益的事情可做。所以,希望家長充分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變壞事為好事”,為孩子服好務,跟孩子多溝通,密切親子關係,促其健康成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