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硬筆書法一定要寫出毛筆的感覺嗎?

沙龍巴斯21929713


沒必要,如果用硬筆非要追求毛筆的感覺那還不如直接用毛筆寫。

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是有很大區別的,二者不能等同對待。雖然它們同屬於書法範疇,但是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在古代沒有硬筆書法藝術一說,全部都是毛筆書法。而硬筆書法在當代是特別流行的,硬筆書法屬於毛筆書法的一個分值枝!

▲強哥臨摹文徵明的《千字文》選句

書寫硬筆書法的時候,沒有必要追求和毛筆一樣的筆法。而且認為書法永遠也寫不出毛筆書法的豐富線條。他們二者的各自的屬性不一樣,硬筆筆尖比較堅硬,而毛筆材質比較柔軟。正是因為二者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他們在書寫的時候運筆手法也肯定不一樣的!

目前有很多人用硬筆臨摹古帖,臨摹古帖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古帖的毛筆筆法,而是要學習人家古貼的結字。

如果真的想用硬筆追求毛筆的筆法,書寫起來會非常的遲鈍,因為毛筆筆法當中的中鋒用筆、側峰用筆以及藏鋒、半藏鋒、捻管等筆法是硬幣永遠無法達到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材質屬性已經被限制!

我們看上圖的永字,這是毛筆的永字八法。如果非要用硬筆去模仿這個永字八法的話,其實也能寫出六七成的像。但是當我們能把這個字寫好的時候,那麼黃花菜都涼了。因為毛筆,對比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相對毛筆來說,對筆法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

毛筆書法的運筆當中,有很多時候都採用的是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過程,如果用硬筆也採用這種手法書寫的話,那這不是寫字,而是在畫字。俗話說,寫字不讓描拉屎不讓瞧。如果一味的追求毛筆書法的味道,那就肯定是描字了,同時也就失去了硬筆書法的特點了。

綜上所述,硬筆書法真的沒有必要去追求毛筆的書法的感覺。所以說我們練習硬筆書法一定要發揮硬筆書法的特性。把硬筆的特性發揮到最大化。如果真的想用硬筆寫出毛筆書法的感覺,那我們就沒有必要練硬筆書法了,就直接選擇練毛筆書法就可以了。

強哥淺談。想了解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強哥書畫”!


強哥書畫


練字兒,歸根結底還是練手上功夫,同時煉心。都說修身養性。。

通過練字,練的是自己對帖或者範字的品讀能力,領悟能力。如何通過其形,找其內在的意,韻,勢。甚至去感悟作者的行筆時的意境。一筆一劃地死臨帖,死拼湊,沒意義!寫出來的字即使形似,也無生機。

進步非常緩慢。

再說硬筆寫字,個人還是覺得終歸會回到實用性書寫這條路去。甭管如今網絡上1.0楷書有多火。當然了,存在即合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另闢蹊徑,開闢了硬筆寫字的另一條康莊大道。。。後人自有總結評論。😂😂

當今硬筆界名家,誰這麼寫呢?沒有。。

這麼寫的所謂大家名師們,算網紅而已。

火爆的1.0中性筆楷書,奇葩的筆法,歸屬於描,畫的範疇。網絡平臺上看多了,會覺得千篇一律,只能說好看,沒有內在的美!

總結一下個人觀點:

1,要想追求出鋒,不如練中楷毛筆,或者毛筆小楷。

2,硬筆寫字,還是應以實用性書寫為主。

3,硬筆要想追求毛筆的極致出鋒,一支秀麗筆輕鬆搞定,不用像1.0中性筆那樣轉來轉去,頓來頓去那麼累。

4,存在即合理。

既然很火,別人厲害的自己又不會的東西。那就都可以去嘗試,去學習。去了解認識了,再自己決定該走什麼樣的路~~

5,練字抱著玩兒的心態,感覺挺好!😹😹😹











回家的路680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一點問題,問的不對,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它們都是書法,由於工具的不同,他們寫出來的風格是不一樣的,但是它們二者又都是以中國古代的碑帖為範本,所以二者風格又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這裡題主所說的毛筆的感覺,其實意思就是書法的感覺,就是要問寫硬筆字要不要寫出書法的感覺?

這才是題主要問的問題,題主自己沒有寫明白。那麼,這樣問題就好回答了,鋼筆書法屬於書法的範圍,書寫的時候當然要寫出書法的味道,也就是毛筆的味道了。

鋼筆書法要寫出毛筆書法的味道,但同時也有著自己的特色。硬筆書法既然屬於書法的範圍,當然要以古代的書法字帖為範本,寫出毛筆書法的味道是應該的,因為它本來也是脫胎於毛筆書法的。

由於毛筆是軟的,能寫出非常豐富的用筆,而鋼筆是硬的,很難寫出那麼豐富的變化來。所以硬筆書法實際上是發揮了硬筆工具最大的可能性,讓字體更加接近毛筆書法。有一些硬筆書法家還採取了一些措施,讓鋼筆能夠寫出豐富的變化,比如使用美工筆、在書寫紙下面墊一張軟墊子等等。

不管怎樣,硬筆字要想達到一個高度,必須去古代的優秀的書法碑帖裡面去汲取營養,要不然也只是硬筆字而已,談不上硬筆書法,既然是硬筆書法就要寫出書法的感覺,也就是毛筆的感覺。


不二齋


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因為書寫的工具不同,應該是各具風采,硬筆書法不必去追求書寫效果有毛筆書寫出的感覺,但是,書法的技巧方面是相通的,因此,硬筆書法可以借用毛筆書法的技巧來改進書寫。

硬筆書法的特點是注重形質,主要體現在字型方面,而毛筆書法則是“唯筆軟而奇怪生焉”應該發揚毛筆的特性,因此,兩者各有所長,應該發揚各自的優點,以達到百花齊放的藝術效果。

一、硬筆的特性

硬筆,是指含水筆、鋼筆、鉛筆、粉筆、圓珠筆。記號筆等硬質的書寫工具。

硬筆的優點在於易學、能夠快速入門且可以藉助於古代書法的技巧與神采來不斷豐富書寫效果。另外,硬筆是近代時期所發展起來的,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方面的發展,為硬筆書法將來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很大的一片天空。

硬筆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由於其筆頭偏小,因此,在使用方面會受到侷限,比如:匾額、對聯等需要大字的地方,硬筆書法就派不上用場。

硬筆書法重在形質,在字型構造的書寫上風格獨特,其剛健有力、金石味道較濃厚是由於其書寫工具本身所具備的特點決定的,而毛筆書法在這方面若不是長期的練習是很難一下子達到這種書寫效果的。

二、毛筆的特性

毛筆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唯筆軟而奇怪生焉”。

由於筆軟,使其所書寫的線條形態多樣,變化豐富多彩,且其依據毛筆的材質不同對書寫的效果也是變化各異。例如:狼毫筆書寫的線條偏向剛勁有力;羊毫筆書寫的線條偏向圓潤豐腴;雞毫筆書寫的線條瘦硬挺拔;兼毫筆書寫的線條則根據其組合的不同呈現各種結合的風格效果。

毛筆按照其大小的不同,書寫用途也是各異,例如:榜書寫匾額等;大號筆寫橫幅、斗方等;中號筆寫條幅、對聯等;小號筆寫手札等。

另外,按照毛筆筆鋒的長短不同,其所書寫的線條形質也是表現各異,以此相應用的筆法也是有所變化。

等等。

綜上所述

硬筆書法是近現代發展起來的,成為中國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與傳統書法的使用工具的不同,更是應該發揚其硬質筆頭書寫的特點,繼承古代書法的技巧和神采為硬筆書法所用,為硬筆書法發展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來,而不必去刻意追求與毛筆所書寫出的效果。


我是書法有云,一個書法愛好者,從事書法軟、硬筆基礎教學,偶爾有點瘋,喜歡,就關注我吧。


書法有云


雖然同為書法藝術,但硬筆與毛筆性能不同,二者還是有較大差異的,各有自己的審美特色,硬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寫出毛筆的感覺。


二者的區別來自筆頭構造的不同。毛筆筆頭由獸毛製成,柔軟和順,彈性大。而硬筆筆頭由金屬或木質、竹質材料製成,尖銳、堅硬,彈性小。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在書法上。

一、筆法

毛筆軟,故用筆提按而產生方圓轉折的變化,筆畫有粗細丶枯溼、疾徐等對比。而硬筆沒有側鋒,不用關注藏頭護尾,筆畫均勻細勁圓潤。硬筆雖然也注重筆法,但不如毛筆那樣強調。

二、結體

毛筆可通過輕重、疏密等對比,來調整字的重心,通過轉折等追求方圓的變化,結體的方法更豐富。

硬筆則因線條細,形態小,結體上更強調勻稱,不能強調毛筆“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效果。

三、墨法


毛筆書法用墨汁在宣紙上書寫,利用宣紙的洇化性,可產生濃淡的變化,即所謂“墨分五色”,墨色豐富。

明代王鐸利用水洇化快的特性,創造了漲墨法,更是極大地豐富了墨法。

而硬筆則不能表現出墨色的變化,墨法單調。

正是由於上面的不同,毛筆與硬筆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有極大不同,章法也有極大區別,所以想以硬筆表現出毛筆的效果,是捨本逐末。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硬筆書法源於毛筆書法,是時代特性產生的,是書法的一部分。上個世紀7.8十年代,硬筆書法發展迅速,被大眾所接受,小到孩兒,一上學就接觸硬筆,所以,寫好字,是大眾所關心的問題,字如其人,寫得一手好字,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回到問題所在,硬筆書法是否要寫出毛筆字的感覺呢?個人認為,很有必要,不管毛筆還是硬筆,我們學書法的都知道,要臨帖,而且建議臨古帖,古人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把字的筆畫和結構和形態都研究透徹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老是強調的法度,書法發展經歷了兩大高峰時期,一是魏晉時期,另一個是唐代時期,產生了很多書法大家,至今這兩個高峰時期,我們都沒辦法逾越,所以今人學書法,大多以這兩個時期的優秀碑帖作為模版,這就意味著,我們學硬筆書法,想要得到更高的水平層次,就要以古為鑑,古帖都是以毛筆為法。

硬筆在書寫上沒辦法跟毛筆相媲美,硬筆本身硬,筆畫線條基本雷同,很難寫出毛筆那種氣勢磅礴的大氣之美,也很難寫出毛筆焦墨那種表現力。那既然很難做到,為何要寫出毛筆的感覺?這個侷限,我們沒辦法去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無限的去靠近古帖的那種筆畫,氣韻,遵循古帖的法度,通過努力,才能寫出高古的感覺,字也耐推敲,而不是平白無故的創造,一些字的寫法憑空出來,這樣的字,肯定不可能寫得好!寫書法的人經常會提出一句話:臨古不臨今!大家可以去對比,一個臨今人的字和一個臨古帖的人,兩個人寫出來的字,差別肯定很大,起點不同,一般結果都會有較大的偏差!

歡迎各位關注交流!


斌少追夢


既然是談書法層面上的事兒,當然需要寫出毛筆的感覺才對。這種感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筆法動作,二是筆畫形狀,三是字形神采。這是書寫技法基本功,如果沒有毛筆書法基礎,尤其是沒有毛筆小楷書法功夫,單憑硬筆字的底子,很難寫出毛筆韻味!

我認為,硬筆書法的特點是著重表現實用書寫性,因筆尖的特性所致,筆畫粗細變化很小,所以,應該重點研究筆法、字法,不必過分強求突出筆畫起止和轉折處的稜角,只需意到為止,行筆婉轉流暢,看著舒適自然就可以了。用硬筆書寫,如果故意施加頓筆、回描、託帶等修飾性的筆法動作,把筆畫形狀弄得像毛筆字似的,實際上,那不就不是自然書寫技法了,屬於印刷體美術字寫法。

網上硬筆書法視頻當中,大部分寫法是不正確的!特別是用粉筆、鉛筆、中性筆寫的,幾乎都是刻意頓筆、回鋒……一個字不一氣呵成,寫一筆停一下再另起筆,像擺積木式的,筆畫之間沒有筆斷意連、呼應顧盼、相互引帶,筆法動作沒有節奏,整個書寫過程沒有氣韻貫通、行筆流暢之感。

如此矯揉造作、故弄姿態,以粗劣技法寫出來的字,有形無神,規規矩矩,方整生硬,死氣沉沉。乍一看挺漂亮,仔細端詳就沒有書法藝術味道了,這樣的寫法根本不符合傳統書法意義上所講的自然書寫技法準則。

只是仿其外形,未得書寫法理,這樣的字等於畫出來的,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問題,精熟毛筆小楷的朋友能懂我說的是什麼意思。

▲圖為本人書寫的毛筆小楷

我認為,書法美=形質美+神韻美+意境美+……自然美。

有人說: 別管怎麼寫,字形好看就行。我覺得,這樣的書法理念是錯誤的!好看和美感,這是兩個層面上的概念,好看是外在的,美是內在的,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

另外,硬筆書法,按其字體功能特點與適用範圍不同,分實用類、藝術類兩種,主要是筆法動作不一樣。將兩者的精要元素合二為一,即可以應用,同時又能寫出藝術個性,要做到這一點,只有以毛筆小楷字帖作範本,適當的加以變通,就可以寫出毛筆感覺來,而這種感覺主要表現在神采氣韻和線條律動上,並非只浮於筆畫形狀刻畫方面。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硬筆楷書字體

不過,需要說明一點。硬筆書法與毛筆小楷,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書寫技法是一樣的,只是筆不同罷了。由於硬筆、毛筆的性能特點各有所長,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形狀彼此不一樣,這是正常現象。比如,用普通中性筆書寫,正常情況下,表現不出來毛筆那種稜角分明的形態,其差異是筆尖材質、性能所致。

其實,毛筆書法中很多畫的稜角並不是頓筆,也不是描畫出來的,而是在書寫過程中通過提按、駛轉,筆鋒柔軟富有彈性自然產生的。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

所以,倘若真想追求毛筆味道,使用彈力好的鋼筆,或特製的彎尖美工筆,或在書寫紙下面墊上橡膠板、鼠標墊之類軟質材料,增加筆尖起伏餘地,只要是稍加提按,寫出稜角與粗細變化輕而易舉,無須附加特技筆法動作。

▲圖為八十年代本人改制的彎尖鋼筆

總之,我覺得,中性筆原本是日常書寫用具,大多數人用中性筆練字,主要目的是為了日常應用所需,並非專門研究硬筆書法。因此,沒必要追求毛筆字的筆畫特徵,只要掌握基本筆法和字形結構,能夠快速書寫就可以了。如圖:

▲圖為本人用中性筆書寫的〈心經〉草稿

上圖是我在擬寫毛筆小楷〈心經〉之前,用1.0中性筆設計的一張草稿,像平時抄寫文稿那樣的,書寫速度很快,實際上是有提按意識的,可是,為什麼筆畫粗細變化效果不明顯呢?因為,這是一個設計章法的臨時草稿,並不是寫硬筆書法作品,況且,字體很大,足有兩釐米多,筆畫形狀和線條粗細是很難做出來。這種屬於正常寫法,沒有故意頓筆、回鋒去表現筆畫稜角,只注重了行筆節奏感與書寫速度,也就是說,專注筆法、字法,忽略稜角修飾,但是,毛筆書法神采和韻律感還是有的。我把這種寫法稱之為實用型硬筆書法。如果字體小於1釐米,筆跡效果會好一些。

同樣是兩釐米多的字,用毛筆書寫,與硬筆筆書寫時的筆法動作是一樣的,就特別容易出效果。請看下面的對比圖:

▲圖為本人在用毛筆抄寫小楷《心經》

特別提醒初學者,如果只是想練一手好看、快捷、實用的硬筆字,選擇毛筆小楷字帖,在臨帖的時候,筆畫起、止和轉折處,只需將筆尖稍停一下就可了,千萬不要使勁兒頓筆,以免影響書寫速度。否則,即使寫得多麼漂亮,平時用不上。

▲圖為趙孟頫毛筆小楷《太極圖說》

以上是我的教學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會有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屬於水到渠成的問題,就像一個人練功夫,問能不能把一普通人幹倒一個道理,我經常看我老師的作品就明顯硬筆書法中帶毛筆效果,筆劃鋼柔相濟,楷書方正有力,行書行雲流水,很具美感,同理毛筆練到一定功力後,筆筆似刀鋒,又有種硬筆的效果,這可能也就是人們常評論一個人的字看起來有力度,入木三份的說法!當然要達到這效果一定是一個長期勤學苦練,艱苦付出的過程,個人觀點,有興趣朋友關注愚墨齋帳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愚墨齋書畫院


不一定,硬筆由於是小而硬的金屬類筆尖,如果硬要寫出毛筆的感覺即效果,叫做吃力不討好!

固然硬筆可以寫出毛筆小楷字的感覺,這是費了老鼻子勁做出來的,完全沒有必要。現在有人把硬筆書法培訓做成了一個文化產業,簡單是對時間和金錢的極大浪費。

請注費兩點:一、硬筆的書法不是毛筆書體,因為工具性質完全不同,一硬一軟,無法對接。所以到此為止百分之九十九的硬筆教學都是錯誤的。硬筆書法的教學法應該是被淘汰了的刻鋼版臘紙的鐵筆書寫法,特點是橫平豎直,類似仿宋體美術字。然後再在此基礎上變化出行書體,形成真正的具有硬筆特色的硬筆書法,而不是去辛辛苦苦地模仿毛筆的感覺。

二、如果有人一定要用硬筆寫出毛筆的感覺,也很簡單,去書店買一本自己喜歡的硬筆字帖,直接用硬筆在字帖上描著寫即可,寫完幾遍後字帖寫破了再去換一本接著描,寫破五本字帖硬筆字便端正好看多了,根本不用去上什麼硬筆書法培訓班,因為沒有什麼複雜的筆法。


王乃棟說書畫


硬筆書法是否要寫出毛筆書法之感覺的問題,是一個涉及硬筆書法理論的基本問題,是硬筆書法能不能寫出傳統毛筆書法所具有的韻味、法則、意境以及節奏和氣息等藝術內涵的問題,是硬筆書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實現對傳統書法繼承和發揚的問題,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要不要,而在於能不能。

關於硬筆書法的造勢。中國傳統書法在起、落、轉、承方面非常講究造勢,在造勢中形成特定的筆態,但硬筆的造勢能力較之毛筆顯得非常不力,如果過分追求造勢,必然有過多的滯筆和頓筆,反而弄巧成拙,與硬筆的流暢相脫節,所以硬筆在造勢上應講究順其自然,有多大能造多大勢,反而合乎傳統書法的自然韻味。



關於硬筆書法的佈局。中國傳統書法從秦小篆起,就講究筆畫布局的勻稱和對稱,到晉韻書法時更是講究筆畫間的協調以及和諧,之後各體皆講究筆畫的粗纖相倚、輕重平衡以及正反相欹,而硬筆的重筆形態有限,因此不能一味追求毛筆的佈局筆法,而應在硬筆書法佈局中繼承古人筆畫布局中協調、和諧及勻稱的筆法思想,反而更能表現出毛筆書法的感覺。



關於硬筆書法的用力。中國傳統書法常講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主要指用筆之功夫,並非只講重按不講輕提,並非只講粗筆線塊不講細筆線條,硬筆的提按區分本來就不甚明顯,因此硬筆更應講究運筆中的按筆與提筆,硬筆書寫中提筆比按筆更需功力,提筆之筆書寫得精緻,則更能反映出能硬筆書法的逆筆、鋒出、絲連和相牽的效果,更有傳統毛筆書法的色彩。



關於硬筆書法的節奏。中國傳統書法的楷行草體都有或快慢和疾緩,或徘徊和閃螢,或長途和顛沛,或搜尋和查看的節奏感,而硬筆筆尖相對於毛筆筆鋒而言,如滾軸飛輪,如劍鋒劃過,本身就是一種快速的筆具,因此硬筆書寫不必拘泥於古人的運筆節奏,讓硬筆筆尖在快速行進中實現特有的舒暢感和筆畫的優美感,事實上有的古代書法大家用毛筆甚至不比今人用硬筆的節奏慢,同樣創作出千古不朽之篇。



關於硬筆書法的字體。傳統書法講究筆畫所佔空間和畫隙所留空間的比例協調,筆分大小,字分大小,楷分大小,小楷字大不過釐米,畫粗不過毫米,如果硬筆也受此觀念縛束,那麼硬筆筆尖毫米左右,硬筆字體也只能固步在釐米見方之內,如果打破陳規舊習,發揮硬筆在佈局、造勢、用力和節奏上的優努,硬筆字體大小再有所擴展,更類似於毛筆書法的筆路和筋脈,硬筆書法的地位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所以硬筆書法要不要寫出傳統書法感覺的問題,是一個依靠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繼續探索和不斷總結的實踐性問題,更是關係到是硬筆書法發展前途的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