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中國父母最大的“拎不清”:將養老和盡孝混為一談,空惹許多煩惱

文|秘籍君

我有位嬸嬸今年五十多歲,為人大方又熱情,深得街坊鄰居的好評。但奇怪的是,她對自家公公卻從來沒有笑臉。平時在門口跟人正在談天說地嘻嘻哈哈,見到公公湊過來就立刻興致不高了。

跟我媽打聽詳情,我媽說不僅如此,她在家也跟公公很少搭話。公公要是有頭疼腦熱的,她會給自己老公打電話,讓他送公公去醫院,但自己從來不伺候。

我覺得納悶,這麼一個和善的人,對別人都那麼熱心腸,怎麼會做出如此不孝的事呢?這算是她身上唯一的汙點了。我媽聽到我說“汙點”,臉上立刻變色,說那位嬸嬸其實做得沒什麼不對。她對待公公,其實已經盡到了為老人養老的義務,一日三餐給吃,衣服什麼也給買,還能讓她怎樣呢?要知道早年間因為她生不出兒子,公婆可是各種砸鍋摔盆,還在街上罵她“不下蛋的母雞”。

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意識到,養老和盡孝,不能混為一談。很可惜如今很多老人都弄錯了,拿著“盡孝”的標準去要求子女,一旦子女沒做到便說沒給自己養老,白白惹出許多煩惱。

中國父母最大的“拎不清”:將養老和盡孝混為一談,空惹許多煩惱

早年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老了卻要求子女知冷知熱地孝順自己

曾在調解欄目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老人向記者哭訴,聲稱子女對他不管不問,沒有盡到為自己養老的義務。記者和調解人前去調查,發現子女雖然對老人態度冷淡,但每月給的生活費已經足夠老人吃喝。他們問老人有什麼訴求,老人說希望子女能夠多多關心他。結果這個要求被拒絕。子女反映,自己的父親年輕時常常酗酒賭博,動輒對他們一通打,母親不堪其辱已經過世,他們對父親毫無感情可言,能夠給錢養老已經是仁至義盡。調解員認為子女說得有理,將老人開導一番便離去了。

雖然這樣的例子比較極端,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父母的“拎不清”,他們慣用“孝道”來道德綁架子女,甚至於兒媳女婿。具體表現在:

中國父母最大的“拎不清”:將養老和盡孝混為一談,空惹許多煩惱

“我沒有義務幫你帶娃,你卻有義務在我晚年孝敬我”

中國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受“臥冰求鯉”“割肉救母”這樣的二十四孝故事影響,很多父母想當然地秉承一個理念:我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並且養大,他就有義務有責任孝敬我,而且法律上也是這麼規定的。

但他們不知道,法律只規定了子女對父母的養老義務,而“養老”只指代“在父母晚年提供吃穿、生病給醫”。可若父母想要子女在電話裡噓寒問暖,時不時帶著小孩子回家團圓,耐心聽他們嘮叨訴說並給以溫柔回應,這就成了“盡孝”的範疇,並不是給了子女生命就能得到的。

中國父母最大的“拎不清”:將養老和盡孝混為一談,空惹許多煩惱

畢竟,法律之外還有人情。子女在父母晚年給予多少愛的回報,其實是需要一定前提的。這個前提是,父母在早年間給予過子女多少愛。若是父母早年對孩子充滿愛意和呵護,從物質到精神無一不關心,子女心裡存滿了愛,到了父母晚年自然會加以回報。

但若父母早年間對子女不聞不問,甚至動輒打罵斥責,讓子女在精神枷鎖下長大,到了晚年,子女能給提供吃穿就已經很不錯,想要得到子女的關心和愛戴也只能是幻想。畢竟,“付出才有回報”永遠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