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們說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求回報到底是為了什麼?

世遺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心情。老人與子女之間是相互照顧相互理解的關係。要說應該父母照顧子女是應該的,因為他們小沒有生活能力。至於養老不能全靠子女,應該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因為人類是社會的全部。


我們這裡還有魚塘


以下是我一月八日發佈的微頭條,正好可供參考: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還有兩天就結業考了,想不到這麼個花季少年說沒就沒了,我家孩子剛剛打了個電話回來報了下平安,我懸著的心也算放下了。想了想,江蘇孩子學習壓力這麼大,每年本省的高校招生名額都大量給了外省,同樣的一本線,比其他省能高出近百分,安徽500分上一本,江蘇卻連大專都上不到一所好的,每每看見孩子學習到凌晨1點,早上4點半就起床背書,我真的於心不忍,經常勸孩子: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這麼拼命!孩子也經常說:就怕自己休息的時候,別人在用功。自己辛苦付出,不能什麼都得不到,怕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跟前忙後的父母。孩子有時候叛逆,大道理她卻都懂。很多人說,為什麼要生孩子,養孩子呢?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回答,令人感動:是為了付出與欣賞,不要求孩子完美,也不用給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能健康地存在,來到美麗的世上走一遭,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足矣!


重油時代


我覺得以前中國家庭是養兒防老的,所以都希望孩子回報;可是現在的社會發展,這個願望可能要調整了,否則會落空。

首先,現在孩子都會離家很遠,地球村的概念,讓孩子可以去世界各個角落,如果孩子在國外,你在老家,怎麼實現讓孩子給你養老呢?就算我在國內,跟我父母也相差1400公里,一年回不去一次,我再有孝心,其實除了給父母一點錢外,其實也養不了什麼老。

再來說經濟的問題,如果希望孩子養老不是希望他的陪伴而是希望他給錢就好,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老齡化,比如90後、00後的孩子,一個年輕的獨生子要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老人,你覺得孩子怎麼承受得了?我覺得這個比不上越來越發達的養老保險、或其他的養老理財,早早給自己做好養老的經濟儲備,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給自己孩子減輕壓力,這種養老方式靠譜得多。

以前中國家庭都是大家庭,三代至四世同堂,但現在社會發展,都是強調核心家庭,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婆媳最好保持一點距離美,而且隔代教育也出現很多問題,更讓大家庭變成“小家庭”的模式,我覺得這也是推動養老觀念必須改變的原因。

就我的成長而言,身上揹負著給父母養老的期望,年輕時想飛也是負重前行,將心比心,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如果想飛,就儘量飛,不想自己因為需要養老而成為他飛翔的阻力。

養育孩子,雖然有苦,但也更多是快樂,我們生孩子,是為了體驗更多的人生、享受養育孩子的樂趣,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回報”我們給我們養老。當我們放下對孩子的要求,孩子才更可以輕鬆快樂地做他自己。


玲瓏心理諮詢


以前有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回答,我記得有一句,很貼合我的想法“為了愛與欣賞”

有人說,有了孩子之後,就等於有了軟肋,也有了盔甲

這句話,同樣也在告訴我們,是孩子,教會了我們愛與被愛,付出然而不求回報

我們在愛著自己的孩子時,也會被我們父母的愛深深包圍著

當我孩子試著邁出第一步時,我想起了我媽是如何彎著腰,拉著我走出我的第一步

當我孩子喊出第一聲媽媽時,我想起了我喊我媽第一聲時,她笑的無比幸福

有些回憶雖然不能複製,但它可以一直延續,有些時間雖然不能倒流,但它可以一瞬間定格

有些愛雖然很久沒有說出來,但它一直在行動著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要生養孩子的原因,所有的痛苦加起來,也比不過孩子教會我的每一件事


倩倩剪輯


但凡能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的父母都是那種不指望孩子給自己回饋什麼,不指望孩子感恩戴德,更不指望孩子時刻銘記著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憐天下父母親,最普通的父母往往是最淳樸的父母,他們想的就是孩子長大成人,按照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實現自己的工作願望,所以說作為父母的總是不指望孩子為自己做出什麼,總是希望孩子為他們自己做些什麼。因此說這就是父母偉大之處。

往往在外面漂泊的子女或者是工作了有掙錢的子女給母親父親買一點點禮物,父母都會抱怨又心疼的說你這傻孩子給自己買一點有錢了最刺激的生活好一點,別給自己父母買這些父母都有錢不用你管的。但凡是我說的這種情景,都會在普普通通的家庭中不斷的湧現出來,這是一種家庭的溫馨,更是一種父賢子孝的好家風。

我姥姥姥爺家裡特別的貧寒,我就就靠自己念上了大學,最後在一個很好的單位參加了工作,自己的生活過的也比較不錯。等到舅舅要結婚的時候,舅舅想買一個大房子把姥姥姥爺也接過去,但是姥姥姥爺也不贊成這樣的做法,她對舅舅說只要你們的日子過的平平安安的,只要你們的生活倖幸福福的,我們做老人的就高興。在舅舅結婚的時候,姥姥用編織花筐錢給舅舅拿了8000多塊。到現在為止,只要舅舅要給姥姥姥爺買什麼,他們總是婉言相聚,這就是最樸實的老人不希望兒女們總惦記著自己,只希望兒女們好好的活好自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中國的父母不圖回報的很多很多,中國的父母無私的奉獻的特別的多,所以說這就是父母那種良苦用心,就是父母那種源源不斷的父愛母愛,所以說他們不想要孩子替自己做什麼,這是一種偉大又無私的付出。


伊春美食美客


  • 你能從孩子身上看到你的影子嗎?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你的性格,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你的相貌特徵。
  • 你的人生彎路不想讓孩子再去走。你未實現的夢想總想著孩子有一天能實現。
  • 生孩養孩是生命的延續,是婚姻的紐帶,是橋樑。
  • 生孩是想著基因的遺傳。
  • 辛辛苦苦養孩子,只是想讓他的人生比我更精彩,比我更完美。讓他以後比我過得更幸福。
  • 我們這一代人,對父母回報了多少呢?父母也沒有對我們要求多少。
  • 雖然說陪伴是最好的孝順,而我們,一年就最多有一個月在父母身邊,父母生病了匆忙趕回,稍好一點又急於回來上班。平時就打打電話,現在可視頻聊天了,可以互相看看對方。生活上有物質上的需要可提供,如果有一天,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們才會回到他們身邊,可那時的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在人世呢?
  • 有人說,生孩養孩那麼辛苦,還不求回報。幹嘛要去做無謂的犧牲呢?世上怎麼會有那麼多傻的人呢?
  • 當你真正生過養過孩子你就不這樣認為了,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奮鬥目標。當你想著你的孩子在你的努力下,一步步成長,到最後碩果累累時,你會獲得豐收的喜悅。
  • 兩個人的婚姻,當有了共同的財產——孩子,你們就會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鬥。

我心向未來


辛苦的把孩子養大,不求回報,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孩子從出頭,到長大成人我們每一位做父母都經過千辛努力,有的自己還要節衣縮食,花費心機,歷經萬苦,終於把孩子培養成人,步入社會。當孩子進入社會時,基本上完成了我們對他的培養義務。孩子參加當前的社會工作都是比較繁忙辛苦的,我們作為家長,不需對孩子有過高的,物質上的索取,都願他努力搞好工作。對孩子唯一要求就是,成了家以後,經常回家看看,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節假日,和父母團聚一下,把自立的小家照顧好,這也是父母的心願。 是對父母的最大回報。


戴淑年


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求回報不外乎就圖個樂呵!

正象那首歌裡唱的,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輩子總操心就圖個平平安安。

孩子小的時候,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長大後,父母拼盡全力,為了給他(她)最好的,助他們讀書成家。孩子成家後,他們又有了他們的辛苦,一代一代這樣往下傳遞。

你說養兒防老吧,真的老了,很多老人,都不願意給兒女添麻煩!這個不願意,飽含著的是不忍心和捨不得,也飽含著一份老年人的自尊。他(她)們老了腿腳不靈便,從不聲張,有個小病小痛從來默默的扛。

真的孝順的兒女,看到父母年邁自會察言觀色,細心照顧。粗心大意的兒女,或者忤逆不孝,則會大生煩燥和嫌棄。

所以生兒養女不圖回報,說的也是本心話。人活到七老八十歲,早已看透人生,洞悉世事,圖不圖回報並不由你所想。早就作好不圖回報的心理準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滿目他鄉滄海一笑


就目前我們所處時代和人文底蘊要說養兒女不求回報都是假話,沒有人高尚到奉獻一生而願意孤老無依的生活。儘管父母心慈善護兒女,一但老無所依誰敢說他無愧無悔?

說官話的說大話的都是得到了回報的,或子女就在身邊的。辛辛苦苦一生養個白眼狼還高高興興的宣稱不求回報,那就得去看看心理醫生了,或有病或麻木或有了更好的安置。有時父母可以不求回報,但兒女必須要有回報才符合人輪之本。如果我們辛辛苦苦養大了兒女或不孝或成了冤家,還高興的說不求回報騙鬼呢?

沒有付出不願有回報,春播秋收是一年的期盼,百年育人是一生所願。沒人願意老無所依,生兒育女就必須老有所養。這就需要我們的傳統教育和社會環境的與情引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自己撒下的教育種子必收穫不同的果實。


返鄉歸來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不爭事實,它包含了很多的無奈,老年人常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臥床十幾年,這不是一個孝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生活節奏快,生活工作的壓力大,要讓孩子停下所有的工作,放棄自己的生活,而去在父母的床前日夜陪伴照顧,不是很現實,我們五六十年代的人,大都退休,可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奔七的年齡,就是在有困難,再有病痛,都要挺著,堅持住,伺候病在床上的父母,而且那個年代兄弟姐妹多,可以輪流照顧,如果一個子女,自己七十多,在日夜伺候臥床90以上的父母,真的是力不從心,只有找保姆,與保姆共同伺候,可等我們老了,臥病在床,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還在工作,怎麼伺候,放棄工作,他又面臨著無錢下崗,他怎麼生活,他的家庭怎麼辦,這些都是面臨的實際困難,有時不能怪孩子久病床前無孝子,我覺得,我們這一輩人應該理解孩子,能有一份心,常來看看,或晚間陪伴,經濟困難的給予我們支持,工作不能放棄,生活還要繼續,我理解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他們有這更大的生活壓力,父母身體不太好的壓力,理解吧,孩子不是不孝,有時真的是為難他們,我們應該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是現實很殘酷,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的悲哀,社會養老機構不是完善,作為我們老人,理解,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我已和兒子媳婦講了,我們以後生活不能自理了,把我們送到養老院,找護工陪護,不要他們為不能陪護我們而內疚,讓他們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無論條件好與壞,我們都要去養老院,人總要死的,想開就好,晚年自己能安排自己生活就好好快樂的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們也會堅強的走完自己最後的路,絕不拖累孩子,成為他們的累贅,我永遠希望我的孩子好好的生活,這是我最大的願望。我的孩子很孝順,在我病危時孩子給予最好的照顧,我很感謝他們,如果長期臥床,我不會拖累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